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5/1398

  这是一处东市的园子,原本是摆了戏台,因为杜相公的灵堂那里还有场子要赶,这就一时空了出来。
  “忠义社”如今也不去城西草料场或者大讲堂,在东市这里,也算是闹中取静。
  有一把交椅的社员大多来头不小,李震喝了一口茶水,然后才看着尉迟环:“阿环,荆州是个甚么状况?”
  “甚么乱七八糟的都有。”
  尉迟环神情有些不爽,“有萧氏的人,给人投毒。还有绑了萧氏子弟沉了长江的……甚么离奇手段都使了出来,这光景,死了不少人。”
  “啊?!”
  听到尉迟环这么一说,李震眼珠瞪圆了,“怎地闹到这般地步!”
  “这有甚稀奇的。”
  老张摇头道,“宣州何尝不是如此?颜师古那老货,半条老命都快没了。谢氏、吴氏把‘洞獠’都招了出来,这要是传到京城……还不知道会如何呢。”
  “怎么把‘洞獠’都赶了出来?宣州那地界,‘洞獠’本就不多吧。”
  “是不多,可吴氏发卖的石材,用的多是‘洞獠’地盘上的。再有瓷土,如今宣州瓷土,不少‘洞獠’寨子,都在做这营生。原本他们所在山地,贫瘠少产,如今有了营生,这‘化獠为汉’的好处,颜师古不会不知道……只是以往都要十年光景,眼下才多久?‘洞獠’怕不是只记得吴氏的好处,稍作诱惑,还不是立刻鼓噪起来。”
  “颜老头居然没事,倒是运气不差。”
  这哪里是运气不差啊,这是运气好到极点。
  换做别人,早就捅到总督府,让房总督出来帮忙摆平。可事情一旦往上捅,被罢官就是最好的结果,万一还要继续问罪,那才叫惨。
  老张虽然知道是李芷儿的手笔,却也假装不知道,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哥哥,依你之见,这‘乱象’,还要持续多久?”
  “横竖就这十天半个月,地方那些世族,也是心知肚明的。”
  固然是被人看了“进奏院”的笑话,但大部分看笑话的,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真要说让一个“进奏院院士”出来,那些看笑话的怕不是屁颠屁颠就忙着进来。
  而“进奏院”也不是没有被人掺沙子,哪怕是扬子江两岸,也不是没有跟“忠义社”别眉头的。
  尤其是江南陈氏,因为种种历史遗留原因,如今跟李皇帝算是命运共同体,可以说是“与国同休”了。
  杭州一带的浙水豪门,通过会稽钱氏牵线搭桥,如今就是皇帝在“进奏院”中掺的沙子。
  光明正大,挑不出半点刺来。
  至于“弘文阁”改组扩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皇帝玩的这些手段,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就算再怎么不痛快,皇帝天然有这样的权力在。
  即便是“忠义社”内部,也不是一条心一个声音,愿意顶着李唐忠臣行事的人并不少。
  而且大唐这几年外战全胜,顶着唐朝“上差”的身份去国外“招摇撞骗”,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一百。
  仅仅从回报效益上来说,愿意撕破脸开打,然后“重整山河”,然后重新恢复国内外秩序,再去捞钱……对很多“忠义社”社员而言,那实在是太费人力物力财力。眼下这种状况,坐等着“享福”,何乐而不为?
  自己辛苦一辈子,让子孙去爽,固然精神可嘉,可自己不痛快不舒服,于这些太平年月成长起来的勋贵二代们而言,不划算。
  如今能够让房相公顶着“进奏院院长”的名头,然后带着他们一起装逼一起飞,结局很美满嘛。
  至于皇帝老子掺沙子掺狗屎,由他去吧。
  “进奏院”这个系统建立起来,等于就是前几年李皇帝要搞的“分封”,只不过不是李皇帝想要的那个版本。绝多数的“院士”,都是有钱有人的地头蛇。而这些地头蛇,在帝国的各行各业中,连个大嗓门都算不上,他们还得听真正能说话人的话。
  “十天半个月,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够闹出好些事情了。”
  尉迟环感慨一声,忽地话锋一转,看着张德,“哥哥,房相进献‘九鼎’之后,是个甚么意思?”
  “你指哪个?‘九鼎’还是人事?”
  “康大监督建‘科学院’是甚么意思?跟科举有关?”
  “‘分科而学之’,这‘科学院’统筹学科,如今连个班底也没有。”张德解释了一下“科学”之后,又冲众人道,“如今也就建了个‘农科’,还是东宫出的人。天使正要去吴王那里,大概吴王府也要出人吧。”
  “农科”草创,人其实不少的,“农官”就是一大把,而且“皇庄”稼穑令都是精干人员,真要是调走,皇帝一言而决之的事情。
  只是毫无疑问,皇帝心思不是在“农科”上,要的是“九鼎”,更多的“九鼎”。
  但将作监又没有打磨“九鼎”的本钱,能不能从房玄龄那里交换点人过来,这大概又是另外一场交易。
  绕不过去的,必然是张德。
  老张并不畏惧“九鼎”,也不畏惧“九鼎”的技术被李皇帝掌控。因为事情关键不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本身,李皇帝想要把“九鼎”铺开来,需要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老张折腾这么二十年,砸进去多少人力物力财力?仅仅是为了“独辟蹊径”教育点可用人才出来,可以说费尽千辛万苦。
  纵使李皇帝要做,那么他原先的科举人才怎么办?
  这种事情,只能徐徐图之,哪怕是皇帝自己,也只能先搞个“科学院”出来,给钱给人给编制。
  然后剩下的,就是埋头苦等十年,等种下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老张可以等,他根本不怕再熬个十年八年,然而李董却未必想等这十年八年的。身体不由人,李董根本没自信能活到“花甲之年”。
  自来竞争,“剩”者为王比比皆是,胜者为王反而是少数。
  “‘进奏院’若是正式运作,这第一个案子,当拟个甚么章程呢?”
  忽地,有人于闲聊中,蹦达出来这么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一时间,整个大厅都安静了下来,饶是老张自己,也是沉默不语。“进奏院”这个事情,将来是长期跟皇帝的拉锯。
  纵使大家主要的想法,是熬死眼下在皇位上坐着的那位“千古一帝”,可这等美事,一时半会儿,却未必发生。
  “进奏院”的第一个案子,要是上来就被“封驳”,大概会丧了不少人的心气。
  大厅内坐着的都不是笨蛋,都能想到这个关节,虽说跟张德跟皇帝已经“谈拢”,但皇帝的“金口玉言”和放屁其实是差不多的,不能铁板钉钉的情况下,依旧让人放心不下。
第五十七章
切入点
  最让老张讨厌的领域,就是名利场中的妥协、拉扯、交换……那种无休止绞尽脑汁把精力消费其上的行为,作为一条工科狗,实在是厌倦又厌烦。
  可事到如今,在贞观朝的长安城,工科狗固然可以不予理会,但“江汉观察使”、“忠义社”的社长,就不得不身不由己地去做。
  一如他厌倦厌烦的那样。
  正如张德所断言的那样,因为房玄龄给予“院士”一个最后期限,在“最后通牒”之前,不管有多么大的深仇大恨,地方“雄州”“上州”都把“院士”的名单敲定了下来。
  至于背后有多少栽赃陷害、投毒暗杀、火并黑吃黑……就不是房玄龄所关心的,房相公也不在意这些。
  “这一份名单……便是囊括天下富庶之地了。”
  抖了抖手中的名单,房遗爱在长安城内,也难得脸色有些凝重。这一刻真的到来,还真是让他有些心脏扛不住。
  那可是创下惊天伟业的帝王,更是掀翻皇帝太子自己上位的盖世英雄。这种人,居然成了他房遗爱这等货色的对手……关键是,他房遗爱这等货色,还胜了半子。姑且算是胜吧。
  “可怜那些贫瘠之地……”
  “可怜个甚么?!”
  李震双目圆瞪,看着说出这话的人,“便你有这等恻隐之心?!”
  说话的人顿时悻悻然低着头,显然也不是那么真情实意。
  “进奏院”的诞生,跟那些穷困潦倒的地方,是半点关系都没有的。而“进奏院”的“院士”们,也多是地方豪门,尤其是能够介入国内国际大型工商贸活动巨头们的走狗。
  他们在“进奏院”的每一次提案、公推,都不可能为穷困潦倒之民发声,脖颈上的缰绳,被牢牢地攥在地方巨头们的手中。
  倘使真的有哪个“院士”长了良心,要大声嚷嚷何种“福利”,大约工场主们第一个不放过他,便让他晓得工场中的机器,也不仅仅只能绞个猪肉牛肉老鼠肉,人肉也没甚区别。
  老张冷眼看着这一切发生,权贵和权贵还是有区别的,官僚资本固然是糟糕到了极点,但皇权在侧,这种旧时代中的对抗、畏惧,会延续到新的时代中。至于能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老张固然不能断言,却也能预料个一二三四五分。
  “遗爱,相公是甚么意思?”
  李震看着房俊,如是问道。
  “来时大人同我叮嘱,他既为‘院长’,便是要公正严明……”
  “……”
  “……”
  “……”
  说出这种话,大概是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房遗爱嘿嘿一笑,冲四周拱拱手,看着百几十双眼睛:“头一个案子,得让‘弘文阁’那帮也得首肯,最重要的,还是让那位满意。”
  众人听了,齐齐地看着张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