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2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365

  这两天,一个小道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悄悄地在崔庆功军中蔓延,说李师道已开始对崔庆功的独断专行严重不满,欲渡黄河自立山头。
  没有人知道这个消息从何而来,但许多人都相信它是真的,李师道投降崔庆功本来就是一个松散地利益联盟,如果崔庆功实力处于上升趋势,或许李师道会继续依附崔庆功,但崔庆功地势力却每况愈下,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却给别人做了嫁衣,如此,李师道怎么可能没有异心?不仅是李师道,许多人认为马大维也不是那么可靠了。
  包括崔庆功本人也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自从两天前朱滔劝他趁朝中大乱之机杀李师道和马大维夺其军队后,崔庆功便开始有了想法。
  在他地三十万大军中,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除了一支跟随自己的三万汝阳军外,其他都掌握在李、马二人手中,一个是李师道的三万濮阳精兵,另一个便是马大维的五万徐州军,而击败河东军后地降军也大多被二人所得。
  自己手下人数虽多,却大多是乌合之众,主要是他在反攻中原后抓捕壮丁补充,很多士兵连军服都没有,还有人用农具当武器,从陈留守军不战而降便可知道这些新军并不可靠,故而,如何能得到二人手中的精锐一直便是崔庆功日夜所思之事。
  但崔庆功也并不傻,他知道这种事是一把双刃剑,处理得好,他可以控制所有军队,从而实力大增,而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反伤了自己,从目前的局势来说,最好是不要发生内乱,可他也很清楚,如果不尽早处理此事,二将极可能会生异心而去。
  所以崔庆功对此事表现得极为谨慎,一方面命人严查消息的来源,再有乱言者一律处死,另一方面他分别给李师道和马大维送去钱粮和美女,并许诺将来与他二人共享天下。
  在极其拉拢二人的同时,他又秘密和朱滔商议除掉二人地最好办法。朱滔则建议他先和马大维联手除去离洛阳最近地李师道,反过头再借李师道之名刺杀马大维,便可尽收两人军队,可谓一石二鸟之计,崔庆功深以为然,在敲定诸多细节后他立即组建了特勤卫,挑选武艺高强且精于刺杀者组成。由他直接率领,又派心腹密告马大维。李师道已有投降张焕之心。
  ……
  一小队骑兵在清晨的薄雾中疾驶,前方便是汜水县了,骑兵们便和一人分手,向北驰去,马思疑打手帘目送骑兵们走远了,他便调转马头,认准了方向。向城池奔驰而去。
  汜水县也就是马大维的驻兵之处,在与张焕的对峙中,李师道部驻扎在洛阳以北的黄河边上,而马大维部则驻扎在洛阳以东两百里外的汜水,以防止张焕从东面突破。
  马大维与崔庆功地残暴略有不同,他是文官出身,相对而言对百姓稍微宽容,也能约束士兵。所以他所控制的郑州、荥阳一带还算有些生机,再加上他所驻兵地地方土地丰腴,自古便是粮食高产区,百姓们能有一口饭吃,故而马大维在民众中还有一点口碑。
  今天一早,不少愤怒的乡绅联合找到马大维告状。起因是一支去陈留作战地崔庆功军队过境,一路烧杀奸淫,数十个村庄被毁,还有上千名妇女被抓走,乡绅们控诉过境军地罪行,并纷纷劝说马大维与崔庆功分道扬镳,不要被这个残暴之人所连累,让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
  ‘砰!’地一声,马大维狠狠一拳砸在桌案上,将茶碗震得跳起来。翻洒了一地的水。
  “崔庆功这个混蛋!”马大维咬牙切齿地大骂。这件事也让他极为恼火,且不说他越来越痛恨军队施暴。而且在他地地盘上作恶,这分明是不给他面子。
  虽然他还暂时不想和崔庆功翻脸,但崔庆功的所作所为也越来越让他反感了,尤其是前两天崔庆功派人向他讲明要称帝地野心,使得马大维忽然闻到了一种烧焦的味道,‘称帝!’他有何德何能竟敢妄称天子。
  原本马大维是希望崔庆功能入朝为相,他也可以荣升为节度使,尝一尝割据一方的滋味,但现在崔庆功似乎和他所想的目标越来越远了,还要冒天下之大不惟称帝,这就让马大维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了。
  “老爷,我们还是会彭郡去吧!”说话的是马大维的夫人,她也姓马,叫马香莲,也就是马思疑的妹子,年纪约二十四五岁,生得肌肤如雪、俏丽无双,深得丈夫地疼爱,尤其是她已有了六个月身孕,使得年近半百而又膝下无子的马大维更是对她千依百顺,到那里也带着她,唯恐她在乱局中出事。
  她上前要收拾地上的茶碗,马大维连忙扶住了她,“夫人小心身子,这些事情就让下人去做。”
  马香莲慢慢坐下,她见丈夫似乎还在迟疑不定,秀眉一皱便又劝道:“崔庆功军队之残暴,连我这个足不出门之人都听到了无数回,老爷出身清白,为何要和这种人混在一起,白白玷污了名声,咱们又不是没有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完全可以和他脱离关系啊!”
  马大维叹了一口气,摆了摆手便道:“夫人只管照顾好肚中的孩子,男人们的事情就别过问了。”
  “老爷,我不是想过问你军中之事,只是这些天我老是做噩梦,梦见菩萨震怒,指责我也杀人,我是担心孩子呀!”
  说到这里,马香莲忍不住垂泪道:“老爷就算不为我想,也应为咱们地孩子想一想,作孽多了会有报应的。”
  “好了!”马大维被夫人弄得心烦意乱,他背着手来回踱步,最后对夫人道:“这件事等你大哥回来后咱们再好好商量,现在你先回屋歇息,不要再想这件事了。”
  马思疑在十天前去洛阳催军粮去了,算着早该回来了,可迟迟就不见他现身,莫不是半路上出了什么事不成?这也让马大维十分伤脑筋。
  就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一名亲兵的禀报声,“大将军,马先生回来了。”
卷九
国乱
第三百五十七章
庆功之死(上)
  马大维匆匆走到前面书房,此刻马思疑已在房内等待他多时,马思疑去了洛阳之后,又转道过了黄河,赶到陇右军中向张焕汇报了马大维的近况,这才返回汜水城。
  张焕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策反马大维,并开出了彭郡刺史兼淮北节度使的优厚条件,对策反自己的舅子马思疑是信心十足,他知道马大维本来就不是忠于崔庆功之人,被自己所劝才勉强跟随崔庆功,现在洛阳城中所流传了消息已足以使他和崔庆功反目。
  “思疑怎么一去这么久?你的随从可早就回来了。”马大维进屋笑着问他道,他其实也只是问问而已,并没有把马思疑晚回放在心上,不等他回答,马大维便直接将话题切到他这两天所忧虑的事情之上,他关上门便低声道:“昨天崔庆功派心腹来见我,欲与我共谋李师道,不知思疑如何看待此事?”
  马思疑早胸有成竹,他略一沉吟便道:“我在洛阳时听闻流言,说马大维与李师道欲自立,且是马前李后,可现在崔庆功却不防你,反到要与你共谋李师道,将军以为这是何意?”
  “莫非这是崔庆功远交进攻之策?”
  “然也!”
  马思疑轻轻点了点头笑道:“我以为不仅是那么简单,此乃崔庆功的一箭三雕之计,其一先断了你与李师道共谋洛阳的可能;其二是将你稳住,使你不至于因唇亡齿寒而远走。其三便是借你之手杀李师道,最好引发你与李师道地内讧,他来坐渔人之利。”
  马大维眉头紧锁,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我不理解崔庆功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大敌当前,他应团结我与李思道才对。可在敌军虎视之下却发生内讧,这无疑是自寻死路。难道他崔庆功不明白吗?就算他不明白,那他手下的谋士呢,他们为何不劝阻崔庆功?”
  “谋士?”马思疑连声冷笑道:“我以前就是他的首席谋士,他是什么样的人我还不了解吗?能顺他的意出谋划策便受重用,可一旦忠心逆耳,他便要杀人父母妻儿,试问这样的人有谁会忠心于他。即使有人为他出谋划策也是另有企图,现在他明明中了张焕的计策却不知觉,依我看他是死到临头了。”
  马大维吃了一惊,他连忙问道:“他中了张焕什么计策?”
  马思疑哼了一声,不屑地说道:“精兵尽在你与李师道地手中,他焉能不忌?只是形势逼人,大家都唇亡齿寒,也顾不得互相算计罢了。但张焕偏偏在这个时候突然撤军,从表面上看他或许是回长安争权、或许是北抗契丹,他撤军也就罢了,但为何连围攻新郑的襄阳军也跟着一起撤呢?将军有没有想到这点怪异之处?”
  “你是说他是有意放水?”马大维忽然明白了他地意思。
  “不错,这显然是张焕刻意制造出宽松的气氛,缓解你们的压力。使你们三人开始自相残杀,甚至张焕根本就不用渡河,便就解决了中原内乱。”
  “你的口气怎么和朝廷一样?”马大维瞥了内弟一眼,有些不悦道:“难道你也认为我们这是中原内乱吗?”
  “那你以为是什么?替天行道吗?”马思疑带着一丝嘲讽的口气反问道。
  马大维半天没有说话,最后他长叹一声坐了下来,两手紧紧地抱着头,显得心中十分痛苦,虽然他现在已有悔意,但他跟崔庆功这么多年来双手也曾粘满了鲜血,已经走到今天这一步。他还回得去吗?
  马思疑极善察言观色。他看出了马大维眼中的彷徨,便微微一笑道:“将军为何不继续问我怎么去了洛阳这么久?”
  马大维慢慢抬起头疑惑地望着他。他听出了马思疑的口气有异。
  “很简单,我离开洛阳后去了一趟黄河北岸,见到了张焕。”
  “什么!”马大维大吃一惊,他猛地站起来一把揪过马思疑,脸色变得异常凶狠,一字一句道:“你把我出卖了吗?”
  马思疑慢慢推开他地手,冷冷道:“我若去见崔庆功才叫出卖你,你要先弄清这一点,究竟是谁要杀你?”
  马大维的脸上的凶相慢慢消失,他走到桌案旁随手翻翻桌上的一些文书,最后还是忍不住低声问道:“他让你带了什么话给我?”
  马思疑知道他其实早已有了投降之心,只是摸不清张焕的态度,便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交给他道:“这是张尚书给你的亲笔信,看一看你就知道我是不是在害你了。”
  马大维迅速接过信,手微微颤抖着将信打开,看罢,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张焕竟然答应他为淮北节度使,可以继续领兵,但一转念他便明白了张焕优待自己的真实用意,这是其实是在做给李师道看呢!自己都封为淮北节度使,他李师道自然不会太差。
  这时,旁边的马思疑也给他解释道:“这是张尚书不愿在洛阳消耗过多兵力,他地是要北上抗击回纥与契丹联军,所以才宽待将军,请将军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以免将来后悔。”
  马大维这次却没有理会他,而是背着手在房内慢慢踱步,他已经不是三岁的小孩了,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早看清了人情冷暖,张焕此时优待他只不过是要他投降,甚至是做戏给李师道看,而绝不是真的打算让他继续领兵,如果他不知好歹,真的带兵去淮北赴任,那他必然是死路一条。
  可是如果他不投降,继续顽抗。也同样是死路一条,而且要名臭千古,张焕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大大方方给他给一个节度使。
  想到这,马大维暗暗叹了口气,便转身问马思疑道:“我想立一些功劳再去投降张焕,不知你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马思疑嘿嘿一笑道:“有一个天大功劳。难道将军就想不到吗?”
  “你是说崔庆功?”马大维连连摇头,“不可能!他不可能冒险到我这里来。而且他也没有必要过来。”
  马思疑却阴阴地笑了:“一般而言他是不会来,但我带回来了一样东西,相信崔庆功一定会为它而来。”
  ……
  洛阳城,崔庆功惊喜交集地盯着刚从汜水城返回地心腹,他激动得声音都几乎变了调,“你是说马思疑已经研制出了火药?”
  “千真万确,属下亲眼看了他们地试验。将一座三丈高的木架炸得粉碎,属下的耳朵都几乎要被震聋了,实在是太厉害。”他的心腹心有余悸道。
  “天啊!苍天有眼,竟然在这个紧要关头搞出来了。”崔庆功再也坐不住,来回在寝宫里疾走,他一边搓手,一边闭目感谢上天,极度兴奋之情在他脸上流露无遗。火药!是的,只要自己手中也有火药,他就不再惧怕张焕,他甚至可以立即进军长安,用火药炸毁潼关大门,凭借火药。他甚至可以一步登上含元殿。
  西域一战,使得霹雳雷的威名传遍了天下,所有地军队都渴望能拥着这种武器,但它又是那么神秘,让人看不见它的真相,自己为此已耗费了近二十万贯钱,却始终得不到它一丝皮毛,仅仅知道它可能是火药而已。
  而现在,就在他已经绝望之时,命运之神却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他们地火药研制成功了。这次机会不亚于韦德庆被杀,看来。命运之神是一次又一次地垂青自己,为什么?这不就是要把自己推向九五之位吗?
  略略冷静下来,崔庆功又详细地询问了试验的过程,心腹自然不会欺骗自己,从他对试验地描述中,崔庆功立即就可断定,马思疑所研制出地火药就是张焕的霹雳雷。
  很快,崔庆功又面临了一个极其现实地问题,马思疑已经被自己赶走,他现在研制出的火药是属于马大维而非自己,马大维肯这样轻易地将火药交给他吗?
  崔庆功开始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不该把马思疑赶走,但事以至此后悔也没有用,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宫中焦躁不安,怎么样才能让马大维将火药交出来。
  ……
  中午时分,朱滔接到王爷地旨意,命他火速进宫,朱滔不敢怠慢,便丢下手中的事情匆匆赶到了皇宫,由于崔庆功招不到愿为他效力的官员,故他不得不倚重曾做过内阁大臣的朱滔,将洛阳的大小政务都丢给了他去处理,不仅如此,朱滔还是他的世子傅,担负着辅佐他次子主政的重担。
  朱滔也没有令他失望,不仅将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能为他出谋划策,成为他的首席谋士,崔庆功为此不止一次地对手下大将说过,朱滔就是他地诸葛孔明。
  象今天谋取火药的头等大事,他当然要和朱滔商议对策。
  “洛阳尹朱滔到!”一名宦官高亢的声音久久在大殿中回荡,另一名宦官引领着朱滔疾步走进宫内,走过一道道宫门,接受了一次次检查,朱滔终于被带进了崔庆功的寝宫。
  一进门,崔庆功便劈头对他急道:“你可知马思疑已经研制出了威力不亚于霹雳雷的火药?”
  朱滔也吃了一惊,连忙问道:“这是什么时候之事?”
  崔庆功摇了摇头,有些恼火地道:“什么时候研制出的本王也不知道,马大维将此事瞒得极严,若不是正好被我地心腹看见他们试验,本王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朱滔微微一怔,既然是机密,又怎么可能被崔庆功的心腹知道,他见崔庆功已经被火药的喜讯烧昏了头。便也不露声色地笑道:“不管马大维是何居心,但他手中有了火药,这就是上天对王爷地眷顾,王爷从此就不用再担心张焕的杀手锏了。”
  “说得好!这确实是上天对本王的眷顾。”崔庆功得意地摆了摆手,可忽然他又想起火药还不在自己手上,得意之情在瞬间便消失了,他向朱滔招招手。命他上前一步低声道:“今回如果贤弟能替我想出办法拿到火药,将来我登位后必实封贤弟为蜀王。将巴蜀之地尽给你朱家世代继承。”
  朱滔连忙跪下,重重地磕了一个头,无比忠诚地说道:“朱滔不愿裂王爷之疆,只求为王爷处理朝中杂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