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1398

  啪的一声,李德胜顺手将桌上一张一筒拿了过来,干净利落地靠在了自己的两张一筒边上。
  听牌之后,这位在“菊月登高会”大出风头的李氏子弟突然冷笑一声,“操之,蕲州道信禅师至蕲州已十年有余,如今道场兴盛,法音远布……嘿嘿,去岁崔义玄这无耻之徒,竟然也去礼拜。”
  “二条。”老张摸起来一张牌,又打了出去,象牙的麻将子手感实在是太棒了。听到李德胜的话,老张眉头一挑,“道信禅师还算好的,至少他的道场,浮屠们都要下地种粮。李兄又不是没在河北呆过,当知道北地光景。”
  “便是他有这等器量,才未寻衅于他。”
  李德胜一脸的骄傲。
  老张心说六祖慧能大后年才出生呢,“明镜本无台”啥的又被老张卖了钱,禅宗能玩的虚头巴脑玩意儿少了不少。
  你不是四大皆空么?老子宇宙四大力,干的你思想和肉体全都空空。强力、弱力、电磁力、万有引力,我就问你怕不怕,怕不怕?!
  道信禅师是有道高僧不假,他乃禅宗四祖身披紫衣也不假,李皇帝让他到朝廷效力也的确有这回事,然而对老张来说,哪天禅宗的光头门敢不事生产专门搞“地产兴邦”,那也别怪佛祖“批判的武器”干不过工科狗“武器的批判”。
  几万僧兵也就是几百轮火炮洗地的事情。
  司马道信主张“农禅并举”,这才是老张没觉得这些本地光头恶心的事情。同时他在沔州鄂州主持修堤和水利,光头们也应朝廷征召,派了年轻浮屠前来做事。这个行为比起北地光头,简直把老张的好感度刷到爆表。
  以至于李淳风抵达汉阳城之后,老张还专门让张松白跑了一趟蕲州,跟司马道信打了声招呼,说是李道长过来不是为了“伐山破庙”,宽心,一定要宽心。
  “崔义玄五十岁的人,真是丢了武城崔氏的脸。”
  李景仁摸了一张牌,眉头微皱,说罢,打了出去,“九筒。”
  喝了一口茶,张德哈哈一笑:“你当崔义玄是无缘无故么?道信是在武德七年北上,入蕲州之后,蕲州学道皆震动,此事我在江阴,也是听说过的。这世上,但凡能让七岁孩童也能知晓的事情,必是大事。”
  “哥哥是说禅宗教众广布,影响深远,一州主官施政已然绕不过去?”
  李奉诫随手打了张牌出去,然后问道。
  “举凡教门,若有门徒广播一日,必扰世俗秩序。”张德气定神闲地拿起瓷碟上的酥饼咬了一口,“国事昌盛,佛门亦昌盛,此间道理……”
  老张话止于此,让李德胜三人听的抓耳挠腮。然而老张的确是不想跟这三人讨论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顿了顿,他话锋一转:“二武灭佛,可以为鉴。”
  说来也是巧,拓跋焘灭佛的金牌打手是妖孽崔浩,而崔浩算是崔义玄的半个祖宗。而隔了才三百年不到,崔义玄就反过来要巴结佛门来治理州县,真是滑稽。
  拓跋焘故事牌桌上的三人知道的不深,毕竟于当今时人而言,牛逼的只有李董,然后老董事长。有知识的有内涵有文化的,才会把圣人可汗杨坚加上。
  而宇文邕对佛门开割草无双的事情,那就熟悉了。主要是杨坚代周的这个周,就是宇文家的北周,这才有后来一系列的中原大战外加狂霸酷拽。
  李奉诫跟随张德多年,他对宇文邕开无双的原因也深入的思考过,得出的结论就是一个:财政。
  一如他对眼下天可汗二世对外大杀四方怎么胡都是清一色的原因也深究过,得出的结论就是——好到爆炸的财政!
  兴佛还是兴道,这跟宗教力量关系其实不大,落实到最后,至少是中原,其最后一定是中央和地方的博弈。
  归根究底,中原文明是个早熟的文明,早已脱离了请神上身来开打的时间段。这也是为了老张最喜欢抄袭的那个诗仙老哥,会在诗里来一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黑格尔吐槽中原文明一直在loop,说中国无历史,也是如此。
  生产力太落后,生产关系却前进了,最终就像是高富帅开着拉达去找白富美想要结婚,结果却只是一场友谊炮。
  啪啪啪的原因是长得帅,没结婚的原因是车太矬。
  “哈哈!自摸对对胡!”
  李德胜摸起一张二条,拍桌子上大叫一声,“给钱给钱!”
  结束了牌局,张德吩咐后厨杀了一只羊,然后在庭院做起了羊肉串,锅里还炖着羊肉羹。
  李郎君一边吃还一边问:“操之,难道你真看着禅宗做大?”
  “且由他去。”张德笑了笑,“眼下经略西域,总不能太过苛刻。”
  讲白了,西域现在还是万里佛国,唐朝对佛门的态度,会影响到外交和政治关系,甚至会让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商旅放弃东行。
  而对唐人来说,嘴里只要念叨一声“佛祖保佑西域诸国发货包邮”,就能换来佛国同行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但西域打下来之后,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唉,蕲州僧侣众多,若是用作劳力,便是大赚一笔啊。”
  李德胜叹息一声,觉得太特么可惜了。对李郎君来说,所有非世俗之人以及蛮夷,都是行走的苦力奴工,随时可以拿去填矿井……
  “对了哥哥,下元节可有准备?听闻沔州河道要做道场,哥哥身兼水部司员外郎,莫非要主持?”
  老张一愣,然后摇摇头:“下元节还要应付几个女郎,说来也是巧,倒也有个崔氏女。”
  “嘿嘿,说到崔氏女,俺那兄弟真是无知者无畏,竟是塞了一封拜帖过去。”说着,李德胜从怀里摸出一封帖子,正是李德奖的拜帖,里面还盖了他的私章。
  只听李德胜冷笑一声:“他竟是说若能娶得崔氏女,便同发妻和离……”
  “竟有此事?!”
  李景仁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李靖儿子干出来的事情。
  然而眼前这位可是李客师的儿子,没必要拿这种事情造假。若帖子是真的,那么这封拜帖,简直就是大杀器,弄死李德奖可能不够,但让李靖儿子彻底被扔到边陲做县令做镇将,一点问题都没有。
  唯一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涉及到崔氏女,可能为了崔氏清誉,要打很久的嘴仗。
  然而老张听到这个,突然眼睛一亮,笑道:“李兄,这封帖子转赠于我,如何?”
  “两万贯。”
  李德胜撕扯着羊肉串,随意道。
  “好。”
  笑眯眯地拿起酒杯,两人碰了一下,浅饮辄止。
第四十七章
复杂的意识
  处理了一批公文,又把一些需要部门老大段纶盖章签发的文件发回长安,老张这才伸了个懒腰,做了一套广播体操。
  “当官真尼玛累。”
  所以说“做官什么的最无聊了”这样的祖训不是没有道理啊。
  李奉诫过来是处理一些事情,再有几日,就要安排登莱那边运一批货去长安,然后再从长安出关,去西域以及大小勃律。
  这批货很特殊,当初连皇帝都震惊过。随着西域经略的成功,侍中王珪草拟了一个议案,是关于新增一个“总参西域诸国政事”的衙门。而且品秩不低,四品。
  至于是正四品还是从四品,还在考虑。
  同时,这个衙门是临时衙门还是永久设立,要根据接下来十年的军事胜利和国家财政来定。
  反正关于这个总参衙门,有不少人琢磨着想要混这个“大参”官帽子。目前有希望的,都是文官,勋贵多是要谋求都护府中的位子。
  这个总参衙门并没有施政权,取的是总体参考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个风险小但是地位高的清贵不轻松衙门。很对许多文官的胃口,甚至连博陵崔氏都动了心。
  硬要说不动心,那都是扯淡,跟李董怼是一回事,但跟蛮夷怼算什么回事?
  对世家们来说,蛮夷那是铁哥们儿。
  什么走私物资通风报信养贼自重……这些套路,都特么是世家和蛮夷玩腻的。
  诸多边境蛮族内附,往往人力资源都会堆砌在世家的地盘中,然后互相勾结,往往形成一个奇葩的恶性循环。
  而世家豪门眼中,并无“民族”的概念,更遑论“国家”,对他们来说,哪怕蛮夷入境统治中土,也只是换个皇帝泥菩萨。最终“牧民”的事情,还是要落在他们身上。
  他们捡起来的是实惠,听上去是很有“智慧”的一件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崔慎崔季修,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的特立独行,最终和老张狼狈为奸……
  但眼下的行情,唐朝的威力逐渐显露出要和汉朝争一争历史地位的程度,世家豪门也不是脑残,自是要谋求生机。
  按照眼下的节奏来看,皇帝固然是带不动全天下跟着他走,中原最精华的部分,还是牢牢地掌握在豪门世家手中。但是,科举也好,新政也罢,以及林林总总的对外军事胜利,都严重地打击了世家豪门的地方威慑力。反而皇帝的朝廷逐渐更加的有威权,而且威权已经开始漂洋过海,形成了“天朝上国”的一代气象。
  这是大势,大势挡不住,那就只能因势导利。
  崔弘道之流,就是投石问路。皇帝原先不是要弄个崔氏女做小老婆吗?徐州六房正合适。可惜,梦幻泡影啊。
  如今的李世民自然不需要太过迁就巴结拉拢山东士族,内帑的丰富,让他有了底气去等去耗,他要做的,就是活的久一点。
  在决定新增西域总参衙门之后,皇帝听从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命杜构运送一批巨鲸骸骨入京。
  当年巨鲲入京的震撼,还历历在目。中原皇帝尚且惊讶这世上竟然有这般大的鱼,何况是西域沙海中的蛮夷?
  此事是温彦博建议的不假,然而温彦博上书是皇帝暗中指使的。真正出点子的人,是前往九成宫讨要圣旨的李淳风。
  李淳风的建议是,那巨鲸的骨头,拼一条巨龙遗骸出来!
  而且将来还不会只有一条巨龙遗骸,会有很多条,但现在,针对丝路的入口,先来一条大龙压压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