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828部分在线阅读
横竖帅到惊动天可汗的张叔叔,也就剩下安安静静地做个美男子了。闲赋在家的时间,比不老搭档李靖少多少。
本身是玄武门元谋功臣,老婆却是琅琊公主这种战斗力高达八千的太皇之女,所以闲赋在家,也是“罪有应得”。
谁叫你玩车震的?
广大人民群众过了这么多年,还犹记当年长安花,花再美,美不过张叔叔邪火上来的那股骚劲不是?
所以张叔叔窝皇城根吹牛逼十年光景,那是相当的喜闻乐见。
求仁得仁嘛。
“克明兄,就我?还再入朝堂?”
张公谨摇摇头,整个人躺躺椅上,一手托着紫砂壶,一手摇晃着小小的扇子,整个一退休老干部。
滋……
嘬了一口茶,张叔叔眼睛闭着:“老夫久不在朝堂,别说朝堂了,现在左骁卫的人,老夫一个都不认识,何必去自找苦吃?平白让老夫内弟恼羞成怒。”
张叔叔的内弟……自然是琅琊公主的弟佬了。
“弘慎,话不能这么说。”
杜如晦抱着孙子,倒是很淡然地看着张公谨不想惹事的模样。
“噢?”
张公谨一愣,稍稍地坐起来,依然慢条斯理地喝着茶。二人所在厅堂外头,院子里琅琊公主正教育儿子如何使唤枪棒,一排草靶,密密麻麻的都是窟窿。
“不为己谋,也要为子孙谋。老夫此来,仅此目的。”
“克明兄,如今便是老夫出仕走一遭,又能如何?执掌督府无望,行中书省无份,徒增烦恼。”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弘慎何必急于一时?”
杜如晦看着张公谨,“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弘慎如今做一回地基,又有何妨?”
说到这里,张公谨稍稍地沉默了一会儿。
继承他爵位的,毫无疑问是长子张大象,但要说如此就万事大吉,他张公谨是半点也不信的。王君廓、裴寂死了也没几年,刘弘基更是爵位削了又恢复,恢复又降等,这种事情,做臣子的,指望君主大发慈悲……
没有走狗的自觉啊。
这二十年张氏变数,几乎全在张德一人身上。甚至可以这么说,张德此时的影响力,早就盖过了张公谨。换做旁人,大概还美得很,觉得自家可算是发达了。
然而作为隋末大乱混出头的江湖老鸟,张公谨要是除了帅就一无是处,那也不至于干趴薛万彻,跟李靖混熟。
张氏最危险的时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切中。
所谓取死之道,大概就是张德现在的状态,只是感觉是很微妙的,张公谨也忘了大概是什么时候,他发觉二舅子似乎对张德有些“投鼠忌器”。
这种感觉很强烈,尤其是在清剿“巨野余孽”的时候,尤为突出。
跟老婆晚上躺床上聊天,偶尔张公谨和李蔻,都在猜测,是不是张德真的要造反?可要是真的想造反,张德的行径,又和反贼叛逆之流大相径庭。可要说不是……也着实说不好是要干什么。
总不能要做圣人吧?
这二十年来,死在张德手里的人,张公谨可以肯定,十万八万都是往少里说。他戎马一生的斩获,大约连张德手里血债的零头都没有。
要是这种人都能成圣,那他张公谨没话说。
随着张德把武汉打磨成一个奇葩怪胎,并且这个怪胎越来越大,且不断地吞噬着周围的资源时候,张公谨的矛盾复杂心理,也就更加强烈。
既高兴,又忐忑,甚至偶尔还会恐惧。
有一阵子,尤其是皇帝决定“巡狩辽东”那会,张公谨一度以为皇帝会杀他全家。夜里马厩从来都是准备好的,暗地里买下的城中宅邸,十个九个有暗道地窖。
曾经的左骁卫大将军,在那阵子看见羽林军就心里发毛。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张德,而根源则是皇帝。
“克明兄,老夫次子如今去了关西,三郎更是做了江阴县令,不差前程。”
“杜构简在帝心,御前受赏,老夫尚且忧心杜氏前程。怎么,弘慎以为大素、大安已经是国朝栋梁还是皇帝心腹?”
略微沉默,见张公谨神色犹疑,杜如晦直接道:“你我机遇差了些,还是房乔果决非常啊。”
杜如晦所说的机遇,跟他的身体健康有关系,若非脱离权力中枢有那么一阵子,何尝会把握差了那么点意思。
和魏徵不同,房玄龄不需要为“直臣”盛名所累,皇帝要集权,就让他集权好了。一个帝国的皇帝,总归是要用人的,谁强打压谁,很正常。国朝勋贵、世家既然强盛,打压的对象,自然就是勋贵和世家,皇帝要用科举来招募一批参与帝国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那就由他去吧。
谁叫贞观大帝钱多人多兵强马壮呢?
扔了相权,退一步到偏远地区,总不至于连这点“清汤寡水”也不舍得吧?
房玄龄的选择相当到位,在李董眼里,“江西”这年头,属于典型的公司营收贫瘠之地,老房愿意去经营,那这片地区的产出,分点过去当奖金就是。
要说吃头汤,最早肯定是“杜总统”,可闹到最后,却是房总督最潇洒,只能说时势预判,很难说的清楚。
谁能想到山东士族装怂居然那么快,博陵崔氏更是被一波带走,五姓七望那“牢不可破的联盟”,在暴力机关金钱攻势下,终究是瓦解分裂。
“如今即便要复出,倘若离武汉远了,也没甚用场。可若是离武汉近了,怕是朝廷不会给予黜置大权。”
半晌,张叔叔大约是想通了关节,说出了自己担忧的地方。
“此事不难,还要谢过房乔。”
杜如晦面色如常,换了一只手抱孙子,对张公谨道,“因联通两湖之事,房乔特意上奏朝廷,得以设置‘湖南土木大使’。如此既有‘湖南’,何尝不能有‘湖北’?”
“嗯?”
听到杜如晦的话,张公谨反应过来,“克明兄的意思是,比照吴王之安陆都督府?”
“旧年废黜封建,亲王自不比从前。老夫若是奏请调派老成干练之大臣,巡抚安陆等诸州,必不被允。”
杜如晦眼睛微微一眯,“到时,便说比照江汉观察使旧例,可置‘湖北观察使’,必能成事。至于‘湖北’所指何地,自是要与人细细思量。江淮广大,割了西隅,山南繁复,让个东边,也是理所应当。”
听杜如晦这么一说,张公谨脑子里过了一遍,顿时发现,这“湖北”,还真是东南西北都卡着要紧处。
第七十九章
杜断之断
当年李董上台之后,说是说要以“天下山川形势”划分十道,但这“山南道”,其实压根和山无关。
整个“山南道”,就是李唐根基的东南门户,它从水陆两个方向,共同保护李唐立国以来的核心地域。
自杨坚之后,论微操和权术,老董事长李渊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之所以被“权臣”篡位,实在是这个“权臣”的妈是老董事长操过的。
整个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在改元贞观之后,玩的就不是微操权术,而是战略。说到底就是大势压人,局部有损失,全局来看,这是全面胜利。
这些自然跟老大的性格以及当时的地缘环境有关系,但其结果导向,也已经见了分晓。
“大唐根基,旧年唯关中、巴蜀二处,进可攻退可守。后经略荆襄,乃成三足鼎立,可谓固若金汤。”
杜如晦跟张公谨解释完之后,从孙子的屁股蛋底下摸出一张纸,是一张比较潦草的地图。大概是杜如晦自己随手画的,老杜指了指地图,“如今大唐根基,却是今非昔比。”
天命也好,神运也罢,反正李董就是干死了博陵崔氏,把五姓七望的势力在洛阳尽数拔除。清河崔氏的主要力量,都退出了河南的精华地带,如荥阳郑氏、洛阳白氏之流,一一“归附”,几年下来,不敢说尽除影响,但已经成果斐然。
别的地方不敢说,河南这块“精华之地”,世家最后的一点体面,都会被李董踩在脚底。
实力差距太大,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京城洛阳现在出现的“环洛阳贫困带”,李董会不知道?当朝诸公都在洛阳吃喝拉撒,能眼睛瞎了看不到?无非是装瞎罢了。
出现人口真空,“无主之地”在帝国强大的政治力量面前,怎么可能让渡给世家?事实就是皇帝作为顶级的民主,他吃的肉是最大块。
“稼穑令”直接要最好的,从武汉借调张乾之流前来操持农事,“皇庄”每一块土地的产出,都是皇家御用。至于那些个离散的人口,要么冲击世家的根基,要么带着依附在世家身上的底层,一起跑路。
世家有心自保,想要效仿北朝故智,玩关起门来躲猫猫,在羽林军的横刀马槊面前,那就是死路一条。
再加上迁都之后,严查“大推恩令”的执行,皇帝的心思太直白不过。
有人想要黑一把皇帝,黑好了,皇帝现如今手头掌握的嘴炮,二十年积累,什么时候少了?
所以来文的武的都不行,整个河南被李董尽数拿下,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情。
整个国朝根本的变化,就在这里,李唐皇族的根基,从关中、巴蜀、荆襄这个三角,变了模样。
关中至中原,如此广大的一片地域,不管是人口还是土地产出,都是冠绝天下。如果没有什么奇怪的幺蛾子出现,可以说这样的基业,当真是可怖非常。
“如今天下根本,却在河南。”
杜如晦点了点洛阳,又在直隶近畿画了个圈,“横贯东西,联通南北,历朝历代仅此一时,有帝王成就如此伟业。”
哪怕是汉朝,刘氏皇族,也从来没有能够真个在关中或者中原“一言九鼎”。但此时此刻的李皇帝,他的确能做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