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4/1398

  尤其是最后一点,上一任天可汗就因为没给钱,还不给活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真要是这条路修成了,那是真牛逼!”
  对比武汉这么先进的技术,结果就修了个秋名山发卡弯,玩家等级上差距啊,差距。
第十四章
新玩法
  “杜公子,这大是大非,公子可要持重才是啊。钦命征税司是什么地方,担的是谁的差事,别人不知道,杜公子你……还能不知道吗?”
  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盖碗的茶碗,白瓷青花,装着绿中带黄的茶汤,香气四溢且扑鼻,只是杯盖撩拨茶叶的姿势,实在是让人觉得难受。
  钱谷大马金刀,身负皮甲,腰间的高配千牛刀还有皇帝御笔钦点的朱砂,腰带用的是骨力干黑牛皮,上面镶嵌三颗青玉,分别是“龙虎豹”,乃是爪牙中的爪牙,猛兽中的猛兽。
  “钱老板,我也是受人之托,前来宝地多句嘴罢了。岂敢真来胡搅蛮缠?”
  “好!”
  虽然都是警察卫的虎皮,然而皇家税警团绝非善类,一条条恶狗一只只狂犬,苍蝇都寻不到一只胖的,蚊子飞过,也必须腿上剔肉。
  放你过生,笑话!
  钱谷赞了一声,竟是击掌大笑,冲杜荷道:“杜公子果然是明白人!这税,是给我钱某人的吗?依法纳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钱某……也是为陛下办事,将来,不还是要反哺天下吗?”
  “更何况,区区之物,才几个铜钱?都说陛下富有四海,可陛下巡狩辽东难道是为了自己?大军过境,修桥铺路,一桩桩一件件,金山银海也把持不住。皇家也没有余粮啊!”
  说到这里,钱谷的声调猛地拔高,把杜荷吓了一跳。
  脸皮抽搐了两下,心道这王八蛋简直是吃人不吐骨头,说谎都不带喘气的,可又不敢放肆,只好唯唯诺诺跟着应和:“钱老板说的是,都不容易,都不容易,陛下胸怀四海,泽被万民,那些个见钱眼开的东西,哪里能体会陛下的苦衷,哪里能晓得钱老板的艰辛,在下是万分佩服,由衷赞叹呐!”
  一番吹捧拍马,那架势比蒙兀室韦最喜欢拍马屁的还要圆滑,杜二郎直觉得隔夜的晚饭都要吐了出来,饶是他一向脸皮厚实,又是个喜欢胡说八道的,这光景也有点吃不消,说几句话,简直恍如隔世。
  总算道了别,离开钦命征税司扬州衙署,杜荷连忙骑马滚蛋,到了一处酒楼,上楼就骂骂咧咧道:“这都是个甚么差事,下回再让老子去跟钱老鳖说话,老子就跟谁翻脸!入娘的鳖孙,老子丢脸都丢尽了!”
  “二郎……”
  “闭嘴!魏叔瑜,你好歹也是个扬州坐地户,你加大人这江淮总督是白干的么?偏让老子前去丢人,下回要去你去!”
  老脸一红,魏叔瑜心道,要不是看在你和房二一路货色,能找你?原本倒是想找侯君集家的,可人家不跟咱们玩不是?
  扬州的税想要逃,那也是能逃的,只要没被皇家税警团的拿捏住,你逃到天荒地老都没问题。
  可要是被抓住了,对不住,往死里打那是皇恩浩荡,倾家荡产那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流放三千里才是正经套路……
  别说干不出来,钱谷还真就干得出来,他不但干得出来,还做成了买卖,西军跟钦命征税司还有“联谊”呢。
  流放一个五口之家,西军“返利”半只骆驼也没个准,总之是不亏的,中间人是某条突厥疯狗,童叟无欺,有口皆碑。
  “老板,这杜二怎么跑来扬州趟浑水?”
  “那就是个夯货,懂个甚么,他要是有他大哥一成功力,至于被魏徵的笨蛋儿子当猴耍?”
  钱谷冷笑一声,然后眉眼一挑,“陛下巡狩辽东,我等不在御前效力,更要为陛下盯住这些想要打皇家主意的宵小。偷税漏税逃税,不自量力……”
  “可是老板,扬州到底还是魏徵的地盘,虽说他在江淮不管是,也经营数年。真要是闹大了,怕是魏徵要去御前打官司啊。”
  “怕甚?”
  斜眼不屑地看了看,钱谷缓缓地抚摸了一下胡须,然后点点头道:“不过,也不能逼迫太甚。扬州若是堕了繁华,于陛下也无光,到时候,我等都要吃罪。既为皇家忠犬,更是陛下爪牙,凡是要为陛下分忧。这样,你让那些能写会算的,拟个奏疏出来,某转呈御前……记住!一定要言之有物,陛下高兴,我就高兴,我高兴了,皇家税警团上下兄弟也都高兴,兄弟们高兴了,扬州的土鳖还能不高兴吗?唵?”
  “老板高瞻远瞩,属下佩服万分。正好这几日有临漳山书院的学生过境,有个兄弟是同乡,留了他做文书,是个能写会算的,据说是十七届的优秀毕业生,临漳山策论全校前十,连江汉观察使都给了评语盖章的……”
  “噢?有武汉的人才?”
  听到这里,钱谷眼珠子一转,“你让……不,某亲自去考校考校,若有本事,钦命征税司衙门岂能让明珠蒙尘?兄弟们多是厮杀汉出身,打打杀杀抓捕逃税自然厉害,可要说对付那些个满肚子心思的不法商贩,还是要术业有专攻啊。”
  “老板英明,属下愚钝,竟然不能察觉其中道理,实在是罪该万死,以后属下一定督促兄弟们多读书……”
  “嗯,这也不能怪你,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将来苏州开衙,你若做了一地首脑,也会这般想的。”
  “属下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一定忠于老板,忠于陛下!”
  不几日,扬州运河两岸,一时间纷纷扰扰热热闹闹,几个县的文书及稼穑令,看到皇家税警团新出的通告,表情相当复杂,一半脸是歪的,一半脸是垮的。
  “呸!甚么世道!”
  “这姓钱的真是不要脸,脸皮厚如城墙!”
  “罢了罢了,这都能让他逮着机会阿谀逢迎,我等不及,远远不及啊。”
  远在辽东的李董则是一脸的欣慰:“钱谷思谋为国,若是人人如此,朕何必辛苦亲临辽东?”
  一旁马周连迎合的心思都欠奉,实在是他也没想到,钦命征税司居然搞了一个政策出来。
  还特么挺有道理的政策。
  这个政策就是,把减税免税退税,和生儿育女挂钩。
  凡XX之家,添丁进口免税若干……
  一时间,扬州运河两岸,小商小贩喜极而泣,贩夫走卒欣喜若狂。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交了那么多年的税,总算见着回头钱啦!
  而在武汉的某条土狗例行看报纸的时候,一口老血差点喷穿报纸,他万万没想到,钱谷这个会稽佬,居然这么会玩,还玩的这么清新脱俗,和京城的妖艳贱货显然不是一个套路啊。
  “这特么也行?生孩子免税,谁开的脑洞啊卧槽!”
第十五章
闲聊
  “陈粮太多,常平仓又替换在即,这物事还是要物尽其用。”
  受命前往三州木料仓的薛大鼎除了要先敲定木料之用外,还要前往一趟石城钢铁厂,除借调工人规划线路,还要给王孝通传旨。
  王孝通一把年纪,但身体康健,幽州新筑水库,就是王孝通亲自主持。幽州都督府基本没浪费多少,纯靠征发民夫来冲抵税赋,凑齐了人工,用时两年半,一个像模像样的水库就修成。
  水库修好之后,幽州新增田亩达到一百六十万亩,其中一半被用作棉花,另外一半则是豆麦套种地。
  整个工程能够保证未来十年就回本,主要是棉花还是紧俏,“沧州三号”棉如今已经做出了名声,骨力干人及室韦人,多愿意用牛羊换这种优质棉。
  “薛公,陛下欲筑弛道,怕不是有三千里?”
  “不止。王太史拿新制舆图粗算过,最少五千里。”
  “五千里——”
  工部的官僚们眼睛都直了,五千里,修到猴年马月去?
  然而薛大鼎毕竟是做过地方书记的,对这种套路还是有所了解,于是道:“诸君莫要以为只是为了修建弛道以观沧海。”
  摇摇头,“薛书记”眼神有点严肃:“陛下这是消耗东夷民力,你们以为修路是那般容易么?只说高句丽故地,尤其是汉四郡旧土,及百济新罗之地,北地多山,南隅多水,哪里是那么好修的?这一段,约莫千五百里,修五年,东夷土著,还能几何青壮耕地劳作?”
  “也是,前来做工,吃了便当粮食,还种个甚么地。”
  说着,一个绿袍小官搓了一把手中的陈粮,而且是标号贞观十三年口袋的陈粮,仅仅是手指轻轻一搓,立刻化作粉末。
  这还是稻米,倘若是糜子麦粒,更是糟糕。
  陈粮很难入口,可到底也是粮食,高句丽遗民多是一日一餐,二餐都极少。一日能饱食者,大多都集中在平壤,可因为唐朝的连消带打,边境青壮早就溃散,平壤作为扶余种腹心,同样伤筋动骨。
  所以,此时的平壤城,用中原之语来描述,不外是家家戴孝,户户治丧。
  十年光景,平壤城街头巷尾,女子极多,甚至成为了劳动主力。旧时王城附近拣拾菜根的城中贫贱之人,也从年迈老汉变成了少女童女,持续放血的战争,其后果可见一斑。
  更要命的是,唐朝已经体量巨大,百倍于高句丽,可唐朝玩的还是慢慢磨的那一套,并没有视扶余人为突厥帝国。
  大量的屯兵乌堡以及袖珍哨所,就像是撒豆成兵一样,从辽水逐渐推进到鸭绿水,然后逢山开道遇水造桥,舟船封死水路,战兵设卡结寨,直接困死高句丽原本就有限的精锐边军。
  高句丽并非是亡于唐朝的致命一击,既没有苏定方三百骑夜袭金帐的戏码,也没有百万兵辽东扬威的套路。这么一个扶余人领导治理的地方小霸,就是在几次战斗几次冲突几次封锁之后,在十年时间中,“莫名其妙”地从唐人的印象中消失了。
  甚至连诞生“琅琊定胡碑”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桥段都没有,这一个时间跨度历经数朝,给隋朝带来极大伤痕的地区小霸,就这么亡了。
  洛阳长安的说书匠都来不及编撰几个经典故事,它就这么从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去。
  “要说这等手段,还是杜正伦和李道兴最是厉害。”
  都是管子成法,但也要看谁用,管仲是不敢去比的,这等智计超绝谋算称霸的天才,想要直接从唐朝的人堆里捞一把出来,难度系数太高。“薛书记”作为升官进入快车道的“顶级官僚”,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那几个被流放在外的“英杰”。
  其中自然就有秀才杜正伦,至于李道兴,“薛书记”一直当他是老牌米虫的,一个被皇帝吐槽然后轰走的宗室废物,万万没想到滚去交州之后,居然建树颇多成果斐然。
  “杜秀才如今是‘南海宣慰使’,手持圣旨,非同一般。南海这么走一遭,只要能活着回来,即便不官复原职,礼部、鸿胪寺,还不是随便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