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1398


第六十八章
现实和想象
  “杜明理!你好大的脸面,竟让克明公抬举你。”
  抖了抖手中的介绍信,李德胜哈哈一笑,拉着杜正伦进了沔州工部衙署。张德最近在做土坝实验,防渗水心墙还是不理想,用水泥不是不可以,但实在是太浪费。沔州鄂州两地加起来少说一千里大小堤坝总归是要的。
  大工地一旦开动,最基本的防汛工程是必须要保证,不然的话,这里作为手工业生产基地,每年面对春汛夏讯秋汛,总不能直接歇业。他现在生产的又不是硬盘内存条,大水淹了工厂靠涨价不但不亏还能当年利润实现翻三番。
  “操之,杜秀才来了。”
  “李公子,吾当先通报一番……”
  “装甚老夫子腐儒。”
  一把拉着杜正伦的手,李德胜把他拽了进去,杜正伦也是无语,只好跌跌撞撞地跟了进去。
  “别看我在这里混迹,也是有个水部主事差使。哈哈。”
  荆襄一行,李德胜和张德一拍即合,二者是双赢的联手。丹阳郡公家的公子,怎么也比荆襄土豪要高贵的多。任你恣意放纵,被人也只当是风流不羁,这就是身份带来的好处。
  而老张在这等地方,名声还真就没有在长安来得犀利。
  再者,李德胜有脱离李客师门户自立的意思,李客师五个儿子,也就次子李恩跟他能沟通。
  “李主事。”
  杜正伦也是没脾气,遇上这么个公子,他有什么办法?
  不过杜正伦到底和李家有旧,也没摆出欢州刺史的架子。当然了,这等边陲军州的主官,除非是幽州都督级别,大多都不被人高看,故而也谈不上什么架子。
  “心中有气,觉得失礼了?”
  李德胜笑着手指指了指杜正伦,然后一边走一边道,“张操之没甚脾性,贯说直言,有甚心思,直说了了账。若是藏掖些许,只怕坏了你的事情。”
  听了他的话,杜正伦一愣,心道:克明公也曾说了这般的话,那这张梁丰,倒是颇为潇洒。
  “哟,曼倩公子这次又有甚么指教?”
  张德正在作图,刚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揶揄了一下李德胜在荆襄的诨号。这诨号也是装逼得来的,“菊月登高会”他捞了好大的名声,有些好事的,就说他是当代东方朔,才气四溢俊美非常。
  不过比孔夫子还高大威猛的东方朔可没这么浪……
  东方朔,字曼倩,有人说李德胜是当代东方朔,那绝对是赞誉。
  “又来取笑,偏是你有这等癖好。”
  “子曰:打人脸揭人短,君子大德也。”
  “你这妖孽又来编排圣人,小心姓孔的姓长孙的又来寻你。”李德胜指了指张德,然后看着一脸便秘的杜正伦,“杜明理,这就是张操之,怎么,和在长安见到的不一样吧。哈哈哈哈……”
  当着一个秀才编排孔夫子,跟骂街没区别,不过张李二人虽然嘻嘻哈哈地编排着杜正伦的圣人,却眼明心亮,观察着杜正伦的反应。
  却见杜正伦上前道:“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某临行时,听过李凉州之子的狂放之言。”
  你听错了,那是王安石说的……
  最重要的是,李奉诫就说了前面两句话,第三句,压根就没说过。而且老张相信,长安城是肯定没人会这样说的,于是不难得出,第三句话,是杜正伦通过前面两句推导出来的。
  “君至此地,我已知君所忧。”
  老张把手中的炭笔一扔,A0纸上面是风车装配图。唐朝的风车只有纵轴,效果也很好,不过占地面积太大,所以还是需要几百年后的荷兰式风车,加个横轴。用在汉水流域和湘水流域,对獠人诸部融入这个体系,是个很重要的工具。
  “秀才是要在欢州置富民经济?”
  “劝课农桑效仿中国,只是还需另辟财源,如桑麻花椒之类。”
  “欢州种稻不可效仿中国,南北寒暑变化,各有本色。如欢州交州,一年可种三季稻米,产量较之岭南,只高不低。”
  此事知道的人不是没有,但官僚的本能就是怠政懒政,加上前往岭南剑南做官都是一副死全家的模样,更何况是安南。懒政的后果就是一刀切,官僚才不会管你是不是政策符合本地发展,他要应付的就是上级,那么不管得出什么结果,闹出多大的民怨,只要上级认账,这事儿就可以揭过。
  哪怕是有部族山寨叛乱,只要不闹到波及数州,也只是罚酒三杯的事情。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方对中央来说,属于保得住就保,保不住拉倒的情况。
  像冯盎祖父冯宝,汉朝伏波将军马援那样的人,封建时代本身就是凤毛麟角。
  “三季?”
  杜正伦出身相州,相州虽然也种稻,但眼下主力还是糜子,一年双季耕作已经相当不错。现在因为解决了小麦加工问题,河南道很多地,现在也开始种麦。不过眼下因为水利设施的持续投入,稻米的亩产量,像芙蓉城苏州及淮南道一些水稻产区,能在四石以上,而且是很稳定的产量。
  “是三季不假,不过一年结余,却未必有广州高。”
  老张一看杜正伦眼睛发光,就知道他脑子里肯定在飞快地闪过“粮食大丰收”的大字。
  “这是为何?”
  杜秀才一脸懵逼,三季稻却产量不如广州,这不科学啊。
  “安南几无水利,各江河堤岸从未休整。田耕手段又几近原始,每年入夏,海啸风暴接二连三,倘使河口之地为海水倒灌,颗粒无收都是寻常之事。”
  一番话说出来,让杜秀才差点昏过去,他知道安南苦逼,但也只是瘴疠之地这样的概念。而杜如晦说了啊,张德有办法避免拉肚子拉死……
  很显然,问题不仅仅是虫子特别大特别小特别狠的阶段,连大自然都好像画风有点不一样。
  一看杜正伦的表情,老张就知道,这货心理准备还是不够充分。
  这也正常,就像老张以为自己能一夜连御数女,然而实际上一个萧姝就差点让他累死在榻上。
  意淫毕竟敌不过现实啊。
第六十九章
干货
  非核心利益的地区长官,那都是后娘养的。否则凭啥让李道兴去划水?凭他被李皇帝定性为“远亲”的宗室身份?至于杜正伦这个欢州刺史的含金量,也就是中原一个中县县令的水准,只怕实际的收益还不如王中的。
  唯一能让人记住杜正伦的,依然还是他曾经当过太子左庶子,甚至是曾经的“才之秀者”身份。
  公司市场部的分区经理,肯定有董事长的心腹,也有董事长看了想挖鼻孔的。
  “杜秀才,欢州特产可曾罗列过?”
  面对张德的提问,杜正伦摇摇头,有些心灰意冷,按照老张所说的一到夏天不是台风就是海啸,他还玩个鸟啊。
  “我这里,倒是有一份欢州特产目录。还有一份前朝土贡的清单。”
  老张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搁在书桌上方,手指在一叠稿纸上敲了敲。
  愣了一下,杜正伦连忙问道:“烦请张梁丰不吝赐教。”
  老张笑了笑,说道:“还是先坐吧。”
  “张梁丰,不知言及特产土贡,是何意?”
  羁縻州和地方土蛮进贡,都是拿得出手的及大量需要的,才会上贡。这是内府的一大进项,运作的好,每年结余可以让民部倒过来问内府借贷一批物资。倘使臣强主弱,那么外朝的官僚们借了这批物资,大概也是连连拖欠,死都不会还的。
  不过这年头嘛,杨广尚且能让民部的人憋着,何况李董?
  “欢州特产有几样,一向在长安紧俏,便是大内,也偶有短缺。”张德伸出了手指头掰扯起来,“先说几样极好的。一是金沙,二是犀角,三是象牙,四是珍珠,五是蟒皮……凡此五种,六诏剑南岭南也一贯是凑不出多少,安南虽然产出少,却易于捕获。”
  金沙不用多说,这是硬通货,更是皇帝用来装点门面用的。犀角象牙这种,岭南犀牛其实已经被杀绝了,潇湘一带还能瞧见犀牛,但不出意外最多几十年,肯定也会被杀绝。这些东西,物以稀为贵,放在土贡里面,绝对是无比抢眼。
  每年入贡,光这一项只要置办妥当,至少能让李董稍微认账一个“忠于任事”。毕竟,欢州不是中原,这是属于蛮荒之地。
  而珍珠蟒皮,却是有些不一样。张德在外打赏,金银豆子虽然也不少,但珍珠用的最多。为何?因为珍珠可以量产……
  欢州这个地方,是非常适合珍珠养殖的。而且因为地处热带,出产的珍珠可以非常的圆非常的大。如果把珍珠养殖场当作造币局的话,珍珠就是流水线上出产的货币,而且西域腹地的草原蛮族,还真就认这玩意儿。
  时间线拉长个几百年,珍珠当然就不算什么,但在这贞观朝,老张可以笃定,拿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珍珠,能直接玩残突厥余孽。
  不过这不是他的事业,批量生产珍珠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形成一个南海附近的中转站,而且是个不残破有相当活跃度的中转站。
  养殖事业需要大量的人手,在这个时代来说,让獠人部族从山里走出来,然后从事某个产业的某个环节,就已经是大成功。
  人是社会性动物,一旦融入社会,再想脱离,难如登天。
  匈奴鲜卑的人口数量级远比俚族之流要多的多,他们尚且灭亡,成为历史洪流中的一颗沙粒,固然有汉族对北方民族的极大重视。但归根究底还是那句话,人是社会性动物。而中古的社会,叫做中原。
  夷狄,禽兽也。
  这句话不仅仅是族群区分,也不是单纯的歧视,其隐藏的一个现实就是,如果北方民族不毁灭自己融入中原体系,他们的生活模式、处世法则,和兽群是没有区别的。
  马尔萨斯陷阱,不是只针对农耕文明。
  欢州土著如果没有工科狗的干扰,或许将来也会接受中原文明的先进性,但是很快他们在原始部落或者奴隶制部族时期遗留的传统,会让他们把汉人区分出来。接着不管他们如何嘴里叫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会理智区分和汉人的“你我”之时,就会去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方式很简单,中原朝廷叫做叛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