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9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0/1398

  每天每夜长安城唉声叹气冒酸的人家多不胜数,这些个祖上“积德”的,现如今把那点积攒,都倒腾了进去。
  可不倒腾又如何呢?国朝又不会把他们供着养,养个一两代人就不错了,爵位三代降等,就只能地里刨食。
  以往地里刨食,倒也没什么。天下间最值钱的,就是这田地,只要有田地,就有人,有人就有希望,有希望就能卷土重来振作家门。
  可现在田地还是田地,可田地那点产出,怕是一辈子地里刨食,还不及别人卖一套房子的。
  “长乐公学之规章,已经出来,哥几个,在坐着作甚?这会子赶紧过去瞧个真切,也好有个应对!”
  忽地,唉声叹气的地界,冒出来一个火烧火燎的汉子,嚷了一嗓门,转头就翻身上马,直奔长安城东北去了。
  原先在那里疯狂吐槽人生的老中青,一听这消息,立刻把每天爬三层楼梯的本领施展了出来。三步并作两步跳上马车,车把式吆喝一声,咻的一下就去了隆庆坊。
  此事隆庆坊已经修了四门,没办法,公主殿下要求,老娘就是要门面好看,你管得着?
  公主嘛,任性是应该的。
  “逾制”嫌疑十分明显的坊门修的简直夸张,一水儿的白玉和大理石,左中右三道门都是青石板铺就,一块青石板就要两百来斤。整个关中地区积攒的优质石料,就这么糟蹋在这里。
  坊门两侧还有工地的出入口,左边是“幼学”,屋舍连绵周转,像是一个圆,里面大量的儿童设施让人大开眼界,此时正有公主府的人在那里介绍设施。这些个玩意儿,十几二十年前,只有邹国公府上的某个女仆有资格享受。
  后来李董也让人在皇宫里盖了几个,十几二十年下来,皇子皇孙都是见惯了不觉得如何稀奇。但对外界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大开眼界。
  “幼学”校舍全是平板玻璃,如今关中最大的玻璃厂就在咸阳和长安之间,岐州是主要的原物料供应商。
  一般人家用个玻璃得一年少吃肉,可这“幼学”之中,玻璃简直是不要钱一样,砸的一群怨念买房的人家都是“心惊胆颤”。
  豪华,太豪华了。
  尽管这场面对千里之外的某条土狗来说,简直是……无力吐槽,可贞观朝的老铁们还处于帝国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且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处于这个初级阶段,所以……可以理解。
  校舍之外是“儿童房”,都是上下铺的实木,有棉麻衬底,约一寸后,有懂行的伸手捏了捏,暗自咋舌之余,又给“兄弟们”偷偷地竖起了大拇指。
  普通人家哪敢这样糟践?那是棉不是稻草,这床铺改改,怎么地也得混一件大袄子。
  “儿童房”极为通透,也用了玻璃不说,窗帘都是丝绸的,绢布瞧着眼熟,大概是之前交钱买房凑数用的绢布。
  有的房间地板是木头的,可是光滑如镜不说,似乎还打了蜡,有的人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只觉得这他娘的简直是糟践开元通宝,那是蜡啊!
  来了“长乐公学”的“幼学”区,原本准备琢磨规章的人家,因为太震撼,连正经事都忘了。
  然后他们看到“幼学”居然还有专门的“幼教”,更是震的五迷三道七荤八素,只觉得这世上最能糟钱的大概就是长乐公主殿下。
  当然嘴上是不敢说的,内心的思量却是变化多端,鬼知道这个公主殿下到底怎么想的?
  正常人家弄个孩子,不就是拖死狗一样拖着,能活下去不夭折就成吗?
  “那是‘同仁医学堂’的人?还有‘巢氏医馆’的……”
  “我的天爷,这是个甚么‘卫生室’?这不会是御医馆吧?”
  “这……老哥,帮着去打听打听,外头来这里看个病,是甚个流程?”
  “你当老子是傻的?要问自己去问。”
  “俺这不是胆小,怕了这公主殿下么?”
  “哼,你胆子小,那老子胆子就大了?都看着吧!”
  “……”
  来的人吵吵嚷嚷,似乎和东西两市南北各坊的普通人家一个模样,然而在苍头黔首乃至寒门清流眼中,这些看上去粗俗不堪的人儿,其实都是“非富即贵”。
  只说跟脚源流,五代之内出过“显贵”,绝非寻常人家。
  再说了,能在长乐公主殿下这奇葩规则之下还能买得起房子的人,怎么可能家中贫苦?至多就是住的偏僻些,对行市了解不够,家中物业祖产变卖没那么利落。
  “噫!还有女子做先生的?”
  “少见多怪了吧?这女子做先生的,京城就有。别说女子,内府局还有阉人做先生,学问何尝差了?”
  “汉阳还有女子书院,就去年盖的那个,皇后陛下还专门赏赐了匾额,褚公的书法,孔祭酒的文章。升匾额的时候,曹夫子还专门到了场。”
  “这世道……咳嗯!”
  “老哥稳着点,这是甚么地界,由得胡来?”
  “是是是,多谢兄弟啊。”
  女先生数量不少,其中一半还是宫婢出身,剩下的大多从武汉过来,也有一些事长安城旧勋之家的女郎。
  这些女子的本身文化素质都合格,但还是进行了“岗前培训”,整个大唐有过“幼儿园”经验的地方不多,而恰好长乐公主殿下自己就是“武汉机关幼儿园”的园长。
  可以说即便想要复制“长乐公学”中的“幼学”,没有十年以上的积累,都别想成功,最多就是照猫画虎。
  之前的“豪华”校舍是不是真个用“金山银海”堆出来,震撼也只是震撼,但此时此刻,见到如此数量的“女先生”,饶是历经数朝的老人家,也自内而外地感受到:世事无常,正道沧桑。
第八十章
借风
  新的一股“劝学”“办学”风气在有心无意之中被吹了起来,尽管朝野上下各等“贵人”对此内心褒贬不一,可因为别处延伸出来的利益,又不得不一起鼓着腮帮子帮忙狂吹。
  有些是出于无知或者天真,有些则是无可奈何。
  毕竟,大家都是要生活的嘛。
  京城六部,别说民部、礼部、吏部这些油水日渐丰满的衙门,连以往一直就是“旱涝保丰收”的工部,这一回也是联合都水监、将作监及内府局各有司,帮忙鼓吹“长乐公学”。
  没办法,这股风起来之后,别处“办学”推动,就能顺利一点。
  当然别处“办学”不可能是在洛阳,京城天子脚下,居行大不易啊,哪儿能跟旧都似的?
  “这‘长沙土木学院’……诸君以为如何?”
  “湖南这路还要修个一年半载的,不过长沙地去年出入粮赋比贞观二十年,那是翻了两番啊。主持运粮的,是都水监的人?”
  “数目是这样的,可见这路,修的好。”
  “那为何这土木学院,不放在京城?”
  有个郎官开了口,开口就自己给了自己脑袋一巴掌,“倒是糊涂了。”
  现如今洛阳想要找块地盖个学校,难度系数根本就是十三点2B,洛阳城和长安城不一样,因为地理原因有些分割,整个城区面积是远不如长安城的。所以当年长安城里面,还有人种地,还能稻花香里说丰年,可在洛阳城,入眼随便哪块地,都是满满当当严严实实,根本空不出来。
  而且想要圈地,保不齐就是哪个新贵或者新·新贵,这些个人家,有的像荥阳郑氏,早先就是个老牌世族,彻底不要脸之后上了李皇帝的船,当然有没有上别的船,外界知道的也不多。
  所以工部帮着收拾收拾屋子那是可以的,想要拆房子,门儿也没有。
  “李公可有甚么想法?”
  李大亮从凉州卸任之后,一直就是待岗的状态,不过李董是个习惯性“废物利用”的人,就准备让李大亮将来主持工部事宜。
  再说了,李大亮儿子乃是“江北名士”,用起来更方便不是?
  “放长沙也没甚不好的。”
  作为当年直接当朝狂喷谁谁谁是“人奸”的老前辈,李大亮素来直接,正坐高椅之上,环视一周然后爽快道,“徐孝德这个人,大家心中都有数,也不消说甚么云里雾里的装傻。他现在是‘湖南土木大使’,要是筹建学校,于己于人,都是大有裨益。”
  “李公所言甚是。”
  不愧是“李大胆”,讲话就是粗暴,一众工部小哥心中都是佩服不已。
  “现在建个土木学院,工部现在是需要的,将来更是需要。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挣钱,国朝六部之一反而喝汤吧。好比现在,长安城内‘长乐公学’,只说工程,工部赚的是甚么钱?那是辛苦钱。保利营造、西秦社、顺丰号、鲁班社……这些个江湖沉浮的,反而赚了大头,这如何让人痛快?”
  做官言利是不太好的,但李大亮何止是“李大胆”?他还是李大嘴呢。时代变化,处处言利,在李大亮看来,言利也没什么不好的。
  年轻时候安抚流民那会儿,李大亮还只是懵懵懂懂,到这把年纪,什么都能看淡看穿,而且也不怕被人攻讦。
  就算有人拿旧年故事说事儿,论嘴炮,他当老子的就算不行,不是还有个儿子么?有个“狂士”当儿子,论谁开喷都要掂量掂量,自己家祖坟会不会被人坟头蹦迪。
  “李公所言,诚然如此啊。若是‘长乐公学’为工部所得,三五年之内,工部都不必愁恼经费。只可惜,正所谓一步慢步步慢,就是差了些许。”
  “嗳,倒也不必可惜。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如今筹办土木学院,也是本部上下大多认可的。只消同心协力,来日可期。”
  为了这个“土木学院”,工部内部是统一了调门的,和以往几个“学堂”不同,这一次是真真正正的工部所属“专校”。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固然可能还会用到别处的教员,但学校本身主要作用就是给工部输血。
  如今技术岗位日趋增加,旧时经典固然厉害,但也只是科举之道。就算不是进士,也照样可以做官,专业技术官僚就不是官了?工部系统内部官员升迁的指标,和其它部门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贞观十五年之后,李董表示人生寂寞如雪,国家社会普遍增加的行业、岗位,都导致了工部技术官僚的扩增。
  而且这种新增的岗位,不能是半懂不懂的那种人,旧时全靠经典和幕僚支撑的人才,已经不足以适应这种高强度高节奏的职位,必须是专岗专才,否则连项目进度都看不懂,更遑论项目管理。
  也是有这种因素在,所以工部内部对于能够稳定高效输血的人才库是处于日趋饥渴的状态。
  只是想要单独一个部门推动此事,之前难度系数不小,六部其它同行要是不想有枣没枣打两杆参合一下,那就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