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精校)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365

  “可是……”
  裴莹抓着丈夫的胳膊,惊惶地道:“你可不要让我担心啊!”
  张焕笑着拍了拍她的脸颊,柔声道:“你放心吧!其实我早已经部署好了,只是在等最好地机会。”
  “可是平平刚回来。”裴莹忽然想起了平平。
  这时张焕已经走远了,远远地只听他笑道:“你把平平看好了。外面不太平,就留在家中。”
  ……
  一个时辰后,张焕在千余名亲兵护卫下,出了长安,向西疾驰而去,他有一种预感,拓跋千里也是在等最好的时机。而裴佑回河北调兵,或许这就是拓跋千里所等待地时机。同样,该他张焕出手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
  二天后,张焕抵达了开阳郡,陇右的军政首脑已经提前在此等候,不仅是陇右的官员,从安西换防回来的八万精锐大军以及从陇右、河湟各地调集而来的十四万军,一共二十二万大军齐聚开阳郡。
  张焕进了开阳城。在府衙前翻身下马,早等候在此的几名大将迎了上来,一齐半跪下行一军礼,“末将参见都督!”
  最前面两人便是安西调回来地王思雨和副将曹汉臣,才几个月不见,张焕觉得和他们分别了几年一般,连忙将他们扶起,张焕上下打量一下王思雨。见他气质更比从前稳重了几分,便笑着给他肩窝一拳道:“在安西吃不了苦,是不是?”
  王思雨摇了摇头,也笑着道:“怎么会呢?等干掉崔庆功,我还是要回去地。”
  “那你呢?”张焕又看着曹汉臣问道:“碎叶那边情况如何?”
  曹汉臣任碎叶兵马使,这次回京是要准备在开春时接一批移民到碎叶。正好遇到中原战事,他见都督相问,便连忙道:“回禀都督,碎叶那边很平静,大食人并没有反攻,倒是和小股葛逻禄人干了两仗,杀敌千余人,他们便向北逃去了。”
  “做得不错。”张焕拍了拍他地肩膀道:“葛逻禄人元气已伤,大规模入侵是办不到了,就是要防止他们小股军队的偷袭。等裴明远从大食回来。若能和大食达成协议,你们当集中精力剿灭葛逻禄人。”
  “末将遵命!”
  这时。胡镛从台阶上匆匆下来,脸色有些沉重,他手中似乎拿着一管鸽信,见张焕已经到了,便赶紧上前道:“都督,洛阳那边刚刚传来消息。”
  “什么事?”张焕从胡镛地脸色便知道不会是好消息。
  “说崔庆功的部将李师道在河内击败了前来救援洛阳的五万河北军,东都留守杨元嗣已献城投降了崔庆功。”说到这,胡镛叹了一口气,无奈地道:“洛阳已经失陷了。”
  “这是在我意料之中,说不定崔庆功还会因此称帝呢!”张焕冷笑了一声,快步台阶,回头对众人道:“事不宜迟,立即通知大家来开会。”
  ……
  房间里热气腾腾,两张巨大的沙盘拼在一起,一张是中原地区,另一张则河东、河北地区,在沙盘的周围则围了数十名高级将领和陇右地官员。
  “各位,大唐国乱将起,正是我们陇右军力挽狂澜之时,中原承平已久,兵不能战,故使得崔庆功一个跳梁小丑竟也能横行一时,现在天下人皆着等着我们出手,时机已经来临,正是诸君为国平乱、建立功绩的时刻。”
  张焕扫了众人一眼,最后目光停在贺娄无忌的脸上,他肃然高声道:“怎么样,诸君准备好了没有!”
  贺娄无忌被张焕贬为中郎将,他心中早盼望着能立功赎罪,见张焕看着他,他立刻大声应道:“我等都已准备充分,只等都督调遣。”
  “好!”张焕点了点头,便用木杆先指着关中地区道:“我们已有六万军驻扎在关中,我现在再追加三万军驻扎长安万年县,以保卫京师安全。”
  “都督,裴俊可会准我们驻防京师?”旁边的胡镛忽然问道。
  张焕瞥了他一眼,微微笑道:“你放心吧!从前或许他有所忌讳,但现在我肯派兵入京,他是求之不得。”
  说罢,他便对渭州兵马使李苏和泾州兵马使王仙鹤道:“这三万军便由你们二人率领入京,明日便行。”
  两人一齐半跪行了一礼,“末将遵令!”
  张焕点了点头,又用木杆指了指北面的范阳一带道:“我得到情报,我们的老对手拓跋千里极可能要从范阳一带入侵,所以我准备分兵两路,一路由我亲自率领、王思雨为副将,从韩城过黄河前往洛阳平叛崔庆功之乱,就以安西回来的八万军为主力,而另一路……”
  张焕看了看贺娄无忌,便淡淡一笑道:“就由贺娄将军率领,先到延安郡等待我的消息。”
  贺娄无忌只觉得一股呛人地热流直冲鼻腔,他上前一步跪下,声音哽咽地道:“属下定不辜负都督的厚望。”
  张焕将他扶起嘱咐道:“出兵河北是极为敏感之事,所以你千万不能冲动,一定要按我的指令行事,你明白吗?”
  “都督的话,属下铭记在心!”
  张焕拍了拍他肩膀,又对胡镛和罗广正道:“后勤保障之事就麻烦你们二位了。”
  两人拱手肃然应道:“请都督放心,我等去尽心去做。”
  张焕吩咐完毕,便将木杆一收,又对众人笑道:“其实我回来就是这么几句话,派人送封信也能办妥,只是当年我与崔庆功火烧回纥军粮的宿怨未了,所以这次我要亲自和他了结那一段公案。”
  众人听他说起往事,都跟着笑了起来,忽然,门口一名士兵飞跑进来禀报道:“都督,太后的懿旨到了。”
卷九
国乱
第三百五十二章
兵分两路
  “特封兵部尚书张焕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即刻率陇右军东解洛阳之围,以慰天下黎民,钦此!”
  张焕听罢太后懿旨,便恭恭敬敬地叩首道:“臣张焕遵旨!”
  前来宣旨的宦官正是崔小芙心腹吕太一,他念完旨意,忙笑眯眯地上前双手将旨意递给张焕道:“张尚书前脚刚离开长安,咱家后脚便追来,并非太后不想让尚书休息,实在是崔庆功攻势咄咄逼人,连裴相国也损失惨重,太后也没有办法啊!”
  张焕接过旨意,瞥了一眼吕太一便笑道:“吕公公可能还不知道吧!崔庆功已经攻克洛阳了。”
  “什么?”吕太一嘴唇一阵哆嗦,他不由自主地后退一步,惊得目瞪口呆。
  张焕见他表情有些夸张,便笑道:“吕公公觉得不可思议吗?”
  吕太一忽然醒来,他惊惶地说道:“尚书有所不知,这崔庆功给太后开出了条件,要求朝廷赔偿他军粮一千万石及钱八百万贯,并要求太后加封他为豫王及右相国,取代李勉任内阁首辅,同时实封河南道,否则他不能保证洛阳的安全,可是他已经攻下了洛阳,那他的条件又该怎样加码?”
  “哼!豫王,亏他想得出来。”张焕冷笑了一声道:“就算他不加码,朝廷会接受吗?太后命我征东难道只是说说罢了吗?”
  “不!不!”吕太一吓得连连摆手,“他开的条件太后万万不能接受。所以才恳请尚书征讨崔庆功,现在太后就指望尚书地陇右军了。”
  “此事我自有分寸,你速回去禀报太后,请她立即宣布崔庆功为国贼,名不正言不顺,让我这个兵马大元帅去征讨谁?”
  当天夜里,张焕便亲率十八万大军浩浩荡荡向中原进发。大军一路东行,这天夜里大军抵达中部宜君县。时辰已晚,张焕便下令就地驻营。
  此时已是正月下旬,料峭春寒,夜风中带有一丝春的气息,夜已经渐渐深了,张焕辗转难眠,便披了一件衣服。来到城墙之上。
  远方视野开阔,吕梁山连绵的山势笼罩在一片星光之下,前方四百里外便是黄河,再过半个月,黄河就要开始解冻了。
  张焕默默地凝视着远方,他的心思却飞回了从前的时光,他在想着他少年时代的孤独,想着第一次和家主见面的情形。想着他千里迢迢进京赶考时地偶遇,这一晃已经快十年了,他已经三十二岁,已过了而立之年,但仍然努力地向山顶攀爬,多少年的奋斗使他地汗水和鲜血没有白流。他已经隐隐看到了山顶的绝妙风光。
  此时此刻,张焕只觉自己的心胸变得无限宽广,仿佛万里江山多娇,皆可揽进他的胸怀。
  “谁?”身后传来了亲兵低低喝问声。
  “是我,贺娄无忌,都督在吗?”
  张焕回头,只见星光下贺娄无忌快步走了上来。
  “怎么,你也睡不着吗?”张焕微笑着问道。
  “是啊!明天就要领兵北上了,心中有些激动,想来找都督叙话,却得知都督在城楼上。”
  张焕望着这个起兵时便跟随着自己的年轻老将。心中泛起一丝温情。便温和地对他道:“这次你独立北上,一方面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另一方面也要善用奇兵,尤其要在敌人之前抢占井陉口,阻止敌军进入河东,拓跋千里是你的手下败将,我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河北军已经几十年未战,一旦胡人铁马南下,他们能否抵挡得住,所以你此次北征任重而道远。”
  贺娄无忌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想起一事又问道:“都督告诉我,在未明确胡马南下之前不可轻渡黄河,都督可是忌讳天下人之口?”
  “你说得不错,胡马南下不过是我们进军河北地一次机会罢了,如果操之过急,是容易授人把柄,可如果慢了一步,势必又会让胡马猖狂,蹂躏我汉家江山,所以关键是要掌握火候,既能名正言顺出兵,又能博得天下人喝彩,这就是我让你听我指令行事的缘故,你明白吗?”
  “我明白,我会先派小股部队先行,随时可抢占要塞。”
  张焕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轻一笑道:“思路是对的,但还缺少几分诡异。”
  ‘诡异?’贺娄无忌不明白都督的意思。
  张焕没有立即回答他,他背着手眺望远山,半晌才淡淡一笑道:“你忘了吗?我可是兵部尚书,有调动天下团练兵之权。”
  “都督的意思是……”贺娄无忌忽然有些明白了。
  “今晚就算你不来找我,我明日也会给你交代清楚。”
  张焕回过头凝视着他道:“我在离开长安之前,已经下令太原府、昌化郡、楼烦郡、西河郡一府三郡的八千团练军以冬训的借口向西集结,你到延安郡后可立即与他们换装,先期进入河东,一旦河北战事起,你们立即抢占井陉,观望河北战事,记住了,只是观望,不可贸然参战,同时帮助难民进入河东。”
  贺娄无忌郑重地点了点头,“请都督放心,我会坚决按都督地指令行事。”
  ……
  次日一早,陇右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贺娄无忌率领十万军向延安郡进发,另一路则由张焕率领,是他最精锐的八万安西军,向河津进发。
  此时,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关中至洛阳一线,裴俊已命潼关大帅李抱真率五万千牛卫扼守陕郡,防止崔庆功急攻长安。
  在渑池以西的官道上挤满了逃难的数十万民众,一万多军队护卫着近千户洛阳及其周边郡县官员和他们的家眷正缓缓向长安撤退。
  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道路泥泞不堪,一路之上,随处可见一群群惊惶不安地难民,他们扶老携幼,仓惶而艰难向西逃命,时不时有马车倾翻堵塞道路,顿时咒骂声、哭喊声响成一片,但幸运的是崔庆功并没有衔尾追赶,一个令人心安消息迅速在难民中传播,陇右军已经出兵平乱,崔庆功不敢进攻长安。
  东都洛阳,自隋唐以来就是西京长安的犄角,中原第一大城,人口百万,它北靠黄河、西邻关中、南接荆楚、东扼中原,故在军事地理中被成为中原图大之势,欲取天下者,必先得洛阳为基业,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便是在夺下洛阳后称帝。
  崔庆功在灭了韦德庆并击溃河东军后,兵力迅速膨胀,已达三十万之众,几乎占领了河南道全境,与此同时,他的野心也随即膨胀起来,不再满足于一个地方军阀,在谋士的劝说下,他的兵锋直指洛阳,并向唐廷开出无法接受的天价以换取不占洛阳,但这只是一个借口,所开条件刚刚送出,他便亲率二十万大军急不可耐地向洛阳进攻。
  此刻的洛阳的守军仅不到二万人,并且数十年不见刀兵,为保东都百万人生命安全,东都留守杨元嗣在得知裴家五万援军在河内被击败后,便开城门投降了崔庆功,正月二十三日,崔庆功大军列队从上东门进入了东都洛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36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