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1398

  “擅闯者死!”
  呛!
  辕门卫士瞬间从一左一右,将手中的长柄尖刀交错插在王者头前。
  “佛祖啊……宽恕我吧,可怜可怜我吧——”
  嚎啕大哭的王,头发四散,一刹那,形容枯槁,何等的悲凉。
  “有胆跟突厥杂种眉来眼去,却没胆跟我军厮杀一场吗?哈哈哈哈哈……”
  军帐内,仰天大笑的侯君集无比嚣张,“麴文泰不过一野犬尔。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堂堂一国之主,在豳州大混混的眼中,只是一条野狗。而且是一只愚不可及的野狗。
  “谢叔方呢?让他来见我!”
  “是,总管。”
  谢叔方是很受排挤,原因很简单,他是李元吉的人。但此时的谢叔方,却因为会做人,反而坐上了伊州刺史的位子。去年李思摩的驼队正式在伊吾设点,并在折箩满山圈地设了马场。
  归顺唐朝的旧时伊吾城城主也因为谢叔方的举荐,得以举族内迁。原本伊吾城主还想以地头蛇的身份拿捏一下,然而当李思摩的驼队出现在伊州的时候,伊吾城主被那连绵不绝的驼铃声吓到了。
  三万峰骆驼,这是张德、李思摩、尉迟恭、长孙无忌现在能一次性组织起来的总数量。
  这种连突厥人都是当“奇畜”来野牧的牲口,经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能够转化为和六畜一样的圈养家畜。
  除开三万峰骆驼,还有骡子九千、黑驴一万、驮马四万。这些用来运货周转的牲畜,其所有者,皆出自长安新贵。
  皇帝不是不清楚,然而皇帝自己也从中渔利。
  自贾飞兴建青料塔之后,像皇帝赏赐给李思摩,后又被老疯狗转赠给长乐公主的丰州银矿,除初产白银之外,更是大量圈养牲口。
  河套广大地区,半数牧草皆以各种名义,千回百转落入长安公主的手中。尽管这并非是李丽志的本意,可底下人如何操作,是不是打她的名头巧取豪夺,不是她一个人可以阻挠的。
  甚至连内府都有顺水推舟的意思,皇后借用女儿的名头,直接控制着三十余万牛羊,至于马匹,更是名目繁多。
  而这些骑乘类牲畜,多半都在丝路上行走。伊吾城城主惊惧交加,也正是见识到了唐朝的冰山一角,只是这一角,有点大。
  “见过总管。”
  当年要是李建成弄死了李世民,以谢叔方的地位和能力,只怕要和现在的侯君集颠倒过来。
  侯君集不喜欢他,但侯君集却不敢拿他怎样,甚至连挤兑谢叔方的意思都不会有。要是他这样干,事情传到长安,一直在维持名声的李世民,不介意让侯君集在家里面壁思过到老死。
  “皇帝诏!”
  突然,侯君集身旁一员披甲无须之人,手持诏书念道:“攻克高昌后,灭其国族,设其疆土为州县。伊州刺史谢叔方兼新州刺史。”
  “臣,遵旨。”
  内宦显然是常在行伍中行走之辈,只见他将诏书交递给谢叔方,然后道,“陛下属意州名为西州,谢伊州身兼二州刺史,切勿辜负皇恩。”
  “皇恩浩荡,谢叔方愿肝脑涂地以报陛下拔擢之恩!”
  当年他杀死了敬君弘和吕世衡,这二人都是李皇帝的心腹干城,如果活下来,十二卫将军绝对是随便挑。
  谢叔方是皇帝心头的一根刺,但时过境迁,贞观九年展现出来的国力,已经远超前隋。面对如此强大的国力,如此宽裕的财力,李世民原本就能容忍的心态,此刻更是越发放松。
  用其能而不用其人,谢叔方是有能力的人,如果能在西域大放光彩,李皇帝根本不介意送他一桩大富贵。
  “谢叔方,老夫一向不喜你,不过眼下,老夫还是想要问你一句,麴文泰一家,以何名义杀之?”
  眼眸微动的谢叔方面不改色,道:“本为汉种,屈身事胡,当诛。”
  “好!”
  侯君集眼珠一转,立刻明白谢叔方的意思。高昌多是汉人,乃是汉朝驻军遗留下来的血脉,中原混战时期,西北汉人多有逃逸,其中就有奔赴高昌之辈。
  贞观一二三年全国普遍自然灾害,到贞观四年,麴文泰入长安朝贡,结果发现即便是关中,也很凋敝很穷,远远比不上杨广时期的洛阳。他的心态是很正常的,中原皇帝自家门前都这样的破败,别的地方还用想吗?
  于是麴文泰就跟西突厥眉来眼去,接二连三在北庭搞事,地盘竟然直接膨胀到焉耆以西的鹰娑川。
  虽然是汉人政权,但高昌终究远离中原,哪里知道此刻的唐朝,就算没有某条江南土狗,也是日新月异,更何况,那只为了小霸王学习机已经走火入魔的工科狗,让大唐的中央的财政,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好。
  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中央的财政结余虽然还比不上杨坚一辈子的积累,可较之杨广脑残之后的状况,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并且因太谷县故事,河东诸多逃户,都在“太谷县模式”下或是威逼或是利诱,重新进入到了主流社会。
  在籍人口的极快恢复,使得唐朝有了余力二线作战,而且打的相当漂亮,打的相当有底气。
  这一切,远在西域的麴文泰是不了解的,即便有走私的商人讲消息说给他听,但最终也未必相信。
  直到伊吾城城主把七座大小城池献给唐朝,并且通过谢叔方的举荐,内迁凉州。
  从那时起,麴文泰知道,他好像错过了什么。
  直到躲藏在鄯善的伏允被赶羊一样赶了出来,直到曾经安国的安西里出现在征西大军中,并且还以唐人自居……
  麴文泰更是愚蠢到跑来豳州大混混的营地跪求饶恕,这种取死之道,也不过是他心存最后一点侥幸。
  而对侯君集来说,没有直接剁了他脑袋,无非是担心高昌国内的汉人惊动,但现在依照谢叔方的说法。屈身事胡的汉人,哪有脸来为麴文泰出头呢?
  “高昌多有金银铜铁产出,更有产煤,待西州设立,民部及内府会来发卖矿区。所得财帛,陛下已和老夫说过,四成截留下来,留在西州刺史府。”
  如果是以前的侯君集,大概只会为了剁更多一点的敌人脑袋而亢奋。但经过某些不明生物的熏陶,加上在青海亲眼看到老师李靖亲自薅羊毛。豳州大混混突然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的自己,其实是个大傻逼。
第二十三章
一个简单的道理
  “王哥。”
  福威镖局几个年轻弓手见了王祖贤,抱拳喊道。
  “伊吾那边怎么样?”
  风尘仆仆的年轻人虽然身心俱疲,但还是回复道,“消息传了出去,三天后应该会有回执。”
  “侯尚书奉旨西进,决定在高昌绿洲设新城,以我之见,若是筑城,民夫苦力数量肯定不少。眼下谢伊州兼任西州刺史,有些事情他不便去做,需要我等使力,方能显雪中送炭之情。”
  王祖贤早已不是当年的寻常武夫,虽然是个独臂刀客,却在河东河套闯出了极大的名头。
  去年张德告诉他,朝廷会西进,让他早早准备。他通过镖局的名气,很快在漠北、河北、河东招募了大量刀客、弓手以及小部落的控弦。
  这些汉胡混合的年轻人,迅速成为丝路商道上的重要护卫。
  又因为参与过平灭铁勒,王祖贤在侯君集那里,也是颇有地位,即便谈不上礼贤下士来照顾王祖贤,可作为堂堂兵部尚书,还是派人告诉他,一旦高昌覆灭,西州就要成立统军府。
  都尉一职,虚位以待!
  人到中年的王祖贤并非不能拼一把,他也绝非是靠着李思摩张德来混日子。对西北的熟悉,加上这几年丝路上的厮杀,侯君集当然要用他才能来铸就自己的功业。
  各取所需。
  “叔父,可是要捕奴?”
  舔了舔嘴唇的弓手高眉深目,是个胡人,他是焉耆人,原先的姓名,已经被他扔了。王祖贤救了他,给他取名进喜,跟他姓。
  又因为比王启年小,算是行二,镖局总多称呼他二郎。
  “二郎觉得如何?”
  王祖贤侧目看着他。
  “正当其时!”
  王二郎一脸兴奋,“叔父,眼下西域大乱,除了焉耆,往西一直到疏勒,处处都是流离失所之人。俱毗罗碛以西,有河名叫思浑河,上溯葫芦河、拨换河,至勃达岭,乃是绿洲宝地。这几年阿史那氏互相攻伐,西突厥实力越发不如从前,拨换城的吐屯去年甚至被杀,眼下俱毗罗碛群龙无首,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他其实还有一些话没有说,眼下不仅仅是群龙无首,更是有大军压境。眼下的唐军,比隋军强了不知多少。光健壮战马的筛选,以张公谨原先执掌的左骁卫为例,五千匹马,是从漠南四十万匹马中挑选出来。
  这是张德的策略,纯数学问题。
  不错,蒙古马是不行,但矮子里面拔高个,千里挑一难道还筛选不出能够让左骁卫骑士冲锋的战马吗?
  更何况,眼下青料塔、牧草、精料的配比越来越系统化,河北一地的马匹存栏量,一年就是翻一番。
  同时为了保证良马率,河曲马青海骢金山追风都建立了血统档案,可以说只要唐朝还保持着对外攻势,就不用担心骑兵的战马消耗。
  作为王祖贤的“侄子”,这个被焉耆人遗弃差点致死的胡人子弟,眼下有着疯狂的报复心态。
  在王祖贤这里,在镖局、在河套在河北在河东,他都感觉自己是个人,不是一只畜生,更不是随时可以被抛弃的垃圾。
  过去的事情让他仇恨愤怒甚至无比的暴戾,但是此时此刻,这些负面的情绪,都会转化成力量。他要建功立业,他要去长安,他要做唐人,他要福泽子孙!
  “俱毗罗碛西北绿洲,原本有口三万八千,部落三百多。即便阿史那氏互相攻伐,然西域广大,逃民无算,户口即便锐减,人头却未必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