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1/1398

  不远处,一个小黄门见状,便记了下来。
  “噢?侯君集这个小肚鸡肠,寻辅机说话?”
  同样正在吃饭的李董笑了笑,然后扭头问康德,“二人可有结论?”
  “不欢而散,侯尚书拂袖而去,似是恼怒紫微令怠慢了他。”
  “嗯。”
  李董点点头,神情颇为满意。
  二日后,潞国公家有名的“侯七郎”,带着礼物,去拜访了独居城南颐养天年的史大忠。巧的是,长孙濬代表长孙氏,也跑去慰问了一下终于皇帝皇后的老忠仆。
  “听闻悉计蜜悉帝、悉蜜言、昏磨、思摩达罗等诸城诸邦失其共主,葱岭以西,山岭复杂。此间诸部诸邦国,犹如‘秦失其鹿’,吐火罗诸部及此间杂胡共逐之。家兄此时有番僧苏拉相助,得大马士革之僧众拥护,可为内应。乌仗那之东,勃律国法师乃黄冠子真人,持有圣旨,今时又可策动北天竺诸邦国及羌塘诸部……”
  “好!侯某已知黄冠子真人虽能策动蛮众数十万,然则缺钱少粮。兵马欲动,钱粮先行。侯某忝为潞国公所托,这几年在长安,还是攒了些许银钱。凑一凑,还是能给黄冠子真人添几件法袍的。”
  “吐火罗人可不好打,勃律国、北天竺及象雄吐蕃今时之兵,多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倘使拖到入冬,这俱鲁河金矿,就不要去想了。”
  “公子不必担心,眼下两家联手,方能染指此间金矿,侯某又岂会不知轻重?”
  二人身后,都有文士模样的人在那里琢磨。房间内议论非常,房间外,史大忠正在摸索着一枚白如油脂的玉石,这于是鸡蛋大小,光亮非常,甚是喜人。
  时间过得不快,但也谈不上慢,到坊内水钟声响,两边才各自离开。
  路上,长孙濬眉头微皱:“这世上,还有如此做买卖的?闻所未闻!”
  “郎君不必奇怪,其实这等事情,在东海之上,不胜枚举。”
  “借钱给人打仗,然后用斩获还账?”
  “有何不可?昔日孙伯符,不也是如此?”
  “这岂可等而论之?”
  长孙濬眉头皱的更加厉害,“也不知道大人是个甚么想法,如今兄长悬于万里沙海,也不知道过的怎么样。”
  而侯七返回潞国公府之后,迅速找到了侯君集。
  “怎么说?”
  “三十万贯。”
  “怎么送出阳关?”
  “下走约定乃是用肉干、绢布、麻布及少量银钱。”
  “你觉得,前往西域,折损能有多少?”
  “能剩十七八万贯,便是大好。”
  “李淳风惑乱蛮夷,麾下多是一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十七八万贯,那就是一锤子买卖。吐火罗人盘亘葱岭以西,此地胡部,别说突厥人,就是波斯人,也多是不喜。就是个大羊圈……”
  “国公,可谁能想,这里能有金矿呢?况且,除了金矿,那银洞画册,只说肉眼得见,怕不下三四万两。”
  侯君集负手而立,走到了一张圆桌前,然后翻开了一本册子,这是一本画册,但是不同的是,它是水粉画。画的一个银矿矿洞,矿洞之中,天然白银就像是人体上的肉质增生,密密麻麻地绵延深入……
  “老夫觉得还是有些冒险。”
  “富贵险中求,国公若是觉得太过,下走倒是有个计较。”
  “说。”
  过了几日,侯七到了新南市,找上了屈突诠,跟屈突二郎说道:“君乃市内翘楚,还望成全,还望成全啊。”
  “……”
  屈突诠一脸懵逼,别人来“圈钱”,那是因为生意都在海上,虽然要采购大帆船,但收益确实高啊。入娘的,你们一个经营“持球”俱乐部的,怎么突然就做起丝路上的生意了?你要是说把“柳营”抵押出来,老子保证没二话。
  想了想,屈突诠便道:“非是某严苛,实乃要同兄弟相商,相商……”
  然后屈突诠就写了信给张德。
  老张收到信之后,嘴角一抽:“妈的,放贷给勃律人,然后让勃律人去打仗,打赢了拿几块地抵账,怎么瞧着这么眼熟啊。”
第六十二章
业务多
  “这个铁,像钢,比铁好用。”
  “先生,这铁仿佛贞观十五年长安挖出来的前汉铁器啊。”
  “要是用来做管子,肯定好。”
  例行的江夏钢铁厂视察,陪同的厂领导和技术骨干纷纷表示要力争上游再创佳绩。但老张这回过来,压根没打算和他们闲扯,而是有个学生,在永兴煤矿的分厂,开了个小小的脑洞,然后……然后弄出来一个微妙的东西。
  “五郎。”
  “学生在。”
  “我们边走边说。”
  “是。”
  熊淬火原先叫熊初五,家中行五,有四个兄长。嫡亲兄弟就一个,另外几个都是堂兄。家里原先是山民,薄地山地有六百来亩,没有水浇地,他母亲是獠寨出来的,早先日子不能说太糟,毕竟还有比他们更糟的。
  因缘际会,他那个獠寨出来的母亲,居然硬是把他这个年纪刚好的儿子,送到了沔州“技校”。
  整个江汉,有此等气魄和想法的獠寨女子,少之又少。
  但到底熊初五还是顺利毕了业,顺利通过了江夏钢铁厂的考核,成为了钢铁厂的一个技术员。
  “有实验报告吗?”
  “先生,有的。”
  如今名叫熊淬火的熊初五把乌漆嘛黑的实验报告递给了张德,老张扫了一遍之后,就知道这货开了个什么样的脑洞。
  “你加了‘燧石’?”
  “不是一般的‘燧石’,得是南昌货。山东‘燧石’便不行,依学生之间,定是这‘燧石’成份中,有不同之处。只是眼下手段有限,还不能探查出来。”
  “先归档就是,往后继续试,然后先把南昌‘燧石’定下来,看看是哪里产的,到时候买了那个矿。”
  “是,先生。”
  学生们开了脑洞,于是,球墨铸铁诞生了。
  虽然指标肯定一塌糊涂,但这玩意儿好用啊。
  至于产量,肯定只和高炉规模和南昌“燧石”有关。老张大概能估计出南昌“燧石”是什么,甚至产地在哪里也清楚,但终究涉及到“铁”,事情就不好办。套两三个马甲换几个不同项目,总归是要的。
  兴许就得弄个江夏管道厂出来,然后目的就是这点球墨铸铁。
  老张虽然很高兴,但还没有高兴到不能自已,贞观十七年的当下,生铁品质不要太差,就已经足够了。
  一般精锐部队的甲叶,熟铁片绰绰有余,周围蛮子有几个能破防的?按照丝路上最优质的天竺钢,这玩意儿的产量全看老天,只有技术上的意义。
  因为北天竺那个能产此钢的土邦,每年产量,也不过是五百斤左右。一批次所产钢锭,都是两斤左右的圆球,原先大部分都是出口到波斯,长孙冲在河中时,将这种钢命名为大马士革钢,是因为同行者苏拉,认定这是在大马士革见过的。
  而实际上,这些钢材料的产地,在波斯以东。
  丝路重开之后,有了勃律山口作为通道,天竺钢可以从勃律山口进入碛南、且末,然后出口阳关,在敦煌就能交易。
  敦煌宫宫监是给皇帝办事的,基本上出口到唐朝的几百斤天竺钢,都是全部吃下。
  贞观十七年的当下,有多少钢锭,李世民都干消化。更何况,也没多少。
  眼下石城钢铁厂所产的钢,基本也是这种坩埚炼钢法,产量低,主要就是维持中央军的精锐皇家部队装备。说白了就是羽林军,现在就要加一个收税的……
  边军也只有西军和北军能装备一些,但大部分还是唱“铁甲依旧在”,甚至唱“皮甲依旧在”,还有“布甲依旧在”,小部分“无甲依旧在”……
  数量庞大的军队,人人带甲,那真是闭着眼睛都能怼死世界。
  学生开的这个脑洞,主要是工件铸造更加牢靠,武汉地区的小小“产业升级”,还是可以做到的。能替代太多木石铜铁的工件,成本上来说,就是如何把南昌“燧石”变得更加便宜一些。
  至于运费,船运的运费,那能叫运费么?
  是不是真的石墨球状,老张也没必要去判断,加工铸造指标只要提高,那就可以持续,此时深抓指标的人,不是他。
  “这‘新铁’要好用么?”
  “对照来看,肯定是要好用,能省不少青铜件,比如轴承……呃,雪娘呢?”
  一看崔娘子一副呆滞的表情,老张就知道说这个就是扯淡,寻了个由头,便去找女儿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