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万户侯(精校)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281

  旁边的裴柔见丈夫饶了儿子,知道他有办法。心中不由大喜,连忙将儿子拉下去,好吃好喝哄着去了。
  妻儿下去后,杨国忠将自己关在书房里,苦苦思索脱身的办法,如今之计只有向皇上请罪,看皇上能不能饶过自己,可自己总得想一个儿子无罪的借口吧!否则皇上也不好向臣民交代。
  这时,门房来报,“吉温有要事求见!”
  “快快请进!”杨国忠不等门房去请,自己倒先跑了出去。吉温是他的军师,此时来见,必然有办法,最好再来个什么上中下策供他选择。
  果然,吉温一见到杨国忠便开门见山道:“大公子之事我已知晓了,这里面有破绽,不知侍郎大人可想到?”
  杨国忠先是一愣,随即大喜过望,急将他拉进了书房,关上门便急不可耐地问道:“什么破绽?吉大人快告诉我。”
  吉温微微一笑,道:“破绽就在那两把杀人的匕首上。”
  “匕首?”
  杨国忠不解,又连忙问道:“此话怎讲?”
  吉温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两步,眼中露出狡黠之色,“此事我一听便觉得奇怪,哪有这么巧的事,正好坐在隔壁,就象有人特的安排似的,所以我便找到万年县的一个衙役,案发后他也在勘察现场,据他所言,那两把匕首是和宫中侍卫所用的一样,但却没有编号。”
  杨国忠惊得跳了起来,失声叫道:“你是说有人嫁祸不成?”
  “对!这就是我发现的破绽。”
  吉温得意地一笑道:“其实给大公子洗冤很简单,只要将所有在场人的匕首都拿出来,看有没有少,若少了,那他的编号应是多少,如果对不上,那多出来的两把匕首又从哪里来的呢?”
  “是!是!是!”杨国忠一连叫了三个‘是’,狠狠拍自己头笑道:“看我这个木鱼脑袋,这么简单的事都没想到!”
  “简单?”吉温心中冷笑一声,这个计策其实天衣无缝,自己丑话还没说出来呢!
  “不过现在恐怕有点晚了。”吉温的这句话将刚刚爬上岸的杨国忠的心再一次推下了寒塘。
  他兴奋的脸刷地变得灰白,盯着对方,吃力地问道:“什么、叫、晚了?”
  “因为匕首在王悍的手中,就算是那匕首是假的,他也会掉包成真的,所以没有用。”
  杨国忠犹如泄气的皮球,一下子摊倒在椅子上,讲了半天,还是一场空欢喜。不料吉温却笑道:“侍郎大人别丧气,关键是我们知道了这桩案是嫁祸之罪,并非大公子真的误伤人。侍郎只需将我的话原原本本复述一遍,就算没有了证据,皇上想必也就饶过了大公子,关键是李林甫那边,若他死揪住此案不放,侍郎不妨将他儿子强占土地那些契约统统抖出来,我想他自然就老实了,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侍郎暂时也别动李林甫,等大公子之事有了定论后,再动手不迟!”
  “好吧!暂且就便宜那老贼了。”
  杨国忠不甘心地叹了口气,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我这就去见皇上,求他宽恕暄儿!”
  ……
  就在杨国忠进宫去找李隆基求情的同一时刻,李清却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高力士派来的特使邢縡。他一进屋,并不多言,只将一柄飞刀轻轻地放在桌上,旁边的侍卫们立刻紧张起来,纷纷拔出刀将邢縡团团围住,只要他稍一妄动,便乱刃分尸。
  “且不要动手!”
  李清举手止住了侍卫们,他盯着这把熟悉飞刀,脑海中依稀有一点印象。飞刀用上好的镔铁打制,异常锋利,通体发出幽幽的冷光。这样的飞刀他应该见过两次了,第一次是汴州,正是这把飞刀通知前方有人要劫船;第二次是在苏州,刚刚发现官银踪迹之时,这把飞刀又来通报西山有人要刺杀自己。
  而这个报信之人就在自己眼前,他居然是高力士的人,原来高力士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李清又惊又喜,惊是这个人一直在监视自己,而自己却不知道,喜却是高力士要见自己,也就是说自己可以得到他的帮助。
  “你就是破道观里和我争夺金丸的那个白衣人吧!”旁边的荔非守瑜看了半天,终于将他认出。
  “正是我!”邢縡傲然一笑,“不仅在道观,那个去柜坊的乞丐头也是我杀的,只是那时我执行的是庆王李琮的命令。”
  他瞥了一眼荔非守瑜,眼中露出一丝敬意道:“不过你的箭法很好,若是沙场征战,我不是你的对手。”
  这时,李清打断了他的话,笑道:“请转告高大将军,多谢他的援手,李清明日便来拜访他。”
  “那好!我先走一步。”邢縡说完,仿佛变成一只断线的风筝,身形迅速缩小,飘身上了墙,很快变成了一个小白点,渐渐没了。
  “此人是个刺杀高手,让人防不胜防。”荔非守瑜望着他远去的背影,不由感慨道:“庆王将此人赶走,真是愚蠢之极啊!若他不是庆王,早死了不知多少回了。”
  荔非守瑜感叹一通,回头问李清道:“我有一事一直不明,想请教都督。”
  李清先挥了挥手,命侍卫们先退下,这才笑道:“说吧!有何事不明?”
  荔非守瑜想了一下,便坦言道:“都督早就抓到了李俅,还掌握了庆王先纵火后洗劫官银的证据,为何迟迟不动,不趁机将庆王置于死地,这是其一;其二是章仇相国被李林甫栽赃诬陷而死,都督为何不找他报仇,反而去对付杨国忠,帮李林甫一次。”
  “这两个问题想必你一直在疑惑吧!”
  李清微微一笑,道:“若是在天宝元年之时,我必定会立刻动手,为恩师报仇雪恨,可八年过去了,我已经三十一岁,有些事情就不会那么鲁莽了,关键是两个字,‘平衡’,你想想,若庆王被削爵,最大的得益者是永王,没有了竞争对手,他很可能会入主东宫,这是我不想见到的,所以我要配合皇上,让他们俩永远斗下去,没有赢家,谁也进不了东宫,这是一;其二便是帮李林甫,其实这也是为了寻找一种‘平衡’,让李林甫与杨国忠一直斗下去,谁也顾及不了我,这样我才能定定心心在西域发展,所以相比之下,恩师的仇是小,谋大局才是要紧之事。”
  李清说得十分透彻明白,荔非守瑜这才恍然大悟,连声赞道:“都督深谋远虑,属下差得实在是太远了。”
  “不妨事,多看多想便是了。”李清上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现在你给我准备马车,我马上要去李林甫的府上。”
  
  第十卷
绝地反击
第284章
利益之盟
  
  李林甫刚刚从兴庆宫归来,他亲自向李隆基弹劾杨国忠杀害朝廷大臣,这是他为相十五年来的第一次,形势已危在旦夕,容不得他再从容布置。
  宋浑已经供出他确有强占良田之事,而专案组已奔赴咸宁搜集人证,杨国忠之舅张易之得到正名,这时几乎所有的朝官都已经意识到皇上要拿右相国开刀了。一日之内,就有五百多人去杨国忠府上递帖,而他的相国府却冷冷清清,门可落雀,昔日的门生故吏在这个时候都避之不及,惟恐沾染上李林甫的暮落之气,连永王李璘也托病在家,派人暗中和裴宽接触。
  可就在这时,杨暄杀死赵岳仿佛是天上掉下的馅饼,令李林甫在即将窒息之中忽然脖颈一松,竟喘过一口气来。不料李隆基的暧昧和含糊其词让李林甫心又凉了半截。
  “相国,此事疑点甚多,比如那两把杀人的匕首就需派人仔细调查,从长计议,朕已命大理寺接手此案,相国就不用管了。”
  什么叫从长计议,分明是想不了了之,竟让大理寺接手此案,那吉温岂会不讨好杨国忠。好容易等来的机会,却是水中月,李林甫不得不仰天叹息,‘难道天要亡我不成!’
  “父亲大人,请喝茶!”
  李林甫的长子,将作监令李岫将一杯茶小心翼翼端过来,一抬头,他顿时惊呆了,只见李林甫须发全白,脸上苍老不堪,竟仿佛七十许人,昨日头发还是半白,可这一夜,他老了何止十岁。
  “当啷!”
  李岫手上的茶碗失手落地,瓷片玉碎、茶水飞溅。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悲声道:“父亲,你向皇上乞和吧!”
  “什么!你竟然要我认输,拱手将相位让给那个无赖吗?”
  李林甫情急之下一阵剧烈咳嗽,嘶声喘气,蜷缩成一团。半晌,他才慢慢缓过来,抚着胸口怒视儿子道:“我为相十五年,什么大风大浪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狠角色没遇见过,不过是个外戚,连官名都叫不全的无赖,竟然也能取代我吗?”
  “杨国忠不足惧,可是、可是这次是皇上要动你啊!”
  李岫的最后一句话直刺李林甫的心脏,他再也忍不住,‘扑!’地喷出一口鲜血。软软地倒在藤椅上。
  “父亲!”李岫惊惶地大叫,“来人!快来人!”
  “不妨事!”李林甫勉强地坐起身,对几个抢进来的心腹挥挥手道:“都出去吧!让我静一静。”
  “你也去吧!”他摸了摸长子的头,慈爱笑道:“你好歹也是从三品的高官,以后这个家要靠你来支撑了。”
  这时,走廊里传来一阵脚步声,管家在门口道:“老爷,户部侍郎李清在府门外,他说有事要见老爷!”
  “李清?”李林甫浑浊的双眼里闪过一道精光,他想起了刑部所拿到的不全的证据。心里忽然生出了一丝希望。
  “快扶为父去请李侍郎进来!”
  李林甫扶住儿子的肩膀,又吩咐管家道:“开大门!开大门迎接李清。”
  “可是父亲……”李岫不禁骇然,父亲几时为一个侍郎开大门的。
  “你不懂!为父最后的希望可能就在他身上了。”
  自天宝三年高力士后就没有开过的大门今天终于再次打开,‘吱嘎嘎’的转轴声异常刺耳,缓慢而沉重的向里面开启,大片大片红色的铁锈从门上剥离掉下,只可惜李林甫的门前已经没有行人,否则,这将是轰动长安的一个大新闻,相国府为户部侍郎开了大门。
  李清负手站在台阶上,静静地看着两扇沉重的大门缓缓开启。他面色平淡、笑而不语,从这两扇大门打开就说明他所选的时机完全正确,李林甫已经快走投无路,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才能从他身上得到最大的利益。
  “侍郎能在此时来看老夫,足见宅心仁厚,非那帮趋炎附势的小人可比。”
  李林甫在儿子的搀扶下出现在门内,虽是客气话,但也是从心而发,语气中透出几分苍凉和感慨。
  “早知道相国要开大门,李清就不来了,我何德何能,竟让相国府开了大门。”
  李清走上前,一躬到地,朗声道:“户部右侍郎兼太府寺卿李清,参见右相。”
  “自从政事笔被皇上拿走,能记得我还是右相的,已经没几人了。”李林甫缓缓上前,拉着李清的手,做了一个请的姿势,微微笑道:“什么大门、二门的,李林甫既落魄,它就不过是两扇生锈的铁门罢了,侍郎请进吧!”
  “相国太自谦了,您先请!”说完,李清便和李岫一左一右,将李林甫扶到书房里。
  这时,已经有侍女将书房的碎瓷片清扫干净,并用清水擦去了血迹,换了香,又端上了两碗上好之茶。李林甫满意一笑,他端起香茶悠悠地品了一口,笑道:“侍郎尝一尝,这可是今年的蒙顶极品新茶,十两黄金一两茶,还有价无货,老夫也只得皇上赐了半斤。”
  李清端起茶碗细细品了一口,不由赞道:“果然是好茶,听说今冬蒙顶茶树遭了雪灾,收获不过几斤,全进贡给了入宫,相国竟得了半斤,可见圣眷之深啊!”
  “可杨国忠却得了一斤的赏赐,这又怎么说!”旁边伺候的李岫不由恨恨地插口说道。
  李林甫脸一沉,斥道:“我与侍郎说话,你休得插口,给我下去!”
  赶走了儿子,李林甫歉然一笑道:“最近有传闻说杨侍郎欲置老夫于死地,所以李岫心中有些不满,失礼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28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