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8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4/1398

  “是!”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水寨,听说“河上”氏也被拿下的时候,“东风”船团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稀奇的地方。暴打幼儿园的感觉,也仅仅是这种感觉。
第十四章
增长点
  “他在说什么?”
  站在土台上,正在监督战俘分类的“东风氏”五星一村二中队队长东风甲,抬起手中的短剑,指了指不远处跪在地上不断说话的一个土著少年。
  “口音很重,看上去像是大猿山的部落,可能是之前‘河上’氏的奴隶。”
  “去问一下。”
  “是。”
  很快,前去打听的小队长就返转了回来,“大人,已经打听到了。的确是大猿山的山民,那个小子想要‘东风氏’收留。”
  “勇气可嘉,但是太弱小了。”
  “是。”
  鲜有少年敢于直面“东风氏”,尤其是“东风氏”连续击败地方豪强之后,甚至有日本小朝廷想要过来“册封”,只是使者直接被剁碎了喂狗,人头被悬挂在了通往此地的“要道”路口。
  原本因为地理环境、物资贫瘠,导致体格本来就很小的倭人,在几近波折动荡之后,少年们的体格越发地因为营养不了导致发育缓慢。皮包骨头是常态,饥饿使得他们的眼球就像是要突出来一般,显得很大很怪异。
  “东风氏”的成员之所以能够被一眼认出,就是具备结实敦厚的体格,可能还是个头矮小,但是明显的健壮,足够让大多数敌人直接望风而逃。
  饶是本地的渔猎部族,因为技术手段的差距,他们获得的肉类蛋白每况愈下。在猎取野味的效率上,连“东风氏”的百分之一都不如。
  极端情况下,“东风氏”会受到船团的照顾,直接从武汉进口“绝户网”,大量的鲑鱼成为了“东风氏”的肉干,尽管看上去浪费,但直接让山区的渔猎部落坐地而亡可以说是不费半点刀兵。
  而这些渔猎部落,受制于眼界,把这一切的原因,要么扔给了老天,要么扔给了附近的世仇部落。
  从来没有一个渔猎部落的部民能够理解,为什么自己的部落“经济危机”,居然是“万里之外”的人导致的。
  大约是走投无路,在抢劫“河上”氏失败之后,成为了奴隶,在“河上”城中做牛做马。不过可能是时间并不长,少年还是具备一点点反抗精神,尤其是当“河上”城被攻破之后,这一点点微小的反抗火苗,让他鼓起勇气想要改变一下生活。
  不过这种“痴心妄想”实在是有些脱离现实,“东风氏”的壮大扩张,都是在船团的意志下进行的,战斗成员往往都是出身船团,而船团完全受某些大唐势力掌控。纵使有英雄豪杰在其中诞生,想要谋求更多的权力,但只要出现小小的“经济危机”,就根本无法维持这种英雄野心。
  实在是某条土狗从一开始就把成本拉的太高,让大多数人并没有察觉到而已。
  仅仅是海船制造,就不是一个两个英雄豪杰就能玩得转的,这需要大量的资本支持,光靠几百或者几千战斗人员就妄想维持,还不如指望天上下黄金雨。
  至于人员培训、船只保养、医疗卫生、市场开发……这早就超出了一个英雄豪杰可以靠“英雄胆”就能闯过去的难度。
  超越时代的英雄,从来都是百万中无一的。
  于是哪怕有着野心家,但只要在船团的体系中,只要还运营在某条土狗人为拔高的社会成本之上,野心家只要有一双手,能够算加减法,就只能“望洋兴叹”。
  “东风大人!卑下什么都可以干,什么都可以干的!”
  “中队长大人已经说了,你太弱小了……”
  “虽然卑下的确是很弱小,但是卑下对大猿山很熟悉,真的很熟悉,卑下知道很多部族的方位!卑下对东风大人还是很有用的——”
  “噢?”
  小队长微微一愣,能够成为小队长,层次肯定要高上一些。尽管他是扶余种,但船团对于这个几乎是没有顾忌的,扶余种的小队长,手中要是没有十个八个同族同种的血债,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很有可能这样的小队长,曾经过手贩卖的老乡就有万儿八千。
  作为船团近期的重要贸易额增长点,“捕奴”是相当的赚钱,没有足够的奴工,就无法开矿。至于适龄女子的价格,也逐渐增长,尤其是在苏杭一带,大量的倭女进入了缫丝厂、纺织厂,五年总输入量,已经超过了三万。
  这还不包括在淮扬地区以“螺娘”身份出卖皮肉的数千倭女,以及大量在朝鲜道作为“奖赏”派发的年少倭女。
  一个奴工在倭地的价钱,到登莱,就是翻一到三倍。然后从登莱进入河北甚至辽西,就是再涨一倍。仅仅石城钢铁厂的扩张,加上配套的土法炼焦厂,其苦力缺额就在五千以上。
  无比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得倭地的掠夺“战争”,并不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更多的是“战略恫吓”,战术上更是以“击溃”为目的,配合大量的“辅兵”,在击溃战的时候,就是满地抓鸡的感觉。
  只是对于船团来说,要进入“腹地”就有点“冒险”。风险在于成本上,倒不是说敌人如何强大。没有向导的情况下,贸然进入山区,可能几个月都未必找得到山民部落的老巢,而物资运输又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对于士气的消耗是可想而知的。
  万一出现不必要的非战斗减员,阴沟里翻船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无必要或者绝对把握,船团的目标,从来都是中小型“城市”或者聚落,大部分都是在河口地区或者平原地带。
  想要找一个合格的向导,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倭地还高频处于部落兼并和制度建设期,这就导致即便有向导,往往也死在了战斗中。
  当大猿山的少年表示自己知道很多部落方位的时候,小队长知道这是个“大买卖”,立刻报告给了二中队队长东风甲。
  “此事……我要上报船团。”
  “是。”
  东风甲作为二中队队长,是可以不和大队长通气,就直接上报船团的。因为大队长是行政上的奶妈,并不能直接插手战斗任务。所有的中队长,依然还是受船团直接管理。
  消息传到了河口的水寨,王万岁想起一事,便问道:“早就听说倭地东北有个大湖,莫非就是在这里?”
  “探险队并没有深入,此地入冬之后,着实风雪强劲。若是真有个大湖,倒也不是不可能。毕竟,倭地东北山川密集,汇聚入湖也很正常。”
  “若如此,怕不是此地野人数量可观。”
  王万岁眼睛微微一眯,便道,“派一支小队过去。”
  “是。”
  不几日,五星一村就组织了一支小队,前往山区查探。
第十五章
碰瓷
  “据探险队汇报,确有一大湖,此湖名称甚多,各部主要以‘镜湖’称之。各部以倭东大国‘毛野’为尊。此地土著言语,有类赤道岛生番。旧年前往东海之东,流鬼国东南一去三千里,曾偶遇东海之东土著,其言语亦是相似。”
  听完之后,王万岁有些诧异:“此三地土著,莫非同出一源不成?三者各相去万里,当真是惊异非常。”
  当年船团组织过一次冒险“远征”,主要还是为了流鬼国的黄金以及鲸海之东的鲸鱼群。顺着洋流一路追逐,万幸导航技术大大提高,加上对各种船上疫病早有预防,这才能够返转。
  这一次返转,算是得出了东海东岸的距离。当时给国内的报告,就是“登莱东去两万里”。张德得知船团居然半有心半无意跑到阿妹你看的地头,同样震惊无比。
  有一就有二,稳定的航线是不断试出来的。为了流鬼国的黄金,加上黑水靺鞨的优质巨木,不管船团愿不愿意,都要加强远洋生存能力。
  这就需要更强的船,更强的人,更强的装备……
  而王万岁麾下顺利往返东海东岸的船老大,张德还特意邀请他们去了一趟武汉,并且一人给了三套宅院。分别在洛阳、武汉以及各自乡籍,除房产之外,每人还有两斤黄金,一两的小黄鱼,官制三十二根金条。
  至于其它诸如官身、新罗婢、物业,和这两样比起来,都不算什么。
  别处可能看重官身,但在三大船团,根本不用担心官身。混上去的水手,在武汉混个城管编制根本没什么难度。只是属于“流外官”,听着没那么高大上。
  大概是因为老张给了典型,这让原本厌倦或者畏惧冒险的水上男儿,重新点燃了热情。横竖都是冒险,不过是上的船有大小,航行距离有远景,那末,既然远一点能够多捞一点还能混三套房子,那凭什么不搏一把呢?
  仅仅是把洛阳的房子租出去,三代不愁吃喝还不是美滋滋?
  再说了,和别的土鳖不同,那些货色想要维持洛阳的房产,需要勋贵大靠山。但华润系却是不需要,因为华润系自己就是“靠山”。
  “忠义社”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关键时候,有困难找组织,很正常嘛。
  于是多年的积累下来,使得三大船团内部,对“东海”各处风土人情,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一个大致的概念还是有的。
  曹宪的弟子们,还从“文字学”中摸索出了“语言学”,给不同的语言,进行了很粗糙的分类。但这些分类,却短时间内方便了在船团中厮混的学者精英们,能够迅速地掌握某些地域土著的语言,使得交流成本大大降低。
  对于那些弱小的,原始的部落,野性难驯的自然扔到矿场做到死,那些胆怯惶恐的,则是免去了刀兵之灾,将它们吸收为船团的附庸,对在当地站稳脚跟,有着很大的帮助。
  远方的武力使用成本是相当高昂的,想要维持在遥远地区的利益,武力是必备的,但不是唯一的。
  即便是在倭地诸国,船团也并非是处处用兵,“东风氏”的形成,足以说明问题。
  而探险队在土著少年的带路下,查探了“镜湖”,并且探明此地居然到了倭东大国“毛野”,王万岁就有一种感觉,这个地方未必需要大动干戈。
  因为“毛野”这个国已经是倭地边陲,受日本小朝廷及“毛野”国统治的底层,毫无疑问和贵种不是同族同种。
  加上“毛野”地处倭东中心,离倭人东部核心人口区相当的近,倘若控制“毛野”,对于掠夺倭东人口,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今年劳力缺得厉害,欢州连高达国流民都用上了,可惜水土不服,死了泰半,差点酿成瘟疫。”
  交州开发还能对内陆部族进行劫掠,诸如“六诏”之流,原本对李道兴来说,可能就是“鸡肋”。但因为手握资本却缺少劳力,这就使得“六诏”靠近交州的部分部族,就成了相当可口的五花肉。
  两个字来形容:真香。
  “如今中国用兵东海诸地,怕是越发缺人。”
  “看来这价钱,还要再涨上一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