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1398

  这事情得追溯到“冯冼联姻”事情上,冼夫人就是后来民间供奉的“岭南圣母”,一千多年后形成的“年例”,正是因为她。
  而“岭南圣母”嫁给了谁呢?此人可以说是拥有莫大勇气的豪杰。当时属于南朝梁陈交际,汉家高门或者说汉人士大夫精英,娶一个平民乃至寒门都是非常“有辱门庭”的事情。但这个人不但没有和士族联姻,反而娶了一个俚族女子,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这个人叫冯宝,娶“岭南圣母”时,他是高凉太守,一方诸侯似的人物。其出身更是不凡,乃是北燕皇族。
  而冯宝,就是冯盎的祖父。
  所以不管是从出身还是从自身情况来看,冯盎父子都不可能认这个“越”字,汉人自来以父系血统为准,李渊的哈哈一笑,别人可以当作戏言,但冯盎父子是万万不可以不放在心上。
  冯智戴返回广州,当时是韦氏子弟同行,而这个韦氏子弟,其阿姊乃是李世民的韦贵妃。
  整个事情就很清晰,是李世民让他老子唱黑脸,似褒实贬震慑冯家。
  贞观七年灰糖依然是入京或者入洛,随后开始了全国铺货的分销大业。返回广州之后,冯智戴赶紧找他老子合计此事,冯盎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冯家长久,“冯冼联姻”要持续,但对中央,要不断地服软认怂。
  冯盎做了三件事,一是上表;二是找了几个洞主打了一顿,其中还有姓冼的亲族;三是就算张德把白糖制作流程扔到他面前,他也不会去看。
  灰糖是薄利多销,且田地在名义上,还是朝廷的,岭南永业田就那么多。生地种蔗一事上,诸獠部族都是尝到了甜头,但收购甘蔗的主力是以长安白手套为代表的关中巨室和以洛阳白手套为代表的山东世家。
  如果两地同时禁止收购岭南灰糖,“冯冼联姻”也压不住接下来要爆发的事情。
  最大头的利润当然是白糖,而冯家放弃制作白糖,只赚灰糖的辛苦钱。这是真正挠到了李世民的心头肉,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李世民在贞观八年认可了冯家的努力,当然贞观八年的大背景……“八年造”的飞凫箭都能淹死冯家。
  实力绝对强横的李世民,为了表示认可,把“越”这个字,拿走了。
  冯盎父子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就越发地在“民族融合”上努力,冯盎孙子们且先不说,光儿子,冯智戴以下,还有三十五个。姬妾出自诸獠、诸苗及俚族者,计数单位是百……
  冯家父子努力造人的实际原因,除了子孙兴旺这个汉人传统观念外,其实也是冯盎做给李世民看的第四件事。
  至此,冯家的主要心思,就放在了仕途和地方经营上,对于可能触碰李董利益的任何敏感事情,坚决不伸手。
  “冯冼联姻”的强大实力,却又不染指白糖,那么就相当于凭空出现了一个市场。
  知道这个市场的人不少,但想要摸摸底的却一个都没有。原因很简单,想要在岭南世家和土豪那里推销白糖,也得“冯冼联姻”点头答应不是?岭南土豪又有几个知道冯家不会去碰白糖这件事?
  能和冯盎说得上话的人,贞观朝也没几个人,要么地位不够,要么资历不够,要么智商不够……
  恰逢太子在淮南闹出来的“音训推广案”,杜正伦中了李承乾被动技能——“又被爸爸讨厌了”,于是被李承乾的爸爸扔了一双小鞋穿穿。
  要死要死没死成的杜克明作为天王级的大牛,为了帮他一把,就想起了一件事情:别人或许没办法和冯盎套近乎制作白糖,但其中绝对不包括那条江南土狗。
  因为这两年冯盎有个心愿,这个心愿却意外的在别人身上实现了。
  那就是前隋宿国公麦铁杖封神。
  冯盎的心愿是想要给自己的祖母封神,但这事儿自己操作不了,只能靠冯家冼氏慢慢地经营,几百年后,那肯定是没问题。
  眼下么……没有两京巨室放文章,没有外朝内廷的重臣巨宦建议,难成气候。
  杜如晦不介意给冯盎做一回跨河桥,但天王级的援手,那也不是谁都能享受的。杜正伦有这个资格,那是因为杜正伦是才之秀者,冯盎再怎么“南霸天”,洗掉一个“越”字就拼了老命,伏低做小的滋味可不好。
  于是杜天王给做了“祥瑞”好多年的江南土狗写了一封信,随后杜正伦就揣着这封介绍信,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此时此刻的交州南部西南部,被一口气分了三块,被李道兴勾引来的最大一块,初定州名为欢州,而欢州北面那块,叫爱州……
  欢州刺史杜正伦手头的任命书告知他的治所在一个叫九德的小城,而小城旁边就是一片河洲,入海口能进“八年造”大船,只是河口有座岛,岛名很奇特。
  当地土人亲切地称呼它为……“鬼才来”。
第六十七章
曹宪题字
  汉阳城一如往昔的热闹,只是如今却又多了一桩让高门寒门钻营的事情。曹夫子的汉阳学社,一夜之间多了不知道多少带着束修的童子,像一只只待宰的鸭鹅,就这么团在了一起,团在汉阳学社的前院天井里。
  “嚯!”
  打马过来的李德胜瞧见这边光景,笑了笑,跳下马来,随手把缰绳扔给了长随,一边跑一边嚷嚷道,“曹大夫,京里有个秀才要路过汉阳,可要见见他?”
  曹宪最近跟着张德学习石版印刷和油印,木制的手摇油印机让他大开眼界,每次刻蜡纸出卷子,都有莫大的成就感。
  扶了扶眼镜腿,曹宪一看是李德胜,笑道:“好歹得了个水部差使,怎地还这般放肆。”
  将袍子解下,进屋中找了挂衣的屏风,随手一扔,只穿着短打就在那里来回走动,然后笑呵呵道:“曹大夫,杜明理这个秀才要路过汉阳,要不要见他?”
  “你是拿了他的人事?”
  老花镜是张德让人捎带过来的,老夫子很满意,当然了,验光啥的……还是算了吧。
  “是也不是,只是和他杜家有些交情。”
  “相州杜氏和你们李氏还有交情?”
  “杜慎微啊。”
  曹宪想起了这个名字,噢了一声,那大约是久远的事情了。慎微,是杜正玄的字,也是秀才,更是“海内一人”。可惜,死得早。
  有那么一阵子,曹宪是想要收他为弟子的,杜正玄是王佐之才,当然也的确辅佐过一个隋朝的王爷,不过和杜正玄一样,都是短命鬼。
  至于说和李家的交情,大概就是把李靖摁在马邑丞这个位子上好几年吧。
  想到这里,曹宪又笑了起来。
  “杜三郎是来求小张办事的?”
  “大概也是听了李楚子的事情,这便过来了。”李德胜哈哈一笑,抄起案几上一块酥饼,啃了一口后看着曹宪,“夫子,李道兴那个愚笨脑袋都能在交州成事,杜秀才还能比李道兴差?”
  “你是想要打听个章程?”曹宪稀里糊涂好一会儿,这才明白过来,这李客师的儿子哪里是为杜正伦说项,分明是想要看看,能不能从杜正伦就职的地方捞些好处。
  “老夫和张小乙从不说业务,你来打听也是不得。”
  “不得就不得,不过我也有桩好事,还望夫子成全一二。”
  “你待怎地?”
  “求个墨宝,然后我再送给杜正伦。”
  曹宪一愣,好奇问道:“这是个甚么意思?”
  只听李德胜嘿嘿一笑,眼睛放着光:“去年腊月耿国公的公子也是走的这里,听说岭南土族久慕天华,夫子乃是人瑞大儒,一副墨宝,还不是让尔等顶礼膜拜?”
  “……”
  曹宪写了一副“天道酬勤”给他,写完了才问李德胜:“你有甚么念想?”
  “也不瞒夫子。”李德胜搓着手,将那字帖收好,这才解释道,“上月李道兴写了封信给李楚子,说了一些交州的事体。我见那安南之地虽然蛮荒瘴痢,部族大户却是一心归化,有了《音训初本》,再有夫子这唐朝大儒的名头,一城开一间书院,也是不亏啊。”
  有个事情其实李德胜也没跟曹宪吐露,这事儿还是张德告诉他的。这是一个数字,那就是交州一地统计的户口,有猫腻,水份非常的……干。
  按照李道兴之前的数据,似乎交州拢共就二十来万人。然而实际上并不非如此,朝廷今年钦定南交州为欢州,中交州为爱州,这一片地区的汉獠诸部人口,加起来其实过了一百万。
  这年头,移民是肯定不可能移民的,唯一能增加汉人比例的方法就是驻军及治所官僚的裤裆足够给力。连商人面对安南女人都脱不下裤子硬不起来,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对李德胜来说都是毫无意义,他脑子一转,顿时有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念头。当然这个念头纯粹就是为了捞。
  有一点李德胜想的很准确,那就是岭南地区及安南地区的土豪世族们,的的确确非常向往中原的风物。他们一直在模仿,一直在学习,从来没有间断过。
  而难点在于,他们中的精英,即便认识汉字,往往嘴里蹦达出来的,还是土话。洛下音是差了十万八千里的。
  但是曹宪的《音训初本》却解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广泛的交流和更加密切的学习。
  不错,曹宪本身的想法是作为开蒙教材来施教的。但是他并没有想到,对于岭南乃至安南甚至六诏等地的獠人部落族长首领们而言,他们同样需要尽快地学习唐朝的文化知识,更新他们落后的体制和生存方式。
  所以,这一套对中原寒门来说都是小儿科的玩意,对岭南豪强世族们而言,却不啻为一股清流,让他们能够迅速地正确掌握官话,不至于进入长安洛阳后,开口就露怯,以至于明明胸腹之间有无穷才华,却被人损的几欲气死。
  有了《音训初本》,就算没有李德胜,将来现实的需要,也会逼迫唐朝在当地的官僚们发现这里面的好处和利润。
  李德胜和那些就地官僚不同的是,他的前瞻性和利润嗅觉,已经在河北“羊吃人”事件中,得到了证明。
  当然,捞钱还得会算账。李德胜在江夏附近的獠人山寨了解过,哪怕是数百人的寨子,至少也有一个族长似的首领,再有三到五个有经验的长老级宿老来辅佐首领。而这些领导阶层的子女,大概能有二三十人。
  扣除女子,男丁一般在十人左右。
  于是李德胜学习了华润号的算盘后,噼里啪啦一打,就估算了一个大概的数值。那就是安南地区的潜在受教育客户大概在两千人左右,这个数值仅仅是类似江夏地区獠人山寨的类似情况。
  而那些已经汉獠混居的部族,他们既然知道给唐朝上贡纳税,那么就知道怎么拿出真金白银去教育机构二次培训。
  光这些山寨部族的权二代,就算按两千人算,一人五根金条或者一壶珍珠……乘以两千,那就是一个亿啊。
  而李德胜要做的,就是随便掏个几百文买块猪圈,然后挂上“曹夫子亲临指导”的牌子,就可以完美地做起连锁教育机构的买卖……
  至于买猪圈这种事情,随便打发个人去李道兴和杜正伦那里就可以了。毕竟,眼下他和李楚子是老铁,老铁的爸爸还能不照顾自己吗?而杜正伦,他马上就要来求自己的另外一个老铁张操之。
  想到这里,李德胜顿时对杜正伦的到来,还有点小激动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