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9/1398

  “真是没想到张公在工部竟是如此受重用。”
  李景仁感慨万千,虽然一直都知道“忠义社”带头大哥心狠手辣,可对张德的政治势力,李景仁还是没有太大的概念。
  然而老张只想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质量不过关倒塌的砖混高层建筑,就是他奉了御旨搞的。
  想当年,长安人民群高呼一声“孔圣显灵了”,那是相当的给力,相当的长脸。
  后来因为一场地震,孔颖达孔祭酒差点想把张德剁碎了喂狗,如果他能打得过张德的话。
  “拿我当苦力罢了。段尚书也是个懒散人。”
  能这么吐槽自己部门老大的人,整个大唐不多见,吐槽老板的倒是特别多。
  “如此倒也不错,张公留在汉阳,我在想探望一二,从江夏过来,也容易些。若是回转长安,再要想见一面,可就不容易了。”
  “兼差个水部司,真是个苦去处。这差事做好了,可不全是我们工部的好,还有都水使者的便利。”
  老张对这里头的猫腻,心知肚明,双重管理带来的结果就是有好处自己少一半,有黑锅直接互甩,实力弱的最后背定。
  更何况,贞观九年的大唐,只要跟江河湖海灌溉渠大运河沾上关系,那就不是一两个部门,而是五六个部门。
  眼下荆襄大搞“围圩造田”,涉及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利益一条龙。荆襄土豪们想要兼并土地隐匿田产,难道中央就不想多抽一分税,多收一石粮?就凭多出来的土地可以让獠人从山林中走出来种地,中央就不会随随便便让政策流产。
  而中央要想为地方政策保驾护航,必须得胡萝卜加大棒,中央巡查组一旦成立,那又是一个衙门来张德头上做婆婆,搞不好内府还会扔出来几只阴阳人死太监。
  对付绿茶婊心机婊,老张很擅长的,用钱砸到她们爱上自己。对付这些人,总不见得上演“粗大海绵体大战直肠括约肌”吧?
  因为给李景仁带来了不明觉厉的观感,以至于让李景仁只看到了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老张也没什么好解释的。
  不过大概是为了继续团结在以张德为核心的“忠义社”领导班子,李景仁想了想,就准备先给老铁拍拍马屁,总归是没错的。
  于是李景仁便道:“张公,舍妹素爱文字,恰逢萧氏女在江夏。本月‘菊月登高会’,不若张公亦出席,权当散散心。”
  “菊月是甚么?”
  “……”
  看老张一脸略带猥琐的好奇,李景仁心里有点堵。
第三十二章
同一件事
  “郎君!长安急件!”
  将竹筒递给张德旋即退去。
  蜡封完好,去了蜡封,张德打开了纸条,先翻译密码。第一个数字是“9”,于是随手从案桌上拿起第九本书册,这是一本传奇,说的是鲁提辖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一串的数字对照完毕,终于译完。
  抄起纸张一看,老张很是讶异:“老阴货好大的魄力,竟然让嫡长子出使西域!”
  内容很丰富,长安发生的事情也提到了。皇帝西巡凤翔,摆驾九成宫避暑,九月份要避个鸟的暑。
  长孙无忌是要赌明天赌未来,别的不敢说,他只要活的比李世民长,江湖庙堂都不会缺了他的影响力。将来的皇帝上台,只有求着他防着他,却绝对不会不用他。他不是李绩,需要吃皇帝的帝王之术。
  “长孙无忌这是想要让长孙冲一步到位啊。”
  屋内有蜡烛,袅袅燃烧,张德将那张纸点燃,看着烧完之后,才坐在躺椅上,然后缓缓地躺了下去,心中暗忖:袭爵看来吸引力不够啊,长孙无忌打的算盘,不会是让儿子直接能在中枢行走,最次混进秘书监也是好的……
  比起国公头衔,“秩比两千石”这种事情才有实际意义。而且眼下西域名义上还在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军就算要兴兵攻打,没有实实在在的契机,也很难图谋成功。
  最少,也要在焉耆和鄯善建立好初步的前哨基地,补给半年以上,才能有足够的本钱玩“亡命一波流”或者“极限rush”。
  “老阴货莫非是打算琢磨西域都护府?”张德眉头一挑,他心中突然有了点感觉,似乎是摸到了长孙无忌的脉络。
  这个智力雄心以及耐受力都超绝常人的英杰,早生一百年,根本不会有杨坚的机会。
  “边军长官是绝无可能姓长孙的,那么,长孙无忌是要打算把自己的儿子打造成大唐的年轻官僚楷模?”
  对于出使他国,于华夏而言,脱口而出的无非是张骞、苏武、班固。他们代表的是勇气、坚韧、强悍,每一个使者,都是以这样的素质督促鼓励着自己。
  汉朝的外交家,绝非只是那些翻译外语出身的蠢货,更不是思维和屁股都不坐在母国一方的畜类。他们深刻地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更明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管是地缘政治学还是军事技能,都是双料金牌。
  而唐朝,立国以来,有着不光彩的憋屈,有着“渭水之畔”的黑历史,有着皇帝带头啃蝗虫来度过政治危机,就是没有令人扬眉吐气的外交家。
  唐俭唐茂约非是凡人,也是万中无一的英杰。可惜,他大放光彩的时候,老了。他错生时代,要是早点和长孙晟一起联手,二人堪称隋唐的张骞和班超。
  可惜,老唐最能让长安人民津津乐道的,无非是他整天追着李靖的马车狂骂“操你妈,长孙无忌的老子是一杆旗,他自己也是一杆旗,但是现在这两面旗都没有办法亮出来。长孙无忌这是要拿他老子和他自己的威风,给自己儿子撑腰?”
  张德慢慢地从躺椅上坐了起来,不由得拍掌赞道:“若是这样给自己的儿子镀金,当真是一本万利啊。这样别人提到长孙冲,除开说‘虎父无犬子’之外,恐怕还要说一句‘伯舒兄颇有乃祖遗风’。隋唐外交第一人,非长孙冲的爷爷莫属啊。”
  长孙无忌以及画好了蓝图,甚至连发展线路也规划好了。但是,他却一个包工头。
  而巧了,张德就是一个合格的包工头。
  别人不知道,但是长孙无忌很清楚,张德在西域,也有势力。
  多的不去说它,光契苾何力这铁勒最后的独苗,难道不也曾在匈奴人面前,十分低眉顺眼地巴结张德吗?金山以北的艰苦线路,如果没有大河工坊提供的蚊帐,没有福威镖局的护卫,胡商和河东土豪,又如何能一夜暴富?皇帝的忠犬怀远郡王李思摩,他能够冲着西突厥的阿史那氏同胞狂吠,不正是因为有河套的老底吗?
  至于安北都护府大都护尉迟恭,那更不用去多说。
  再直指核心,西域胡商们这两年的主要套利行为,就是尽量从长安拿货,然后发卖到波斯以及弗林国。
  光白糖、冰糖、生丝、火麻布、麻绳、皮革、毛纺……就已经赚出了唐朝以前绝对赚不到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眼下虽然唐军非常嚣张地在西域凌辱,却又没有看到多少杂胡反感的原因。
  一枚开元通宝代表的不是区区一文钱,而是一个符号。最蠢的杂胡都知道,拿到这一枚开元通宝,就能买到唐朝的货物。拿到唐朝的货物,就能一夜暴富。
  这是每一个杂胡都知道的事情,对这几年长大的西域少年少女们来说,他们思维中的一个生活哲学,那就是开元通宝是万能的。
  “长孙无忌真是好脑子!”
  张德想明白了其中的干系,老阴货的打算很简单,当然自己也的确会送长孙冲一把。但整个过程中,长孙冲完全没有任何风险,他需要做的,就是适时在西域统治阶级面前装逼,怎么装逼怎么来,剩下的事情,是别人干的。
  他长孙冲离了大功,别人说他外交工作搞的跟他爷爷一样好,名声有了,权力随之而来。
  而在西域留下的善缘人脉,可以让长孙氏的触手,一次性节省最少十年的投入。
  张德拥有这么多独一无二的紧俏货物,然而在敦煌以西站稳脚跟,那都是贞观六年之后的事情。
  在夷男嚣张跋扈的光景,大河工坊出来的商队,甚至还要夹着尾巴做会儿人。
  “好脑子啊。”
  感慨结束,老张也开始给大表哥组织一下西域施暴团的团员,不多时,一张全新的小纸片上,就罗列了很多人名,以及名人。
  比如有一个叫苏烈,曾经因为“草原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从河北跑到了塞北,差点被张德的大理寺师兄关起来打……
  比如有一个叫薛礼,字仁贵,没错,就是那个整天和张大象同学往平康坊钻的薛氏子。他是不是战场英雄老张不知道,反正是风流场的豪杰,这一点老张的小伙伴们都知道。
  名单有点长,但老张脑子转的飞快,突然心念一动:妈的,我傻啊,这事儿可以当成买卖来做啊,谁想跟着表哥走,必须真金白银拿出来啊。
  于是工科狗虎躯一震,连忙叫来张松白,让他赶紧着急一下“忠义社”的小伙伴,说是有大买卖……
第三十三章
问题来了
  出卖大表哥这种事情,老张做起来毫无压力,甚至还有点自豪。毕竟,像长孙冲这样具备天王级爸爸的优秀青年,整个大唐也不多啊。
  再说了,很多时候大表哥他爸爸总是喜欢恶心人,跑长安新贵子弟的宴会上一本正经地装逼,说什么“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挣他一个亿”……
  父债子偿,很合理,没问题。
  长孙冲作为一个前途远大的优秀青年,对这些事情是毫无压力的。正如因为河北“羊吃人”事件的导火索李德胜同学,他也是毫无压力地从淮南跑来了荆襄。并且还带来了一个消息,长安有个道士,因为算学被一个小姑娘打击,从太史局辞官不干了。
  “李太史不是还要修订《戊寅元历》吗?怎地这就不干了?他可是皇帝都赞赏博览群书的。”
  给李德胜的接风宴上,蓄须留髯的李德胜哈哈一笑:“哈哈,操之,此事还与你有莫大干系。”
  “怎地?”
  老张不解,一脸的懵逼。
  李德胜拿起瓷杯,跟张德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杯中物,二人随意地撕扯着桌前的烧烤,天气炎热,若非屋内放着冰块,实在是难受。
  只听李德胜娓娓道来:“操之兄,难道你忘了?在长安时,你屋内还藏着武氏女郎?”
  我就听不得这个!什么叫藏着!老子是光明正大的好吗?光!明!正!大!
  一看张德要暴躁,李德胜赶紧嘿嘿一笑:“说来也是巧合,李淳风本是要做书虫,给《九章》《五经》作注。岂料注引祖暅‘幂势即同则积不容异’时,惹了事端出来,早年民部已有后进官吏吃了闷棍,他却自以博学为傲,为武氏女郎所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