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1398

  因为天气热,只要得空或者下班,老张都愿意往临漳山流窜。山里阴凉不说,别院还建了游泳池,引的还是山泉水,游泳降暑,简直不要太爽。
  在泳池廊檐下瞧见阿奴正带着张洛水打水仗,张德笑了笑,便转身去了书房,倒不是他不想一起戏水,实在是要业务积压太多,不得不抓紧时间批复。
  除了武汉地区的行政业务,华润号、船队、西域沟通……积压的问题,需要他来判断拍板的事情,数量都是成百上千。这还是他已经有了大量会计团队、幕僚团队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业务量。
  对照起来,老张真心觉得李董是个天生工作狂。
  “噢?居然在崖州站稳了脚跟?”
  “民兵”船队已经稳定住了“千里石塘”的航线,香料、母料、矿产、海产……这是一条收益颇丰的航线,但探险队是不会满足的,船队陆续替换的水手们,往往都想搏一个三代富贵出来。
  甚至在贞观十五年的时候,王万岁麾下有一条船,竟然就“叛逃”扶桑,然后“攻城略地”,居然就自立“一国”。
  前后打了两场,“灭国”之后,虽然大部分“叛徒”都被沉海喂鱼,但不少人还是流窜到了扶桑东北,跟“野人”混在一起,做起了“土王”。
  这个事情对王万岁来说很大,但对张德来说,简直是司空见惯。哪怕是关中,也时不时有黑户突然冒出来,带着几十号人,自号什么将军或者什么天王,盘踞一地,等着官府来剿灭。
  只是那次问题出在了船队之中,让名声响亮的王万岁,有些羞愧罢了。
  “金矿?又是金矿?”
  张德一愣,“民兵”船队在崖州、儋州、广州陆续发了几个消息回来,时间是一个月前。消息上说,是在婆罗乃之国以南,翻山穿岭,乃得见大海。
  “唔……”
  铺开地图,对照了一下“民兵”们所说的婆罗乃,张德确定这就是“文莱”,“文莱”本身是有金矿的,但显然“民兵”们说的不是这里的金矿。
  “他们居然没有航行到岛南,而是登陆之后,陆地穿行?这算什么,海军陆战队的修行?”
  稍稍吐了个槽,老张又琢磨起来,“看来是想驻扎啊,那这里的金矿,一定规模不小,而且品相不差。”
第六十三章
机遇
  “这都多少度了,快四十啦!热死人热死人……”
  张沔蹿到前厅,看了看温度计,一看标示,连忙叫嚷了起来,引来帮佣一阵笑声。
  “阿娘,今日快四十度啦,不是说过了伏天,就会降温的么?”
  “这哪有一个准数的?四季司神的事情,岂是我们说了算?”
  头也不抬,依然在刺绣的白洁扬了扬手中的秀面,这是一只活灵活现的猫儿。就当真像是一只活过来的猫儿,落在了眼前。饶是张沔是个熊孩子,也神采连连,然后叫了起来:“阿娘,给我可好?”
  “还没做好呢,再有个七八日,兴许就妥帖了。”
  “那说好了,这个给我。”
  “你一个小郎,要这物事作甚?”
  “自有用场。”
  跟母亲央求了一番,白洁到底还是拗不过儿子,将这猫儿绣花答应留给张沔。
  迈出门去,张沔心中暗道:雪娘最喜欢小猫小狗,阿耶不让她碰活的,有了阿娘这个似真个一般的,定能让雪娘高兴。
  “到时候,央着阿耶一起去鲁湖采莲。再去看杀蛟的好汉扑杀蛟龙!”
  攥着拳头,张沔眼神放着光,计划……完美!
  熊孩子有熊孩子的计划,熊孩子的爹自然也有自己的计划。程处弼那里也是有温度计的,而这几日传来的消息,白天沙砾中温度,普遍都在六十度以上。气温一直维持在四十五度左右,一应工程都停了下来,连骆驼都不愿意在外面晒。
  碛西州的一些防务工程,基本上已经可以定局要延后到入秋。今年的夏季高温,又让碛西草场遭受重创,一场大火过来,各部族损失惨重。即便是牛羊十数万的部族首领,眼下除了家底,也不比本就一无所有的牧奴好过到哪里去。
  这场大灾,放在唐朝介入西域之前,地方势力都是靠自生自灭或者跟着突厥人出去抢劫来渡过难关。
  但唐朝到底不是突厥,更不是靠抢劫为生的强盗集团,千年以降的惯性,不管是处于收买人心还是职责所在,在朝廷正式下达公文之前。敦煌、碛南、碛西三地两级政府,都已经着手抗灾。
  只是说,想要指望敦煌方面对待疏勒遗民和关内百姓一样,自然是不大可能的。
  敦煌方面,不管是敦煌宫传达过来的皇帝旨意,还是碛南都督府的指示,都明确的表明,这是一个分化疏勒遗民的好时机。
  “程处弼居然弄了一票博陵崔氏的人跑去做教书匠,有想法。”张德连连点头,程处弼的做法相当正确,在西域佉卢文日渐式微的当下,有曹宪的《音训正本》加持,加上西军在侧,南部勃律、象雄虽然略有扩张,却在高原地区无法做到一统或者独大。
  这是一个夯实唐朝根基在西域的绝佳时期,只要保证二十年内相对稳定,在没有外部对手可以威胁唐朝霸权的情况下,整个西域被洗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这和洗脑或者说文化侵略无关,纯粹就是和商业经营差不多,最终会形成消费习惯。
  更何况,即便是吹牛逼或者讲“天命”,唐朝直接甩一个汉朝老哥出来就行,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真正承担风险的,是那些处于一线岗位的业务员,军事上就是程处弼麾下的西军大头兵;文化教育上,就是博陵崔氏等流放在此“政治犯”;经济上,就是一撮撮来自不同地方出身不同民族的唐人。
  博陵崔氏这些一线教书匠,死个六七成不奇怪,想要稳定到教书没风险,起码也是三五十年后。
  期间非常朴素的复仇主义,会让博陵崔氏等教书匠认清社会现实的。
  “嗯,不错。”
  继续看着信,张德发现程处弼很快就凑齐了不少崔氏女,嫁给有心“豁出去”的麾下精锐。
  这些人的某些属性和程处弼、屈突诠等二代类似,比如在家族中,重要性偏低甚至直接家族难以为继无法倾斜资源到其身上。
  程处弼是在赌,赌唐朝会不惜一切代价维持西域;同时,程处弼也是在坚持,作为帝国军方的新锐将领,他的主要事业,前期贡献给了漠北,现在全部扔到了西域,眼界开阔的他,早已不是那个只会盯着长安一亩三分地的废柴。
  身前身后名,或者说,程处弼将来的子孙能不能有一份不错的“家业”,就要看他在西域攒下的“家底”如何。
  “看来,此次大灾,倒也不是没有好处。”
  程处弼在信中已经说明,疏勒故地各部牧奴,现在都是贱价脱手。原突厥、疏勒、铁勒的头人奴隶主,他们需要迅速变现,换来牛羊或者田地。此时,手头的牧奴要么杀掉要么卖掉,想杀的人肯定是没有的,但如果没有粮食喂饱牧奴,那还是得杀。
  至于底层牧民,早在程处弼打下朱俱波时,就已经暗中“通唐”。对他们来说,跟哪个可汗不是跟?圣人可汗明显更大更强,那当然是跟着圣人可汗了。
  “要是这次做得好,西域要少打不少仗。”
  疏勒核心人口数量不多,但在疏勒势力范围内厮混的杂胡多不胜数。首鼠两端的奴隶主经历突厥、唐朝的几次收买之后,不但安安稳稳地存活下来,牧奴数量加起来,少则六七万,多则二十三四万,就看唐军的手能伸多远。
  胡人也不是蠢货,既然唐朝能够为了保奴隶的性命,拿出粮食牛羊,那么普通牧民农户,又怎会见死不救?
  这是一个将心比心的简单道理,在本就汉强胡弱的当下,正常人都会有一个直观的价值判断。
  这对于将来可能持续一二十年的治安战,是有很大帮助的。这场大灾,可能让大多数地区的治安战甚至骚乱都发动不起来。
  军事文化经济全面优势,连人性道德都要领先,底层带脑子的“豪杰”,又怎么可能做亏本买卖。
  “不过说到底,还是钱粮。”
  横竖程处弼都是要钱要粮,能够不怕敦煌方面卡他,程处弼也正是因为有张德明面暗地的支持。
  想了想,张德组织了一下语言,给程处弼先写了一封信过去。
第六十四章
中学
  嗒嗒、嗒嗒、嗒嗒……
  芒鞋在石板铺就的街道上,踩出了独特的声响。伏天过后洛阳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饶是平整的石板街,也有残留的水洼。低头看去,倒映的是瓦蓝瓦蓝的天空,还有白如棉絮,团成一团,这一片那一片的云。
  “十一郎,慢一些,急个甚么。”
  街坊的坊口门柱一侧,手中还捻着抹布,围裙烟灰油渍的妇人,踮着脚张望着一个小郎,飞也似地踩着芒鞋在飞快地跑。
  “要开学啦——”
  嘴里叼着一块黄澄澄的糜子面窝头,那小郎肩头的挎包,被甩在了身后,跟个风筝也似。
  “这让人操心的碎娃,不省心!”
  嘟囔的妇人皱着眉头,叹了口气,才转身回了坊内。
  “周娘子,你家十一郎可以啊,竟然去了新南市中学进学,了不起啊。”
  “就是学个算账,甚么了不起,俺只是指望他莫要在南郊和青皮厮混罢了。旧年大柳树有个吴家的九郎,俺是亲眼所见,被人堵在新南市的西门,剁成了酱一般,到今年,俺见了肉都想吐,连给铁杖公进了一旬的香。俺连频婆果都没吃过,全给庙里了……”
  说着,她又朝着铁杖庙方向遥遥一拜,“麦公保佑,千万保佑啊。”
  “痴女子,你怎么忘了,去铁杖庙拜神的,青皮哪里少了?往常新南市的无赖,不都在身上纹个铁杖公么?”
  “是哩,是哩,这些个不要脸的,怎么好意思去庙里求神的。”
  周娘子在那里抱怨着,但街坊却还是目露羡慕,无它,说到底,还是周娘子的儿子,在新南市中学进了学。
  新南市中学,它是很有特殊性的,学堂的一应开销,都是新南市所有铺面来供应。而这个学堂的唯一要求,就是给新南市的所有商号、行会等,提供合格的账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