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7/1398

  “波斯都要亡国啦!”
  有人嘲讽了起来,“弗林国都丢了和平城,波斯人连粮仓都丢了,也配跟唐人比?”
  接着,似乎有人摸了一把红枣出来,撒了出去大家分食,那风尘仆仆的汉子将头巾解下,然后兴奋地叫道:“唐人愿意在蒲桃城设官员,要建市场了!”
  “什么?!这么快?!”
  于阗人震惊了,但是那个汉子搓着手,“他们什么都要,什么都有。你们看这个,还有这个!”
  他说的是萧尔斯尼语,手上挂着佛珠,是个信众。只是看他模样,虽然头发有点卷曲,仿佛和胡人差不多,却还是黑瞳黑发,五官并不似杂胡。
  显然,这应该也是月氏后裔,并且还是北天竺一带的月氏后裔。
  有人听得懂他说的,于是在那里翻译,接着有人追问:“唐人要什么?”
  “这里,很快就有唐军过来,披甲的五百人!会有一个校尉!”
  披甲的五百人,这句话是最有杀伤力的。于阗人瞬间脸色惨白,且末城的七嘴八舌中,已经有人打听到了消息。
  伏允临死之前,在弩支城中,唐人的军队向他射了五万支箭……
  五万支!
  然而更加残酷的是,唐人那是一支末流的杂胡联军,带了整整四十万支箭。
  那不是唐军精锐,唐军的精锐,只在攻克鄯善的时候,稍稍地打了一场。然后,唐人皇帝的元帅,就占领了鄯善。
  “我还有一个消息,非常重要,对你们都有用!”
  北天竺人拍了拍钱袋,叮当响的不是开元通宝,而是银元,华润银元。
  “蒲桃城的将军,和突厥的一个王,告诉我,只要反对突厥人,皇帝将会很高兴,就会给赏赐。丝绸、瓷器、琉璃,都可以……”
  他指了指刚刚拿出来炫耀的货物,一个白瓷水瓶,一个玻璃杯。
  “突厥的王,怎么会让我们反对突厥人呢?”
  “他虽然是突厥的王,但是他是唐人皇帝的猎犬,他为唐人皇帝猎杀自己的族人,而且杀了很多。鲜卑人的天柱王,人头是他亲自割下来的,我亲眼所见……”
  众人的脸色越发难看,但同样有人眼睛一亮,很是兴奋。
  种种消息看来,唐朝一定会重开丝路,一定会让西域重新恢复秩序。西突厥的盘剥,西域诸国的暗中捣乱,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唐人确定会留下来吗?”
  北天竺人是个信众,他读过书,所以他很肯定地点着头,“就和汉朝一样,会留下来。”
  “呼……”
  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似乎终于解脱了,终于可以得到放松。
  “唐人什么都要吗?”
  “真的什么都要?希尔木叶奴隶要不要?阉割的黑奴呢?从西波斯渡海运来的黑奴,有很多。”
  “都要,蒲桃城中现在已经有了临时的市场,但是市监还没有任命。听说唐军攻打鲜卑人的统帅还要继续作战,在鄯善,战后的唐朝商队同样有很多。突厥的王自己就有驼队,上万头的骆驼,装满了货物!”
  “唐人的商队已经到了鄯善?”
  “是的,还有商队从敦煌过来,听说以前走金山以北的商队,以后都会走这里。你们看这个。”
  他终于掏出了一枚华润银元,闪亮而做工优良,有少量的已经在西北流通。有些在西突厥吐屯手下混迹过的奸商,此刻看到了那熟悉的华润银元之后,神色更加复杂起来……
第二十九章
请客吃饭
  灭亡吐谷浑这件事情并没有让长安的百姓如何兴奋,因为连贩夫走卒都知道,如果我们的铁蹄继续前进,像吐谷浑这样螳臂当车的歹徒,难道阻挡得了吗?
  大唐正义的铁拳,是一定会让这些目无法纪的叛乱分子,得到天罚。
  对此,长安中央已经决定,放假三天。
  放假的目的是为了举办庆功宴会,虽然侯君集还没有回来,但这并不翻盖“天可汗”二世陛下向小弟们炫耀自己的牛逼不解释。
  “打扫干净屋子,请客吃饭。”
  老张在汉阳收到了一份驿站发来的官报。
  功德无量的宣纸坑的皇帝背了《长安日报》的黑锅,虽然恶心到了李董,让李董一毛钱也没赚到还倒亏几千贯,但作为历史上排得上号的优质宰相,房乔还是很好地利用起了眼下的资源。
  突厥灭亡又嚣张地设置了安北都护府,“忠义社”在关洛地区又开办了大量的造纸作坊,优质纸张虽然还是贵,但普通纸张价钱还是降低到了朝廷能够大规模采购的水准。加上突厥灭亡后富余的大量马匹,地方府兵这帮废物们又没什么正经事,于是宰相就给他们一起找了点事情干。
  虽然老张自己对这样的政策还是很满意的,但是万一哪天中央政府为了节省开支,裁撤了这些邮递员,难保不会有个邮递员怒吼一声“吃他娘,传他娘,老铁来了不纳粮”……
  真到了那个地步,想必农民兄弟们很乐意回应一句:老铁,走心了。
  不过这跟老张没啥关系,反正真到了那个地步,他肯定死的不能再死,墓碑上已经写好了自己留下的名言警句,激励着后来狗继续为小霸王学习机而奋斗。
  “郎君,说这话是甚么意思?”
  白洁挺着肚子,坐在软垫上给自己将来的孩子做衣服和鞋子,每次想到自己有了孩子,她都笑的很开心。
  坐在椅子上的张德微微欠身,好使郑琬能更好地按摩自己的后颈。
  “我的意思是,边陲以内的大唐,就好比是一个家。原先呢,有吐谷浑突厥这等有类微尘的杂物。大唐是个体面人,如果家里还没有收拾清爽,哪好请客人过来赴宴吃饭呢?现在突厥吐谷浑都被打扫了干净,那么大唐就能请波斯、天竺这些客人,过来吃顿好的……”
  兴许是他说到这个时候,神色略有猥琐,让白洁差点把猛虎刺成了病猫。
  不过老张说的并没有错,皇帝在放假三天之前的大朝会上,和重臣们讨论了这件事情。连温彦博都觉得,虽然眼下还消化不了扩张出来的地盘,但因为处于扩张期,唐军对外一直是攻势,那么一切危机都能掩盖在这种扩张欲望之下。
  “时至今日,终能言比肩前汉。”
  杜如晦适时发言,一句话,却引来帝国精英们的无尽感慨。
  突厥强不强?强,但突厥再强,却没有凌辱过隋唐,甚至突厥吃下西域,还从波斯借过兵,南北夹击。
  唐朝帝王将相要比肩的前汉,他的敌人是什么?是匈奴。
  这不是什么部落,而是一个庞大帝国,并且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帮手的庞大帝国。时下的龟兹、大小勃律、北天竺十二小邦,都有月氏血统,而月氏巅峰时期,都只是匈奴的坐便器、马桶、尿壶……
  给铁勒人打工的契骨,其黑发黑瞳者,自来自称李陵之后。
  甚至突厥人自己,也很清楚祖先是给匈奴的狗冶铁的。
  衣冠巨室翻开自己的藏书,对两汉的评价,只有扑面而来的两个字——牛逼!
  而现在,出敦煌而设沙州,一只脚踩在了西域的背上,手中握着的剑,已经斩断了突厥残党的一条胳膊。
  于是帝国的精英们,终于可以由帝国的宰相说出这句话:时至今日,终能言比肩前汉。
  也仅仅是比肩,离超越,还差得远。
  不过杜如晦的这句话,让李董很高兴,不管怎么说,他的“天可汗”头衔,显然要比杨广的要牌子硬。
  贞观三年,虽然有傻叉部落早早地喊他“天可汗”,但像老张这样不算蠢的人都知道,李董和杨广装逼时候比,那就是阿迪王之于阿迪达斯。
  但现在,贞观九年的当下,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终于甩开了“杨花落李花开”的别扭,甩开了玄武门械斗的恶劣影响,君臣百姓男女老少,都具备了更强的自信。同时也有自信的实力来维持这种自信!
  杜如晦一句话让大朝会变得意外昂扬起来,一向精于搞小动作的温彦博,也出列正色道:“彼时保陇右凉州,是保关中;今出关西进,亦为保陇右。陛下承天命讨逆臣,三军振奋,西贼亡之不远。”
  穷山恶水的陇右为什么要经营?那是为让关中让中原更加太平,环境更加优渥。这个道理每个君王都懂,但更加有进取心的,则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时时保持对外攻势。
  这时候的战场,宁肯压制在丝路、西域、沙漠,也不会拖到腹地来关门打狗。关门打狗固然轻松一些,可狗一旦进了门,家里的瓶瓶罐罐,难道就不要了吗?投鼠尚且忌器,何况野狗?
  西州、伊州、沙州设立,不管是建刺史府还是都督府,其本质一定是军事存在来加强政治威慑。
  已经吃到了焉耆、鄯善、且末,难道还能眼睁睁地看着疏勒、龟兹而岿然不动?侯君集都知道效仿李靖,在京城的君臣,又有哪个是省油的灯?
  但是一系列的动作,是需要中枢研判,比较情报之后,再下决心。过去可能是积攒力量一鼓作气,可今时不同往日,因为某条工科狗的兴风作浪,长安君臣们对西域的情报收集的极为精细。
  以至于李皇帝对西域诸事不说了如指掌,但了然于胸是完全没有问题。此刻的李世民,他不仅仅是知道阿史那泥孰玩脱,更知道阿史那处月、处密已经疯了。西突厥在西域诸国诸邦设立的吐屯,现在都是混吃等死的肥猪。
  不仅如此,他知道北天竺纷纷乱乱思想始终不能统一,他知道西方大国波斯,竟然已经烽火四起内乱频发。他更知道弗林国皇帝丢了的不仅仅是一座名叫和平的城市,而是犹如突厥失去祖庭、中原失去黄帝陵的无上耻辱。
  棋局清晰,作为国手的李世民,又怎么可能干事倍功半的事情。
  八月,鸿胪寺的后辈一哥,在他爸爸长孙无忌的坚持下,向皇帝揽下了出使西域的差事,同时,还兼了一个波斯安抚使的头衔。
第三十章
配合
  九月,新修太极宫二期工程收尾,正式进入装修阶段。南北土贡进献的珍奇异宝,陆续进入库房,随时要装点皇帝的大屋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7/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