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7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4/1398

  “……”
  这一刻,很微妙的,《法治与社会》改头换面,俨然一副《人口与社会》的样子。
第九十七章
父母官
  “明府,明府……这,这哪有这般的道理?这……这皇帝还在东巡,京城也不能乱来吧。这哪有恁办做事的?”
  扬子县水网密集,围圩造田之后,哪怕是县衙门前的沟渠,都能看到枯败腐烂的茨菇茎叶。今年又要新种一批个头更大的茨菇、荸荠,前者要制粉,后者要做罐头。荸荠罐头和黄桃罐头不同,荸荠罐头更多的是以“菜”的形式,出现在水手的饭桌上。
  翻着张德寄送来的表格,老李一手攥着大葱,一手捧着文书,一边看书一边用大葱蘸酱。
  “怎么不能?”
  李县令眼皮也不抬,心中嘀咕着武汉的钢铁产量居然翻番了,嘴上却回着话,“婚配嫁娶,事关丁口大事,家里小娘十六还不嫁人生产,这是什么?这是抗拒朝廷德政,是有违天道!你说,凭恁般大的罪过,多收你一点税赋,这很合理也很合情吧。”
  “啊?!”
  给老李打下手的主薄顿时不乐意了:“明府,莫要说笑了,眼下这行市,就摊在咱们江淮行省身上。魏总督说是说据理力争,可把这恶心人的差事,先扔到咱们扬子县啊。说是甚么试点,试他个鸟啊,他是位极人臣国公加身了,凭甚么让咱们给他背黑锅?”
  “凭甚么?”
  老李嘎嘣一下把大葱咬的脆脆的,这几年培育的大葱,越发的厉害清甜,辣口的他不爱吃,这种甜丝丝回甘的,最是爽快。
  “奉皇命下海的船,有几条不在扬子县挂靠?你这夯货,摆明了就是要拿那些船老大做个道场,你偏以为是要跟扬子县的苍头黔首过不去?这底下百姓,才几个钱几斤米?扬子县码头上的苦力,一天吃的肉未必比你少。”
  “啥?!”
  主薄一愣,作为县里面的三把手,好歹也是正经坐堂的官老爷,这光景老大一解释,顿时反应过来:“这是皇帝信不过那些狗?”
  “除了阉奴,外面的狗,能算是自己的家犬吗?夯货。”
  言罢,老李抖了抖手头的文件,“既然魏总督摊派了事体让我等去做,做就是了,恁多牢骚。扬子县和别处不同,丁口本来就少,本县来时,这里农户才多少?县衙外面的田,六七成是本县带人休整的,你就算去逼苍头嫁女,也未必能寻得几个正经登记造册的。反倒是码头运河上的,谁不在扬子县落户?”
  “明府,你说留守京城的那帮人怎么想的?这是学蒙兀人阿谀奉承,拍皇帝马屁?”
  “上有所好,懂?”
  “可是明府,万一船东、水手之类,久居海外,不能回转主持女郎婚姻,又当如何?”
  “一年不回两年也不回吗?不回来就收走宅邸,另寻发卖。多出来的余钱,再给妻子租个地界住就是了。”
  “这……太狠了吧。”
  “狠?这年月在海上讨生活的,有一个算一个,能有不狠的?本县既为扬子县老父母,教训几个逆子,算得了什么?谁叫他们不生儿育女又不愿意依法纳税的?”
  “……”
  “放心去做就是,怕个甚么?你一个主薄,得罪了扬子县的土鳖又怎样?本县疏通干系,三年五载调去江南,谁能耐你何?本县和诸位同僚只要政绩斐然,离任之后的民情怨念,干我等屁事?那是以后扬子县县令主薄该操心的……”
  “明府高见!”
  主薄顿时竖起大拇指,一脸的顿悟。
  心中又想起刚才李县令自称扬子县老父母,主薄更是觉得深不可测:往常有人奉承县令是父母老大人,可见一县之长于治下百姓,犹如父母。百姓如子女,县令如父母,子女孝敬父母,很合理嘛。
  留守京城的那帮拍马屁狂人听说江淮行省治下扬子县成了试点,便不再去纠结这件事情,给皇帝发了个快递,表表功,这件事情,暂时就到此为止。
  至于扬子县那些出海捞钱的青壮脸上虽然笑嘻嘻,内心肯定妈卖批,这一点都不要紧,也不重要,反正还能翻天不成?
  “日他娘的鳖蛋,这日娘的公文是拿来擦腚的不成?老子在外迎风搏浪,不但要抓紧日婆娘,还要多生多养,还要早点嫁女,不嫁就要多缴税?这坏透的主张,难不成又是洛阳老爷的新把戏?日了天爷!狗日的——”
  “噫,娘咧。这管天管地,还管老子生男生女。官府往常催着婚配,也没见说要多缴税,甚么狗屁不通的玩意,俺家囡囡十五六岁不嫁人咋咧?老子愿意养她到二十岁,三十岁,养到死!做这公文的,姨娘养的!”
  “吔,还好俺不曾迁入扬子县,要是不然,还不要入彀为鳖啊。这都是甚么怀中的琢磨,卖沟子的瓜怂……”
  叫骂的糙汉多不胜数,原本出海一趟,回来多弄几个婆娘,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情。可扬子县陡然来了这么一发,顿时浑身难受了。一个不注意,万一婆娘怀了孩子,来年生个女子,十六年后自己得付出多大的一笔财富?
  至于那些本来就有子女的,更是恶心的脸皮抽搐。
  女子十六不嫁人要缴税,男子二十不娶还是要缴税,缴税缴税,缴你娘个税。
  多子多福,多子多税……谁想出来的缺德点子,无数船上好汉恨不得冲到洛阳把留守京城的砸碎剁了喂狗。
  不过这些底层糙汉了解到的公文,只是大概,真正细致的,却还在广州交州这等岭南边陲之地。
  只是新政试点,多在港口,也是稍稍让有心人琢磨其中的味道。
  再想起“以奴换奴”的传说,以及东天竺北天竺诸邦的十几年混战,这几年眼界得到极大扩张的唐朝土豪,纷纷揣测其中的好处到底有多少,才让朝廷直接豁出去脸皮,连哄带吓的这般催促生产。
  武汉没有被用作试点,自然是有考量的,也没谁敢在武汉瞎搞,实在是武汉是个大钱仓,不能随便折腾,安安稳稳在某条土狗操持下稳定发育就好。
  不过武汉人民群众吃茶的光景,便从《武汉晚报》上了解到不少消息,一时间也是民间热闹,政商激动。
  “这李景仁的爹,有点意思啊。”
  “够狠,逼迫交州蛮修通真腊道,又将交州反叛洞蛮尽数运往儋州崖州为矿奴。这不声不响的废物,居然也能有这等本事。”
  “李道兴被削爵之后,居然能绝地翻本,倒是让人刮目相看。”
  “李景仁的商号,原来还下过这等黑手?在真腊圈了地不说,还受真腊国主所邀,驱逐叛逆,剿灭山匪?”
  “原来骠国庄园的人丁,是这么来的?万万没想到啊。”
  几年中发生的事情有点多,李道兴和杜正伦如果没有新式工具新式药品新式产业结构,也只能空耗人生,守着一点点本钱看能不能临死攒个棺材本。
  然而现在却是大不相同,交州、欢州、爱州的稻米产量连年翻番,水牛的存栏量已经超过了广州,这使得李道兴和杜正伦,仅仅以“粮仓”来看,起码是比广州要强的。同样都是海运,交州米并不会比广州米成本更高。
  而除此之外,和广州不同,交州、爱州、欢州的地位有些特殊,所以杜正伦和李道兴,在“域外”可以干一些中国绝对不可以干的事情。至少是名面上不能够干的事情,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自然也是可以做一做的。
  虽说不至于占个基业造反,更何况他们的基业也不是交州欢州之流,而是自己的家族存续,但就像李道兴一心拼打的目的,只是为了给继子李景仁留一份家业,杜正伦同样是为了杜氏绞尽脑汁。
  原本的士族风流,远不如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利润来得有用。
  借着朝廷大政的东风,不管是李道兴还是杜正伦,开始非常强势推动汉蛮通婚。
第九十八章
朝野“合流”
  贞观十八年初的朝野风潮,张德作为一条工科狗,是有点看不懂其中的道理。在老张看来,没理由啊,国内这么多地都种不过来,国内这么多市场都没有开发,凭什么要出去浪,还要下海?
  就因为金银传说,还是铜山铁山?
  这不科学。
  当然了,老张把地图海图往桌上一摊,场面还是很壮观的。南海河口地区,或多或少都被唐人黏上填上。
  从交州的红河三角洲,到林邑真腊的湄公河三角洲,再到湄南河三角洲,但凡能建立优良港口并且能圈地驻扎的地方,都有了贞观八年造以及十四年造的舰船。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时代,唐人并非是小国寡民的海洋民族,对于海上航行,舒适性要求极高,于是普遍近海都是平地沙船之类。可是为了利润,南北底层的冒险者,又愿意登上平头尖底船……
  这是一个水手数量远远不足,淘汰率最少两成的时代。一百个水手死二十个,比战场恐怖多了。
  即便如此,南北底层不管是走马还是操船,该上的都得上。
  “原来如此,广州船行能在林邑占地,居然是因为帮忙在雾温山吓退文单国之敌?还帮着把真腊人打出罗伦江?”
  “林邑国主范氏,素来仰慕天朝,前隋时就曾入贡,武德四年武德八年,亦曾遣使入贡。如今大明宫最大的那颗火珠,就是范氏进贡。”
  “就是那颗宛若玻璃的南海火珠?”
  “正是。”
  “这林邑果然是温顺,广州人今年少说占了有三万亩地。虽说都是受范氏相邀,以助剿匪,不过这三万亩地,都是连成一片,甚是肥沃。”
  “南海诸邦当真奇怪,真腊打不过山贼,便请唐人襄助。林邑打不过真腊,也请唐人襄助。这算个甚么?要是换做突厥,怕是先要和唐人作对,或是万万不会叫唐人前去的吧。”
  “小国而已,懂个甚么?丁口不如中国一州,这等国主,日子怕过得不如县令。焉能在意这个的?倘使他富庶繁荣,便是怕了,可这光景,汉贵胡贱,他自是不疑有他的。”
  唐朝内部,自然是觉得南海诸国简直是脑子进水,让唐人的商团船队占了地盘,这不是与虎谋皮开门揖盗么?
  不过唐人自然也不觉得自己真是那个盗,横竖还有一句“小儿持金招摇过市”不是?哪天林邑失了国祚,还真不会有甚么良心上过意不起,即便林邑范氏一向是温顺有加,但关他们屁事?
  此时唐朝南北的套路各有不同,南国尤以广州交州突出,李道兴为了“儿子”,那也是蛮拼的。除了大力招募医师之外,更是在交州设有同仁医学堂的分馆,开沟清淤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在做,干这种事情,人力总归是不缺的,有交州蛮么?
  自从稳住交州局面,李道兴就又砸了重金,请来王太史的徒子徒孙测绘。目前有一个数据,国内知道的还不多,只有六部堂官以上才能晓得。为了这个数据,李道兴还专门请张德帮忙转呈一封《交州土地疏》给长孙无忌,然后由长孙无忌给了他的妹夫。
  李道兴用时一年多,对交州可耕地的测绘,得出两千万亩以上的结论。照这个数据,起码就是眼下武汉的一半水稻田,而交州的农时相当早,二月就可以开种,用的稻种又比较奇特,是林邑早稻。因为林邑又称占婆或者占城,这种早稻,也被称作占城稻。
  这种两个月就能收获的稻种,使得交州一年能有三季收成。前几年水利投入不大,交州和广州的粮食产出,还看不出什么优势,但对着李道兴把棺材本都砸出来给“儿子”铺路,大力“投资”交州,交州的粮食产出,不管是总产量还是单位亩产,已经超过了广州。
  二州人口差距极大,又同样有大量的甘蔗田,但交州的粮食产量增长,较之广州非常惊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