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官途(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大内兼平拦截明朝货船的想法渐渐消退了,他现在考虑的是如何从这次危机中脱身,但大明军船已经直袭长崎,如果自己不去救援,也一样会被大哥抓住把柄,从而夺走自己的权力,思来想去,他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关键是要在可能发生的激战中保住性命。
第二天的中午时分,参与拦截的二百余艘倭寇船赶回了长崎港,长崎港位于一条长约二十几里的狭窄港湾之中,周围有高岛、冲之岛、长崎半岛等群岛环护,依山傍海,是九州岛最优良的天然海港,五十年前的肥前国守护在此修建了长崎城,也是九州地区除门司城以外的第二大城。
肥前国是一个贫瘠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几乎都靠海为生,自古就是海盗聚集之地,随着日本地方势力和强势家族的崛起,这些零星海盗便被组织起来,逐渐形成了历史上的倭寇,也正因为如此,九州沿海地区从元朝开始就成为了倭寇的大本营。
“冲回港口,全歼大明之船!”
大内兼平在港湾口下达了作战命令,二百余艘战船气势汹汹地冲入长崎港湾,但大内兼平却换乘另一艘小船,悄悄地落伍了,他已经意识到了明军的策略,明军一定就藏在港湾之中,以逸待劳,等待他们的回来,但他不能说,他需要有人前去和明军作战,大队船只越行越远,渐渐地在大内兼平的视野里消失了。
“快后退,离开这里!”大内兼平低声地下达命令,小船调了头,如箭一般向长崎半岛的中部驶去,那边离海不远有一个马场,养着二十几匹战马。
但小船刚绕过一个岛角,大内兼平和划船的水手都忽然惊呆了,他们站了起来,不可置信地仰头望着上方,只见一艘庞大无比的海上巨无霸战船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的小船在它脚下就仿佛一只蚂蚁一般。
大内兼平忽然张大了嘴,他看见一支箭从顶上射来,迅疾如闪电,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扑’的一声,劲箭射穿了他的头颅,大内兼平惨叫一声,翻身落海,大船劈波斩浪,瞬间撞翻了小船,无情地将它碾碎在自己庞大的身躯之下。
宝船穿过海峡,率领三十艘战船截断了倭寇船只的后路,迅速向长崎港包抄而去。
……
长崎峡湾中的海战已呈白热化,二十艘大明战船与二百余艘倭寇战船的战斗正激烈进行,枪炮声隆隆,白烟在海面上腾起,这是大明最精锐的舰队,坚船利炮,所向披靡,船队成倒‘八字’字阵型,又像一只张大口子的渔网,用火炮的轮番射击将入网的一只只倭寇战船绞得粉碎。
但倭寇的优势却在于灵活且经验丰富,尤其数量众多的小船,它们在明军大船之间穿梭疾行,用一支支火箭射向明军的大船,更有无数精通水性的水鬼潜入了船底,用利刃穿凿船底,或用火药包炸船,一只只长绳钩爪飞上大船,身着黑衣的倭寇像猿猴一样向上攀爬,却变成对面大船的活靶,箭如雨发,枪炮声密集,一声声惨叫此起彼伏。
对明军战船威胁最大的还是潜入海底的水鬼,不怕凿船,就怕他们用火药包炸船,在倭寇的长期作战中,驻守福建的明军发明了一种利器,专门对付倭寇水鬼,这是一种装在船底的大网,上面装有密集的倒钩利刃,一旦潜入船底的水鬼被网缠住,或者被钩住,必死无疑,很不幸,今天的倭寇水鬼们便遇到了这种网钩,船下不时冒出一股股殷红的鲜血。
波涛起伏,海浪掀起白沫,海面上到处漂浮着碎木和尸体,战争极为惨烈,尽管明军战船犀利,但倭寇的战船太多,它们像狼群一样缠住了狮子,不时趁虚猛咬一口,两艘明军的福船的船帆被火箭点燃了,燃起熊熊大火,其中一艘战船的火药舱被点燃,猛烈地爆炸了,大船瞬间解体,数十名明军士兵被炸得支离破碎,坠入海中。
指挥明军二十艘战船作战的是千户杨帆,他多次在山东沿海和倭寇作战,对倭寇的战法十分熟悉,他不理会倭寇小船,而是把火力集中在数十艘大船上,他沉着指挥,船队始终保持阵型,两军战成了胶着状态。
“将军,指挥使大人的船只出现了。”一名眺望员发现了远方海面上的船队。
杨帆当即下令道:“命船队改变阵型,拦住他们逃跑之路。”
跟随着旗语的命令,明军战船开始改变阵型了,倒八字形向两翼舒张,渐渐地在狭窄的峡湾里一字排开,拦住了倭寇船只入港的道路,三里外,海上巨无霸宝船出现了,在它身后还跟着黑压压的三十条战船,它们加快了速度,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惊慌失措的倭寇战船倾压而来。
……
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十日,远赴日本的大明威海卫水师在日本九州长崎港海域上,遭遇了前来拦截大明货船的二百余艘倭寇战船,明军利用长崎海道的狭窄地势,前后夹击倭寇船只,凭借坚船利炮而大获全胜,倭寇则全军覆没,包括肥前国守护大内兼平在内的三千余名倭寇葬身海底,但明军也损失了三艘战船,死伤一百余人,明军随即撤出了长崎海道,护卫着大明货船继续向南进发。这次偶然发生在长崎的海战却影响深远,一方面它是大明水师第一次在日本本土作战,虽然规模不大,但它标志着明军对倭寇以防御为主的策略渐渐改成攻防并举,明军火炮和战船的犀利令日本倭寇胆寒,沉重地打击倭寇的嚣张气焰,大大缓解了倭寇对大明沿海的侵袭;而另一方面,由于肥前国守护大内兼平的身死,大内义弘便顺其自然地接收肥前国和长崎港,近藤家也一跃成为了长崎港内最大的家族势力,就这样,日本九州的局势被微妙地改变了……
就在大明水师威震异域的同时,山东半岛却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从去年秋天至今,山东半岛的登州、青州以及兖州府、济南府皆滴雨未下,秋旱、冬旱连着春旱,使河流干涸、土地龟裂,冬小麦大半枯死,屋漏偏遭连夜雨,二月初,青州府突然爆发了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吞噬一切,树林、草地、即将枯死的禾苗,统统被一扫而光,蝗灾开始向登州府的莱阳县和招远县蔓延,洪武二十四年春,山东大灾,米价暴涨,一石米最后竟卖到了十两银子。
山东布政使韩卫平紧急向朝廷求援,朱元璋急命户部左侍郎暴昭为山东宣抚使,赴灾情最严重的青州府视察,并下令山东各地官府开仓放粮,各县各府搭建粥棚赈济灾民。
蓬莱县的灾情也极为严重,不仅本县百姓粮食奇缺,从招远、莱阳逃来的大量饥民也涌入了这座登州府治所在的县城,登州知府赵良成一方面命其他官员到登州各地去组织赈灾,另一方面他停止了官仓放粮,将有限的粮食集中起来,并在蓬莱县设十处赈粥点,每日熬粥发放饥民。
这天傍晚,天已经快黑了,蓬莱县杨知县心事忡忡地来到知府衙门前的小广场上寻找知府大人,这里也是一个赈粥点,尽管今天熬的稀粥已经快没有了,但队伍依然还排得很长,每个人都捏着一块黑色的小木牌,知府赵良成正率领三个衙役便在这里给饥民赈粥。
还没有小广场,杨知县老远便听见了赵良成的斥骂声,“不行!绝对不行,你今天早上和中午已经领过粥了,不能再领第三次。”
杨知县似乎又隐隐听见了孩子的哀求声和衙役的劝说声,但赵成良的态度依然十分坚决,待走近一看,杨知县顿时愣住了,只见赵成良八岁的次子端着一个空碗,正向父亲苦苦哀求,“爹爹,求求你再给我一碗,就一点点也行。”
“大人,就给孩子一小勺吧!就一点点,可以吗?”旁边的衙役也跟着求道。
“不行!”赵良成铁青着脸望着天空,冷冰冰地说道:“我的家人和普通百姓一样,不能有任何特殊,他的一份已经领过了。”
“赵大人这就有点不近人情了。”杨知县走过来揽住孩子的肩膀,叹了口气道:“咱们大人饿一饿无妨,可是孩子身体瘦弱,他怎么能抵得住饥饿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你问问后面的百姓,能不能再给孩子一点粥?”
他忽然回头大声对百姓们喊道:“各位乡亲,咱们知府大人把自己的俸禄粮全都捐了出来,家里已经颗米没有了,他的孩子饥饿难当,想再喝一点点粥,大家说能不能给孩子。”
“大人,你就给一点吧!”
“大人,我们能理解你的难处,可他是你的孩子啊!”
百姓们纷纷劝说,赵良成低头看着自己的儿子,他又摸了摸儿子削瘦的小脸,眼睛忽然有些红了,终于点点头道:“好吧!就把爹爹的一份给你,你回去要分给哥哥和妹妹一点,不能一个人喝了,知道吗?”
衙役立刻给孩子盛了一碗粥,他怯生生地看了一眼父亲,小心翼翼地端着粥碗回去了。
杨知县心中异常沉重,便低声对赵良成道:“不知大人有没有时间,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好!”赵良成将长勺递给衙役,一直衙门道:“咱们去衙门里谈。”
两人进了后堂,此时天已经黑了,赵良成点了一盏灯,灯光昏黄微弱,他坐下来叹了口气道:“我今天得到消息,青州那边已经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朝廷虽然有粮食运来,可还是太少,连济南府都不够,就算运到地方,也先要保证军队用粮,其次才轮到百姓,唉!”
“大人,我就不明白,朝廷为何不能多运点粮食过来,这几年山东连连遭灾,真能指望地方官仓吗?”杨知县有些愤愤不平。
“朝廷也有难处,去年广东大灾,浙江和福建的存粮几乎都调空了,河南那边又黄河决堤,是用凤阳的官粮去救济,今年年初,山西那边大规模迁移民众,也要大量用粮,听说边关的军粮吃紧,皇上准备从海运送京师粮食,所以朝廷也实在拿不出粮食,只能让我们就地放官仓粮,可是蓬莱县的存米只能维持十天赈粥了,我已写报告给布政使韩大人求救,我估计韩大人也没有办法。”
赵良成将脸埋进手中,心中实在是痛苦之极,蓬莱县有十几万饥民嗷嗷待哺,一旦断粮,后果将不堪设想。
“实在不行,我去和军队商量,看他们能不能借一点。”
“大人算了吧!李指挥使和赖副千户都不在,蓬莱所现在是那个姓鲍的做主,他怎么可能借粮食给我们,至于威海卫那边,他们还想向我们借粮呢!”
说到这里,杨知县迟疑一下道:“大人,其实我倒想到了一个办法,我就是来和大人商量一下。”
赵良成‘腾!’地站起来,焦急地催问道:“你快说,什么办法?”
杨知县吱呜半天也说不出来,最后他终于一咬牙说道:“大人,船厂里不是存有很多旧的渔船吗?咱们下海捕鱼。”
第五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四十章
出使日本(五)
四国岛已经过去了,大明的船队驶入了日本国的濑户海中,洪武二十四年三月二十二日,船队终于抵达了日本第一港,也就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大坂港,大坂也就是后来的大阪,目前是在日本南朝的控制之下,前几日,大明船队在四国岛休整了三天,已经先派千户杨帆和幕僚周明来和南朝协商货船一事,南朝正处于战胜北朝后的急剧扩张期,对大明的武器盔甲极为渴求,良成亲王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大明的开价,以三十万两白银的总价买下了五十船的军用物资,另外也答应了李维正提出的附加条件:在回程的空船装满稻米,作为大明战船护军的补给。
当一百余艘大明船只缓缓驶入大坂港时,大坂港内沸腾了,数万赶来看热闹的民众的欢呼声响彻海港,但随即欢呼声陡然消失了,换成了一片齐声的哗然惊叹,在港口的日本人面前出现了一艘庞大无比的战船,俨如小山一般缓缓靠拢码头,前来迎接船队的南朝官员更是眼中露出恐惧之色,他们面面相视,简直不敢相信天下竟有如此庞大的战船。
宝船停稳,一架船梯缓缓从船上放下,大明指挥官李维正和一百余名官兵走下了宝船,十几名前来迎接的南朝官员和先期到达的杨帆、周明一齐走了上来,前来迎接的主官是南朝的内大臣细川和男,他是良成亲王手下仅次于菊池武的重臣,这次与大明的武器交易,就是由他全权负责。
细川和男约六十岁,头发已经花白,他出生奈良名门,有着极高的儒学修养,也有着自己最执着的信仰,当北朝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的战刀横扫日本列岛、南朝长老院俯首称臣之时,细川和男却始终坚持南朝才是天皇正宗,他跟随良成亲王拥护龟山天皇躲进了吉野山,并在随后的募兵中献出了自己所有的家产,最后在奈良战役中以奇兵战胜了足利义满,南朝才得到了一线生存之机。
他快步走上前躬身施礼,用日语对李维正说着最诚挚的谢意,旁边的周明对李维正介绍道:“他便是良成亲王特地派来迎接大明船队的主官,内大臣细川和男,是南朝排名第三的重臣,他代表龟山天皇陛下真诚感谢大明对南朝的支持。”
李维正也微微一笑回礼道:“我大明皇帝向来恪守承诺,虽遇几次波折,但还是把南朝所需的物资送来,希望南朝也能信守自己的诺言。”
听周明翻译完,细川和男立刻肃然道:“指挥使大人请放心,南朝承诺如山,当竭尽所能支付大明的货银,三十万两白银我们还负担得起,白银将在十天内运至海港,与大明交换军货,不过还请大人允许我们的人先上船去验货。”
李维正笑了笑道:“这是当然,总归要先看货再付钱。”
这时,一名年迈的僧人上前合掌施礼道:“贫僧是石山本愿寺法主明如,给指挥使大人见礼。”
李维正听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也颇为惊讶,他也连忙合掌回礼道:“我也久闻本愿寺大名,今日得见法主,是李维正的荣幸。”
本愿寺是日本禅宗之首,在日本国内拥有强大的势力,信徒分布广泛,南朝之所以能和北朝抗衡,也和本愿寺的支持分不开,直到后来织田信长火烧本愿寺,才最终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僧侣的势力。排在第三位的似乎也是一位民间人士,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子,面相粗糙,鹰钩鼻、三角眼,脸颊和嘴唇棱角刚硬,就仿佛一个拙劣的石匠雕出的作品。
他微微行了一礼,眼睛里似笑非笑地看着李维正道:“在下是四国岛的商人近藤贤二,李将军在九州五岛列岛遇到的小船就是我派过去的。”
周明在李维正耳边低语几句,李维正缓缓点了点头,他深深看了一眼近藤贤二笑道:“那近藤家在长崎也应该有不错的收获吧!”
周明翻译得很到位,近藤贤二的三角眼笑得眯了起来,他随即笑容一收,脸上换了一种商人的诚意道:“其实我的本意是不想让大明货船再受损失,我希望你们能够避开那些土狼,可没想到你们居然干掉了他们,虽然我也有点小损失,不过比起在长崎的收获,这算不了什么,指挥使大人,今晚请光临舍下,我很想请大人喝一杯,以示感谢。”
李维正看了一眼细川和男,便欣然点头道:“可以,我今晚就来拜访近藤家。”
近藤贤二大喜,他克制住脸上的喜悦表情,慢慢退了下去,紧接着细川和男又向李维正介绍了其他官员,负责户籍和租税的民部卿,负责外交事宜的治部卿等等重要官员,李维正皆一一见礼,最后细川和男恭敬地邀请道:“良成亲王殿下在奈良等候大人,希望大人能与我一同前往奈良。”
李维正拱手一笑,“客随主便,我去奈良没有问题,只是今天刚到大坂,诸事繁多,明天一早我和大人同行。”
“好!明天一早,我来迎接指挥使大人。”
……
在码头上举行了简单了欢迎仪式后,细川和男便离开了码头,数万赶来看热闹的民众也渐渐散去,但码头上却并没有冷清下来,一百多户商家用特制的马车带着店里的上好货物赶到码头来兜售,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货币却是一样的,用银子交易,李维正也没有阻拦,他允许士兵和船员轮流上岸散步购物,但不得离开海港。
天渐渐地黑了,李维正正在船舱里教瑶姬写汉字,舱外忽然传来亲兵的禀报声,“大人,码头上来了一辆马车,说是近藤家有请大人去赴宴。”
瑶姬吓了一跳,她连忙对李维正道:“这个近藤家可是日本有名的大海商,据说和四国海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黑白两道通吃,维正君去他府上,可要当心。”
李维正托起她下巴,在她红唇上亲了一下道:“你放心吧!现在南朝有求于我,他不敢把我怎样。”
他又指了指桌上的一叠字,暧昧地笑道:“这是家庭作业,在我回来前做完,否则今晚上我可要重重罚你。”
瑶姬羞得满脸通红,低下头慢慢写字,一双美目却风情万种地给她送了一个秋波,李维正心中一荡,心中涌起将她按在地板上就地正法地念头,可他还有正事要做,只得站起来笑道:“好了,我先去了,晚饭你就一个人吃,乖乖地等我回来。”
“是!”
瑶姬起身伺候他换了衣服,李维正这才随亲兵下船去了,和李维正同去的周明已经等候在码头上了,虽然天色已经快黑,但码头上的各个商铺却点满了灯笼,明亮如昼,充斥着商贩的吆喝声和喧闹声,热闹异常,李维正下了船,却见几个妖艳的中年妇人围着千户赖永国说着什么,声音轻佻,笑容均颇为暧昧,周明正在满脸通红地给他们翻译。
“什么事?”李维正上前问道。
赖永国连忙禀报道:“大人,这是大坂城内几家妓院的老鸨,她们带来不少妓女,想上船去做生意。”
“她们带了多少女人?”
“几家妓院加起来,好像一共带来两百多人。”
几个老鸨见李维正似乎是首领,一起涌了过来,几张涂得雪白的脸上带着谄笑,七嘴八舌地说着什么,李维正向远处望去,只见黑暗中停着数十辆马车,马车上隐隐坐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