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1398

  然后,苏烈就落寞地走了,留下一地鸡毛,让坦叔继续无休止地懵逼中。
  而在贞观八年某月某日,老张钓到了一条大黄鳝之后,被长孙皇后的人,拦了下来。
第四十一章
吃面
  皇后找自己,是为了吃饭。
  老张于是拎着一条大黄鳝,去了皇宫蹭饭。那条大黄鳝也被皇家大师傅做了一碗响油鳝丝面,很好吃,还撒了不少野葱,葱是南山的葱,香气扑鼻,好吃极了。
  可惜没有大蒜。
  然后皇后就看着张德吃面,很淡定地看着。
  皇后不爱吃面,因为麦子是下等人吃的,麦饭连那帮穷酸措大都不吃,有失脸面。然而自从梁丰县男出现在长安后,就开发了好几种食品。当然了,开发食品的前提,是工具和食品工艺的提升。
  尤其是磨面,麦粉粗磨是没办法做成面条的,再一个,没有蓬灰的话,面条也不劲道。再再一个,像张德这种江南人,口感更趋向于精细,于是面条的好坏只要合格,接下来就是浇头的问题。
  比如陆德明这个老头子,他爱吃排骨面,但是这年头的家猪不好吃,还不阉割,这就没办法了。
  于是为了吃一碗合格的排骨浇头面,首先老张要改良养猪工艺,其次要改良炊具的档次。
  这就需要用到土木工程学和冶金学,为什么呢?因为灶台和锅不是随随便便搞一搞就能搞出来的。
  比如说这个响油鳝丝面,首先这锅得是铁锅,铜锅用不起不说,铜锅现在做起来都很厚,导热性能差,没办法油爆翻炒。
  除了这些,要吃一碗浇头面,没有葱是不行的,还得是小葱。可是小葱要培育,需要苗圃知识和农学,而胡葱此刻还没有在大唐铺张开来,尽管张骞出使西域,确实搞回来不少东西,然而并非是全部推广成功的。
  于是为了提升味觉的层次,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野葱。
  当然了,吃面还得有装备,其中就有大海碗,得入眼看得见清汤,能见得到碗底。陶制的碗不是不可以,但是陶碗厚重不说,色泽上不够给力。所以得是瓷碗,请便不说,还显得整洁,而且如果做的是清汤面,那就更有质感,四个字:逼格满满。
  为此,原始瓷器是不够看的,老张不得不投入到了新瓷的研究中去,并且告诉技工们什么叫做高岭土,什么能够提高炉温……
  看着一碗热腾腾响油鳝丝面,老张不由得自豪起来,他改变了历史啊。
  “操之,东关新瓷,汝久未至也。”
  咳嗯!
  要不是怕形象太过狼狈,老张是不介意面条从鼻腔中喷出来的。然而皇后说让他吃面,他也不能说就坐那儿看面条冷却,太浪费粮食了。
  粒粒皆辛苦啊。
  长孙无垢依然是那么的雍容华贵,因为工科狗又改良了冶金工艺,使得大唐的金匠们发散了思维。去年的封赏诸王的马蹄金,就是九成九的黄金。而皇后因为家私颇丰,正经弄了一个凤冠在后宫戴着。
  一个字:贵!
  什么珍珠啊玛瑙啊玳瑁啊,能弄的都给它弄上,原本应该俗不可耐的东西,被大唐的金匠们,在马匹神的祝福下,竟然弄的分外高贵,这让老张叹为观止。
  而且制作这套凤冠,还余下了一些玳瑁,皇后还让匠人做了一副玳瑁眼镜,给最近眼神不是很好的太皇。
  玳瑁眼镜,长安的长者们都说好。
  房谋杜断,哪个没用玳瑁眼镜?
  皇后一开始不知道玳瑁是怎么来的,后来有人跟她说,这是海里面的大乌龟,乃是祥瑞……
  长孙无垢为南海大乌龟很是落了几滴眼泪,长安人民群众分外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长孙皇后,一起勤俭节约。
  毕竟,长孙皇后说了,她这套凤冠,基本上是不会再打造第二幅了,会一直用下去。
  这让李董的小老婆们很吃味,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毕竟,后宫的女主人雍容华贵的同时,还拥有着长孙家的智商。
  知识技术不如张德,眼界层次不及工科狗,然而智力不低的长孙皇后已经察觉到了工科狗在一直刻意地回避皇家的裹挟。
  这让长孙皇后感觉,这条江南土狗,是不是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于是乎,长孙皇后就叫人去把河边钓黄鳝的工科狗抓来,告诉他:我下面给你吃。
  响油鳝丝面很好吃,然而老张心中凄凄然,他已经十八岁了,不是小孩子。当然了,十八岁有个七品官当当,也说明了他确实背景深厚,毕竟,张叔叔如果回京,肯定是候补天王中的前几位。
  连李绩都得靠边站。
  “这个……皇后的意思是……”
  “丽娘虽是公主,亦非常人,操之不必摄于俗论。”
  长孙皇后此时伸出一只手,便见有人托着一杯清水上前。清水是用水晶杯做的,雕琢打磨的晶莹剔透,乍一看,跟玻璃杯似的。
  浅饮一口,从水晶杯中倒在金碗中的水,似乎留了一些水渍在皇后的嘴角。工科狗一双狗眼扫了一下,嘎登了一下,却见皇后丝巾微微擦拭了一下嘴角,然后竟然略微斜靠在玉枕上,有些慵懒地说道:“予的意思,东关瓷窑的器物,也该多些形制。操之精于营造工器,当为予分忧啊。”
  这一刻,工科狗觉得长孙皇后特讲道理。
  她说的分忧,当然是因为表妹啦。表妹将来是要嫁人的,嫁人没嫁妆怎么行?那么嫁妆怎么来呢?皇帝爸爸今年打这个明年打那个,还要犒赏三军,还要盖大大的宫殿大大的庙,还要去泰山装逼,都是钱啊,用起来没谱。
  于是乎,作为皇后妈妈,长孙皇后想的很周到,她知道这世界上有一种狗智商很高,比牧羊犬还要智商高。最重要的一点,这种狗懂的分寸,这种狗,就是世家的子弟,名门的传承。
  老张一开始是土狗,然而随着忠义社的壮大,随着张叔叔的档次提升,他逐渐从江南土狗,变成了身出名门的上等狗。那么,此时此刻的张德,就能够成为皇家宴会上的贵宾,所以,张德现在是一条贵宾犬。
  很简单的一个现象,老张把东关瓷窑,在前年去年,给了皇家发财。人民群众看到的,就是这么个结果。
  虽然老张很想说,特么不是你们想的那样,老子是为了技术,是技术,老子的关注点是技术,钱财是浮云,浮云啊!
  然而人民群众并不在意这些内核本质,细节嘛,不要在意。
  “臣乃勋贵子弟,累受皇恩,自当如此。”
  表了忠心之后,张德默默地吃完了这碗响油鳝丝面。
  一碗面吃完之后,老张问皇后多少钱?皇后说:不贵,东关瓷窑再添几个款式,然后记得月底的宴会还要来哦。有你认识的皇家美少女李婉顺呢。
  离开皇宫的时候,工科狗冲着深宫高墙竖起了中指:“差点吃撑!”
第四十二章
喝粥
  皇后耍小心思,老张现在也基本放弃治疗,懒得理会。如今他正七品的官当着,放一千五百年后,十八岁的正处上哪儿找去?
  平康坊的选人,见了他张操之,不还是得高呼一声“张梁丰”么?
  前头李思摩这条老疯狗来找他,是为了在金山以西搞大新闻。征辽时候,张叔叔手底下的瓶瓶罐罐,让老疯狗感觉很科学,于是就朝着张德打听了一下,是不是下个订单什么的。
  原本老张也没搞明白老疯狗到底是个什么定位,以为就是个突厥奸然后卖族求荣。现如今张德不算搞清楚,但大体上有了一个概念。
  这孙子打算给自己搞个历史定位啊。
  时代的大势已经出现了端倪,隋唐的气魄,已经完全接近了秦汉。而天可汗二世陛下,很显然是要在这个大时代主宰乾坤的。
  放以前,或者说,放前隋,阿史那思摩面对天可汗一世,要是战败,大概还会想着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此时此刻,算了吧。
  做天可汗二世的驾前狂犬,远比重振突厥更加有吸引力。
  更何况,天下诸族,有“族”这个正经社会概念的草原民族,还没诞生呢。
  “郎君,这胡瓜泡水里能吃?”
  坦叔盯着玻璃罐子,见自家郎君从里面夹了一根出来。
  “当然能吃了。”
  灶间做了八宝粥,不过没放糖,张德也不喜欢吃甜的。曾经一个人默默在戈壁滩守着风机跟丰碑似的,那光景,也就斯拉夫毛子做的酸黄瓜能让他打起精神来。
  不过这玩意儿虽然下饭,吃多了也反酸。
  又夹了一些萝卜片,张德让坦叔拿出去,给几个小娘下粥。
  “坦叔,这几十坛,是给宫里的。午膳过后,掖庭宫会来人。”
  坦叔点点头,自家郎君跟宫里的人来往有点频繁,虽然担心被人攻讦,不过至少现在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掖庭宫那边是给李董的小老婆们搞点小菜,川味泡菜什么的,关中人吃的爽口啊。至于韩式辣白菜,这年头没辣椒……
  “对了郎君,洛阳宫康大令派了人过来,问起之前的事情。”
  之前什么事情?修洛阳宫的那位长得像伊布的强壮阉人希望老张提供技术支持,老张答应了。后续当然也是跟进的,不过长得像伊布的康德有点急躁,因为皇帝现在经常派人去盯着洛阳宫的修建。
  这两年,皇帝花钱的效率和速度,比杨广强多了。杨广那是败家,他爹给他赞的那点家底,几年就败光了,也是没谁。不过李董不一样,他搂钱的本领比杨坚还要强点,主要是门路广,单独拿跟世家斗的本领来说,李董还是远不如圣人可汗的。
  “此事不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