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6/1398

  “明府,我去过河东河套,诸地虽也急需‘王学’之流,却也不敢明目张胆兴办此类学堂。若是被人告入长安,事态若大,只怕还是要有祸事。”
  “无妨,张操之有句话说得好:天塌了,有个头高的先顶着。志武老弟,你猜这个头高的是哪家?”
  见李德胜笑容诡秘,作为一个秘书,他当然是揣摩透了领导的心思,于是小心翼翼地用疑问的语气说道:“新贵?”
  照理会说是五姓七望,然而五姓七望在此事上,落后几年,一时半会儿追不上,只能靠砸钱砸女人来笼络。
  而新贵却是不同,大大的不同……
  “如果我现在告诉志武老弟,长孙无忌、房乔、杜如晦、李靖都各自有名目众多的类似学堂,你以为如何?”
  “这……”
  “新贵之中,唯一没有参与此事的,止尉迟恭一人而已。连岐州刘师立,都上门求了张公谨。至于我家那位丹阳郡公……哼。”
  “这……”
  作为秘书,他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多了。
  不过老李却又挑了挑眉毛,“然而唯一不曾涉入此事的尉迟恭,他儿子可是没少搀合,更不要说麾下健将自从西征之后,几乎就是反出门庭。程知节三子处弼你听说过没有?”
  “且末都尉?”
  “他差不多和程知节闹翻了,情况类似我吧。”
  “这……”
  作为秘书,他感觉知道的已经不是太多,而是得牢牢地跟着领导步伐走。
  “这次竟陵生猪入京,你去长安城西大讲堂,拿我手书,再招几个大讲堂的学生过来。记住,要成绩前五的。”
  “是,下走记住了。”
  天下的大事在贞观十二年多了许多,原本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事情,在此时此刻的贞观朝,终于可以用“不能说的秘密”在推行。
  这不是工科狗一个人的意愿,而是老旧贵族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在扩大再生产时候,对“人才”的正常需求。
  哪怕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明知道《五年模拟三年高考》才是官方指定认证科举教材,但是为了维持在长安的体面,他自己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在包销白糖的同时,还要命族人购置新式织机、新式水车、新式帆船……
  曾经以为修不起的水泥官道,在学会做预算之后,京洛板轨平行的地方,多了一条疯狂的水泥官道,目前已经能够通行两架马车。
  至于造价,至于水泥作坊,至于球磨机,至于施工单位,至于新式营造工人……朝廷也好,五姓七望也好,都保持了缄默。
  这是一个需要消化需要时间来掩盖此时尴尬的时代。
  而除了集团性质的尴尬,李皇帝还有独自一人的尴尬。
  “荒谬!”
  将案桌上的奏章扫在地上,李世民看到的都是来自洛阳的建言书。那些地方名流们,纷纷表示要支持“养济院”政策,表示要为君分忧,要为民减负。
  汹汹乡愿,外朝挡也没挡,直接砸到了李皇帝的案头,让他整个人有一种被所有人包围的震怒,却并无惶恐。
  “乡愿,德之贼也。”
  看着杜正仪,杜如晦面无表情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太子左庶子整个人抽搐了一下,顿时又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索然无味……
  而在当朝侍中府邸,魏征按着一份新拟政策,迟迟没有决定是不是要在明天发起决议。
  他手中有一份报告,报告很简单,只有几个数据,但让他又是高兴又是皱眉。
  沔州的新生儿又增加了,沔州的在籍丁口又增加了,沔州獠人彻底融入到了沔州社会中,沔州的夭折率又下降了,沔州的税赋又翻倍了,沔州外来人口已经五倍本地在籍人口,而这些外来人口在沔州务工或者归入奴籍,都是手续合法政策合理……
  魏征心中琢磨的,有两个决议,一是干掉世袭大都督这个扯淡的玩意儿,否则天下全模仿吴王这种搞法,会有多少能讨“吴王”欢心的“张德”?二是魏征决定效仿沔州,建立华润系类似的妇幼保健制度。
  第一个是一定要做的,第二个,却让魏征有些犹豫。
  推广沔州的一个制度,如果不会有连锁反应,那一切都好说。但是魏征这两年的琢磨考察,他很清楚,要想做到沔州模式,首先得有沔州长史那样的“组织”。
  而这个,正是魏征犹豫不决的地方。
第五十二章
阿杜的歌最好听
  家和万事兴,这是小老百姓的认知。
  稳定压倒一切,这是政府的本能。
  维稳是一种很理所当然的事情,自然而然的,当发现有波澜有冲突,不管是唐朝还是汉朝的官僚们,都会帮忙遮遮掩掩。上峰要供着,下属要瞒着,总之,不要搞事。
  山东人要弄“养济院”,不管他们打的是什么心思,对长安人来说,老板你多少也给让点利,总不能老这么怼着,是不是?
  有些家伙觉得自己人面广,还专门去敲宰相家的门。魏征这个喷子没人去,温彦博这个死人更是没人去吊唁,万一他儿子温挺一把攥着衣衫要讹人呢?
  所以,通常情况下,肯定是找房谋杜断。
  再说了,房谋杜断牛逼啊,给力啊,皇帝面前有面子啊。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杜天王笑呵呵地点头答应,说老夫一定会好好劝劝皇帝的。
  于是第二天广大官僚同胞们都美滋滋地等着一起捞外快,眼见着房乔先出来亮个相,说这养济院应该要搞,不过嘛,得朝廷牵头,得朝廷监督,怎么能让民间这么跳呢?万一那些山东人表面搞慈善,暗地里搞分裂,那上哪儿说理去?
  重臣们一听,房相说的对。
  房相亮了相,就到了杜相。
  一般来说这情况就该捋顺了皇帝的毛,然后给点山东人甜枣,给长安的小弟们一罐蜜糖,大差不差就过去了。
  要不是杜天王直接来一句“臣奏请长孙无忌为中书令”,美滋滋的重臣们差点就信了!
  这不科学啊!这不能够啊!太突然了啊老杜!
  烟嗓摇滚就是牛,你们这帮玩乐队的懂个卵。
  杜天王从来不唱娘炮歌!
  玩的就是刺激!
  于是在大家都以为今天玩的是跑得快时候,杜天王说老子玩的是四人斗地主,就是炸弹多!
  于是杜天王接着又来一句“臣以为东都可为基业,河南府及陕、汝、怀、滑、汴、许、陈、豫为屏障,此连接关西山东之地,可直接隶属政府……”,总之一句话,这些地盘,就不用山东人操心了,俺们总公司直接管理,委派得力干将前去盯着。
  一个三。
  炸。
  要不起。
  炸。
  要不起。
  炸。
  要不起。
  炸。
  你特么会不会玩牌?!
  重臣们的感觉,就是这样的……
  不仅仅是重臣们一脸的懵逼,连老哥们儿房玄龄都是一脸的懵逼,心中不由得一阵心惊胆颤:老铁,你玩的是啥啊。
  至于本以为自己已经得到消息的长孙无忌,还悠哉哉地觉得今天自己上位那可是大新闻,得请客,得铺张,得浪费。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和杜如晦后续扔出来的议题一比,他这再就业算个篮子。
  在一阵眩晕的恍惚过后,公司中高级管理人员立刻觉得这不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咱们看老板的表现。
  然后一双双目光看过去,就见李董嘴角一抽,分明就是一个意思:看老子干嘛?老子也不知道这货怎么突然抽风啊。
  但是,不管杜天王唱的是农村重金属海派情歌,亦或是弗林国美声唱法二人转,都改变不了一个事情,这议题,它有搞头。
  年初搞的议案,是设布政使这个临时衙门,主要是放在边疆区和发达区。临时性的差遣,能不能落实,最后成为惯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博弈的事情。
  但对杜天王来说,他都死过一回了,还玩这套路干个鸟,直接来点实惠的!
  河南道最精华的地方,无非就两头。一个是河南府,一个是登莱地区。
  现在河南府拎出来,再把周围有钱任性的州县囊括进来,搞成直接隶属中央,这得让多少岗位升半级?
  光退休后的福利待遇,那就不一样吧。
  就说这洛阳吧,以前和郑州也就是半级的差距。但现在不一样了,东都啊,那必须得一级半的差距。原先洛阳令算个卵,现在洛阳令怎么也是和长安令一个级别的啊。
  最重要的是,直接隶属中央,那么原先的萝卜坑咱们不管,往后这些萝卜坑怎么填谁来填,就真不一定要跟地方土豪打太多的商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