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65部分在线阅读
只听那边有人问道:“三哥,咱们从武汉过来,不是给王太史做事,是给薛使君?”
“我也奇怪呢,本以为是王太史要在钢厂作甚,却不想是薛使君。”张利也是一头雾水,“这弛道也修通到海了,薛使君这光景应该返转京城了啊,怎么还留在辽东。总不能说是在辽东做官吧。”
“……”
“……”
桌上一群人都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张三哥,张利嘴角一抽,顿时不想说话。
隔壁几桌的“本地”人都是暗笑:立了恁大的功,薛使君要是还在辽东,这岂不是赏罚不分?皇帝老子哪里有这般昏聩。
没几日,整个“积利州”一片惊诧,便是瓦房店里喝酒的酒虫,都是奇怪:“哎呀呀呀,这是看不懂了,这‘辽东巡抚使’,是个甚么官?怎地薛使君还真就留在辽东了?”
瓦房店中,来喝酒的武汉人一时无语,其中有个年纪轻的,还拿起酒碗,冲张三哥敬了一杯,差点被张三哥一顿好打。
第七十章
非一日之功
能够督建“环渤海高速公路”,不管是哪个朝代,不敢说位列三公,“九卿”之一肯定要混一个。就算不是正牌“九卿”,比照“九卿”也是起码的。
巡抚使?那是什么东东?没听说过!
旁人为薛大鼎抱不平的光景,“薛书记”自己倒是很淡定,老板李世民不是没给他选择,回中央做个高官于他而言,毫无难度,一句话的事情。但选择“留守”辽东,却是“薛书记”自己的选择。
无它,有利可图。
“使君,怎地就愿意留在这‘苦寒之地’?”
“‘苦寒’个甚么?入冬是不烧炭还是少了火炕?出行是没有马骡还是少了耙犁?便是甚么都没有,我薛大鼎还有御赐的熊皮来防寒,怕甚么。”
薛大鼎看着张利,风采很是潇洒,让张三哥这个见惯了“时髦人物”的,此刻也不得不承认,薛公着实不输帅过城北徐公的张公。
“老夫问操之要人,为的还是修路。这东段又不是只有两条,除了通海,还要通鸭绿水。皇帝还在‘巡狩辽东’的光景,那鸭绿水的路,算是修了。死了很多人,河口那坟头不知道有多少枯骨。”
言罢,抖擞精神的“薛书记”倒也没显露什么惆怅,反而起身往外走了两步,才回头又道,“如今要修的,就是平壤城到汉州的路。还有汉州到熊州的路。”
“不过……”
语气一顿,薛大鼎眉目有些担心,“眼下朝鲜道东南还有小邦小国,诸如‘展漆山国’之流,灭国容易剿平难。倘使修路,便是个磨人的法子。北地用人,要么只会修路,要么只会打仗,但有一二个既能修路又能打仗的,此刻都在西域,哪里调得过来。”
听到这里,张三哥一愣,瞧薛公这意思,怕不是还要跟土著干架?不是说朝鲜道的蛮夷都已经全部干死了吗?怎么还有余孽的?
其实张利并不知道,朝鲜道并非只有高句丽、百济、新罗,其余诸如黑齿部之类的土著,也是自立为国的。还有海上岛屿,只要有人,便是一国,这和倭地极为相似。
新罗被反手干趴下,那女王也不知道流落到了哪里去,更遑论公主王子之流,于是也成了朝鲜道管辖的地界。
只可惜皇帝眼里盯着的,从来不是白菜棒子咸鱼带子,没有金山银海,岂能“巡狩辽东”?
皇帝在鸭绿水钓鱼那会儿,土著们听得唐朝大皇帝在侧,连个大喘气都不敢。待唐朝大皇帝前脚刚走,便有人举旗呐喊,似乎是要折腾一番。
朝鲜道行军总管又不是省油的灯,上去一通修理,或打或杀,倒也痛快,只可惜这些蠢蛋也是不长记性,流窜了一番,又起来热闹。
如今攀着一个“展漆山国”,便在临海的“釜山”啸聚,共有山大王一十八人,声势不敢说大,却也不算小。
放在之前,那也就是几队人马过去,三下五除二就了账,当兵的赚人头,做生意的也赚“人头”。
可也赶巧了,牛总管调派着人马登陆扶桑,这种小鸡小狗,哪里回去理会,倒是显得他们有些能耐。连扶余种的老铁,都屁颠屁颠过去帮忙做个“参将”,似乎是要给唐朝人一点点颜色看看。
牛进达是懒得搭理,可“薛书记”却不一样,他虽然只是“辽东巡抚使”,可皇帝还偷偷地塞了一个“朝鲜道黜置大使”,俨然就是要在朝鲜道好好地梳理一番州县吏治。谁做官谁不做官,便是他说了算。
不过大概是修地球上了瘾,“薛书记”成了个唯GDP论的顶级官僚,上来就琢磨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把朝鲜道的民力彻底榨干!
但他老薛也不是榨汁机,一把年纪能当几个人用?手头合用的好汉都在中原,愿意跟他闯荡的狠人也不多,于是乎便想到从外边借人。
这头一个想到的,便是张德张操之那里。
武汉当年是个什么情况,“薛书记”还是知道的。李道宗被封“江夏王”那会儿,遍地的鳄鱼,满山的“獠寨”。武汉创业之时,那是下水斩蛟龙,上山除蛮獠,战天斗地人人佩服。
十数年奋斗,才有二百万雄州傲视天下。
倘若真要寻几个合用的英杰,唯武汉不作他想。
于是“薛书记”就把要求告知了还在长安的张德,老张也是爽快,点了几人,便打包派了个快递,送到了辽东。
南人北上,适应水土就是个难题,好在张三哥数人都是走南闯北过的,抵抗力一等一的强,适应性让北人也是赞不绝口。只看张三哥吃着龙虾喝牛奶跟没事儿人一样,便是和中原老铁大不相同啊。
“使君,南方蛮夷和北地到底还是有些不同。獠寨的法子用在辽东、朝鲜……能不能相通,还不好说啊。”
张三哥虽说知道此来肯定升官发财,但他是个务实的人,也不会跟“薛书记”吹牛逼,如实讲了自己的看法。
见张利如此,薛大鼎更是满意,连连点头:“三郎放心,老夫非是要一日建功,汝安心就是。这熊州至‘釜山’的路,终归是要修的。也不瞒你,老夫受了钦命,要配合杜东海……”
听到薛大鼎说到“杜东海”,张利顿时反应过来。这是新设的衙门“宣政总制院”副总制杜构啊,如今杜相公家的大公子,可是“东海宣政院”的一把手。莫不是这“东海宣政院”……是要放在那个甚么“釜山”?
忽地,张利眼睛瞄到了堂前一副舆图上,这舆图形制不是朝廷规制,用的是武汉的路数。毕竟武汉制图多用等高线,放朝廷那边,等于是“看不懂”的涂鸦,对官吏们来讲,这就没有逾制,没有逾制,那就放心的用就是。
稍微看了一眼,张三哥顿时明白了过来,那“釜山”被人用红笔瞄了出来,这地界,将将好就在“鲸海海峡”的一头,而另外一头,不是倭地还是哪里?更要紧的,两岸中间,俨然还有大岛,简直是一座天然门户!
第七十一章
要做鸡头
展漆山国说大不大,说小也不算小,反正黑齿部要是没有唐人扶持,想要灭了展漆山国,基本没可能。
实在是“釜山”周围的地形比较特殊,凡是山脉高处,便有一国。除了展漆山国之外,还有苌山国、冥山国、丘山国等大小二十余国。新罗宗室还在时,这些大小山里小国,就是新罗的属国。
只不过人口太少,就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如今新罗覆灭,旧时国都成为州县,离散的民众,伴随着“骨品神权”制度的瓦解,自然而然地流落到了各地。
这也导致了旧时小国的第一次爆发式扩张。
只是这种扩张非常野蛮,现实背景又是在唐朝大规模对倭用兵,于是朝鲜道东南此时此刻的景象,和大多数中原王朝的王朝末年,极为相似。
乱世离人不如狗,朝鲜道东南的流民数量,一度膨胀到六七万,几乎将新罗“边陲”的人口一网打尽。
可惜此地道路实在是艰难,山谷沟壑遍布,偶有河道,也是九曲百转,联络两地交通,脚力走马,远不如海上航行。
“‘熊津城’在熊津江江畔,此地往北,道路要好走一些,翻修官道,几无风险,便是有甚野人,也不惧。”
薛大鼎略作介绍,手指点了点“金城”,“难处还是在这里,多山少路不说,部族复杂邦国林立。修熊津至金城,再至‘釜山’的路,也是效仿渤海故智。”
听了“薛书记”的介绍,张利点点头,他略作思考,便道:“下走还是准备前往实地勘察一番,再来回禀。”
“三郎可先去平壤宫,牛总管此刻尚在平壤,年底才会前往鲸海。”
“使君放心,下走自会小心行事。”
“你有平獠经历,老夫也不担心这个。”
张三郎没有拿手头这点资料就开始胡吹,准备亲自前往实地走一遭,只凭这个,“薛书记”就知道找对了人。
心中暗道:操之给老夫举荐之人,果是英杰,如此晚辈,自当扶持一二。
“薛书记”此时极为欣赏张三哥,准备把“辽东”基建的事情了结之后,定要保举他一个差事。
而此时,从“华润号”收到消息的黑齿部少族长,已经从倭地回转,带着人马便北上去了“辽东”。
此时黑齿部已然鸟枪换炮,乃是正宗“唐人”,举族改姓“黑”,对外号称“黑齿氏”。原先收编到牛进达麾下的“义从”,不但混了个“校尉”,还能自带干粮打几家不服天朝的土鳖。
这光景听说武汉张三哥来了“辽东”,黑齿秀顿时来了精神,如今倭地“人头”的价钱连连上涨。新修的庄园沿着“鲸海”各大港口码头以及平原,简直就像是一条珍珠项链,密密麻麻串成一串。
那么大的动静,在权贵那里,尚且是“僧多粥少”,又怎么可能给他这种“外来户”“非法移民”?
若非“黑齿部”早就跟“华润号”勾三搭四,灭掉百济、新罗的时候,这小小的黑齿国也没少出力,只怕是下场跟新罗差不多,反手就被唐军一耳光抽翻在地。
这光景“黑齿部”之所以去了国号,也是因为怕遭了这一茬无妄之灾,对外只说是举族上下爱做一点小生意。
“少主……”
“哎!叫俺甚么?!”
“少东主。”
亲随脸皮抖了一下,只觉得这档次格调简直低的不行。不过既然当家人这么说,他们做下人的,也只能跟着应景就是。
“少东主,倭地虽说争斗激烈,咱们到底跟‘华润号’交情深远,总能有个赚头。何必回转朝鲜,受人欺凌?”
“受人欺凌?受谁?”
黑齿秀冷笑一声,“你以为俺这次寻的张三郎是甚么来头?他在武汉,那是张梁丰的本家臂膀,寻常人岂能请得动他来?便是张大哥,看着只是个‘稼穑令’,可你晓得洛阳城外的上田,是谁家的?”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