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2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5/1398

  看着房玄龄,老张又是压低了声音,“德在蓟州之工坊,颇有产出,若是调配得当,年底日产铁水万斤,不在话下。”
  这其实是砍了一半产量,实际上张德的端起目标,是日产铁水两万斤,听上去好像还不错,然而这种产量就是狗屁,根本没什么意思。
  不过对封建帝国来说,这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产量,可以迅速将士兵武装到牙齿。
  一身盔甲简配算二十斤,一把杀人的家伙算五斤,再有五斤七七八八的垃圾,三十斤装备就差不多了。
  一天一万斤,就能武装三百来号人,一年就能让唐军维持治安的统军府废物换上和现在精锐差不多的货色。
  “公文,就在老夫身上。”
  房玄龄看着张德,不动声色,对于张德的那个工坊,老房也是多有打探,最后的结果就是,这工坊妖啊,非常妖。
  怪不得皇帝惦记着!
  张德全新设计的贝斯曼转炉炼钢法还没有上线,不过此刻出钢量还是可观的。铁水产量只要起来,钢产量就不是问题,先熟铁然后渗碳嘛。
  再一个,焦炭的利用,彻底改变了燃料获取的途径,对木料要求逐渐降低,并且大大提高了炉温。
  而水力锻锤的使用,使得一体打造的盔甲成本降低,日人工减少到原来的百分之十都不到。光精钢奶罩,张德就偷偷摸摸帮张公谨的亲卫置换了兵部派发下来的,连兵部将作监的暗记都全部仿造,总之,外人看上去,定襄都督府都督的亲卫配置,跟原来的味道是一样的。
  老张这么努力,房玄龄当然很高兴了,但是老房也是有想法的,正如他的老板李世民是个很有想法的人。
  “汝欲接手兵部器物,倒也不是不可以。两汉亦有成法,只是……老夫有一问,汝之营造之法,他人若是习得,当如何?”
  “必有折扣。”
  张德当然知道房玄龄想说什么,顿了顿,然后道,“不过,德一人之力甚小,来日总要扩建工坊。只是这场地,着实没有着落,且相熟伙伴,知此道者甚少。如遗爱兄这般喜好器物之同志,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
  “……”
  太刻意了!太明显了!太直接了!
  房玄龄有点尴尬,低声道:“去岁卢氏受损,陛下大获全胜。操之也是知道的,老夫那……”
  “房相!”
  张德突然提高了声音,打断了房玄龄继续要说下去的话,抬头看着尚书左仆射,“德与范阳卢文渊,亦是君子之交。然则德若非欲其亡,便不可令卢氏入吾事业。”
  这一点,张德是很清醒的。房玄龄其实也很清醒,但是房玄龄只是想要看看,张德是不是有那么清醒,如果不清醒,随手埋个坑就是了。
  待哪天皇帝要一把火烧了卢氏,房乔眉头都不会皱一下,最多回去安慰一下老婆。地方望族,垮一个是一个,于房谋杜断这种位置的人而言,他们固然也是地方望族出身,却是比不得五姓七望。
  只有前浪死了,后浪才有机会。作为新贵,作为封建帝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舵手之一,房乔是历史的局限性也罢,是眼光的短浅也好,若是五百年后房氏亦如当今崔氏,他便是功在千秋,于房氏而言。
  至于张德,李董临死之前一巴掌连带着五姓七望一起拍死,那是他命不好……
  跟四大天王打交道,果然不能当真啊。老魔头难对付,李靖难对付,房谋杜断也各有招式,长孙无忌更不用说了。
  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总之,房玄龄一番话,表面上是对老婆家里损失的痛心,想要找点补偿。这是尚书左仆射对妻子忠贞不渝爱情的见证,堪称典范啊。
  然而老张要是被感动了,他这条工科狗,一定会在贞观年提前报销。他可以有理由相信,固然和卢氏联手经营煤钢工业体很爽,但煤钢工业体一定会涉及到兵部所需,说的高大上点,涉及到国防安全所需的武器装备。
  老张的死法一定会很特别。
  妈的,老子是想做大唐帝国主义的“成洛马”或者“沈霍伊”不假,可不代表老子是傻逼自寻死路啊。
  坑,太特么坑了。
  老房见张德没有捞钱捞坏了脑子,呷了一口雀舌,然后淡然道:“老夫此来河北,总计不能一事无成。”
  言外之意也很简单,薛大鼎郑穗本这样的好官,你帮了也就是帮了,刘弘基这样的人形垃圾,简直就是最好的功绩材料,你却也帮了,几个意思?
  张德自然是知道的,连忙道:“德虽喜好奇技淫巧,专于商贾贱业,却也颇有一颗忠君爱民之心。吾观河北道诸地,颇有特产,若是经营得当,百姓必定安居乐业。对陛下,对朝廷,对房相,对河北道诸地干才,皆乃福音也。”
  然后老张就拿出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一行小字:洺州葡萄种植考。
  “程名振与汝有旧?”
  房玄龄挑了挑,葡萄酒是可以直接酿造的,迂回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京中现在葡萄酒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三勒汤。究其原因,是因为西突厥和夷男残党,都在西域乱战,而且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势力,糅杂在了一起,居然闹到波斯东北,简直是烂账一笔。
  然后三勒汤大多都是从冯盎的地盘,也就是广州上岸,葡萄酒则是从丝路来的更多,两相比较,断顿的葡萄酒直接贵成狗,也不知道这是该李思摩这只大号幺蛾子背锅,还是老张这只流窜在贞观年间的小蝴蝶抗一下……
  但不管怎么说,房玄龄看到这本《洺州葡萄种植考》,心中也是有计较。
  “德素来敬仰程公,奈何未曾一见,此来易州,正是托刘公关照,牵线搭桥一二。”
  老房笑了笑,将本子扔案几上:“不够。”
第二十四章
我们的事业无人知晓
  挂在顺丰号名下的船队主要航线负责河北道原物料运输,然后就是辽东诸国诸邦的走私,当然海贸明面上是百济和新罗两大地区强国的正常贸易。
  实际上,张德在加工出简易陀螺仪之后,就给渤海黄海游弋的帆船加装了水平罗盘,只是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指针经常性消磁,烦不胜烦。
  六分仪的使用,依然只有接受北大教育或者王孝通老爷子和他弟子调教过的掌舵,才能顺利掌握。
  至于海图描绘,更是稀罕物,目前的领航员,全靠经验。测绘更无从谈起,能根据登莱坐标大致判断自己的位置,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张德还是要求顺丰号名下的“东风”船队,在抵达耽罗国之后,都要分出两到四艘尖底船,继续探寻航道。
  一季简报回来,张德已经知道,“东风”已经吹到了勘察加半岛南部海域。因为从简报上来看,“东风”曾经抵达了一个大岛,土人自称“卡姆卡普亚穆?”。有黑水三星洞出身的靺鞨人,虽然晕船上吐下泻差点挂掉,但还是言之凿凿,那些土人是窟说部的。
  经此判断,张德断定,“东风”这一次吹到的地方,应该就是上辈子的库页岛。
  能够确定库页岛的位置,也是很好的。整个大岛非常适合粗放型加工,尤其是岛上高产冷杉和鱼鳞松,速生林非常茂盛,而且人口稀少,物产丰厚。在高句丽控制辽东的情况下,张德想要获得大量的廉价木料,可以从库页岛大量开采。
  而主要的成本,则是运输。因为开采的话,直接可以拿扶余人的命去填,岛内物产可以直接解决食物问题,并且还不用担心唐朝内部的攻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再一个,船队最终要进行远洋,靠碰运气贴着海岸线航行,是没有意义的。类似库页岛这种情况的发现,对船队的自我修正和提高,不仅仅是技术上,更多是心理上的扩张。
  “东风不错嘛。”张德赞叹了一声,“东风”在耽罗国休整,有过两次东航,一次是走新罗以东的海岸线,还有一次,是走日本本州岛的北部海岸线。后面一次,有苏我氏的成员带路,东行约六百里,直到日本的疆域边陲。
  根据简报来看,日本现在连本州岛也没有统一,本州岛的东北地区,还是无主之地。
  “御寒衣物要抓紧了。”
  到今年年底,张德打算三支船队优先装备棉纺制品和精毛纺。按照今年的进度,张德大概估计鲸类捕杀也要提上议程,到时候北线船队的活动范围,应该是从东海出发,绵延到白令海峡以南。
  鲸油作为过渡产品,持续二三十年的消耗没有问题。而且贞观年的渤海黄海东海,小须鲸长吻鲸很多,一头四米长的小须鲸,直接收益就在十二贯以上。这还没有计算鲸油作为蜡烛润滑剂等产品的利润,至于制革,在这个时代,更是利润超高。
  可以说,仅仅是以照明燃料作为流通上品,捕鲸业也能够在贞观年生存。而张德的三支船队,另外一支“民兵”船队的尖底船,加装八牛弩的同时,也改装了船体后舱,设有数套滑轮组,能够轻松将数吨重的鲸鱼拖拽。
  炼钢回火也会大量用到鲸油,对张德来说,这才是最主要的。
  对于一条不务正业的工科狗来说,这个时代的原物料予取予求,简直是爽到了极点。
  房玄龄作为采访使,奏章是三天五天一发,而且还有一旬的密奏,以及一定数量的“飞骑”拿去用。
  在老张给了他一本《洺州葡萄种植考》之后,另外一本《河北白叠布可产状》,也被尚书左仆射笑纳。
  至于之后宰相大人怎么跟太宗皇帝奏疏,那是他的事情,但只要尚书左仆射和其他的宰相们沟通好,那么侍中王珪就会提出议案,中书令温彦博就会审核通过,最后,就是房谋杜断的showtime。
  其余没有够到宰辅这个级别的,只能看看,想要喝汤,也得看自己抱的大腿够不够粗。
  张德需要组织上的支持,也就是行政命令。而中枢的董事长以及各部门总监,则是需要稳定的长线收益。
  酒类制品是大宗货物,而棉纺制品也是大宗货物,只此两样收益,就算薄利多销,一年数以十万贯计算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张德从老疯狗李思摩那里知道的一些消息,知道西突厥现在混战不堪,等到陇右道休整结束,应该能够一口气打通阳关以西的南线丝绸之路。唐军只要介入西域范围,按照契苾何力此时的状态,为王前驱做一条忠犬,应该是他的唯一选择。
  而张德又从长安西城的那些胡商中推算,此刻的天竺,确切点说是北印度地区,人口大约应该也有两千多万。
  棉纺织品只要能够有十分之一的市场,就足够养活整个河北道河南道河东道的棉花种植区,假如那个时侯,真有这么大的种植区域的话。
  不过这一切在推广之前,都是妄想。从无到有,才是真正的难。要找一个像易州这样,官场烂如粪坑,市场乱如坟场,经济凋敝民户逃亡的地方,实在是太难了。而更加不容易的是,一州主官是个人渣,且又首鼠两端喜欢投机,同时又有大量的把柄和黑材料在自己手中,这简直是昊天上帝的赏赐……
  但这一切还只是硬性条件,跨越这个界限的,还有中枢的支持。而万幸的是,这一次的河北道采访使是房玄龄,而房玄龄是尚书左仆射,四大天王之一,牌子比谁都硬,在大唐帝国有限责任公司的地位更是非同小可。
  宰相知道现实条件,又认可张德捞钱的能力,又愿意顺水推舟推一把,并且对前景展望有自己的判断……太不容易了。
  这一切都满足之后,一棵白棉花,就终于可以在河北道绽放。至于白棉花摘下来之后怎么处理,那只是工科狗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立夏时节,补种的桑苗已经抽了两茬,而定襄都督府司马苏烈,因公升任营州别驾。主要任务,就是震慑辽东扶余人。
  苏烈善用骑兵,麾下骑兵弓马娴熟,对箭矢消耗量极大。就在朝廷以工部名义在蓟州设一采买坊之后,营州别驾苏烈的二十万支飞凫箭订单,就到了蓟州工坊。
  作为一个大唐人,张德由衷地为国家的强盛而高兴,然后每一支箭给五文钱的回扣,十万贯回扣,听上去很多,但是营州军方大概能拿到一半就不错了。
  基本管理是六成到七成归中枢的大佬们享用,比如按照苏烈的编制,兵部是肯定要吃一块的,然后工部因为装备生产原因,也要吃一块。而居中传信的,是内府的那帮阴阳人死太监,所以内府也要吃一块。
  以为这些就没了?因此地处边陲,民族成分复杂,所以各族安抚大使,只要是两年之内做过的,都能分一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5/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