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699

  李庆安愣住了,他打量了老者一眼,问道:“你就是石国正王特勒?”
  粟特诸国皆实行正副双王制,也就是一国内有两个国王,这种制度的起源不详,石国也不例外,正王被称为吐屯,而副王被称为伊捺吐屯,伊捺在突厥语是小的意思,因此副王又叫小吐屯,目前石国的现状是正王亲大食,副王亲唐,但今天来的却是正王。
  其实在大食东扩之前,石国无论正王还是副王都是忠于大唐,开元年间,石国正王莫贺咄跟随北庭节度使盖嘉运共击突骑施苏禄之子吐火仙,在碎叶大败敌军,立下功勋,被唐廷封为石国王,加特进,赐旌节,次年又册封为顺义王,现在的正王特勒便是莫贺咄之子,继承了他父亲的封号顺义王。
  事实上,特勒今年不过五十余岁,前几年生了一场大病几乎死去,身体一直虚弱,再加上唐军西进,随时会找他们清算大食旧账,巨大的压力使特勒不到一个月便须发尽白,今天他是亲自来向唐军请罪。
  “奴就是正王特勒,无颜见天可汗帐下节度使大将军,请大将军治罪!”
  说完他将金盘放在地上,脱去黑袍,袒露着上身,背上插着荆条,这却不是石国的传统,而是特勒年轻时在长安时学来的汉人规矩,‘负荆请罪’,他脱去衣服,后面的随从都一齐脱去了黑袍,跟国王一样袒露着上身。
  李庆安并不因为他插几根柳条在背上就把他扶起来,也不因为他是石俱兰的父亲就优待他,他冷哼了一声,厉声道:“因为大食人不在你身边,所以你带柳条和土地来请降,可如果大食人在你身边,那你带来的将是长矛和刀箭,是不是!”
  特勒吓得连连磕头,含泪道:“奴就算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与天朝为敌,实在是奴被大食人胁迫,被逼出兵,事实上石国军队已经被大食人控制,出兵进攻碎叶都是大食人自己做出的决策,奴根本就没有插手的余地。”
  如果李庆安没有汉唐会的情报,他或许会相信特勒之言,但汉唐会的情报已经很清晰地告诉他,北庭第一次攻打碎叶时,石国并没有受大食人胁迫,相反,当时大食正处于内战,对遥远的石国控制得并不严,当时大食只有一支孤军驻防在北方的阿史不来城和怛罗斯城,由朱迪尔率领,无论是阿史不来城还是怛罗斯城,离拓枝城都较远,当时的石国是完全自主的,但正王特勒却派出一万军队支援朱迪尔,而这一万军队由他儿子远恩率领,便是由他做出决策的铁证。
  李庆安望着这个满脸泪水、外貌诚恳地老国王,他忽然想起了历史上高仙芝曾经做过的事,高仙芝和今天的他一样,率军来讨伐石国,以和谈为名,将石国国王特勒及其贵族骗出城,全部虏获,然后纵兵洗劫了拓枝城,至于高仙芝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原因,历史上却没有交代,现在李庆安明白了,高仙芝一定是和自己一样,看透了石国国王的虚伪。
  他淡淡一笑道:“事情不是一两句话便能说得清楚,也不是你把土地象征似的给我,我就能控制石国,这次我来石国,是要彻底解决一些遗留问题,不过有一点你放心,只要你真心投降,我手下的唐军不会屠杀普通平民,具体该怎样处置你,进都城后再说。”
  说完,李庆安一挥手,“把他们带下去!”
  ……
  康国都城撒马尔罕,河中地区最大的袄教神庙前,数千名大食士兵正在拆毁光明神阿胡拉马兹的巨大雕像,高达二十丈的神像气势威严,双手托向太阳,这座神像是袄教在粟特的最大一座神像,和神庙一起是河中袄教最后的圣物,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每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在地平线上升起时,巨大的广场上都会有数十万来自各地的袄教教徒虔诚地跪拜神像,甚至有的教徒远至波斯而来。
  在几十年白衣大食的东征中,由于这座神像象征意义非凡,因此被白衣大食作为稳定河中局势的一种手段,一直保留至今,但今天,阿拔斯王朝在镇压了什叶派和袄教教徒起义后,作为惩罚,曼苏尔下令拆毁神庙和神像。
  随着一声拆除的令下,五十根百丈长的铁链套住了神像的头颈和腰部,数千大食士兵和数百匹骆驼一起用劲拉扯,神像便开始摇摇晃晃地动了起来,最后在一阵尖叫和呐喊声中,神像轰然倒下,激起了几十丈的漫天尘土,神像摔裂成数十段,立刻有几百名神庙的教徒在两名长老的带领下冲破警戒线,哭喊着扑上去,抚着神像放声痛哭。
  但神像倒下只是一个序曲,大规模的拆除神庙行动开始了,数千大食军蜂拥而上,用铁镐和撞木开始撞击神庙的围墙,躲在神庙中的教徒们纷纷逃出,现场一片混乱。
  曼苏尔坐在两里之外,目光冰冷地望着巍峨的神像被拉倒,他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恼怒,在几个月前,他从波斯拜火教那里得到确切消息,阿拔斯哈里发想要的光明之眼宝石早在四百年前便已经秘密送到撒马尔罕的神庙供奉。
  但在一个时辰前,大食军队彻底搜查了神庙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那块火焰宝石的下落,换而言之,它极可能已经不在神庙内了。
  随着神像的轰然倒下,他的心中略略得到了一丝平衡。
  这时,一队士兵押着两名袄教长老而来,一名军官躬身禀报道:“殿下,据说他们知道光明之眼的下落。”
  “是吗?”曼苏尔目光锐利地盯着其中一人,“那块宝石的下落,你们知道?”
  两名长老跪了下来,垂泪道:“神像已经倒了,只求殿下不摧毁神庙,我们就实言相告。”
  曼苏尔冷笑一声,“居然还敢和我讨价还价?说吧!宝石在哪里?或许我会饶你们一命。”
  两名长老对望一眼,痛苦地说道:“宝石早在三十年前屈波底将军攻克撒马尔罕时便被送走了,目前在石国。”
  “石国?”
  曼苏尔恼怒起来,呵斥道:“你们还敢骗我!”
  “我们不敢欺骗殿下,宝石一直被石国国王收藏,这是当年光明使者护送宝石西去的文书。”
  一名长老将一册发黄的文书递上,曼苏尔翻开文书,上面用粟特文详细地记录了三十年前圣物光明之眼被护送到石国的过程,并有石国国王接收圣物的印章。
  曼苏尔相信了,确实是被送走了,这时他对这册记录文字的纸发生了兴趣,他早就听说遥远的东方是用纸来记录历史,可以大规模地传播文化和艺术,这一次他来东方,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便是要学会造纸之术。
  历史上,曼苏尔是阿拔斯帝国的真正奠基者,他在底格里斯河下游修建了巴格达城,阿拉伯的文化艺术在他统治下得到了极大地繁荣,也改变了欧洲的历史,这一刻,他的注意力转到了纸上。
  他将文书一合,淡淡一笑道:“好吧!我就不提光明之眼了,如果你们能告诉我,如何能造出这种纸,我就暂时保留你们的神庙。”
  两名长老愣住了,从宝石一下子跳到造纸上,这位殿下的思路也未免太快了,其中一名长老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道:“我倒有个造纸的线索。”
  “说!什么线索?”
  长老想了想便道:“去年在呼罗珊以东,大食军和唐军发生了一次战役,当时穆斯林将军俘获了一千余名唐军,便是安置在撒马尔罕,里面有不少工匠,我们神庙曾经雇来十几名唐军画匠替我们绘图,我记得其中有人说,他们会造纸,殿下可以去找他们。”
  曼苏尔喜出望外,此刻火焰宝石之事暂时被他抛在脑后了,他急忙问道:“这些战俘现在在哪里?”
  “这个我们不知,要问穆斯林将军。”
  “我知道了!”
  曼苏尔心情愉悦,他站起身一挥手道:“传我的命令,暂停拆毁神庙!”
  曼苏尔翻身上马,在数百随从的簇拥下快速向城外军营而去,神庙被保住了,广场上一片欢腾,教徒们纷纷向太阳跪拜,感谢主神显灵,大食士兵也陆续撤离了神庙。
  这时,两名长老迅速来到广场西面,十二名黑衣圣女正跪在神像前祈祷。
  “俱兰!”一名长老喊了一声,圣女中站起一人,她摘下面巾,正是石国的公主石俱兰。
  “长老,有什么事?”
  “你随我来!”
  石俱兰跟着两名长老进了神庙,来到一间密室,一名长老低声道:“把光明之眼给我。”
  圣物光明之眼在俱兰身上的秘密,只有他们三人知道,石俱兰取出一只贴身的皮囊,从皮囊中拿出了李庆安给她的火焰宝石,递给了长老。
  长老将宝石放在桌上,跪了下来,在淡淡的灯光映照下,宝石内有火焰在熊熊燃烧,在火焰中间就仿佛一只神秘的眼睛。
  “阿胡拉马兹主神啊!保佑你们信徒吧!”
  他们跪在地上,默默地祈祷着,念完一卷经,一名长老将宝石郑重地交给了俱兰,道:“我们只能骗曼苏尔一时,他很快就会知道真相,神庙估计是保不住了,为了保住这最后的圣物,你带着它立刻返回石国,愿阿胡拉马兹主神眷顾你。”
  “愿阿胡拉马兹主神眷顾你!”
  ……
  城外的军营内,大食呼罗珊总督穆斯林正默默注视着地图,在他身后,站着大将齐雅德和刚从碎叶逃回的萨乌德。
  唐军占领碎叶的消息他早已经知道了,但唐军换主将的消息他才刚刚知晓,去年他击败高仙芝后便知道唐朝还会入侵碎叶,为此他派出探子装扮成商人去收集高仙芝的情报,高仙芝的性格、爱好、习惯等等细节,他都收集到了大量的情报。
  可是唐军换将后,意味着他几个月的努力全部付之流水,对这个新来的主将他一无所知。
  “总督阁下,这个李庆安我知道一点。”身后的大将齐雅德低声道。
  “嗯,你说吧!”
  “我的手下有几名从前年碎叶战役中逃出的士兵,他们说这名唐军主帅很擅长使用弓箭,他本人就是一名箭术高手,朱迪尔就是在战场上被他一箭射死,所以我们应该在防御弓箭方面下功夫。”
  “我也是很担心唐军的弓箭啊!”
  穆斯林长叹了一声道:“从去年俘获的唐军手中,我得到不少唐弓,确实非常犀利,可惜战俘中无人会制作,而且他们铠甲也很结实,看得出唐军是一个强劲的对手,甚至还强于拜占庭,我们不能调以轻心,对付唐军,我决定使用马其顿方阵,你要加快训练!”
  “卑职明白,已经在着手训练,快结束了。”
  穆斯林点点头,又对另一名大将本·侯梅德道:“我很担心石国没有能力执行我的策略,你率三千轻骑兵立刻赶去石国,如果去晚了,也不要急着回来,直接驻防在北方的怛罗斯城,如果唐军有继续西进的趋向,你就发兵阿史不来城,逼迫唐军回援,明白了吗?”
  “是!卑职遵令。”
  就在这时,门口有人禀报:“总督,曼苏尔殿下来了!”
  阿布·穆斯林吃了一惊,他急忙收起地图,对几名大将道:“你们记住,千万不能对他透露碎叶已失的消息。”
第二百三十六章
攻取石国(下)
  穆斯林的答复让曼苏尔十分失望,因为什叶派的叛乱,唐军战俘已经被送到卡尔巴拉开采银矿去了,看来他只能再跑一趟卡尔巴拉了。
  这时,阿布·穆斯林笑道:“殿下,什叶派的叛乱基本上已经结束了,我也正准备回库法向哈里发述职,不如我们一起回去。”
  穆斯林回去述职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他要与唐军正式开战,必须要得到哈里发的授权,可如果他走了,而曼苏尔留在河中,极有可能哈里发就会授权给曼苏尔,那可不是他所期望的。
  他取过一本唐军战俘的名册,笑道:“这些战俘中确实是有三十名工匠,能酿酒、造船、铸钱,或许真有人会造纸,如果你殿下有兴趣,这三十名工匠我全部给你。”
  曼苏尔欣然点头道:“那好吧!我们明天就出发。”
  穆斯林对齐雅德笑了笑,这笑容里的意思,就是对付唐军的战争准备交给他了。
  ……
  夜,浩浩荡荡的唐军队伍一轮皎洁的月亮下快速行军,前方三十里外便是拓枝城了,唐军并没有全部开向石国都城,而是在金雀河边扎下了大营,仅由崔乾佑和荔非元礼率一万军前往拓枝城,这是一个试探性的进军,日益复杂的局势和石国不明朗的态度让李庆安深为警惕,这个时候,任何掉以轻心和大意对唐军都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此时,对历史的先知先觉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历史的轨迹已经发生了偏移,高仙芝在吐火罗的一场战役改变了怛罗斯战役的诱因,历史上的怛罗斯战役是唐军对石国的镇压,使大食对唐军真实意图产生了焦虑,从而战争被引发,多多少少带着一种偶然性。
  但现在不是了,高仙芝在吐火罗的失败已经注定两大帝国对河中地区争夺的公开化,东西方两大帝国的碰撞不会有任何悬念,石国特殊的战略位置注定它会成为大食的东方桥头堡,同样,它也是大唐帝国西进的第一站。
  对石国的争夺或许会从怛罗斯这座小城开始,但战争的意义已经完全变了,历史上的怛罗斯战役是一次终结,是大唐帝国乃至汉民族彻底失去葱岭以西的终结,而这一次的战役却是一次开端,是从两汉时代汉民族对葱岭以西探险性的出征,到今天以集团作战方式进行争夺的开端。
  但这种大规模地出征一个陌生的地域,注定每一个细节都不会是平坦的,水银般的月色倾泻在大地上,清凉的夜风吹拂着茫茫无际的草原,在拓枝城以东二十里外,有一片辽阔的黑森林,平时这里是人迹罕至之地,但今天晚上,这片森林内却变得格外的诡异,一团巨大的杀气将整个森林都笼罩住了。
  这时,一队唐军斥候向森林飞驰而来,唐军大队已经在十里之外了,这片森林便成为唐军斥候关注的重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69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