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0/1398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得让夜郎遗脉定定心心在一个地方劳作,首先就是要提高田地产出,其次是让畲种有出路。
  技术都是现有的,亩产一千八是没指望了,亩产一百八还是科学合理的。先进农具、牲口引入、水利设施、田亩开发、农作管理……全套下来都有专门的技术官吏,别说武汉,荆襄这方面的人才储备,都足够用了。
  武汉这么多年的技术扩散,使得荆楚成为唐朝的大粮仓,那也不是胡混。
  只是前期的工作,是相当辛苦的,想要动员“高级人才”跑去黔东北地里刨食,要是没点实惠,也真没办法说得动。
  为此,两大天王首先是要让黔中,尤其是黔东北地区的州县,彻底归入体制,诸州县的官帽子不再是土官拿来玩耍的,而是国家认可的公务员。
  说到底在“高级人才”眼中,汉家体制里的官帽子一戴,那是光荣的国家公务员;可要是脑袋上顶个“土官”称号,那就是边远地区的务工人员。
  这种落差,怎可能让人满意?
  所以秀完肌肉之后,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忙个不停地推动黔东北州县改制。
  多了不敢说,七八个县的官位弄出来,还是马马虎虎的。
  但因为毕竟是两大天王联手弄出来的局面,也不可能说让别人来尝一口,别说尝一口,汤也不能洒出去。
  所以,不管说是脸皮厚还是说吃相难看,总之,黔东北的诸州县官帽子,是很有“招聘”意味的。
  对中央的应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用的是“遴选”“检校”这样的词汇组合,说白了跟朝廷是这么说的,黔中多苦逼?那是人能去的地方吗?想要让人去治理,就得招募勇者。当然了,朝廷的官位也不是胡混的,最多就让人代理一下,将来治理好了,是朝廷的功劳,治理不好,让他们去死好了,也没损失?岂不美哉?
  且不说因为四大天王的威慑力,就说这个浅显的道理,弘文阁的一帮老头子一听,是这么个说法。
  但弘文阁的学士们还是假惺惺地跟六部说,你们也弄点人才出来,看看有没有人想去的?
  六部的“青年才俊”一听,当时脸就绿了,晚上连忙送礼给弘文阁学士,说学士大人明鉴,晚辈从小体弱多病,去了黔中那还不是个死?还是另寻勇士……不是,另寻才俊吧。
  这边武汉担心着朝廷会不会来“分桃子”,哪里能想到中央别说“分桃子”了,“分桃”都不愿意,黔中这种鬼地方,是个“人才”就不会选择这个地方运作啊。
  有惊无险,弘文阁学士们小赚一笔“青年才俊”的“孝敬”,黔东北诸州县改制的议程就这么过了,皇帝老子反正对这里一向无所谓,要求就一个:别闹事。
  几十顶官帽子到手,人事安排就算是脱了。黔东北招抚使也是自己人,天使欧文欧武也算是屁股坐一个炕头,于是荆襄武汉地区,光明正大地从技术官吏和历届武汉学校毕业生中“招聘”官吏。
  对勋贵家族而言,这毫无吸引力,但对平头百姓,这是换个门庭的重要渠道。
  甚至可以这么说,通过这一次“镀金”,将会有不少家庭,立刻就顺利迈入“士”的行列。
  这种晋升刺激,使得“招聘会”讨论的相当激烈。
  “黔东北诸州都要设立土木营造局,局令正九,局丞从九,我等倒是有机会啊。”
  “也只是有机会,别忘了,荆襄那里,还有石城钢铁厂过来的王太史门生。这些同道在幽州营州是颇有经验的,山区作业,不比咱们差。”
  “这黔东北土木营造局,还有个总局。”
  “总局有甚意思?不过是做个统筹首脑,在衙门里学个相公,干坐着吃茶看报纸不成?”
  武汉的土木狗年纪都不大,最小的只有十二三岁,好些个绘图狗,十二岁就出来当差,工作时间压榨虽然没有成年老哥那么厉害,但每天睡眠时间,也就是保证三个时辰左右。
  该加班的时候,别说上峰要的急,就是他们自己,也不得不如此。
  “童工”这个颇有分量的社会学意义,在这个年头,依然是个屁。
  “我们咱们不能这样瞎想,这黔东北诸州县,首先争的最厉害的,一定是辰州、溪州,离得近汉人多,朝廷体制县城也不少。尤其是溪州,冉氏在此经营多年,这几天看冉氏的人来了,想必这里是冉氏想要的。”
  “依君之意,莫非要寻艰苦一些的地界?”
  “夜郎县游耕作息,山长说过,畲人和汉人乃是同种祖先,前去作业,只要口舌厉害,总能轻便些。”
  “我也觉得夜郎县要好一些,今年夜郎县,必然固定治所,大一点的业务,必然是垒砌梯田。若是前去,垒砌梯田一事,便能当即立功。”
  “听闻东厂、西厂、内厂一起派了干将前往黔东北,想来此地‘专利’业务也会展开。至于内厂新酒,怕是要同诸豪帅、寨主、洞主交易。前头勘察结果,早就赶了一批出来,如今怎么修一条路进去,已经成了案子。”
  众人议论纷纷,都是在琢磨考量,能讨论这个事情的,也不是寻常百姓,而是武汉当地的官吏。
  虽说有“吏员”掺合,但武汉的“吏员”和别处不同,往往武汉的一个小吏,其管辖的人口处理的日常业务,比得上河东河北一个下县。
  可以这么说,贞观十九年的任何一个武汉实务小吏,拿出来都比河东的县令业务要强。
  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没有官身,不但不是体制中人,家庭成份不好的话,怕不是连一起说话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这一回针对黔东北的官位,武汉吏员是相当的激动,换身皮赶紧提高家庭家族的社会地位,是他们非常急切渴望的事情。
  “眼下也算是解决一点压力,这几年‘人才’太多,也是烦恼。”
  观察使府内,老张跟房玄龄开着玩笑。
  老房还没有前往南昌,当然就算他不去南昌,也不要紧,只是这时候还不去,无非是想要看到黔东北先稳住局面。
  人事安排妥当之后,前期工程那么大,一次投入就是几十万贯,金山银海的下去,要是二三年后连根毛都看不到,老房也会心如刀割。
  张德玩笑话归玩笑话,分流一部分“官吏”出去,也是诸多原因。当然本质上来说,还是黔东北那边没有人可用,还是得用自己人。
  另外张德等于说还要对内亮一下态度,跟着哥,有肉吃。
  当然了,肉总归有肥有瘦,黔东北固然是肉柴了些,也不是说不能下肚不是?
  肉就是肉,整个武汉官商集团,眼下一阵躁动,也足以说明问题。
第六章
上意
  自汉朝镇杀哀牢、夜郎、白狼等“西南夷”以来,整个西南地区最“仰慕天朝”的时期,大概就是当下的贞观朝。
  倒也不是说纯粹就是因为唐朝实力强横,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实力。其它的原因,多种多样相当复杂。
  其中令贞观朝宰相以及非法穿越工科狗大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惊的,就是西南地区的民族仇杀用“不可估量”都不足以形容其万一。
  父子分裂之仇;兄弟散伙之仇;老婆被抢之仇;宠物被误杀之仇;路过被瞪了一眼之仇……
  没有想不到,只有看不到。
  像老张觉得脾性还不错的“滇池夷”,他们中的贵族,居然还能写一笔汉字,有的还精通篆书,这更是难能可贵。可偏偏这样的友善民族,时常在内部搞“禅让”,当然了,这种“禅让”都是乞丐版的王莽套路,着实让人目瞪狗呆。
  “禅让”到后来,真·滇人把滇池都“禅让”掉了,如今盘踞滇池的部族,就不是原先的“滇池夷”,而是从西边来的二诏,其中一个还成为唐朝官方册封的“滇池之主”。
  也就是说,原先的“滇池夷”特么的“亡天下”了。然后逃到了北方,跟“么些人”混在了一起,准备借兵重新杀回去。
  可“么些人”又是极端“仰慕天朝”,加上“么些人”的一系列部族形式跟东女国以及蕃地诸部有关系,而蕃地现在又尊李董为“太昊天子”,每个部族的头人的唯一梦想,就是成为“法主”,然后给身在勃律国的唐朝大法师李淳风缴纳党费……不是,缴纳面圣费用。
  一开始老张还说这世上居然还有叫“么些”的?那会不会还有叫“么么”的?可后来有一天獠寨龙姓老哥跑过来拍马屁时候跟老张说:大人,“么些人”又叫“摩沙人”,诸部女尊,有类东女国风貌。
  然后老张一个激灵,陡然从非法穿越之前的回忆中想起来,他当年着实还去过滇西北撸过铁,主要是电力口的大牲口,要做耐寒抗冻材料测试,而老张作为一条“哪里不会点哪里”的工科废物,就被扭送上了云贵高原。
  要不是有纳西族的老哥时不时施舍点肉啊菜啊饭啊什么的,老张大概会提前穿越。
  而纳西族,其前身就是“摩沙人”,也就是贞观朝官方口中的“么些人”。只是上辈子的纳西族老铁没有跑滇池混,没曾想这年头,“么些人”居然能一路向南,还能跟滇池部族相信相爱,相当的不容易。
  哪怕是上辈子,川滇二地能够通达,那也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但基本上大部分老百姓也就是自己圈子里转悠。
  这年头难度系数比上天也差不了多少,别说横断山脉或者金沙江,仅仅是川西南和滇西北那些个沟沟坎坎,“望山跑死马”那是基本配置,整个地区是典型的一座山头就是一“国”。
  只是这些“国”袖珍了一些。
  因为地理上的割裂,所以往往隔着一座山或者一条峡谷,对面明明五代之前是一家,搞不好互相已经不能语言交流。
  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就取代了一部分的语言交流功能,也是汉人祖先玩过的艺术。
  那就是“舞蹈”和“唱歌”,“舞蹈”既有求偶求交配的类型,也有汉人祖先类似的外交舞蹈——“干戚舞”;至于“唱歌”,那就功能性多样了,当然了,这年头的云南山歌,肯定不会是“老司机带带我”这样的,不过有些求偶求交配的“歌”,意思也差不多。此时的“歌”,承担了不少“通讯”功能,还有区分族群的功能。
  房遗爱要是跑来这地方唱什么“you're—shock”,对面山头上的老姐一听,这不是姐的人,孩儿们,干他!
  所以不难看出,“通讯基本靠吼”的地界,“么些人”能够跟“滇池夷”交流起来,还能拉帮结伙,这是相当不容易的。
  毕竟,整个地区的主旋律就是“世仇”和“攻杀”。和渤海岸边住着的老哥还需要来一句“你瞅啥”不同,西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往往都是砍了之后才会来一句“龟儿子叫你用啷个色迷迷的眼珠儿看老子”……
  没点逼数的中原之主,还真不一定能hold住这地界。
  兴许是对上辈子的纳西族老哥还有点思念,老张鬼使神差地让一个学生带队去了一趟“么些人”的山寨。若非有向导,而且还有各种装备,老张派出去的这队人马,差点就跑到野生大熊猫自然栖息地去了。
  好在运气不错,“么些人”诸部到底是去过唐朝大城市泸州喝过酒的,一看唐朝来了“天使”,当时就说了:天使容禀,“滇池夷”劫掠南疆,小的实属不知,为其蒙蔽啊。
  当时那票“苟活”在“么些人”地盘上的“滇池夷”都惊住了,说好的一起组团刷二诏呢?
  然后“天使”就一脸懵逼,表示我们不是来找“滇池夷”麻烦的,我们是想跟“么些”诸族亲善一下。
  于是“么些”老哥一时有些尴尬,然后拿起“天使”带来的内厂新酒,说爨家兄弟勿怪,我罚酒三杯,下不为例。
  “滇池爨家”表示没关系,能抱住唐朝大腿你就是背后捅我都没问题。
  原本来的时候还不信邪的学生仔,这光景终于明白,特么的他这么一只武汉弱鸡,混社会连西南老哥都不如。
  不过哪怕是一只全新的武汉弱鸡,因为背后靠山大,玩法自然也不需要那么玩心眼,学生仔简单粗暴,上来就说我们是唐朝民主基金会的人……关于“民主”,诸位老哥怎么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