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1398


第七十三章
杨六郎的差事
  沔州虽为下州,但因汉阳缘故,地位并不低。而且定为下州,问题还是在于唐朝建立之后,户籍统计不如隋朝。自开元建国至今,逃户黑户隐户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不是不能,而是没有解决的意愿。
  地多人少,连续的对外战争和内部政治资源整合,使得武德年至今,传统中原农耕区是带有浓重“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意味。
  中原的优质耕地和熟练优异的农民,可以飞快地恢复生产,自然而然的状态,也只需要两三年,就能有不菲的积累。
  像贞观一二三年这种连续大灾害的情况,之所以让李董忍着也要吃蝗虫,实在是因为这种情况太罕见,以至于很容易动摇继位的合理性。
  天命这个概念股,一旦玩脱,那就是连割肉都没有机会。
  虽然李恪从没想过天命会在他那里,但是当听说沔州长史会是张德这条江南土狗的时候,他整个人都精神了起来,一扫听说王府长史是权万纪的苦闷心情。
  “殿下缘何这般高兴?”
  李恪在临时园邸饮酒,饮而不醉,面色微红却带着微笑,显然心情不错。这让护卫们都是松了口气,至少不同继续每天对着李恪那张不知道是不是要发飙的脸。
  “离开蜀中,本以为前途寂寥。如今有了张操之,哈哈哈哈……”李恪不由得大笑起来,“本王真是快活啊。”
  “殿下,梁丰县男和太子素有交往,可谓友朋。便是居于督府之下,亦非殿下能用之人。”
  侍从是李恪的心腹,乃是杨氏所出的男丁,为隋朝宗室旁系。
  “本王何曾想要用他?”李恪晃荡着杯中物,笑得合不拢嘴,“你以前不在京中,不知张德少年时的风范。所谓‘有了张操之,生活很轻松’,绝非虚言啊。东宫太子糖,莫非你真以为是太子所制?”
  “只是……殿下便是要同张操之联络,也没甚交情。传言此人‘未婚得子’,乃是有才无德之辈,若是用他整饬水务,于殿下倒也有用。不过如此一来,也只是公务交往,私谊是不成了。”
  “不成就不成。”李恪捡了一颗阿月浑子,剥了之后扔到嘴里,然后才摇头晃脑道,“他既好色,送上美人就是。本王又非请他做事,只是谋些用度罢了。旬月等候俸禄赏金,本王称甚吴王,不若叫丐王。”
  “殿下慎言。”
  “醒的醒的。”
  挥挥手,李恪有些无所谓,在长安时,做点事情总要被人提醒母妃出身。李泰虽然总在他面前显摆,皇帝老子也从来不掩饰对李泰的喜爱,不过李恪除了有些觉得李世民偏心之外,并没有像李泰那样心生不该有的想法。
  和李泰不同,如果李恪想要对太子之位有点想法,他唯一可以投靠的,只有皇帝老子一人。而李泰呢?文学馆中自有清流,平康坊中自有选人,“贤王”这玩意儿,李泰戴上这帽子,又不是一天两天。
  他不想做“贤王”,也不想有哪个畜生文人跑来吹捧他,他只想混的稍微滋润些。所以他找张德,不是为了拉拢张德或者收买张德,而是想要找张德弄些搂钱的路子。能够供他四处游玩到处浪就行。
  一想到张德那“点石成金”的本领,一想到太子老哥光靠“太子糖”就能让东宫幕僚直接成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李恪就浑身舒爽。
  “‘未婚得子’那事,可是洛阳白氏?”李恪问心腹。
  “的确是洛阳白氏,和柴二郎也有些干系。”
  “唔……张德有个洗脚婢,听说是太皇薛婕妤的外甥女?”
  “这……”
  杨氏侍卫一脸的为难,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太好开口,事关皇族亲眷,传扬出去,李恪顶多就是被斥责,他搞不好得流放。
  “听说张操之在平康坊,却有赎买过一个犯官之后,姓薛名招奴。”
  李恪白了他一眼,弯弯绕绕的,真是不爽快。
  啪。
  将酒杯放在桌上,李恪站起来来回走动,然后喃喃问道:“你说,张德会不会是喜好名门女子?听闻大凡异人,多有怪癖。魏武素爱人妻,几为此好受困。张德纵不如曹孟德雄才大略,经济之才却是不输陶朱公,只怕就是有这等怪癖。”
  一旁杨氏护卫嘴角抽搐,有心劝说自家王爷别胡思乱想,但是深思一下,又觉得吴王殿下给梁丰县男加的这个设定,确实挺带感的。
  毕竟,郑琬也是荥阳郑氏啊!
  “唔……这名门女子,还须破落门第,方能为权贵亵玩。张操之口味独到,要送他美人,着实恼人,恼人啊。”
  作为前隋远支宗室之后,杨氏护卫一脸的郁闷。从来只听说过别人给亲王送女人的,还没有听说亲王眼巴巴地给人送女人,而且还要深思熟虑苦思冥想。
  我家亲王才十七八岁,正值大好年华啊!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李恪为了给张德送女人,算是用上了心思。他首先想到的是从弘农杨氏弄个女子出来,毕竟杨皇帝攀的亲戚,也是弘农杨氏。
  和汉末袁绍家的四世三公比起来,弘农杨氏的四世三公含金量更高,并且更加的坚挺。
  是李唐皇族不能笼络五姓七望之余,尽力笼络的另外一支世家。
  不过李恪想了想,又把这个念头给抛之脑后,因为李恪的王妃,也是弘农杨氏的。到时候他怎么和老婆说起这事儿?本王把你娘家姐妹送给张操之暖榻?
  于是李恪转念一想:杜陵韦氏如今时运不济,宫中虽有韦贵妃,外朝却只有韦挺一人,我若寻摸一二,定能寻得入眼女郎。
  心念于此,李恪于是对杨氏护卫道:“六郎,你回京一趟,帮本王打听一下韦氏女郎,可有姿貌绝伦者。”
  “……”
  入娘的,老子可不可以不干?
  “殿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杨六郎还要挣扎一下,毕竟,他要是去打听杜陵韦氏的女郎,肯定会被人知道,到时候,太极宫派人来过问,他怎么说?我家王爷为了巴结梁丰县男,准备弄个上档次的大户妙龄女郎送过去暖榻?
  “计议个甚?去!快去!”
  “哦。”
第七十四章
喷子找不到方向
  中书令温彦博病情加剧,皇帝派人慰问,随后侍中魏征前往温彦博的府邸拜访,出现咯血的温大临是坐着保利营造出品的轮椅,到前庭迎接的魏征。
  “公憔悴至此?!”
  魏征是个直性子,一看温彦博居然已经有了点尸居其气的意思,当下就脱口而出。不过温彦博却是一笑:“玄成难道是为了看我处境,特意来取笑?”
  “快回屋歇息。”
  看了一眼温挺,魏征帮忙推着轮椅。回到屋中,又帮着扶温彦博躺下,这才起身找了一张保利营造出品的团凳坐下,看着有些累的温彦博:“何止与此?”
  “别人都以为老夫是被权万纪抨击所致呢。”
  魏征一看他还有力气开玩笑,当下便道:“皇帝要行‘世袭封建’一事,你已经知道了?”
  “是,皇帝让老夫上表作赋。”温彦博说到这里,突然冷笑一声,“荒谬。”
  “当下群臣议论纷纷,连东都百姓都在谈论此事,只怕此事再有几年,还是要废弃的。只是,皇帝强行定策,地方世族,又添怨忿。数年后,朝廷废弃此政,必引来汹汹嘲讽。”
  “我乃太原温氏,亦是地方世族。”
  都懒得和魏征说那些废话,温彦博哪里不知道李皇帝的打算?可这年头,根本没有任何政策可以让皇族万世一系。“世袭封建”就有用了?那是不是给诸王再加点兵力,帮忙训练一下护卫?
  “你!”
  一看温彦博这个态度,魏征那是暴脾气,当年又不是没喷过信温的,当下准备继续喷,但是转念一想,这货都快死了,过死人计较什么?
  于是魏征耐着性子,正色道:“皇帝刚愎,非福是祸。到时地方小族跟从嘲讽,以天子之威,杀鸡而儆猴,何乐不为?”
  温彦博不是不知道皇帝现在的状态有问题,可这不是他一个病残中书令能阻挡的。鬼知道贞观三年后的唐朝怎么就像开了挂一样,逢战必赢没输过,换谁谁也尾巴翘上天啊。
  更可气的是,夷男这个废物居然是被一帮流氓给操翻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天命在汉啊!
  阿史那思摩那条疯狗眼下跑去西域咬人,旗号打出来就是李皇帝的走狗,走狗都这么利害了,侯君集的正规军算啥?
  有时候温彦博不无恶意地想,是不是李唐皇族的祖宗真的是李耳,于是真的就暗中庇护了一下?
  而且安北都护府设立之后,乌堡前进政策加上青料塔的普及,直接绝了草原重新出现蛮族大酋长的可能性。草场分区置地,更是屠刀加财帛双重推动。仅仅是制革一项,河东当年是争着做汉奸走私物资到草原,现在颠倒过来,蛮子争着做蛮奸,走私皮革新种羊毛到河东。
  太原这个北都,当年就是草原走私贸易的大本营,也是汉奸速成培训中心。本地士族压根不关心蛮子会不会牛逼会不会强大,反正死的不是他们,是河北道的倒霉蛋……
  扪心自问,温彦博也不想看到温氏子弟专门搞走私到草原的事业,这压根就不是能够对人吹嘘的事情。
  所以,甭管皇帝怎么刚愎自用,眼下的河东,眼下的太原,那真是对李皇帝服服帖帖,以温彦博为首的河东世族,除太原王氏,那都是排着队过来准备拍马屁。
  魏征是直臣,他温彦博就是佞臣?为官生涯中最丢人的一次,也不过是某次被人称作“人奸”,骂他的还是李大亮,滚去凉州了。至于“温家堡的人都该死”,那江南小畜生寒门出身,有甚资格上桌?
  “诸王陆续成年赴任,独储君游离中国之外,天下焉有此等太子?!”魏征盯着温彦博,胡须都在颤动,“江阴张操之,如今为沔州长史,可是温大临,你可知道是谁都督沔州吗?”
  “张德居然做了长史?”
  本来他想说这世上哪有二十岁的长史,然后一想,妈的二十岁的长史好像还不少,于是有些抑郁地说道,“总不能是魏王吧?”
  皇帝“世袭封建”的推动,虽然温彦博知道,但因为病重,具体到升格大都督府这件事情上,他是不知道各亲王具体人事任命的。
  “吴王。”
  “吴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