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战图(校对)第8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9/907

  四人一边喊一边走,渐渐消失在山道上。
  刘兰成此时就在山道上巡视,他今晚格外警惕,三天了,已经快到忍受的极限,他知道今晚唐军一定会异动。
  这时,一名士兵奔上来,小声道:“将军,下面来了四个唐军士兵,其中一个小兵自称是李神符,希望将军能守信放他北去汉中。”
  “他有什么证据吗?”
  几名士兵将唐军校尉押了上来,校尉双手举起一个袋子,“这是我家王爷的王印和王剑,在下刘颂,是王爷的亲兵校尉,袋中也有卑职的军牌,将军可以验证。”
  旁边李客师笑道:“我想应该是李神符,这才是他的风格,出卖军队,自己逃走。”
  刘兰成捏了一下袋中王印笑道:“我当然不会失约,可以放你们走。”
  校尉犹豫一下,又道:“我们粮食已快尽绝,走不到剑门关,能否恳请将军提供一点粮食。”
  刘兰成索性一把夺过袋子,看了看里面的王印和一把镶嵌了宝石的黄金短剑,他点点头道:“做个买卖倒是可以,王印和王剑留下,我给你们四头骡子和四袋干粮,你们走吧!”
  校尉大喜,有骡子和粮食,他们就可以北上了,他连忙抱拳,“多谢将军了!”
  刘兰成随即令人牵来四头骡子,又准备四袋干粮,令士兵送他们去剑门关。
  四人骑着骡子狼狈地离去了,李客师望着李神符干瘦的背影,不解地问道:“毕竟是郡王啊!将军为什么不直接抓捕他?”
  刘兰成笑了笑道:“这是徐将军的命令,让我放李神符北归,不过我也觉得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唐朝内部的一颗毒瘤,放他回去会更有作用。”
  李客师竖起大拇指赞道:“将军高见!”
  话音刚落,山下坝子传来一片大喊声,唐军似乎发生了异动。
  刘兰成立刻喝令道:“全军准备拦截,防止敌军冲击!”
  数千周军士兵举起弓弩,对准狭窄的山道,只见黑暗中无数人向山道奔来,他们并没有冲击山道,而是跪在山道前举手大喊:“我们投降!我们愿意投降!”
  刘兰成惊讶,令道:“让两个弟兄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一名周军旅帅带着几名士兵奔了下去,不多时,跑回来禀报道:“启禀将军,唐军将领发现是李神符是亲兵假扮,他们愤怒之下杀了假王,请求投降。”
  刘兰成哑然失笑,便道:“去告诉山下士兵,要投降者可放下兵器,举手排队上山,不举手者格杀无论!”
  数十名唐军将军找李神符议事,却发现了李神符已金蝉脱壳,他们在愤怒之下杀死了李神符所有的亲兵,一致同意投降周军,当天晚上,两万唐军士兵放下兵器,举手上山投降了刘兰成大军。
  至此,唐军在巴蜀的数万军队全军覆没,连驸马柴绍也落入了周军手中,当刘兰成的部将张厉率三千军占领了巴蜀和汉中交界处的龙门关,这便意味着两川三十二郡正式并入了大周帝国的版图。
  ……
  太原,对峙依旧在继续,对对方主将的羞辱已经消失,双方又换了另一种激励士气的方法,那就是竞鼓,攻守双方各自赶制皮鼓,惊天动地的鼓声在城头和阵前敲响,他们都企图用震耳欲聋的鼓声压制住对方。
  双方的鼓越做越大,投入的士兵也越来越多,清朗的天空下,几千只战鼓同时敲响,鼓声如闷雷般在天地间打响,从早响到晚上,士兵们轮番上阵,虽然这种竞鼓方式有点滑稽,但也确实是给士兵们解闷的好办法。
  不过长时间的鼓声对人的听力影响也很大,很多士兵因此失聪,竞鼓进行了三天后,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停止了,但两军对峙最害怕沉闷,那就像一种慢性毒药,渐渐侵蚀士气,瓦解军心,而且很难恢复,所以双方主将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鼓舞士气,给士兵们找点事情做。
  屈突通很快便想到了另一种方式来保持士气,那就是模拟攻城,他利用城内一座仓城,将军队编为攻防双方,不分白天黑夜进行模拟攻城和守城,又从仓库里拿出十万贯钱作为奖励,守城成功或者攻城成功的士兵皆有赏赐,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士兵的攻防水平,又有奖励,使士兵们都愿意参加,每天在城内鼓声大作,喊杀声一片,气氛十分活跃。
  而尉迟恭也在军营内举行了武技大赛,将士兵和将领组织起来进行步弓、骑弓、举重、单挑较量、阵型作战等等比赛,让所有士兵的参与,表现优异者给予重奖,同样使周军士兵兴致盎然,有力地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
  虽然两支军队都十分活跃,但太原城内却十分安静,数十万民众提心吊胆地生活着,越来越多的店铺都相继关门歇业了,除了一些卖生活必需品的店铺有点生意外,其他店铺都冷冷清清,门可罗雀,不得不关门停业以减少损失。
  不仅商业凋敝,大街上也行人稀少,只有官府中午开始赈粥时,才会有贫寒人家子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施粥点排队领粥,这也是每天太原城内最热闹的时刻,但过了这个时点,城内又恢复了死一般寂静,尽管屈突通并没有实行宵禁和戒严,但太原城的数十万人就仿佛平空消失了一般。
  这天傍晚,一辆马车缓缓停在了一座高门大宅前,这里是太原王氏的家主府,目前是王寿的府宅,占地四十亩,府内亭台楼阁,假山池鱼,格外的典雅精致。
  马车停稳在台阶前,车门开了,从车厢内钻出一名中年官员,年约四十余岁,身材瘦高,面容清矍,看起来颇为精明能干。
  此人便是太原郡丞王元济,也是王寿的堂弟,他是大业二年进士,最初是在大理寺任主簿,后得虞世基的人情转为晋阳县县令,数年后又升为太原郡丞,前后在太原郡为官已有八年。
  王元济拾起袍襕快步向门内走去,管家迎了出来,躬身施礼,“原来是七老爷来了,快快请进!”
  “我大哥在吗?”
  “在书房,正在等候七老爷,请随我来。”
  王元济点点头,跟随管家快步向内宅书房走去,不多时,他来到了王寿的书房,管家在门口禀报:“启禀老爷,七老爷到了。”
  “请他进来!”
  王元济快步走进了书房,只见案桌前坐着一人,正是大哥王寿,他连忙上前行礼,“大哥身体安好!”
第1180章
天下大战(三十八)
  王寿比王元济大十岁,长得仙风道骨,自幼酷爱梅花,他在太原西山种植大片梅树,又自号梅公,太原人都称他为王梅公,不过在三年前,他赏梅之时发生了意外,腿不幸摔断,从此再也站不起,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书房。
  不过王寿的心态很好,并没有因为腿疾而意志消沉,他将兴趣转到了画梅之上,沉溺于其中。
  王寿笑眯眯道:“不方便站起身,你就随便坐吧!”
  王元济坐了下来,打量了一下房间,只见房间里挂满了大哥亲手绘画的梅花,他笑道:“大哥从小就喜欢梅花,几十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小弟敬佩万分。”
  “也不是一直都这么沉迷,当年我在朝廷为官也顾不上好梅了,只是闲来无聊才找点事情做做。”
  王寿又关切地问道:“现在赈济灾民的情况怎么样,官仓粮食够吗?”
  “官仓粮食还有三万八千石,应该够了,只是人手比较紧张,衙役要维持秩序,本来我想问屈突公借点军队,但又感觉不好开口,我怕他打官仓粮食的主意。”
  “这个你倒不用担心,屈突通不像裴寂那样不管民众死活,他的原则性很强,不用滥用官府的粮食,而且晋阳仓的粮食还有二十万石,足够军队耗用了,不过最好不要让军队参与地方事务,如果你人手不足,我可以让王氏家学的生徒去帮帮你。”
  王元济大喜,王氏家学的生徒有百余人,大多二十岁上下,正是最能干之时,有他们协助,自己的赈民就轻松了很多,他连忙欠身道:“多谢大哥帮助!”
  “帮助贫苦之民是王氏家族的本分,倒不必刻意感谢,不过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如果两军对峙一年两年,恐怕太原城的民众就要死去一半了,作为郡丞,你应该想想办法早点结束战争。”
  王元济心中一怔,他忽然意识到大哥把自己找来是另有用意,恐怕最后这句话才是大哥的目的。
  他低声问道:“大哥的意思是——”
  王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了笑岔开话题问道:“你觉得周唐两朝最后谁能取得天下?”
  “这个……当然是周王朝的赢面大一点。”
  “只是大一点吗?”
  王元济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王寿又道:“我今天上午接到城外庄园的鸽信,得到三个消息,一个消息是李靖大军从河西出来了,另一个消息是唐军已彻底退出巴蜀,第三个消息恐怕你更想不到,关陇贵族在关中发生叛乱,两万大军围攻长安,李世民军队已经放弃河东郡,大军正回援长安。”
  “啊!”
  王元济惊呼一声,这三个消息一个比一个猛烈,让他呆住了。
  见堂弟目瞪口呆的表情,王寿又淡淡道:“现在你还觉得周王朝的赢面只大一点点吗?”
  王元济喃喃自言自语道:“大势已去!大势已去!”
  “确实是大势已去,在这个改朝换代的年代,各大世家站位不同,收获也大不相同,一直被博陵崔氏压制的范阳卢氏收获巨大,得到了皇后和一个相国之位,不仅如此,卢倬被封燕国公,他儿子卢庆元升为涿郡太守,裴家得了一个贵妃,裴矩为太尉,裴弘升为中书侍郎,还有两个太守,苏家文武兼收,苏威长子苏夔将出任太常卿,孙子苏干任梁郡太守,苏烈不用说了,大将军之位少不了他,像荥阳郑家站错了队,好好的相国被免,最后连太守也做不成,告老还乡了,一连三年,连个进士都考不上。”
  “大哥,我们王家其实也不错啊!至少有个大将军,二哥也出任少府寺卿。”
  王寿却摇了摇头,“王辩虽然也说自己是太原王氏,但我们心里清楚,他实际上是冯翊郡王氏,和我太原王氏隔了五代了,连族祭都不和我们一起,怎么能把他列为太原王氏?王善的少府寺卿也基本到头了,当得好好的尚书左丞,如果当时家族能支持他一把,他现在应该是尚书左仆射,我们王家虽然比郑家好一点,但还是远远落伍了。”
  “可我听说张铉一直在打压世家,恐怕……”
  “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他是打压魏晋时代的那种世家,不劳而获,无德无能而位居高职,对我们这种靠真才实学拼科举的世家,他不会打压,我观察他多年,他是个很实际的人,论功行赏,我们王家最大的问题就是无功,七弟明白我的意思吗?”
  王元济明白大哥的意思了,他低声道:“大哥是想把太原献给他?”
  王寿缓缓点头,“这是我们最后的一次机会。”
  他从桌上取过一份鸽信,“这是王善给我来信,张铉特地接见了他,对王家提出了这个要求,我们若实现了他的要求,那么我们王家也能在功劳簿上添一笔了,至少七弟立刻可以升为太守,相反,若最后是一场惨烈大战而夺取太原,我们王家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别的家族就要取我们而代之,比如温家。”
  王元济低头沉思片刻道:“可我只是一介文官,很难插手军务,我又该怎么做?”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过了,你可以把刚才我说的三个消息传进军队中,这并不是谣言,很容易证实,那时必然会引起军队混乱,让军队高层将领都明白唐朝大势已去,那时,我们就可以从王君廓着手。”
  “大哥同意接受王君廓了?”
  王寿点点头,“我刚才已经派人去请他了,估计今天或者明天他会来拜访我,那时,我再和他好好谈一谈。”
  王寿话音刚落,门外传来管家的禀报,“老爷,王将军来了,在贵客堂等候。”
  王寿笑了起来,“看来他比我预料的还要急切得多,好吧!七弟就按照我刚才的安排去做,把三个消息传入军中,然后我会再通知你该怎么做。”
  “我明白了,大哥,我就先走一步。”
  “去吧!”
  王元济行一礼便匆匆去了,王寿这才对站在门外的贴身侍女吩咐道:“我要去贵客堂。”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9/9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