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1398

  “一壶二十斤。”
  “二十斤?嘶……这鄯善居然如此富庶?”
  “以我行走西域多年的经验来看,这些装金沙的陶壶,乃是高昌国形制。”
  “金沙我‘兴夏号’要了!”
  没有什么争抢,当背后老板是江夏王的“兴夏号”喊出要了这批金沙,就没人继续叫价。
  不是说不竞争,而是竞争的气氛,在庞大的战利品面前,已经瓦解了。
  没有任何必要竞价,因为物资太庞大,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吃下。
  朝廷也是没经验,头一次让民部兵部联合组织发卖战利品,这是皇帝陛下亲自批示的新政,除逾制之物外,由民部兵部双重发卖。所有跟随大军出行的兵部民部官吏,都是提前调拨出来。
  皇帝对财富的渴望,头一回这样的赤裸裸。
  要知道在贞观三年时候,突厥人的牛羊战马,他竟然一点都不落下地往关中搂,像极了陡然暴富的乡下土老财。
  而此刻,他已经不是羡慕,而是贪婪,无比的贪婪。
  吐谷浑的那些战利品,他要立刻转化成军需,而光靠朝廷自己来供应,对后勤要求太大。
  于是,皇帝在西征之前,就已经让民部下去联系长安最强的商号。
  “‘兴夏号’交割完毕。”
  鄯善城中,除了西征大军的战利品,还有几十家商号的仓库,大量的驼队、马队、骡队都在城外驻扎,还有大量的工匠修建着简易的屋棚。那些规制特殊的板车,都是由保利营造打造,板车上有特殊定做的包铁皮木箱,不管是储粮还是丝绢,都能应对风沙雨雪。
  最重要的是,这些板车下方有铁制板条,有的甚至是钢制板条,一旦发现危机,这些板车立刻就能组成简易车阵。队伍中更是不缺老卒,虽然缺胳膊少腿,却精悍非凡,因怀远郡王故智,这些简易车阵随时能发挥出弩阵的威力。
  仓库中堆放着各家的商品,其中一个大项就是粮食。除开朝廷的军资之外,各商号的货运粮食都很有特点,有码放整齐如垒砖的肉干,有陶罐做成的食用罐头,罐头能存放一月有余,还有大量面饼压制而成的砖块,这些砖块用水花开,可以制成片儿汤。
  还有诸如腊鸡腿、泥饼咸鸭蛋等等小食,更是品种多样,甚至还看到了用纸袋封装的红糖。
  这些红糖是本部军士的福利,冷了的时候冲一杯,那甜味足够让杂胡联军拿出两枚银元来换。
  银元一定是华润造!
  战利品发卖之后,物资立刻在库房中切割。交割的方式极为简单粗暴,如果原先贴了“兴夏号”的标牌,在交割之后,立刻就打上西征军的烙印。
  而其中最大头的交易,则是茶叶。
  大量的新制茶砖,将十几个库房全部填满,这里面有接近百万斤的份量。不仅仅是长安新贵的利润,还有洛阳、登莱、徐州、苏州、杭州、湖州、沧州……
  贩夫走卒也非是寻常民夫,各有来头。这几年兴起的物流行,诸如“凯申物流”之类,都走了关系,进入西征大军中。
  确切点讲,是跟着西征大军。
  这些长安的商号,像是蝗虫一样扫荡,西域随处可见的枸杞、碱蒿子、沙枣……这些都能收购,或者说……都能掠夺。
  同时,又有华润号的特殊人员,在占领区的各个点探查,找到了占领区中的两个铁矿两个煤矿。这个消息,不仅仅是商号的人在兴奋,连侯君集都为之动容。
  长安光煤球的消耗量,一天就是万贯,一年下来,几百万贯的生意。
  而除了长安,但凡富庶州县府城,都开始学着省力。煤饼煤球生意,天南海北都不缺,尤其是北地辽东塞北大漠,煤球比牛粪耐用不说,还能节约牛粪的肥力。而煤渣,则是铺路的上号材料。
  眼下不仅仅是保利营造,新出现的几个营造坊,都已经明白了修路为什么要这般麻烦。
  实在是一次修好,几年太平。
  长安南郊五庄观那条路,大家都有目共睹。
  “那儿!是哪里?”
  “回将军,是葡萄城!”
  “葡萄城?”
  对沙海已经快要陌生的安西里,竟然有些想不起这个地方了。
  一旁的安菩骑着金山追风,有些激动地抱拳道:“大人,是蒲桃城,就在且末河以南,我军顺着河道西进,应该能追上伏允!”
  “大郎,伏允会在这儿吗?”
  “应该不会!伏允既然逃过蒲昌海,一定还要西逃。大人,过了且末城,就是于阗国界,当禀明中军,刺伏允于此!”
  “吾去禀明程将军。”
  安西里听完儿子的话,脑子一转,顿时有了计较,他也不是吃干饭的。当年突厥势大,唐朝反攻突厥,他是首倡。虽说前几年唐朝还在休整,主要内政是调和南北对立缓和东西龃龉,以至于迟迟没有西征,让安西里心生烦闷,每日酗酒,差点就死在酒缸里。
  而随着贞观五年朝廷财政极大改善,安菩有跟从梁丰县男张德几经周转,竟然累积了不少军功,如今执掌一团,虽说是汉胡混合,却是实打实的骑军。不过杂胡联军分兵的总管将军却不是安西里,而是从安北都护府进京述职后的程处弼。
  年不过二十的程处弼依然冲动急躁,但这种性格执掌骑军却是分外有力。而老魔头虽然经常给程处弼小鞋穿,但是程处弼在征讨聒噪的部族时,积累了大量的骑军经验。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唐军骑兵,装备更加精良,原本数年才能制备的马槊,已经批量化生产,同时马弓的劲力,和突厥牛角步弓不相上下。
  “将军!”
  安西里身上挂着半身甲,盔甲漆黑,用红绸包边,他身材厚重,虽然不如程处弼那般高大生猛,却能瞬间让人感觉到爆炸性的力量。
  “找到伏允踪迹了?”
  站在地图面前,手掌始终按着横刀刀柄的程处弼,头也不回地沉声问道。
  “有所察觉,但是末将以为,伏允当顺着且末河直奔于阗,以其逃窜马力来看,当在且末城休整。”
  听到安西里的话,程处弼缓缓地转过身,他没有戴头盔,头发盘了起来,用瓷质冠冕箍住,然后插了一根铁棍。
  满脸的络腮胡子,一双铜铃眼伴随着说话会不时地收缩。眼角还有一道伤疤,安西里见多识广,知道这是箭矢射穿皮肉后的伤痕。
  这是一个在箭矢之下活下来的年轻猛士。
  程处弼并非正式将军,官职是安北都护府瀚海统军都尉,但不出意外的话,只要斩首伏允,他的确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
  “兄长说过一句话。”
  看不出神情的程处弼突然没有回答安西里,而是自顾自说道,“如果一件事情,我们能轻易想到,那么,我们的对手同样能想到。”
  言罢,程处弼粗大的指关节突然松开横刀刀柄,缓缓地走动,“几年前某在‘忠义社’胡混时,兄长曾言‘灯下黑’之语,彼时无知,不解其意。如今,某要印证一番。”
  “将军……”
  安西里有些急了,他不知道程处弼在说什么鬼话,他只知道,这是一个大功,足以让他安氏在唐朝安生立命的大功。
  然而程处弼突然眼神凌厉,用安西里都感觉肝颤的声音下令:“整军开拔,沿大沙海南,直扑弩支城!”
第二十二章
得寸必进尺
  “总管,高昌王求见。”
  “不见。”
  侯君集冷笑一声,眼神无比的残酷。此次西征,不可谓不声势浩大,外人别国不知道底气,但他作为兵部尚书,却对此次西征的军事预算有深刻的认识。
  今年自凉州出击,待入秋凯旋,军事行动的总预算是两百万贯!
  用钱砸,也能把吐谷浑砸死,但他作为兵部尚书,难道只是过来拿伏允这只丧家犬吗?出瓜州入伊州,进击鄯善,就为了伏允的那点家当?
  如果他侯君集真的就这样班师回朝,皇帝不会责怪他,但是,兵部尚书不用当了!
  高昌是什么情况他会不知道?眼下鄯善拿下,西突厥那些废物吐屯直接被剁了喂狗,侯君集根本不在意西突厥是不是要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因为,此时此刻的唐军,哪怕面对鼎盛时期的西突厥联军,不管是什么地形什么气候什么态势,都有战而胜之的必然把握。
  辕门红旗招展,烈烈西风吹动风沙,而门外道旁,跪着一队人。这些人中,为首者头戴王冠,身穿锦袍,身后皆是形貌俱佳的名士之流。
  须发被风吹乱的王者,胆颤心惊地等候着辕门内的消息。
  他不敢左右观望,只是看一眼那玄色铁甲,就能够感觉到坚不可摧的牢固。西域的铁剑,怎么可能击穿它们呢?
  而这些玄甲武士,竟然只是辕门外执勤的卫兵。
  哗啦!哗啦!哗啦……
  龙行虎步让盔甲发出了惊人的悦耳之声,跪在道旁的王者一脸喜色抬起头来,那是传讯的锐士,乃是唐朝兵部尚书的近卫。
  “总管有令:不见!”
  言罢,锐士看也不看一脸惊骇的王者,转身离开了辕门。
  “不!不!小王罪孽深重,深感惶恐,乞上国尚书宽恕,乞……”
  王冠掉落,趴在地上匍匐快进的王者似乎要爬进辕门,他是不敢起身的,只能像狗一样卑微地趴在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