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2/1398

  见张德这样说话,幕僚也是了然,很显然,自家老大是不打算投资魏王。虽说现在魏王的风头很盛,主持弘文阁,在里面玩论资排辈,还弄了一堆的京中选人唱和,好不热闹的样子。
  不过既然自家老大看不上魏王,那必然是有原因的,索性有了想法,也没打算给京城来的人通气。
  “他们若是送礼,只管收了就是,咱们地方上的人,也算是能见着回头钱不是?”
  老张明了的很,李泰这派来的两三拨人,肯定带了不少奇珍异宝。别的不说,曹宪老神仙在此,人家跟立地圣人似的,你掏个南北朝的名士真迹,这是起码的吧。
  观察使府大小官僚,各有爱好各有脾性,这礼物不能谁都是黄金白银不是?指不定有人品性高洁,他就爱玉石之类呢?
  “可是观察,事情拖下去,万一真的闹出了大事,怕是也不好吧。”
  “放心,还没到那个地步。王中的大舅哥写了信,详尽叙说了此间变化,少不得北都的人还要过来说项。”
  “太原人也要来?”
  “魏王以为我和太原人比起来,还是我容易得罪一些,那就让他见识见识好了。一个蜜罐里泡大的胖子,玩甚么伎俩,还不如李恪呢。”
  见老大不但直呼其名一个亲王,还人身攻击另外一个亲王,作为幕僚,也只能吞口唾沫,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正如张德所说的那样,太原几个老世族,还真是打着让张德救火的主意。让他们自己割肉,那是万万不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哪怕闹出民变,最后不还是有朝廷来兜底?除非朝廷不想管西北百姓死活。
  至于北都太原的世家大族……老子在这里都几百上千年了,你看我叼不?
  要不是李董出于种种原因,没有选择给太原来一刀,这帮太原世家,早就完成了直播剁叼的伟大事业。
  “使君,有句疑惑,下走不知当问不当问。”
  “可是想问这西北麻农,某是否要伸之以援手?”
  “使君明见万里。”
  拱拱手,幕僚虚心听着。
  张德收拾了手中的卷宗,然后道:“救还是要救的,这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更何况汉阳、江夏,同河套往来还少么?就说马匹、牛羊、骆驼这些大牲口的买卖,还有煤铁织物,一季有多少?”
  “三季度进出已经超了二百万贯。”
  “是么,河套是要稳住的,这也是武汉的一个大进项。西北乱了套,也不说乱套,就说麻料市场混乱,大河工坊岂能独善其身?那些个并线厂,浆洗厂,不也要受到波及?”
  言罢,张德又道,“再一个,这北地苎麻种植,同碱蒿子范围重叠,碱是不愁发卖的,东西南北都要。那你说,那些个麻农一旦没了营生,眼见着旁边还有好处,会做甚么买卖?”
  “观察说的是。”
  “某迟迟不见京城来客,无非是想要看看辽东那边有没有消息传回来。这里面事情有点古怪,说不得兴许就是皇帝故意为之。”
  “故意为之?”
  见幕僚不解,张德稍作点拨:“若是往常,但有生出民变之可能,决计是要消弭于无形。可如今,辽东道路畅通,直通幽州,难不成这点消息都传递不过来?倘使真的有意为之,那便是有两种考量。”
  “一,皇帝想要验一验主持弘文阁事宜的魏王成色,是人才还是庸才,一试便知么。”
  “二,皇帝是故意给魏王难堪。”
  第二种可能,让幕僚猛地一个激灵,这要是真的,岂不是太恐怖了一些?
  可跟老张接触的多了,江汉观察使府中的幕僚佐官,都是心知肚明,连太子都跟擦鞋垫一样,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当今皇帝做出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的。
  “魏王风头正盛,又主持弘文阁事宜,这怎会……”
  幕僚说着说着,自己打住了话:妈的对啊,魏王风头正盛啊,这风头正盛就是有问题嘛。
  “如何?”
  老张笑了笑。
  叹了口气,办公室里外一群幕僚文书,都是情不自禁地拱拱手,也不知道是佩服自家老大还是佩服皇帝老子。
  其实还有第三种可能,老张并没有说,不过跟老阴货还是聊过。老张问长孙无忌,有没有可能是皇帝故意试试武汉这里的实力?
  连一向精明的长孙无忌,这一回都吃不准。皇帝素来不玩阴谋,他干一件事情,别人只能被牵着鼻子走,只能跟着变。
  倘若李皇帝真要称一下武汉的斤两,这西北麻农问题,正好就是个不错的秤。
  老张的爱好从来不是跟别人斗心眼,他喜欢上上下下左左右右BABA,喜欢小霸王学习机,可这光景,有道是人在江湖啊。
第五十三章
知己
  西北麻农闹“饷”这个事情,老张也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早也有准备。从武汉整个政商集团角度来看,一是技术升级,二是开辟市场。
  麻布的问题在于穿着不舒服,这年头的麻料可没有什么酸洗不酸洗,连退浆都是玄学。这也是为什么当年李董为了表示带头勤俭节约,不穿丝袍穿麻袍,但李董的麻袍,那是被人穿软了之后,才给他穿的,否则那感觉么……也就比毛线内裤强点。
  小老百姓皮糙肉厚,倒也没什么,宫中贵人要是也这么干,那光滑如脂的肌肤要是磨损,老公不宠爱自己,找谁说理去?
  技术升级方面,老张自己也只有机械设计领域有把握,至于布料的氧化、水系、酸洗、退浆,超出了他所了解的范围。
  非法穿越之前,他能接触到的纺织行业,也就是毛纺和棉纺,麻纺处于无知状态。甚至连巴蜀出品的火麻布,他也只是听说过没见过。等到后来见到了火麻布的原材料,那是更加的要打压。
  无它,火麻布的麻,是可以用来抽的……
  “这新制齿梳机效率如何?”
  “麻丝折断降低了不少,照二成半的损失来看,无伤大雅。人工也是相差仿佛,且效率差了不知凡几。”
  汉阳纺织厂有个单开的学堂,招募的学生首先要顺利掌握中学知识,其次要在大河工坊或者汉阳纺织厂实习半年以上,最后要拿到车间主任以上的介绍信。
  算是个对内部对外的学习机构,主要是为了培养纺织业的专业人才。一般世家子弟,鲜有到投身到一线生产中去的,所以整个学堂中,出身最好的,社会阶层中,也就是个城中富户,连土豪都算不上。
  “蒸煮之后……”
  “蒸的温度是多少?”
  “二百度。”
  “好,继续。”
  “蒸煮之后,用香橼果压榨汁水浸泡,能软化麻料,浮沫中有油脂。”
  “香橼果?”
  老张一愣,那玩意儿还有这功能?香橼有点类似柚子或者柑橘,但是完全不能吃,酸到尿崩牙倒,这东西都是江南人家房前屋后用来纳凉遮荫的。果实长的好看,还能芳香,放在房间中,一个月不腐,两个月不烂,天然空气清新剂。可惜,不能吃。
  又因为香橼表皮宛若蛤蟆,蛤蟆在江南,尤其是苏常一带,被称作“癞团”,故而香橼也有被称作“癞橼”。
  本以为就是个观赏用的果木,万万没想到还有这功能。
  “浸泡时间呢?”
  “三天到一月。”
  “怎会时间跨度恁大?”
  “一时还找不出缘由,估摸着是跟蒸煮有关,又或许是碱灰添加这一道工序时的碱灰纯度有关。目前还在排查,实验结果还要等一阵。”
  “嗯,这样已经可以了,一个月也不算甚么。”
  对于这样的结果,已经完全可以了。一个月算什么,三个月都行啊。
  “这些麻丝都是经线?”
  “都是经线,试制的一批布,都在这里。”
  此时的麻布都没有漂白,一般手段也没办法漂白,成本太高。再一个,麻布也不是给贵族穿的,漂白不漂白毫无意义。
  摆放在长桌上的布匹各有标号,标号压着工艺流程的各种参数,内部人员一看便知,外人拿去看了,也是一头雾水,都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质地已经相当柔软,不错。”
  张德十岁之前,在江阴也不是整天丝绸在身,而是内衬丝绸,外穿麻袍。所以对麻布料子是有切身感受的,没有特制的麻袍,真不适合穿在里面。
  “这是上了色的?”
  “也是意外,没曾想用香橼果汁水浸泡过的麻料,上青色极为容易。”说着,陪同的人员多了句嘴,“我们猜测,可能是香橼果里面含有的酸,和靛青料发生了不为人知的反应,这才上色牢固。”
  言罢,指了指后面的一匹布,“这后面的一匹布,是洗过八次的,没有褪色。再后面的,是洗过十六次的,稍有褪色,但到这个程度,基本是最稳定的青色,能持续保持这种程度到洗过七八十次。”
  七八十次……老张脑子里一转,这差不多就要接近一年时间。一般人家,三天洗一次衣服的都少。
  饶是武汉这种生活品质大大提高的地区,对为生严加要求不断管理,但普通百姓,更多的是选择洗澡,而不是洗衣服。
  衣服洗不起,褪色还是小事,衣服洗坏才是大事。
  离开试验区之后,老张大为满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