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398

  而载具的零配件,仅仅是一个缩影。
  顺丰号的装配流程,保利营造的营造法式,或是一个罐头一片蜜饯,大大小小,都离不开武汉。
  不管愿意不愿意,想要翻身的杜正伦,必须也只能抱住武汉。
  说是通力合作也好,卖身求荣也罢,几年折腾下来,被李皇帝相继碾压的李道兴和杜正伦,终于又回归到了主流官场的视线中。
  能把半羁縻治理的疆土,变成颇有产出的“现金奶牛”,这足以证明官僚的能力。哪怕他是依靠了外力,但自身之外的关系,同样是官僚的能力。
  “这个李道兴,被削爵之后,居然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啊。”
  “本是大器,不过晚成罢了。”
  弘文阁中,因为皇帝不在,正旦大朝会没有开,一帮“学士”也是难得体会了一把清闲。
  聊起贞观十八年诸道英才时,原本属于落脚货的李道兴,在考绩上是好的不能再好。
  交州上交的“土贡”,直接涨了五倍都不止,其中还包括黄金、白银、铜锭、巨木、香料、象牙、珍珠、蟒皮、鲸须、玳瑁、珊瑚……
  诸名贵特产的数量尽数归入内帑,内府局方面在统计的时候,直接把交州定为一等。
  若非李道兴在交州做都督是皇帝一手操办,连带着有震慑宗室的意思,一时半会儿也不能把他调回来,否则,就看这么多黄金白银,眼热的牲口早就琢磨要不要南下交州做一任,好狠狠地盘剥一番。
  “李道兴是大器晚成,杜正伦是什么?秀才天授?”
  有人不屑地嘲讽了一下,然后直接道,“若非依靠‘地上魔都’,岂能有这等局面?歪门邪道,也堪称之大器。”
  “嗳,话不能这么说。朝廷只管结果,至于如何结果,正如南城有个闲言,我吃个好味鸡子,还不成还要问问是哪只母鸡生的?”
  弘文阁的学士们都是笑了起来,有人也是点头道:“说的在理,自来交州艰苦,如今能梳理成有类广州,足以欣慰。”
  对于交州的行情,贞观朝的官僚,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李道兴和杜正伦能有这样的成果,不仅仅是对他们自己有利,难不成谁能保证自己永远是官场常青树,不会有一天也被发配岭南,跑去交州爱州同大象蟒蛇为伍?
  再一个,交州治理越好,“土贡”眼下几年是李氏夫妻店独吞不假,可五年后十年后呢?到时候裁撤督府,刺史、县令比别处差了?
  言语尖酸之辈,并非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有些愤愤不平,觉得李道兴杜正伦,颇有点狗屎运的意思。
  弘文阁学士中,不少人都没有吃到肉,连汤都未必喝上一口。眼见着冯氏、冼氏这种岭南“蛮夷”都混的飞起,眼皮子急也是人之常情。
  “今年交州要修建港口码头,还要修路,还要开辟稻田,李道兴政绩斐然啊。”
  “且不说这些,别处‘土贡’,也不过是依循常例,偏他年年数倍上缴,还没有激起民变,当真是让人又恼又妒。”
  “说是‘土贡’,不过是个名头,诸君心知肚明的。”
  一句话,说得弘文阁中都是没了声音。
  李道兴再笨,旁边也有聪明人,旁边没有,武汉总有吧。
  用“土贡”的形式,给皇帝皇后交保护费,这要是还打压,宗室物伤其类,还会当李家王朝是铁饭碗不成?
  倘若皇帝在京城,兴许还会故作不懂,打打马虎眼,可惜这光景是皇后坐镇,魏王李泰就是个“沐猴而冠”的废柴。
  长孙皇后是什么人?她有什么钱不敢收的?
  最重要的是,只要她收钱,从来都是办事,童叟无欺。
  李道兴这个时候,比谁都稳。
第七十五章
浴血奋战
  “太尉,那片林泽之地,藏匿的就是长州最大水贼‘牛耳朵’。”
  作为交州为数不多的“望族”,陶氏在这里经营盘亘,对外说一声“五百年风流”也是当的。
  交州陶氏的祖宗,认的是东吴陶璋。世代交好,以“珍珠、稻米”为业的吾氏,则是认吾彦为祖。
  如今这两家的各自小支,是李道兴在交州的“左膀右臂”,专门干一些“湿活”,名声什么的,那是不用想了。哪怕同为汉人,原本的交州坐地户,对两家的印象,大概也不会比那个什么“sir,this—way!”强多少。
  交州陶氏三房是自立门户的,因为徙居羁縻州长州居住,多被人称作“长州陶氏”。其宗长陶白因为娶了安南夷族长之女,在长州诸洞寨中,地位也是非常超然。
  只是没曾想,李道兴蛰伏一年之后,就开始大开杀戒。如果只是大开杀戒,陶氏还能借着蛮夷的愤怒,可以浑水摸鱼。
  可惜啊,李道兴杀人归杀人,该收买的时候,出手从来不寒酸。上到御用蜀锦,下到太谷麻衣,只要洞主豪帅愿意归顺,包君满意。
  要是就这样,陶氏玩弄计谋,再从中挑拨离间,照样能够吃肉喝汤。
  可谁曾想李道兴打开地图就是干,说是要修西道江的江堤,然后一股脑儿不管服不服的夷人,一气塞到工地上。
  要是这样,陶氏从中鼓动,再说唐朝良心大大滴坏,工地上干苦力的蛮夷说不定也会闹一闹。
  可谁曾想,李道兴直接弄来二百多条船,船上装满了捆扎好的新稻,还没有脱粒去皮的那种。随后放话,认真干活,粮食大大滴有!
  陶氏放弃了治疗,整个交州陶氏的大宗,被李道兴杀了个干净。
  反正外人都是这样想的,可谁又知道,实际上交州都督李道兴,他连班都不去上的。从佐官到幕僚,要的都是他的那枚印章而已。
  当年收了李景仁做儿子,李道兴就差把屁股都卖给某条江南土狗。
  而老张也没有让李道兴失望,不但把他从削爵的深渊中捞了出来,如今还成了大唐帝国有名有姓的官场“新秀”,秀的不能再秀的那种。
  长州陶氏一看妈的老大家里都死光了,合该我三房要发啊。
  别说什么悲戚不悲戚的,都分家了,还有啥好说的,顶天就是个“五百年前是一家”。
  再说了,三房沦落到长州跟蛮夷通婚,这难道是他们自己高风亮节口味独特爱好迥异?
  所以,陶白听说交州都督把自己本宗族人杀了个干净,脑袋里蹦达出来的只有三个字:杀得好。
  随后就是“太尉,这边走。”以及“sir,this—way!”,陶白是个相当耿直的带路党。
  而他的老婆,很感激他对此付出的一切。总之,陶白在老婆妻族那边,全程卖惨,各种恸哭。对中原“深往之”的老丈人,作为一寨之主,表示女婿这样的高尚情操,实在是太让人感动了。
  老丈人一看女婿为了“家族”都这么“忍辱负重”;为了妻子更是如此的“负重前行”,头一热外加脑一热,特么也跟着降了李道兴都督。
  当时还在都督府吃凉粉的李道兴一脸懵逼,卧槽这功劳来得快啊,随便搞搞就有豪帅内附,含金量是不如匈奴、突厥,可到底也是脸面啊。
  皇帝好这口。
  正所谓叛徒比敌人更狠。
  对长州地理门清的陶氏,以及改姓“长”的妻族,迅速给唐军熟练带路。举凡平地、高地的洞寨,不到半年时间,“剿抚并举”,全部干趴。
  军事上唐军的战力表现,超出了陶白的想象。陶氏对唐军的一贯印象,还停留在前隋的状态,认为那就是天花板。
  改姓“长”的老丈人长大海表示,唐军再强还能以一当百不成?陶白也是这样想的,直到他看到一个旅的唐军,干掉了长州西道江以西的一万联军。
  真·以一当百!
  别人不知道,反正陶白的老丈人长大海偷偷地告诉过自己女婿,他是真吓尿了。
  就算一万联军里面水分很足,正兵就算只有两成,这也是两千人。还有八千喽啰,哪怕是猪,抓起来也要好些时间吧?
  可一个旅的唐军,还真就干掉了一万联军,不但干掉,还是压倒性的摧毁。更让陶白蛋疼的是,就算是逃跑,逃兵居然还跑不过追兵,这算什么?人家唐军还披坚执锐来着呢。
  实际上唐军追击战中,大量使用了小舟,只要有风,速度极快。又因为吃水很浅,连一尺都没有,所以基本是条沟就能漂,不能漂也就是一竹竿的事情。
  小股唐军出击,最小单位是二人组,各有弓弩,加上“操舟士”,三个大兵就能出去“赶鸭子”。
  最高记录就是三个人俘获一千一百六十六人,开玩笑一样地用绳索藤蔓,把一千多号人赶牲口一样,赶到了长州治所文阳县。
  因为当时长州还是羁縻州,结果来了这么一出,长州州长长大海,也就是陶白的老丈人,直接就表示谁要说老夫是州长,老夫跟谁急。
  至于文阳县的各族人民群众,看到三个唐军“赶鸭子”的模样,呆若木鸡之后,立刻一边刷“666”一边高喊“长老,收了神通吧”……
  事后了解,才知道那一千一百六十六俘虏,一多半人早特么想投降了。同饮一江水,凭什么修建江堤的老乡吃米,老子就只能吃糠?那还闹个卵的闹,唐朝管饭啊。
  几年下来,成洞成寨“降而复叛”的蛮夷已经越来越少,这两年有组织的“反政府武装”,其主要业务,已经不是攻打县城,破坏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而是劫掠往来商船客船……
  交州地面的“反贼”沦落为“水贼”,这可以写一部很长的书,光反贼们的心路历程,想想就很复杂。
  然而和以往不同的是,对坐地户和外来户而言,你要是“反贼”倒还好了,说不定老子还“养寇自重”,毕竟“反贼”要的钱,那是国家的。可特么的你成了“水贼”那就不一样了,“水贼”要的钱,那特么是老子自己的啊。
  于是“水贼”们纷纷发现,转行之后的日子,居然比之前更艰难。以前要面对的,也不过就是唐军,顶多加一些“城管”。
  现在好了,有组织的“联防队”“民兵”比正规军下手狠多了。
  整个西道江下游,尤其是朱鸢江这一段,仅仅是受雇的“安保人员”数量,就超过了三千。
  原长州州长长大海表示,老夫要是有这三千人,老子不叫长大海,老子叫南霸天!
  几经追捕围剿,加上这几年江堤、沟渠一直都在整饬修正,内河航运条件大大提高,西道江下游最大的一股“水贼”,也就只剩下以匪首“牛耳朵”为头领的团伙。
  唐军几次围剿,都被“牛耳朵”利用树林和沼泽地,逃脱了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