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654

  赵修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们最需要携带的东西就是浮票,也就是准考证,这么重要的东西居然忘带了,那还考什么试?
  赵修文立刻对一名助教道:“你去帮他取来!”
  赵长庚连忙道:“在床头的布袋里!”
  助教答应一声,跳下牛车飞奔而去。
  牛车继续南行,赵长庚拍拍胸口笑道:“幸亏我及时想起来,要不然到了考试院才想起,那就完蛋了!”
  旁边却没有人理会他,赵修文脸色阴沉如水,在考试前夕出现这幺蛾子,从来都不是好兆头。
  ……
  众人抵达考试院时,天还没有亮,但考试院前的广场上已是人山人海,十个入口前都排满了长队,两千七百余名考生几乎都到了。
  进入考场的第一步是识证,也就是防止替考,第二步才是搜身,考生除了浮票和水壶外,任何纸片和物品都不允许携带进场。
  一旦违反,将视情节轻重进行严惩,从警告到取消考试资格,如果被发现代考,甚至还要取消代考的举人资格。
  “大家不要走散,跟我来!”
  赵修文带着众人向边门走去,他们是参加童子试,和正常的考生不一样,有专门的入场通道。
  范宁左右张望,他在寻找其他六名师弟,天还没有亮,人又太多,没有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六人住在董坤家中,在入场环节应该问题不大,关键还在临场发挥。
  童子试的通道口前已经排了两支队伍,苏亮用手肘碰碰范宁,小声道:“我们前面就是长洲县的考生。”
  范宁顿时有了兴趣,目光向前面十名士子望去,十名长洲县的县士和他们一样,每人肩挎一只布袋,队伍从矮到高排列。
  “最前面那三个!”
  苏亮给范宁使了个眼色,“就是高高在上三大神,江峰、姚曦、罗载道,有他们在,其他四十七名县士只能争夺剩下两个名额。”
  范宁见这三人神情颇为倨傲,其他长洲县士都回头看了看他们,唯独这三人头也不回,就仿佛整支队伍就只有他们三人。
  范宁笑了笑,自言自语道:“或许这就叫恃才而傲吧!”
  这时,两位学政站在一旁闲聊,郭云的目光却不停地扫向吴县的士子队伍,他在寻找范宁。
  能进他对手榜的士子都不能掉以轻心,尽管范宁在他榜单中只排第三,但依旧不能小视。
  郭云的目光最后落在范宁脸上,虽然这名士子穿得很普通,但郭云却能感到他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其他士子都显得很紧张,抿紧了嘴,但这名士子却给人一种吊儿郎当的感觉,似乎什么都不在意。
  郭云又向范宁的眼睛投视而去,恰好范宁却向他望来,只见范宁目光冷湛,异常犀利,俨如一把刀似的刺穿了自己的心思。
  郭云心中一惊,连忙躲过范宁的目光,他心中暗暗惊讶,难道这个少年就是范宁?
  “赵学政,那个穿浅蓝色士子服的少年是谁?”郭云望着范宁问道。
  赵学政呵呵一笑,“他叫范宁,郭学政应该知道这个名字吧!”
  郭云点了点头,果然有点意思,就不知道真才实学如何?
  有学政担保,县士的识证很快,很快便轮到了吴县县士,在他们身后,昆山县士和吴江县士也先后来了。
  “下一个范宁!”
  范宁连忙走上前,他们的浮票已经事先交上去,考官看了看浮票上的特征,身高五尺三,体型偏瘦,脸型略长,长眉如剑。
  考官点点头,又问道:“哪里人?”
  “学生吴县木堵镇蒋湾村人!”
  考官随即看了一眼赵修文,赵修文取出私章在范宁的浮票上盖了个印,这就是他来担保。
  “可以了!”
  考官随手取了一块考牌递给范宁,“进去搜身吧!”
  走进小门,两名士兵已经等候了,他们熟练搜了范宁的全身,连头发和鞋袜也不放过。
  最后一摆手,“通过!”
  范宁连忙来到一张小凳子上坐下,穿好鞋袜,戴上头巾。
  这时,苏亮也搜查完进来,他笑问道:“范宁,你的卷号是多少?”
  考官给他的考牌上的号码就是卷号,这个卷号很重要,因为宋朝科举实行糊名制,名字都遮挡住,直到录取后才撕开糊名条。
  而四科考试并不是同时交卷,而是分成三天交卷,这样一来,同一个人的卷子就比较分散,所以需要在卷子背后写上卷号,然后凭卷号进行试卷归拢。
  这个卷号又被称为幸运号,考生们都很迷信这个号码,在宋朝也有吉祥号,主要是三、六、九三个数字,代表‘升、溜、久’之意。
  另外四也是大家忌讳的数字。
  范宁看了看考牌,丁六七三,丁是指童子试的专用符号,他笑道:“我是丁六七三,你呢?”
  苏亮得意洋洋道:“我是丁六六六!”
  “好口彩,恭喜了!”
  “这个其实没有意思,这次我肯定是陪衬。”
  “那不一定,全力以赴就是了,其他的别多想!”
  两人很快来到考场,考场由三十条长长的巷子组成,每条巷子中有一百间小屋,一共可容纳三千人同时考试。
  范宁找到了第八巷,浮票上他的考房在第八巷二十四号。
  走过长长的考房,范宁停住脚步,抬头望着一间考房上面的号码,二十四,就是这里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无义战
  房间很小,宽不到一米,长一米八左右,房间两边的墙皮已大片剥落,露出里面的青砖,虽然几天前打扫过,但还是隐隐有一股霉味。
  正前方约齐大腿的位置放着一块木板,大小像一扇小门,搭在两块突出的砖块上。
  这块木板可以躺在上面睡觉,也可以当凳子坐在上面。
  在门板上还放在一块更小的木板,范宁略一思索便明白了,这块小木板应该是桌子,他将小木板拾起,搭在面前的两块砖头上,坐下后正好齐胸,这块木板有着厚厚一层油光,随处可见墨汁留下的污渍。
  想到墨汁,范宁一抬头,只见头顶上挂着一只很陈旧的篮子,他从钩子上取下了篮子。
  篮子里东西不少,有砚台、一支新笔、半块残墨,大半支蜡烛,一块火石,两张糊名用纸条,一瓶浆糊,还有一只盛清水的竹筒。
  这时,一名士兵拎着水桶走来,冷冷道:“把竹筒放在桌上!”
  范宁连忙将竹筒放在桌上,士兵舀了一瓢清水,注满了竹筒,随即又道:“可以把蜡烛点起来。”
  范宁点亮了蜡烛,房间里顿时变得明亮起来,他心中也有了一丝暖意。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天色已麻麻亮,这时,所有的考生都已入场,士兵将考试院大门轰然关闭。
  每条巷子由两名士兵和一名监考官负责,在巷子尽头第一号是厕所,里面放着一只粪桶。
  二号和三号永远是最可怜的,他们与粪桶比邻而坐,不得不忍受刺鼻的恶臭。
  不过省试就好得多,靠近粪桶的两间考号不安排考生,但解试还没有考虑那么多,总有考生会不幸抽到粪号。
  这时,远处的钟声敲响,这是要求开始准备。
  范宁这才发现墙边有一根细绳子,原来外面还挂着一个铃铛,拉响铃铛,监考官就会过来。
  赵修文给他们说过,只有上茅厕、交卷时可以拉铃,其余没有什么特殊事情尽量不要拉铃。
  否则被监考官盯住,给一个考风不良的评语,会影响到审卷官评审卷子的。
  解试有很多细节,稍有不慎就会中招,每个考生都需要小心翼翼,从这个程度上来说,解试比一场战争还要令人紧张。
  这时,监考官开始发试卷,每人四张纸,其中两张正式考卷,另外两张是草稿纸。
  今天是解试第一天,考议论文,明天考对策文,而后天考默经和诗。
  时间都是一样,四个时辰,其中议论文不得少于千字,而对策文不得少于一千五百字。
  蜡烛已经灭了,放进篮子里,范宁不慌不忙开始研墨,耐心等待着正式开考的钟声敲响。
  ‘咚——咚——’
  低沉的钟声沉闷敲响,大宋皇佑二年的解试终于拉开了序幕。
  士子们先提笔在卷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籍贯和考场号,又在左上角写上卷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65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