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5/1398

  “有个一二成去长沙地,能为学校所用,倒也不差。”
  “顺流直下直奔武汉,哪有去长沙地的?工部想要招募合用之人,还是得拿出诚意来。不敢说千金买马骨,总得让人有个念想。”
  武汉那里对中下阶层,乃至中下官僚阶层都很有吸引力的地方,就在于“上升”这条渠道要多一点,要粗一点。
  工部想要把直属专科院校经营的好,让学校细水长流,还能反哺工部,就得给路子。工部内部,就是给工部所属衙门的编制,不管是官还是吏,再小那也是体制中人,市面行情就是天上地下。
  “段孝爽就职之前,不若先让他走一遭荆襄。”
  “怎地,还是个南下的萧何不成?”
  “有何不可?段孝爽不是萧何,荆襄那些个没出路的,难道就是韩信了?”
  “那就这么定了。”
  “我看可以。”
  “李公所见如何?”
  众人有看向了“李大胆”,现任老大琢磨了一番,点点头拂须道:“老夫在荆襄还有几个旧识,段俨去时,某先知会一声,免得荆襄那里疑神疑鬼,然后作弄了他。”
  “李公思量周正,此处倒是没想到……”
  “就如此吧,也要辛苦一趟段孝爽了。”
第八十八章
“歪打正着”
  借着长乐公主殿下掀起来的“歪风邪气”,工部上上下下齐心协力一通乱搞,有惊无险地过了朝议。连“女圣”陛下还夸奖了一番工部,说工部办学自筹建校,这是给朝廷分忧,为伟大光明正确的皇帝陛下尽忠。
  人老成精还胆子大的李大亮开庆功会的时候,就胡乱吹了两句“圣人仁德”,便直接开吃。
  老子这辈子倒霉就倒霉在你们李家了。
  理想主义者面对现实的后果还是很难搞的,更何况“李大胆”“李大嘴”威名在外,谁都怕被喷个“人奸”,到时候跟姓温的一样早死,那多憋屈?再说了,人还有个“李狂人”的儿子,更令人蛋疼。
  于是乎,虽然眼馋工部直属专科院校的一应经费人才,可短期内想要染指,那真是难度系数十三点2B,心里只有A树和C树表示老子头铁,就不信你工部能怎样。
  结果《扬子晚报》就开始说了,“京中权贵欲贪办学经费,究竟是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瞬间就把人搞的欲仙欲死。
  工部上上下下还没反应过来,心说我们老大还没出手呢,你就倒下了,废物。
  也不是没人要干掉“李狂人”的版面,可李奉诫是谁?他人在江淮是胡混的?扬州地面上现在的“一把手”,也就是原先的扬子县县令,跟他是一条战壕里刨食的老铁。更不要说江淮总督魏玄成现在正处于“蛰伏期”,平时不动弹续续命养养生也就罢了,关键时候动了江淮的锅碗瓢盆,老魏开喷就是玩命。
  京城一帮新贵再怎么小母牛倒立,遇上魏玄成这个“养身续命”的老江湖,那也是脱了裤子坐山头——以卵击石。
  准备伸手办学经费的头铁老哥们,现在也是怂了,就怕《扬子晚报》再来一篇“办学艰难为哪般”,那才是死无葬身之地。
  毕竟,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李世民说过“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劝学办学就是批量生产“英雄”,你他妈破坏办学劝学,你就是阻扰“英雄”归顺董事长李世民,你想干什么?你是不是想造反?
  到那田地,直接就是谋大逆谋反啥的大帽子扣过来,嘴炮嘛,惠而不费的事情,再说了,比嘴炮李奉诫怕过谁来着?
  更何况,工部直属专科院校能够通过朝议,名义上那是响应长乐公主殿下的号召,是受到了长乐公主殿下德行的感召,这要是破坏了,你是不是藐视公主殿下?
  这年头,喷皇帝还能有机会混个名声,喷公主原本也没事儿,可现在公主德行上佳,你要是喷了,公主只要做一件事情,就能让全家流放三千里。
  公主一边哭一边喊“我不活了”,就问你怕不怕?怕不怕?!
  京城那些个头铁的老哥们这时候已经回过味来,赶紧托了关系,找到了长孙令公老大人,随了一份大礼,给工部的老少爷们儿来了个实惠的。
  这事情到了这么一出,工部上下先是合不拢嘴,然后是合不拢腿。合不拢嘴是吃撑了,合不拢腿是因为有人请客去“风流薮泽”之地体会一下先进的服务技术。
  “这事情闹的……当真是白捡的便宜。”
  “谁说不是?虢国公帮忙说项,那几个笨瓜居然还自以为得志。简直笑话。”
  工部老哥们玩的爽吃得好,闲聊起来的心情都是不一样的。
  这几日外朝决议已经拟定了新的部门,主要是为“中国之外”的利益保驾护航。外朝决议不过是受命朝鲜道传来的旨意,李皇帝准备筹办全新的衙门,主管“海外飞地”,其中人员抽调大头,按照人数来排列,工部、兵部、民部、礼部、刑部、吏部。
  不说扶桑地如何,只说朝鲜道,光新式庄园建设,就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人员。而眼下“环渤海高速公路”还在修建,为了镇压东北,李皇帝还要盖一个“平壤宫”。
  平壤宫是比照敦煌宫,名义上是皇帝老子的行宫,但主要作用就是存储、调动资源,军事政治意义极为浓烈。
  而且为了安抚河北、河南、河东三地“老兵”的心情,凡是军官,大多都能在朝鲜道混一个“庄园”。
  比照国朝体制,李皇帝这等于就是实封了一个男爵爵位下去,和当年某条土狗的梁丰县男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吞下辽东、契丹及靺鞨西南诸部,唐朝要说消化不良,也是有点,叛乱频发不说,扶余种诸部还在那里搞事。
  可要说吞不下去,那就不是一回事。
  武德朝或者说贞观十二年之前的体量,固然是很难消化,因为即便按照中国体量,朝鲜道也不是没有“上县”,数量还很可观。总人口数量怎么也是一州二州三四州之地,好在军事上要干掉扶桑诸国,赐封“宝皇女”为“邪马台女王”之后,登录扶桑的主要仆从军,就是从朝鲜道抽丁。
  而朝鲜道抽丁组成的这些仆从军,又大多以“黑齿部”等早在归顺唐朝的朝鲜道南部土族为“监军”。战争红利中,那些唐军子弟下不去屌的黑齿倭女,仆从军就表示笑纳了。
  同样的,战争红利获得的大量倭奴,又组成了朝鲜道新式庄园中的农奴,整个鲸海上的人口贸易,可以说是空前绝后。
  每一天都有运送奴隶的船只在穿梭,尽管旅途中死亡率居高不下,但回报依然无比丰厚,丰厚到李皇帝动了新建专管衙门的念头。
  这一系列的操作,直接结果就是工部建设直属专科院校,绝对算得上“歪打正着”,几乎是一下子就填补了将来“湖南土木学院”的仕途空白。
  尽管“出国”的风险大的惊人,但伴随着造船工艺的极大提高,船只的安全性工部内部也是有数,稍作比较,出国冒险就能混上“升官发财”,这和平康坊买醉根本是天上地下。
  平康坊是安全,那他妈的不能做官啊。
  东海沉浮是危险,可他妈的能做官啊?
  能做官,那就是前程似锦,朝鲜道厮杀汉能搏命,难道读了书的就不能?道理很简单,这年头,不是投胎技术好,都是烂命一条,没什么好多说的。
  消息传到荆襄,荆州都督府一把手张士贵气的骂娘,他是外来户,跟荆州土豪们是有合作的。之前工部办学,荆州何尝没有机会?江陵自己都不用出地出人,底下穷兄弟公安县自己跳出来要承担了,可偏偏荆州泄洪把小弟给泡了个落汤鸡。
  现在好了,连狗都知道工部是捡了天大便宜,荆襄内部肠子悔青也是无可奈何。
第八十九章
给人撑腰
  贞观二十二年的大唐帝国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武汉、淮扬还是说苏杭、关洛,有识之士长篇累牍地在那里发文章,或是在朝或是在野,官宣民报的声音极为复杂。
  但在老张看来,千言万语一句话:集体向右。
  不管张德承认不承认,此时此刻,在唐朝的青少年中,“民族主义”已经不再是萌芽。
  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做什么,青少年在躁动中,有了自我认识以及身份识别。
  “唐人”这个称呼,超过了朴素的“唐朝之人”解释,中国内外,“唐人”天然地具备了某些不可捉摸的使命感。人们赋予了字面之外的种种含义,当年那句“提携玉龙为君死”,也不再仅仅是文人墨客喝酒时候的装逼,而是实实在在的,有人愿意以此为准绳,贯彻内在的精神意志。
  这股力量裹挟着朝廷的大政策大方针,原本需要经历时间才能做到的实边,在理想主义者和投机主义者的双重鼓动下,进一步强化了“包举宇内囊括四海”这个“天命在我”的概念。
  洪流之中,有识之士也只能跟着洪流走,凡是逆流而上的,都不是有识之士。
  于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所朝廷部门直属的专科院校,长沙土木学院的校训,就相当的耐人寻味。
  公开的校训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私底下一帮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教员,鼓吹的是另外一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超刺激的。
  “使君,段公到了。”
  “噢?本府这就出迎。”
  张德放下了公务,带了随员官吏及扬子江南北各等名流,自汉阳东门而出,到了十里外迎接段俨。
  倒不是段俨本身如何如何,只不过段纶对老张一向照顾有加,这个事情老张记在心里。当老大的不能除了装逼啥也不干,该秀一下姿态的时候,也要摆正态度。底下的小弟们就算不卖命,卖力气是肯定没问题的。
  “阿郎,张操之会不会看轻于你?”
  “娘子放心就是,操之非是这等狭隘之辈。”
  段俨安慰着自己的老婆,他老婆身份也很微妙,放以前是没可能跟着出来。但因为段俨这一回是以“办学”的名义过来安营扎寨,老婆身份又特殊,带过来也就没人废话。
  李元吉的闺女,就冲这身份,就够人琢磨三五年的。
  “那就好。”
  文安县主今年也有二十五六光景,李氏女郎大多姿容都还可以,只是她看上去,却要比李董的闺女差些气质。
  不敢说愁容惨淡,但总有一种“谨慎”“警惕”在那里回绕,于是就显得不怎么大气。
  夫妻二人在马车中闲聊着,忽地,听到一声禀报:“郎君,前方长亭,似是江汉观察使府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