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8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4/1398

  “揽权”有时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政令不畅或者令出多头的弊端,导致整个系统崩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那……李三郎的意思是,让阿郎去跟各家谈一谈?”
  “媚娘以为,哪个最好谈?”
  “如今牛进达马踏扶桑,扬州毗邻东海,必定愈发兴旺。哪家都不好谈。”
  都不需要思考,武二娘子直截了当地说道。
  “若论往常情谊,照理说,是长孙氏最容易。不过,情谊是情谊,交易是交易,混为一谈不可取。长孙皇后执掌京城,时称‘女圣’,长孙氏若为爪牙,倒也无妨。然而长孙无忌既为长孙氏宗长,又怎可能甘为‘雌伏’?”
  别说兄妹了,兄弟反目的还少么?这光景,想要重复旧年宰辅荣光,是没可能了。皇帝死活就赖在“中国”之外,这就让巨头没办法施展手段。
  中央得不到的东西,只能从地方去拿。
  讲白了,皇帝削除“相权”的一些“分权”,就是把地方治权稍微让了一点点出去。但想要拿这个地方权力,必然是要支持中央进一步“集权”。
  弘文阁就是个大号的秘书监,外朝和皇帝直接沟通的权力虽在,但甭管有事儿没事儿,前来打发的,只会是弘文阁的学士们。
  然而没有决策权的学士,那就是个屁……
  “李兄那里,还是可以筹谋的。今年扬子江河口诸州,肥缺都不少。窦怀恪当年在长安,我跟他也一起喝过酒,若是求一求恩师,让其举荐窦怀恪为苏州刺史,应该颇有成算。”
  “郭孝恪乃是处鄙长官,叔父又曾提携过他,如今西域营生,也不缺了郭氏。再者,太皇还纳了一个郭氏女,他反倒是好说话一些。”
  听张德这么一说,武媚娘笑了出来,“你跟长孙无忌交易十数年,反倒是最不好打发的。如今这老货,想出山想疯了。”
  “英雄男儿,总要证明点什么嘛。”老张嘿嘿一笑,冲武二娘子道,“我长孙无忌不想一辈子让人踩到脚下!你以为我是臭要饭的?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了不起,我只是要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一定要亲手拿回来!”
  “……”
  武二娘子看他发癫,白了他一眼,抬手轻轻地在他额头上拍了一下,“作怪。”
  “哈哈。”
  无趣地笑了一声,老张也是自娱自乐,这年头,能懂他“疯”个什么的人,还真没有。
  “那……阿郎,你眼下可有决断了?须知朝鲜道熊州军纵使战力不如精锐,可在扶桑亦是神勇,不敢说三五月,一二年内荡清海岸,当是无虞。”武氏虽然是个鹌鹑,可武士彟只要没死,凭借武氏女郎在张德身旁吹枕头风,混个几条船总可以吧。
  如此消息满天飞,正处于风头热烈的光景,别说洛阳各色人马进进出出,便是“故都”长安,那些“认命”的老不死,也稍稍地“回光返照”一下,证明自己还活着。
  即便武士彟自己是不折腾,可武家他武士彟又不是老大,前面还有一排兄弟,怎可能就干瞪眼看着?
  以前不觉得如何,可自从武士彟现在居然还能有钱有闲有面子,侄儿们一看四叔这是有门路啊,再一打听当年武家兄弟“当街卖妹”,自然是来了精神。
  前几年还是观望,可这几年,江汉观察使那是什么?
  那是爷!那是爸爸!
  武家兄弟“当街卖妹”本来是笑柄,现在是什么?是武元庆武元爽眼光独到,是独具慧眼,是能掐会算,是狗运滔天……总之,现在武元庆武元爽兄弟二人的狗屁倒灶,那是佳话,佳的不能再佳。
  当然有人也会酸两句,说又不是结婚,又不是嫁过去,有什么好得意的。
  差点被妹妹弄死的武大郎就会反呛:老子给你一个机会,一个把家里女郎送到武汉的机会,你特么要不要?
  汪!
  “先派人入京,跟老阴货谈一谈吧,这老东西是只老鳖,咬住了不松口。李兄为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大于弊,扶桑西部诸国一旦平定,扬州受益无穷,争一争吧。”
  武媚娘点点头,顿时心中有数,既然决定要争,那跟武氏怎么吩咐,也算有了章程。
第四十三章
纷纷请战
  “七郎,‘夷支魔’国各分姓氏,其中阿倍氏最为势大,乃日本小朝廷之干臣。北地有二氏,乃旧年靺鞨种,百济尚在时,为百济商人贩卖至此。七郎若是放心,便让俺走一遭,定能说降他们。”
  鲸海南岸的高地处,木石结构的军寨并不森严,但是规模极大,能够藏兵四五千。还有大量的骡子、挽马被安排在下风口,早早挖好的巨大茅厕已经有堆粪的手艺人在那里忙碌。
  这是左军大寨,唐军正兵不多,只有一千出头,整好一个军府的定额。作为本部都尉,能够受朝鲜道行军总管之命“自行其是”,不是因为左军都尉如何骁勇善战,又或者如何智计过人。
  原因很简单,左军都尉跟牛总管关系好,他爸爸是唐俭……
  当然也不是只有唐裳唐七郎跟牛总管关系好,也有人能在牛总管面前三五瓶啊逼两拳,但像唐七郎这样还能跟朝鲜道南部土著有“交情”的,那就不多了。比如黑齿部的小哥黑齿秀,他为什么能跟唐七郎勾搭呢?
  不但勾搭了,还带着黑齿部的“青壮”,组了“义从”,以仆从军的形式,归左军都尉统辖。
  原因很简单,唐七郎的爸爸从某条土狗那里求了个人情,然后江南土狗就介绍了一个土著给唐七郎认识。
  黑齿秀表示俺十年前就跟华润号老哥很熟了,老哥们个个都是人才,讲话又好听,这一来二去,鲸海沉浮就混熟了嘛。
  “二部人数多少?”
  “不多,大者六七百,小者二三百。不过在这‘夷支魔’国,没有人比他们更熟悉地形。”
  地图虽然很有用,但地图不是万能的,兴许一条土著才知道的羊肠小道,就能改变很多事情。
  唐裳稍作思量,摸了摸寸许的胡须,对黑齿秀道:“倭奴前军虽然丧胆,大郎还是要小心为妙。这样,某调越骑一旅,你们快去快回!”
  “七郎放心,俺去去就回,少待就是。”
  言罢,黑齿秀出了军帐,到外面喝道:“都尉有令,集合——”
  仆从军都是一锅粥,但还是在头人的鞭策下,学着唐军举兵。虽说是乱糟糟的,但很快军寨中就安静了下来,吵闹的刺头被连续抽上几鞭子之后,也老实了下来。
  这些仆从军的组成相当古怪,骑军清一色都是蒙兀室韦人,人数也有一千多,但来源却和曾经的突厥无关。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在朝鲜道,是因为他们早年发卖骨力干黑牛或者交易皮子、糜子、羊毛的时候,跟大河工坊建立了联系。
  像商人、牧民远胜像曾经的突厥仆从,只是这一回李皇帝命人持诏巡视漠北,表示可以带“孩儿们”一起淘淘金。这些蒙兀室韦人就将家族中的适龄青年扔了出来,按照口头承诺的条件,他们抓捕的倭奴,朝鲜道行军总管可以代为发卖。
  而在牛进达的中军大营,就有临时性质的“榷场”,只是这个“榷场”跟扶桑诸国无关,针对的是军中仆从军。
  除了蒙兀室韦之外,剩下的二三千人,多是黑齿部、但罗遗族、契丹大贺氏,他们并不是骑兵,而是步兵,主要业务是清扫战场。
  换作中原民夫,是肯定不会愿意在这种秋冬交际风大浪急的时候跑来扶桑,更要紧的是,朝鲜道行军总管也没承诺要给多少好处,顶天就是个管吃管住。
  就这个待遇,还不如大运河上做纤夫呢,一年下来落袋的银元也有好几个。
  但契丹、但罗等遭受过重创的部族、小国来说,能混口饭吃就不错了。最重要的是,唐军也没说让他们拎着刀子砍人,只需要清扫战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朝鲜道行军总管牛秀是个“赏罚分明”的人,只要物资管够,奖金、红包、津贴从来不少。
  以左军为例,控制住“夷支魔”国的关隘之后,中军光存档的左军花红,其中有三成是仆从军的。
  可以说是相当的舍得,而且的确效果斐然,登陆之后五战五捷,导致仆从军有些牲口还真的想要参与作战,以获得更多的“花红”。
  苦劳换来的那点东西,也不够回老家换个身份证的。只有有了功劳,在军功簿上留下姓名,“论功行赏”之后,才有机会换个身份证。
  万一立下大功,换个归德执戟或者归德司戈,这不就是时来运转发家致富?
  想做安菩第二的“蛮二代”并不少,现在安菩是什么地位?即便是胡人出身,扔洛阳也无人敢真个小觑。
  那是西军有名有姓的狠角色,回京闲置那也必须爵位官职再升一级。
  所以,羡慕安菩,想要成为安大郎第二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却没什么门路,又或者没什么机会。而且也不是没有反面教材,比如“党项义从”,典型的作死典范,装逼不成反被操,党项诸部都被驱逐出了栖息地,连带着关陇诸羌、蕃地诸部,都一股脑儿被赶到了西域。
  “弟兄们!”
  黑齿秀杵着一根骨朵,看着仆从军,“俺知道你们想要一个机会,想要升官发财改头换面光宗耀祖!现在,机会来了!”
  “能来左军的,要么在鲸海要么在东海,总之,都是厮混过的。哪怕室韦蒙兀部的,能来这里的,也都是在江河上沉浮过的,都是好汉!”黑齿秀抬手用力地挥了挥,“俺跟好汉们只讲实在的,三十里外有‘夷支魔’国二部,乃是靺鞨遗种,若能劝降,于我军大有好处。现在,俺向都尉请命,愿去劝降,可有好汉愿意同俺共赴生死?!”
  话音刚落,却听一阵嘈杂,有些官话说不好的蒙兀室韦人,竟然嚷嚷着自家部族的方言,跳出来之后,掏出匕首在手掌上划了一道,然后手指在脸上一抹,留下四道血迹。
  “愿往!愿往!愿往——”
  吵嚷着要跟着一起走的并非是全部仆从军,大多都是蒙兀室韦人和黑齿部人,黑齿秀见有人可用,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露出狡黠的神情,冲剩下的人道:“都尉体恤,恐俺折损,此去招降二部,点了一旅越骑,护送我等!”
  此话一出,整个仆从军炸了锅一样,各种古怪的方言都冒了出来。连无精打采的契丹大贺部之人,此刻也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奋力地嘶吼着,脖颈上的血管都要爆出来一般,生怕黑齿秀不愿意招募了他们。
  要是就仆从军前往,人生地不熟的,鬼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有了一旅越骑,那事情就大不一样,一百唐军越骑,冲垮三四千的扶桑步卒,根本不费吹灰之力。
  没有唐军越骑,那是冒险,有了唐军越骑,那就不是冒险,而是白捡的功劳!
第四十四章
没见过
  刚入冬,扬子县官船码头却依然热闹非凡,往年都是要临到过年,才会热热闹闹人头攒动。这刚入冬的时节,原本是生意欠一点,贩运欠一点,什么都欠一点的光景。只是大约是受了什么刺激,市场内外都是竖满了招工的牌子。
  “哥,找力工,日日结,一旬有奖金,月末有花红,食宿好商量……哥,哥,再看看,再看看嘛!”
  牙行跑腿的帮闲缩着脑袋,双手都缩到了衣袖中,身上棉绸夹着芦花的袄子也能御寒。江淮凡是贴着运河扬子江混饭的,三五年攒几身棉绸衣裳,还真不用咬咬牙。
  “噫!泥脚子现在也忒眼门高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