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281

  李清摇了摇头,继续策马前行,此刻他心中异常愤恨,突厥人危害边境几十年,被掳走的大唐百姓何止千万,大都被卖为奴隶,境遇悲惨,可朝廷对他们却从来不闻不问,这就是泱泱大国的风范吗?
  过了一会儿,段秀实纵马赶上来,对李清道:“都督,我已经问过他,他叫王七郎,原本受雇一个商队,开元十八年在庭州被掳,卖给一户牧民为奴,已经二十余年了,听他说,当年被掳的唐人大都安置在石国,城里也有不少汉人工匠。”
  李清的心里忽然生出个念头,侧身对段秀实道:“你问问他,对石国的地形分布是否熟悉?城里的工匠有没有认识的?”
  “是!”段秀实应了一声,又转身离去。
  片刻他再次回来禀报,“都督,他说他都知道!”
  “那就让他给我们当向导!”
  李清话音刚落,忽然听见前方传来‘呜!呜!’的号角声,角声低沉悠长。
  “是军号!”段秀实脸色大变,他在安西一直为斥候,知道这是胡人军队常用的号角。
  “不急,看一看动静。”李清用手遮挡住刺眼的阳光,他看见数十只鹰忽然出现,在半空中盘旋,那应该是猎鹰。
  片刻,激烈的马蹄声从前方传来,一片黑压压的骑兵越过小丘,向这边驰来,约有千余人,在他们前面,数十个小黑点在领头奔跑。
  “他们是来打猎的。”李清一勒缰绳,命士兵列队,等待着这支打猎队伍的近前。
  嘹亮的号角声再次响起,在天空中回荡,牧民早已惊恐万状,跑得一个不剩,大队骑兵飞驰而来,很快形成一个扇形将唐军围住。
  “你们是哪里的军队,为何出现在我石国的领地?”
  一名军官飞驰上前,用突厥语大声问话,他目光疑虑地打量李清,他见李清头戴乌漆纱帽,身着紫袍,手执旌节,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
  “不要问了,他们是大唐来的使者,是我们最尊贵的客人。”这时从队伍里出来一名骑士,满身披挂盔甲,手里握着长弓,腰挎宝剑,骑在马上长身挺立,显得英姿勃勃,只见他长得异常清秀,眼似冰潭,目光深邃,锐利地盯李清。
  “李侍郎,别来无恙!”
  
  第十一卷
怛罗斯
第301章
针锋相对
  
  李清催马上前,向对面骑士拱手施了一礼,淡淡笑道:“罗阑公主,我们又见面了,你父亲可在?”
  这位英姿勃勃的少年将军便是李清在朅师国见过的罗阑公主,今天她和石国的一些贵族一同出猎,正好在真珠河畔遇到了李清。
  “我父亲在王宫,李侍郎,你果然是讲信誉之人。”虽然语气平淡,但罗阑公主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大食的使者已经到了近半个月,一直在石国活动,威胁利诱、挑拨瓦解,再加上石国正王车鼻施偏向于大食,使得大半的石国贵族都开始向西靠拢,莫贺都父女的处境十分艰难。
  但李清的到来就仿佛拨云见日,使罗阑公主一下子看见阳光,她骄傲地回头看了一眼。在大旗之下,一个金盔金甲的年轻男子顿时脸色变得苍白,他不由自主地和旁边之人交换了眼色。
  这时,李清才发现在大旗的另一边立着一个老人,约六十出头,他穿的衣服和短装紧束身的突厥人完全不同,一身宽松的红色长袍,仿佛一只长条形的布口袋整个儿套在身上,他长了一蓬灰白色的大胡子,正半眯着眼盯着自己,目光里流露出一丝狡黠。
  看来此人应该就是大食的使者了,李清微微一笑,远远地向他拱手施了一礼。
  李清猜得没错,此人正是大食特使,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布杜。他来石国已经半月,名义上调解石国与拔汗那国的争端,但事实他至今为止根本就没有去过拔汗那国,所谓调解争端,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他来石国的任务有二个半,一是逼迫石国直接投降大食;二是试探大唐对大食东扩的反应;而另外半个任务是要为阿拔斯拿走石国最璀璨的宝石。
  他见李清向自己施礼,也温和一笑,遥摇向他回了个礼,虽然这个大唐的使者年纪尚轻。但他久历人情,并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瞧不起他。
  但是,他却发现了自己身边的石国王子车多咄神情大变,眼中竟闪过一抹嫉恨。在旁人看来,王子脸色大变是因为大唐使者的到来,可布杜却读懂了这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车多咄在嫉恨这个年轻的大唐使者,或许是因为罗阑公主表现得太过于喜出望外了。
  布杜是只老奸巨滑的狐狸,他心念一转,便想起了东方一个古老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瞥了一眼车多咄,忽然低声笑道:“他们看来很熟悉,莫不是罗阑公主在长安的老相识?”
  “这些该死的唐人!”
  车多咄狠狠地丢下一句话,向前飞驰而去,他马鞭一指李清,极不友善地道:“王妹,此人可是你以前认识?”
  他说的是突厥语,李清虽然听不懂。却从他眼睛看出了敌意,旁边的段秀实却懂一点突厥语,在李清耳边低语几句。
  李清点了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布杜,不管是王子还是公主,不管是石国还是拔汗那国,都不过是棋盘里的棋子,只有他和那个阴险的老头,才是两个弈棋的人,他李清可不是来争风吃醋的。
  他容颜一肃,挺直了腰高声道:“我是大唐御史,是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受大唐皇帝陛下之命,巡视安西诸国。”
  他举起旌节,对石国王子厉声道:“尔等是大唐臣属之国,见了大唐皇帝节符,为何还高据马上?”
  不需要翻译,九姓胡的贵族大多粗通汉语,李清的斥问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车多咄顿时清醒过来,他回头看了看其他贵族,有的已经下马,而罗阑公主是第一个跳下马,正躬身行礼。再看布杜,却别过脸去,不知其态度,车多咄万般无奈,现在还不是和大唐翻脸的时候。他只得下了马,极勉强施了一礼,脸色阴寒到了极点。
  这时所有的士兵、随从都下了马,惟独布杜和几个大食的随从还坐在马上,显得异常突兀。李清冷冷一笑,用旌节一指布杜,问车多咄道:“此人是何人?见大唐天使为何不下马?”
  “这……”车多咄毕竟年轻,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原则性问题还不会处理,他张口结舌,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时,布杜慢慢走上来,身子在马上微躬,手轻轻按住前胸,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我是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波斯总督、大食国特使布杜拉,请问大唐使者的尊名。”
  “本人是大唐国姓,单名一个清字。”
  布杜赫然动容,“你可是那个杀吐蕃赞普,后来封为户部侍郎的李清?”
  “正是在下!”李清轻轻点一点头,对布杜淡淡笑道:“特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我大唐内政了如指掌,可谓用心良苦啊!”
  布杜却仰头一笑,“我年轻时也是一个商人,去过大唐多次,对中原文化一向仰慕,所以对大唐发生地事多关心一点,这有何奇怪?李侍郎有些多虑了。”
  这时,罗阑公主见两人口唇不让,便上前劝解道:“两位特使都远道而来,既有缘相逢,我一定提请父亲大摆宴席,给二位最尊贵的客人接风。”
  李清呵呵一笑,对布杜道:“主人既在,我们二人却旁若无人,有点喧宾夺主了。”
  布杜也哈哈大笑,拍拍肚子道:“是极!是极!想起晚上的盛宴,我现在就饥肠骨碌了。”
  “那大家就回去吧!”罗阑公主纵马飞驰,片刻便冲上了高高的土丘。
  布杜与李清并驾齐驱,他一指罗阑公主婀娜曲美的背影。对李清低声笑道:“这可是昭武九国最璀璨地宝石,连我都动心,李侍郎以为如何?”
  “我也很动心,可是宝石只有一颗,不如我们打一仗,看谁能夺得美人归。”
  说罢,李清哈哈大笑,加快了速度,将一脸愕然的布杜远远丢在后面……
  石国首都拓折城即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位于一块肥沃的冲积平原之上,是昭武九国中最大的城市,全城约十万人口。基本上都是突厥人,除此之外还有数万奴隶。他们都是当年突厥从各地掳掠来的奴隶后裔,其中唐人就有近三万,不仅是汉人,龟兹人、高昌人都有被掳掠。
  李清和布杜在城门口分手,布杜跟随石国王子车多咄而去,而李清则跟随罗阑公主去拜见副王莫贺都,两派势力泾渭分明。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谁都不去挑破。
  走到大街上,李清想起一事,唤来武行素,将路上所救的王七郎交给他,并嘱咐他几句。武行素点点头,带上几名武功高强的手下匆匆离去。
  “那人神情呆滞,似乎不象侍郎的随行?”罗阑公主见李清交代完。便上前指了指赵七郎问道,或许是草原上风大的原因,到此时,李清才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是从她的身上传来,这和她一身英武的骑士装扮颇不相符。
  罗阑公主脸一红,忽然神情变得有些扭捏,她低声对李清道:“我生来便这样,并不是今天刻意打扮。”
  可话一出口她便似乎反应过来,脸色霎时间又恢复了常态,又指着赵七郎继续问道:“我发现他额头有印记,似乎是个奴隶。”
  李清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神情的微妙变化,他回头看了看赵七郎的背影,淡淡一笑道:“他或许是你们的奴隶,但在我眼里他不是,他是我的同胞,从现在起他就是我唐军一员,一样的立功受勋,封荫妻子。”
  罗阑公主明白了,她轻轻叹了口气,从十岁起她便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公主、王子一起被送到长安学习,在那里她整整度过了六年,早已经视大唐为自己的第二故国,回国后她也发现了百年战争留下的种种创伤,十几万散居在石国的大唐奴隶便是其中之一,可她却无力改变现状。今天李清的话再一次戳痛了她的心,罗阑公主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两人就这样沉默着穿过石国的东大街,在街尽头,便是副王王宫,而正王王宫却是在北大街的尽头。
  “到了,就是这里,侍郎请稍等,我去禀报父亲。”说完,她不再看李清一眼,低着头匆匆地跑进了王宫。
  片刻之后,一脸惊喜的莫贺都跑了出来,和在朅师国相比,已经换了一身王服,皆是金丝银边,高高的帽子上镶缀着几颗硕大的蓝宝石,但他的气色却不好,或许是忧虑所致,他的鬓角已经变成灰白色。
  “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将你盼来了!”莫贺都一把拉着李清的手腕,声音激动地道:“你若再晚来一天,我石国就要投降大食了。”
  “有这么严重吗?”李清也微微有些吃惊。
  “当然,要不然我怎么会让宝贝女儿陪那帮混蛋去打猎。”说到这里,莫贺都目光有些黯然,如果石国投降大食,为了保住家族的性命,他也只好将女儿献给阿拔斯了。
  不过李清的到来确实让他感到绝处逢生,可当他看到李清的三百亲卫,心中不由又一沉,迟疑道:“你只带了这么点人来吗?”
  “你放心,我们大唐已经开始布署,而我带了三千军来。”李清轻轻拍了拍他手背,安慰他道:“你既然忠于我大唐,那么,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将你们父女抛下不管,这是我代表大唐给你的承诺。”
  
  第十一卷
怛罗斯
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
  
  莫贺都的王宫从外形看是突厥风格,厚重而方整,其中有一点圆穹尖顶,已隐隐打上伊斯兰的烙印,但进了里面,只见雕梁画柱,花卉、屏风、瓷器随处可见,让人仿佛置身于大唐中原,只有来回走动的仆从侍女,才让人恍然想起这里离长安已是万里之遥。
  李清随莫贺都走进内宫,他的一些侍妾忽见一陌生男子进来,吓得纷纷回避,但莫贺都却恍如不觉,走进一间富丽堂皇的宫殿,走到尽头推开一扇小小的后门,外面是一间院子,院子里已经空无一人,站在院子里可以听见喧闹的嘈杂声,似乎外面就是集市。
  “跟我来!”莫贺都回头向李清神秘一笑,使李清仿佛置身于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中。他又走进一间堆满草料的石屋,里面散发着浓重的马尿气味,闻之欲呕,但莫贺都在墙角里摸索一阵,只听‘咔’的一声,喂马的石槽忽然动了动,李清恍然大悟,这里竟有一条秘道。
  李清随莫贺都进了秘道,头顶上的石槽又缓缓扣上了,眼前立刻变得黑暗。很快,一盏燃着豆粒大灯苗的油灯出现在莫贺都的手里,昏暗中李清一边摸索着向前走,一边听着他低沉的声音在密道里回荡:“这间密室是我祖父留下的,一直是王室的秘密,寻常人不得知晓,我带你来是想让你见一个人。”
  推开一间石门,光线赫然明亮,石室里布置得金碧辉煌。厚重的波斯地毯,镶有宝石的石壁,大幅流苏,精美的大瓷瓶,尤其让人惊异的是这里通风良好,完全没有了外面潮湿阴暗的感觉,但又看不见一扇窗子。
  李清没有被里面的布置吸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墙角,那里有一张用纯金打造、镶满宝石的椅子,而椅子上坐着一人。年纪和莫贺都相仿,长脸。肤色苍白,气质却很高贵。他斜躺在椅子上,手里端着一只盛满了血红色葡萄酒的水晶杯,正眯缝着眼打量着自己。
  慢慢的,他的眼睛里露出了惊讶之色,身子也坐直了,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尽,站起来望着李清迟疑地说道:“你不是长安的户部侍郎吗?怎么会来到这里?”
  “裴罗,他便是大唐的特使,今天刚刚到来。”
  莫贺都又回头对李清徐徐道:“现在在你眼前的,便是拔汗那国国王裴罗。”
  李清的心里异常震惊,石国不是在和拔汗那交战吗?拔汗那的国王怎么会出现在莫贺都的密室里?不过他心里虽震惊,但脸上却丝毫不露,上前向裴罗国王躬身行了个礼笑道:“国王殿下可是在长安见过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