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6/1398

  一张在东市起早的买卖合约,可能跟东市、长安甚至整个关中都没有一个铜板的关系,它可能只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某块土地的所有权变更。
  又或者,发往西域的某一种牲口精料,价值十万贯八万贯,也不过时东市某个旮旯两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档头、掌柜,互相盖个章签个字。
  仅此而已。
  关内道、河东道、剑南道以及六诏地区的农副产品大型交易,都是在东市完成约定或者合同的。
  东市现在也仅仅只有地理位置上的意义,其变化,早就脱离了武德朝老人们的固有印象。
  “噢?有甚意思?”
  “大多都是精于算学的,有几个,还是在临漳山读过书的。最差的一个,也是入行三年,给陆公做过账房。”
  “岂不是都管过账?”
  “正是如此。”
  “此事……还是要禀告宗长。”
  “正有此意。”
  华润号在长安城的正副档头,都是张氏族人,在大事上,想法自然要简单一些。发现有点微妙的不对头,就把事情上报。
  老张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有些诧异,之前没注意,现在才反应过来,长孙皇后要的人才,居然清一色跟一线技术人员无关。
  “这是要干什么?”
  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但大概方向,肯定跟计算有关系。
  让人去打探消息,也没多久,一天功夫,就从京城传了消息过来。皇后居然把手头掌握的钱庄、钱铺、票号重组,原先二三十家大大小小涉及现金借贷存柜业务的铺面,重组整合之后,变成了一家“银号”。
  之所以叫“银号”,是因为皇后手掌,掌握了规模极为庞大的白银。仅仅是银锭数量,现行在“巨头”之间流通比较广泛的五十两银锭,皇后手上掌握六万锭。而这个标准,是武汉的规制,因为当年武汉定准的时候,没有采用旧有的计量。
  于是这么多年下来,“巨头”之间的银锭,也多是以武汉规制的五十两为多数。至于市场上流通的,则是银元,银锭是不会出现的。
  按照这个计算,长孙皇后手中仅仅是五十两规制的白银价值,就超过三百万贯。如此庞大的财富……把整个大唐江山搅个血雨腥风没有任何压力。
  更何况,长孙皇后并非只有白银,金银铜铁锡,她没有哪个少了。
  她不仅仅是帝国数得着的超级“地主”,还是帝国数得着的超级“财主”。而几百年如此,长孙皇后还是觉得自己“很穷”……非常穷!
  六部能够调动的资金,都未必有长孙皇后这么富余自由,更何况,白银就是现金。融了铸造成银元,还能多赚一笔。
  可即便如此,长孙皇后还在疯狂地累积财富……这让老张觉得不可思议。
  大唐帝国这家夫妻店,经营的真心霸气红火!
  “妈的,六万锭……这又不是纱锭,怎么做到的?六万锭五十两的白银!就算是做海盗,抢劫十年也抢不到这么多吧。”
  这么多现银,长孙皇后一个人就能把市场砸垮。整个大唐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
  “来人。”
  “宗长,有甚吩咐?”
  “自家人在长安,现在多住在哪里?”
  “普宁坊有百几十家,都是亲随子弟。本家多在修行坊跟中山张氏毗邻,张德立之子洛客为渭南令时,有本家人跟去做事。”
  “张德立?张行本?”
  “是。”
  张德微微点头,张行本能力不差,家底也是不凡,跟江水张氏原本也尿不到一壶去。不过伴随着张公谨、张德的崛起,天下张氏又多有拜祭“挥公”的习俗,鲜有拜祭开宗祖先的,这就使得张氏凑一块攀交情,要容易一些。
  好听点叫容易相处,不好听点,大概就是下限设置的门槛比较低……
  正常情况下,哪有世族门第出身的,跟一个土鳖“寒门”窝一块做邻居的。
  都是姓张,含“高贵”量的差距,如果不是某条土狗乱入唐朝,这就是天堑鸿沟,李皇帝到死都没可能把这破事儿给料理干净。
  “老夫要点几个人去京城。”
  “是。”
  亲随应了一声,又小声问道,“宗长,可要安排个地方?”
  “去应国公住处。”
  “是。”
  盯着老张行踪的人不少,想要偷偷从隆庆宫出去不被人发觉,没点布置还真不行。
  寻了个日子,武士彟虽说有点尴尬,但还是清了个场地出来,让张德开会。
  “这小郎瞧着面善,像是哪里见过的。”
  都是本家子弟,其中几个面孔,看着就有点眼熟,只是年纪要轻得多。
  “北宗老家人,是张礼青家的三郎。”
  “噢?”
  张德顿时露出了讶异的表情,“没曾想,他家三郎,都有这般年纪了?”
  庶出的三郎年纪不大,也就十四五岁,和当初那些长安少年的成熟比起来,张礼青的三子明显要青涩多。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自然而然地改变着人们。艰苦岁月能把人垂怜的老辣成熟,而安逸的日子,便让人的青春期,似乎都要漫长起来。
  “见过使君。”
  “是个乖巧的孩子。”
  张德轻轻地拍了拍他,然后问道,“读过书?”
  “读过几年,也学过算术。”
  “好。”
  老张又点点头,“这光景,京城那里有个活计,便让你们去历练历练。平素也有贴补,毕竟,那是个苦差事。”
  “使君放心,我等省得。”
  “好。”
  多少还是懂一点的,又不是把他们阉了送宫里,只是跟着会计们到处看看到处走走,打打杂扫扫地,做个officeboy而已。
  长孙皇后这么大动静,别说老张了,只怕是京城江南一窝又一窝的巨头们都在琢磨怎么掺沙子。
  像老张这么要脸要体面的,只是送几个办公室小弟过去……太讲究了。
第九十九章
圣裁
  “陛下睡了?”
  “禀圣人,陛下适才入睡。”
  太医署升格为太医院,原本隶属太常寺,现在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层级上,已经是比照六部的档次,只是官吏品级还没有提上去。不过太医院原先的岗位品级,大多数都是流外官,也就是“吏”,如今却大多数都是官身,而不是吏员。
  这一切对医者而言,来之不易。
  跟脚缘由在哪里,天下诸道名医,心中自然也有一杆秤。
  如今受封“御医”的“医师”,一共有三个流派,一是老牌的甄氏;二是开创医者新风的巢氏;三是护士。
  尤其是最后一个,现如今属于国朝不可动摇的一个流派。因为举凡产妇,不管丈夫还是产妇自己,更愿意选择女性医者来帮忙助产。
  早年张德并非没有想过助产钳,但那破烂玩意儿其实没什么卵用,反而有可能把婴儿变成智障。于是最后的选择,还是培养大量心细手巧的女子从业。
  前几年从业“护士”的女郎,大多都有一双令人侧目的“小手”。而且最近几年,顶级的“小手护士”的那双手,在妇产科这个领域是,是有保险承包的。坏“小手护士”的一双手,承保的行当,绝对肉疼三年。
  大约就是有了安身立命的根基,这就导致“护士”能够稳稳当当地在国朝卫生医疗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固然不能做大,却不可缺少。
  更何况,当朝女圣鼎力支持,乃是长孙皇后的重要“功业”。
  “护士”拜的绝非是神农、扁鹊或者华佗之流,而是长孙皇后。
  此刻,“御医”刚刚给皇帝号过脉,从旁协助的,便是“护士”,让诸多名医都避之不及的女性医者。
  “确诊是风寒?”
  “陛下本就有‘气疾’,秋冬风大干燥,体虚了一些,偶感风寒,一时支撑不起,也是有的。”
  老老实实回禀的“御医”并没有去遮掩什么,皇帝的身体,全靠青年时期锻炼的底子支撑着。前年往辽东走一遭,正常人觉得这仿佛会劳累着,但实际上,在“御医”眼中,五十岁的皇帝多加运动,本就是好事。
  反而回到京城,皇帝就停止了运动,更不要说锻炼。身体逐渐胖大,加上又有“气疾”,一旦天气反复,反而大不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