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22

  李维正点了点头,便对赖永国道:“可以把她们带上船去犒劳弟兄们,所需银两从船费中出,另外把她们集中在一条船上,不能出人命,而且天亮前一定要全部离开,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
  “遵命!”赖永国躬身行了一礼,便几名老鸨带了下去。
  这时,近藤家派来的管家上前施礼道:“哪位是指挥使大人,我家主人已摆好了宴席,请大人前去赴宴。”
  李维正道:“我就是!”
  管家一招手,一辆马车疾驰过来,停在李维正面前,管家上前拉开车门,恭敬地请到:“大人请上马车。”
  “不用了,你们前面带路就是了。”李维正翻身上了马,在三百余名士兵的簇拥下,跟随着管家向大坂城方向而去。
  近藤家虽然祖居四国,但这几年近藤家的重心已逐渐移到了大坂城,在大坂城外的豆饭河边修建了一座气势宏伟的城堡,城堡高十丈,基脚是用巨石砌成,一座黑色的重楼便在高达三丈的巨石基脚上拔地而起,名字叫做‘伊雄楼’,这是用近藤家第一代家主近藤伊雄的名字,周围是茂密的树林,并引河水形成了护城河,一条围墙将伊雄楼包围起来,在高楼周围还有些辅助性房屋设施,主要是护卫武士的军营,近藤家一共有近三千武士,其中大部分都在四国岛的阿波国内,大坂只有有五百名武士,一部分在港口,另一部分就在围墙中的军营中。
  近藤贤二为招待李维正显然是花了血本,入夜,伊雄楼内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点着鲸鱼油蜡烛的灯笼将城楼映衬得璀璨夺目。
  宴会在三楼的大厅里举行,近藤家族有二十余人作陪,近藤贤二与李维正坐在主位,旁边则坐着周明为翻译,大厅的两边坐满了近藤家族的陪客,房间是典型的日本式住宅,其实是一个通透的大厅,四周都由可移动的屏风隔成了几个房间,宴会就在最大的一间房内举行,地上铺着榻榻米草席,每个人的面前都放着一张矮桌,桌上均摆满了山珍海味,但须跪坐才能进食,这对李维正却有些不习惯了,不过近藤贤二想得周到,特地用了软垫,并让两名名年轻美貌的少女陪酒伺候,这样虽然坐得累一点,但喝酒也比较畅快。
  大厅中间的空地上,十名身着和服的美貌女子手执团扇,在丝竹声中翩翩起舞,表演着传统的日本舞蹈,气氛显得友好而热烈。
  通过周明的翻译,李维正和近藤贤二两人正相谈甚欢,近藤贤二亲自给李维正倒了一杯酒,便端起酒杯笑道:“近藤家是海商,靠海吃饭,将来还请指挥使大人多多关照。”
  其实这就是近藤贤二请客的原因,近藤家一百多年前主要就是靠与当时南宋的海上贸易而发家,其后元朝与日本关系交恶,到明朝的海禁,正常的贸易被打断了,近藤家只能靠走私继续发财,这几年秦王与日本的走私贸易就是和近藤家进行交易。
  而李维正是威海卫指挥使,手握山东半岛北部的海禁大权,如果李维正稍微宽松一点点,那么对近藤家的走私将有极大的益处,难得李维正来日本,近藤贤二一下子便抓住了这个机会。
  李维正却笑而不答,只和近藤贤二碰了一下酒杯,将酒一饮而尽,惹得近藤贤二的心直痒痒,不知李维正究竟是答应还是不答应,这时李维正将头侧向周明低语了几句,周明便对近藤贤二道:“我家指挥使大人想问近藤先生,对九州的局势怎么看?”
  话题扯到了九州,近藤贤二便不好再提关照之事,毕竟这种事是不能说破,他呵呵一笑道:“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吧!大内家的老三大内兼平在长崎海战中战死了,现在大内义弘已经占据了肥前国,大内义弘在九州的势力大张,我听说连北朝也开始对他有所警惕了。”
  李维正微微一笑,他感兴趣的刻不是北朝,他接着又问道:“那南朝呢,南朝对九州是否有策略?”
  就在这时,李维正左面的屏风后忽然传来一个女人娇柔的声音:“想不到李千户倒很关心日本的局势。”
  女人的汉语极为流利,近藤贤二笑了笑道:“这是我的干女儿,从小就会汉语,她刚刚赶到,听说是指挥使大人的旧人。”
  周明翻译了,李维正一怔,转头向屏风望去,屏风上映出一个身着和服女人的身影,随即屏风慢慢拉开,出现了一个年轻美貌的日本女人,她手中拎着一壶酒,笑吟吟地注视着李维正,“有缘千里来相会,李千户,咱们又见面了。”
  ……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一章
出使日本(六)
  菊池风雅的出现出乎李维正的意料,他也没有想到这位广东的老对手竟然会是近藤贤二的义女,而且她应该在长门国才对,怎么也跑来了大坂?偏偏就在大明军用物资送到南朝之时,这其中的微妙之处,颇让人值得寻味。
  李维正的惊讶只在瞬间便结束了,他立刻起身拱手笑道:“人生何处不相逢,能在日本再见菊池小姐,我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表述。”
  “是风雅小姐!”菊池风雅用一种娇嗔的语气打断了他的话。
  她倒了一杯酒,慢慢走到李维正面前,深情款款地望着他道:“在广州时你不肯喝我的酒,说我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在南海小岛,多亏李千户的果断,让我终于选择了另一条路,应该说李千户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指路明灯,这杯酒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你能在日本饮了它。”
  选择又再一次来到李维正面前,在菊池风雅淑女般的装扮、温柔的眼神和深情款款的话语中,所有人都希望李维正饮下这杯感恩的酒,以不负美人的一番心意,但李维正的心里却比谁都明白,他是怎么给菊池风雅做的指路明灯,或许她真是因为自己而改变了命运,但这种命运不是因为施恩而改变,而是因为仇恨而改变,李维正很清楚这杯酒里蕴含多少仇恨,他微一沉吟,便对近藤贤二笑道:“近藤先生以为我该喝这杯酒吗?”
  虽然近藤贤二听不懂菊池风雅对李维正说了什么,但他却知道,自己这个义女从不会和男人共饮一壶酒,除非她深爱这个男人或是她想杀死这个男人,李维正显然不是属于前者,尽管不能确定菊池风雅的杯中是否有毒,但近藤贤二却忽然警惕起来,他立刻站起身严厉地对菊池风雅道:“风雅,这里不是你闹情绪的地方,你若不尊重我的客人,你就出去。”
  菊池风雅从小就被近藤贤二收养,虽然她桀骜不驯,但在严厉如父的近藤贤二面前,她却不得不收回酒杯,瞥了李维正一眼冷冷笑道:“原以为李千户是个男人,敢单身来近藤家赴宴,没想到关键时候也是个胆小鬼,让我一再失望。”
  她高高举起酒杯,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目光不屑地斜睨着李维正。
  李维正却不在意地笑了笑,一摆手道:“风雅小姐请坐!”
  菊池风雅忽然妩媚地一笑,紧靠着李维正盈盈坐了下来,吓得李维正旁边的周明连忙让位,她向周明微微欠身以示感谢,又继续对李维正道:“李千户刚才的问题我来回答,后醍醐天皇持象征天皇的四大神器退居奈良以来,日本形成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但日本大部国土都置于北朝的控制之下,南朝唯有奈良及其以南的小块土地,但去年秋天良成亲王击败了足利义满,使北朝陷于内乱之中,南朝得到了发展之机,今年一月,南朝军队在淡路岛登陆,夺下了四国地区,但和北朝相比还是势力微弱,现在日本国内本州大部被北朝控制,四国为南朝领地,尚可发展之地只剩下了北海道和九州,不可否认,南朝若想与北朝抗衡,唯有拿下这两地,北海道为苦寒之地,人口稀少,价值不大,所以南朝的重心也就放到了九州,但前往九州须从海路运兵,这就是近藤家族被南朝所重视的根本原因,只可惜……”
  说到这里,菊池风雅轻轻摇了摇头,不再继续说下去了,李维正却笑了笑接口道:“只可惜我杀死了大内英义和大内兼平,扫除了大内义弘前进九州的障碍,他开始向九州进军,从而打乱了九州的局势,是这样吗?”
  菊池风雅眼中闪过一抹亮色,她赞赏地点了点头,又笑道:“你知道吗?其实良成亲王要亲自接见你的真正原因,是希望你能替他们杀死大内义弘,据说龟山天皇也会为此而接见你。”
  李维正却深深看了她一眼,淡淡一笑道:“难道风雅不希望吗?”
  菊池风雅脸色一变,忽然剧烈地咳嗽起来,以掩盖自己的心虚,她伸出纤纤玉指悄悄摸到了周明的腿根上,轻轻一捏,意思是让他不要把李维正的话翻译过去,周明被她捏得浑身一颤,心怦怦地跳动起来,他咽下了刚要翻译出口的话,干笑一声,对一脸疑惑的近藤家族们用日语道:“我家大人盛赞菊池小姐不仅美貌温柔,而且见识卓著,连我家大人也动了心。”
  众人一齐鼓掌大笑起来,在笑声中菊池风雅脸上露出羞涩之意,目光却偷偷地瞥向了周明,眼中若有所思。
  李维正却面如古井,波澜不惊,他认为自己的最后一句话不应该引来如此哄堂大笑……
  近藤家的晚宴持续了一个时辰,尽管近藤再三挽留李维正,并拿出三名最年轻漂亮的侍女陪寝,但李维正还是婉言谢绝了,菊池风雅却一直把李维正送出了大门,她温柔地一低头,仿佛水莲花般不胜凉风的娇羞。
  “千户大人,风雅明天也要去奈良,我希望能再见到你。”
  李维正也微微一笑道:“我也希望能在奈良遇到你,但我却不希望在大明再看到你,风雅明白我的意思吗?”
  菊池风雅凝视着他,也一字一句道:“千户大人,风雅既已品尝了鲨鱼的美味,怎么还会把河中草鱼放在眼中。”
  李维正仰头一笑,“那好,我们奈良见!”
  他一抽战马,大队骑兵簇拥着他向码头方向疾驶而去,周明走在最后,他一直在偷望着风姿出众的菊池风雅,菊池风雅眼波转动,给他送去了千娇百媚地一笑,周明心神俱醉,恋恋不舍地催马离去了。
  ……
  次日天刚亮,良成亲王的特使细川和男准时赶到了码头,等候李维正一起去奈良,李维正安排好了军船和货船,并命赖永国全权负责,他带着吕思远和周明两个幕僚,以及千户杨帆等人一齐前往,考虑到翻译的重要性,他又带上了已经改名的李瑶姬。
  从大坂到奈良并不远,只有五十里路程,细川和男等人在前面行走,李维正和他的下属则在五百士兵的严密护卫下,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行,时值仲春,一路之上翠绿盎然,林木茂密,到处是大片片的稻田,皆已插上了秧苗,水田如镜,远处随处可见数十丈高的大树,如巨伞一般支撑在天空,就在这些如神树一般的大树下,掩映一座座村庄,就仿佛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卷。
  李维正骑在马上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六百年前的日本,在他的前世,曾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一趟日本的秋田县,那里是日本最落后贫穷的县之一,却几乎保留了日本最古老的自然状态,和六百年前的大坂并没有区别,虽然他对日本也没有一丝好感,但他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在保护自己环境方面要远远胜过后世的中国,这种保护意识来自一种时时存在的危机感,来自于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来自于一种对传统的珍视,可惜后世的子孙把祖先的东西几乎都丢光了。
  李维正的思绪飞到了遥远的未来,骑马走在前面的周明却有意无意放慢了马速,与李维正并驾而行,他恭谦地笑道:“大人,日本的山水比大明如何?”
  李维正淡淡一笑道:“我大明疆域万里,有泰山之雄、有华山之险、有黄山之奇,有长江之胸襟博大,有黄河之历史悠久,岂是巴掌大的日本能比吗?”
  周明有些尴尬,他迟疑一下又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问道:“昨晚见到那个菊池小姐,汉语说得真好,开始我还以为她是汉人呢!”
  李维正笑了笑,没有回答他,周明偷偷看了一眼李维正的脸色,又不甘心地问道:“大人似乎和她很熟?”
  李维正瞥了他一眼,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从前是在锦衣卫做事,专门和各种妖魔鬼怪打交道,这个菊池风雅就是其中之一,我两次杀她未成,当然很熟了。”
  “不会吧!菊池小姐那么温柔妩媚,怎么会是妖魔鬼怪?”周明笑着摇了摇头,显然不太相信李维正的话。
  李维正冷冷一笑,含蓄地警告他道:“周明,我这个人很随和,也很好相处,像昨晚上我放妓女上船,就是我知道弟兄们的苦处,但是我也有底线,不越过我的底线什么都好说,可若越过了这条线,就会发现我的另一面,外号人称‘李剥皮’。”
  周明脸一红,连忙低声道:“属下不敢,属下只是对菊池小姐精通汉语而感到好奇,并无他意。”
  “没有别的意思就好。”李维正的语气又和缓起来,他温和地笑道:“这次我们来日本固然是执行皇上的命令,但我们应该知道,皇上为什么要卖武器给南朝?其实就是希望大明的身边不要出现一个统一的强邻,而是要他们南北两朝永远内耗下去,所以我要了解日本的局势,要知道卖武器后会给日本局势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就是我昨晚为何去近藤家赴宴的原因,为今天去奈良会见良成亲王先探探路,要让皇上满意,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周明慨然叹服,“大人深谋远虑,让属下受益良多,属下先告退。”
  周明加快马速又到前面去了,李维正望着他背影,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回头对一名亲兵说了几句,亲兵立刻下去了,片刻,吕思远匆匆赶来。
  “大人找我有何事?”
  “我交给你一个任务。”李维正瞥了一眼周明的背影,吩咐吕思远道:“到奈良后你要时时跟着周明,不要给他落单的机会。”
  “为何?”吕思远愕然。
  “没什么,色字头上一把刀,我不得不防。”
  ……
  下午,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奈良,奈良是日本古都,是仿造唐长安城而建,在这里随处可见大唐的遗风,道路笔直宽阔,坊间方正,两旁绿树成荫,尤其在建筑上几乎完整地将唐朝的风格保留了下来,无论寺院还是官署,都是一座座以复杂的大型斗拱和柱梁一道支撑着屋顶的建筑,基调古朴而凝重,而明朝的建筑虽还是汉白玉基座,红墙绿瓦,雕梁画栋,但斗拱已经很小了,失去了建筑的功能,而仅仅只是一种装饰,尤其到清朝中期以后,汉文明逐渐走向没落,表现在建筑上更是衰败和破旧,已经完全没有了汉唐的壮阔磅礴之气。
  李维正一行被安置在治部省的迎宾驿中,这是一片由二十几座屋舍组成的建筑群,在它旁边便是著名的唐昭提寺,由开元年间东渡日本的鉴真设计并建造,从迎宾驿中望去,可清晰地看见唐昭提寺中最著名的建筑—金堂宏伟的屋脊。
  李维正刚到馆驿,治部大辅官便前来请他,龟山天皇和良成亲王已经等待他多时,请他前去相见。
  虽然他并不是朱元璋正式任命的使者,但他却是船队的最高指挥官,在某种程度上他就代表了大明王朝,李维正没有随意打扮,而是换了一身正规的武官军服,收拾整齐后随大辅官前往皇宫,他也没有带周明,日本官员告诉他,已经准备了翻译,只请指挥使大人一人前往。
  从迎宾驿到皇宫并不远,乘坐马车一刻钟便到,由于去年秋天奈良曾被足利义满占领,龟山天皇仓皇出逃,包括宫廷侍卫在内的长老院和许多官员都投降了北朝,南朝的皇宫便显得十分冷清,人手不足,皇宫的绝大部分都关闭着,只用了东南角的一处花园。
  李维正是从侧门进了花园,两名头戴高帽、身着白色直袍的老年侍从恭恭敬敬在前方引路,走过一座石桥,他来到了一栋被数十株绿柳环抱的木制建筑前,建筑修得非常精巧雅致,屋后的一条走廊连接着十几间屋子。
  李维正在屋外等了片刻,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在他面前出现了两人,李维正一眼先看见了昨天去码头迎接自己的本愿寺法主明如大师,原来所说的翻译是他,而走在他前面的则是一名约五十岁左右的男子,他身材中等,穿着一袭灰色的和服,头戴黑色高冠,手里拿着一块长条珪玉,他鼻槽很长,嘴唇薄而棱角分明,鼻梁高挺,眉毛极为粗浓,就仿佛两把刷子一般,而一双细长的眼睛总是眯缝着,但眼睛里却透出一种慑人的光芒,让人不敢和他直视,他就是掌握南朝实权的太政大臣良成亲王,也是龟山天皇的亲侄。
  但良成亲王此时却笑容真诚亲切,上前对李维正鞠躬行礼道:“我就是良成亲王,欢迎李指挥使来到日本。”
  明如大师笑眯眯地翻译了一遍,李维正也连忙躬身还礼道:“李维正奉大明皇帝陛下之命,运送物资前来日本,路上虽经波折,但幸不辱命。”
  良成亲王呵呵大笑,上前拉着李维正的手道:“大明的军械如春霖甘露,我已渴盼很久了,在最关键的时候终于送来了,这是让我们满朝欢庆的大事,甚至连抱病在身的天皇陛下也要接见你,由此可见我们对大明的诚意,请李指挥使回朝后向大明皇帝陛下转达。”
  李维正微微点头笑道:“在下一定转达南朝的诚意。”
  “天皇陛下已等待李将军多时,请随我来!”
  良成亲王就仿佛分别多年的老友重逢,对李维正亲热之极,他拉着李维正的手谈笑风生地走进了屋内,出人意料的是屋子里布置得异常简朴,地上铺着榻榻米草席,空空荡荡的没有一件家具,只有窗旁挂着一幅飞鸟雪山图,算是唯一的装饰品,屋子里有三个人,两名侍从跪坐在一旁,正中间坐着一名十分瘦弱的老人,年约七十岁,身躯小得像孩童一般,虽面带病容,但笑容却十分慈祥,他便是南朝的龟山天皇。
  良成亲王上前跪下道:“天皇陛下,明朝的李指挥使来了。”
  龟山天皇的声音很细很轻,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听见,“你是天朝上臣,代表着大明皇帝,向我下跪一定很为难,那就不勉强了,李将军请坐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