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级学霸(校对)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其实也没什么事,只是我消息比较广,想给你透露一点内幕,对你做题会有很大的好处。”
“多谢四叔关心!”
范铜钟伸长脖子压低了声音,就生怕声音稍大被别人把秘密听了去。
“告诉你两个消息,这次议论文的题目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消息绝对可靠,我花了两贯钱才搞到题目。”
范宁心中好笑,临到考试之前,各种猜题层出不穷,题目倒是一本正经,就像真的一样。
他又不露声色问道:“那另一个消息呢?”
“另一个消息是关于主考官周震,有人在齐州调查,发现他和富弼关系很好。”
第二个消息范宁倒有点兴趣,这关系到周震的政治色彩。
一般而言,主考官的政治倾向对考生的对策题影响较大,比如一个保守色彩很重的主考官,对于渴望变革求新的答卷,肯定是持否定态度。
富弼这个人比较复杂,在范仲淹的改革中,他是范仲淹的左膀右臂,但到了王安石改革,富弼却是坚决反对者。
但并不能说富弼不支持改革,他只是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式改革,尤其反对青苗法。
只能认为富弼支持温和式改革,更多属于改良派。
所以说,如果认定周震和富弼交好,就认为周震是改革派,然后在对策题中大肆抨击保守旧法,这样做反而大错特错。
不过富弼极为重视民生,周震应该也是一样,如果在民生方面发挥,倒真是押题的良策。
“怎么,你不相信四叔的话?”范铜钟见范宁笑而不语,不由有些不满地问道。
“没有不相信,只是很感谢四叔的及时告之。”
范铜钟高兴得搓搓手,又道:“第二个消息是免费送你的,不过第一个消息四叔我花了两贯钱才买到的题目,要不我们分摊一下,一人一半怎么样?”
范宁额头上出现三条黑线,他原以为四叔这两年会有点出息了,没想到和从前还是一个德性,变着法子要钱,现在主意竟然打到自己头上了。
范宁想了想笑道:“我们学政也押了几道科举题,四叔是否有兴趣?”
范铜钟眼睛一亮,赵学政押题这种资源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他花两贯钱买道考题纯粹胡扯,但赵学政押题却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连忙一摆手,“我们叔侄之间,钱就不要提了。”
他还算有点小聪明,知道必须先放弃自己的小算盘。
范宁这才不慌不忙道:“赵学政认为周主考偏重于孟子,崇尚民为重,君为轻,对策题可以从民生方面着手,至于议论题,赵学政也认为会出自《孟子》,默经题和诗题,赵学政认为那是基础,没有押题。”
范铜钟愣了半晌问道:“可是……押的题目在哪里?”
范宁笑了起来,“四叔,赵学政又不是周主考肚子里的蛔虫,怎么可能押得中具体的题目。但赵学政认为对策题是考民生,这就足够了,你只要对民生有足够的了解,不管是什么样的题目,都能应对,尤其在农业方面,建议四叔下点功夫。”
范铜钟满心失望地离去了,对他而言,他是需要得到准确的题目,然后再花钱请人做一篇,光告诉他一个范围,对他没有半点意义。
范宁站在门口目送范铜钟远去,他不由暗暗摇头。
事实上,赵学政根本就没有押题,范宁是看在叔侄的份上,暗示四叔要考农业,只要四叔多找几篇关于劝农的文章看看,就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对策文。
可是就连这样的文章,估计四叔范铜钟也做不出来,这样的水平还想考上科举,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这时,学政赵修文从后面走来,笑眯眯问道:“你四叔给你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他给我带来一道题,说是今年科举的议论题泄露了,叫什么‘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赵修文笑了起来,“这道题是三年前的县考题,你四叔倒还记得。”
赵修文笑了笑又问道:“还有什么有趣的消息?”
“还有就是关于主考官周震,齐州那边有消息传来,说他和富弼的关系不错。”
赵修文点点头,“这种消息一直很引人瞩目,三十年前就是这样了,每个考生都会揣测主考官的性格、喜欢和政治倾向,从解试到省试都是这样。”
“那学政觉得这种揣测有意义吗?”范宁又问道。
赵修文微微一笑,“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学政自己认为呢?”范宁依然不甘心,继续刨根问底。
赵修文摇摇头,“根据我的经验,如果你不在意主考官,那你不会受主考官的影响,因为你不会去迎合他去做题,也就不会轻易走极端。打个比方,一些考生觉得周震和富弼走得近,便认为他是改革派,然后在做对策题时,往往就会旗帜鲜明,支持改革,抨击旧制度,以为会得到周震的青睐。能不能得到周震青睐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种卷子可能连放到周震案头的机会都没有,在副主考或者普通评卷官那里就被‘咔嚓!’掉了,哗众取宠的卷子没有几个考官会喜欢。”
范宁默默点头,赵学政说得很对,剑走偏锋不仅会失去自己的本色,往往会适得其反,保持本色才是王道。
……
长洲县学位于城南,距离考试院不远,原本是平江府学的一部分,后来两家拆分,县学占地就明显少于府学。
仅仅从规模而言,长洲县学不如吴县县学,但长洲县学的办学质量却是平州府最好,仅从每次考上解试的人数就能看得出。
当然,这也和长洲县城人口构成大有关系,长洲二十余万人口,七成以上都生活在县城内,它城外的乡镇很少,只是北面有几个乡镇。
正因为县城人口众人,居民的富裕程度要普遍高于吴县,家长对自己教育的投入也要强于吴县,天才少年也因此层出不穷。
每次科举童子试,长洲县都要拿走大部分贡举士名额。
今年长洲县的实力更加强大,他们已经在数月前公开喊出包揽五个贡举士名额的口号。
距离科举还有三天,十名县士也同样集中在长洲县学内进行最后的准备。
一间宽敞的大堂上,十名长洲县的县士挺直腰坐成一排,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给他们讲解今年的形势。
这名中年男子叫郭云,只有三十七八岁,目前是长洲县学政,年富力强,精灵充沛。
或许是年轻的缘故,郭云显得很强势,敢于主动出击,一般人不敢说包揽全部名额,他却敢公开说出来,丝毫不考虑其他县的感受。
不过他虽然人比较狂妄,但还是有真才实学,或者说他的口出狂言只是一种策略,他私下里还是很重视对手。
郭云也画了一幅形势图表,对十名少年县士道:“虽然我们今年的整体实力要强过往年不少,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事实上我们也有对手,根据我的掌握的情况,我们至少有三个对手,吴县、吴江县和昆山县各有一个。吴县县士第一名叫做范宁,据说是范仲淹的堂孙,但他却出身贫寒,听说他在县学才开始学点茶,我便知道他不是书香世家,这样的对手才可怕,他是真正的天才。”
第一百四十一章
解试开幕
郭云看了一眼众人,又继续道:“范宁这两年没有太多表现,他一直是县学鹿鸣书院的第一名,但吴县的实力本身不弱,范宁能夺得县士魁首,也足以让人不能轻视,他在我对手榜中排名第三。”
郭云又取出一个名字贴在木板上,“严清,昆山县的县士魁首,十三岁,今年一月份才脱颖而出,在一千多名学生参加的县士选拔赛中排名第一。我看过他的试卷,一笔字写得相当老道,虽然才十三岁,可他的对策题眼界很高,看问题透彻,我根本不信这是十三岁的少年所写,恐怕连一般成年士子都写不出来。如果他参加成人科举,我认为他可以进入解试前十名,就凭这一点,我把他排在对手榜第二名。”
郭云取出第三个名字,贴在木板上。
“柳然,相信大家都还记得他,一个貌不惊人的小个子,吴江县士第一名,年初他和我们比试一场,排名第六,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但我告诉大家,他在年初的比试中隐瞒了实力。”
郭云的最后一句话让原本一直安静的大堂内响起了一片窃窃私语,这个消息太让人震惊了,竟然是故意隐瞒实力。
故意隐瞒实力还考了第六名,如果全力以赴呢?
原本自信心爆棚的十名县士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众人都暗暗思忖,恐怕全部包揽五个贡举士也不会那么容易了。
“这个柳然的真实水平我不知道,但就凭他隐藏实力这种心机,我就把他列为对手榜第一名。”
说到这里,郭云的声音又变得高亢起来。
“我说这些并不是要打击大家的信心,我只是要告诉大家,我们依然有对手,不可掉以轻心,必须戒骄戒躁,冷静答题,只要做到以上几点,相信我们最后还是会包揽五个贡举士。”
……
五更时分,房门外便有人开始敲门,范宁从梦中惊醒,他顿时坐起身,黑暗中,苏亮和段瑜也跟着起来了。
“时间到了吗?”苏亮打了个哈欠问道。
范宁看了看窗外,天还是黑沉沉的,不过外面院子已经有动静。
“应该是五更了,起来吧!”
每个人昨天晚上都收拾完毕,其实就一只布口袋,里面只有一张浮票,也就是准考证,上面详细记录了考生的特点,比如身高、脸型等等生理特征,另外还有担保人。
另外还有一壶水,考试院就只准携带这两样东西入场。
范宁穿了一件比较厚实的蓝色细麻襕袍,解试的三场分开考,不用在考号里过夜,没必要带被褥席子。
他又戴上一顶半旧的头巾,穿上了鞋袜。
此时,院子里的井边站满了十名县士,众人在忙碌打水洗脸,漱口刷牙,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在忙碌自己的事情,气氛显得有点紧张。
这时,赵修文快步走进院子,拍拍手高声道:“早饭已经准备好了,梳洗完就去吃饭,尽量吃饱一点,中午考试院供应的伙食不会太好,早上一餐很重要。”
在报名时,每人交了两百文钱,包括考试费和一顿午饭,考试一般从卯时三刻开始,到下午结束,大概考四个时辰。
吃罢早饭,十名县士和学政赵修文以及两名助教乘坐三辆牛车前往考试院。
刚走了不到一里,赵长庚忽然惊叫起来,“我的浮票忘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