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1398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和妹妹联姻的机会很渺茫。当然也不是不可以强推,但后果是严重的。
  长孙家和李氏皇族已经是关系密切,想要更近一步,要么儿子做驸马,要么女儿做皇后。
  可惜,长孙无忌也只能感慨,自己的闺女忒不给力。
  “此番布置,卢氏未必分崩离析,然则幽冀之地,当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得意洋洋,竟是给长孙无忌拿了一只金杯,然后拿起一只褐色的玻璃瓶,里面装的都是葡萄酒。
  给大舅哥满上之后,李董拎着瓶子直接喝了一口:“经略辽东,必先经营辽西。欲谋辽西,必先统御幽冀。卢氏在幽州蓟州田地几何?”
  “桑干河、巨马水、潞河,三河沿岸大致七十万亩。此乃幽州一地,良田皆在其下,中田亦多是卢氏相干,如经济凯旋白糖之人,名卢幼孙,其三路管事,各有万亩中田在河口。蓟州一地,渔阳沽水约三十万亩为卢氏所掌。辽西平州无人之地,亦有二十余万亩。加上易州莫州零散田地,总计在一百五十万亩以上。”
  他做吏部尚书也不是白做的,幽州那地界,如果不是李世民的心腹,或者说不是李世民沾亲带故的人,基本没指望坐上位置。
  玄武门之后,任幽州都督的人不是别人,而是玄武门事变九大走狗之一的独孤彦云。后来刘弘基划过几天水,但也是巴结长孙无忌不遗余力。再后来就是李客师,李靖的亲兄弟。
  这三人,基本可以把卢家在幽冀的家底摸个七七八八,不说全部掀个底朝天,但至少卢家的实力有多强,长孙无忌是清楚的。
  良田其实还不算什么,卢氏英才代代都有,新生代中更是神童辈出。比如五岁能作诗的卢照邻,早已在长安洛阳扬名,连李世民也是知道的。
  当年还是隋朝的时候,河北厮杀的那么混乱,但不管是谁在河北做大,卢家都能够轻松供应粮食,其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
  但若是以为卢氏就只是会种地读书,那就是自寻死路。杨广征辽,民夫百万,闹的不像话了,杨玄感起了个头。到杨玄感死,幽冀就是一锅烂粥,造反的英雄好汉,全死了。罗艺能够挺到唐朝,正是因为他没有想对卢氏动手,所以才能够养数千精骑。
  否则,就凭罗艺那脑子,李渊玩死他的方法可以绕长安两圈。
  本来以独孤彦云的地位,毕竟是玄武门九大走狗,不说和尉迟恭比,但至少和张公谨不相上下的。
  但问题来了,和劼利干架的时候,他死了。
  按照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刚上台时候的想法,三年灾害就已经够头疼了,不吃大户咋办?所以目标就是卢氏,杀起来方便,毕竟靠近边境。
  可万万没想到,用来做杀猪刀的独孤彦云,竟然就折了。这事儿于是就拖了下来,不拖也没办法,那会儿天灾人祸,满世界都在说李董失德。更有李建成的余孽在煽风点火,无奈的很。
  所以如果没有那包白糖,李世民和长孙无忌,最少要花二十年时间去慢慢地敲五门七姓的墙脚。他们这一代敲完了,就要看自己的子孙们有没有出息,锄头挥的勤快不勤快。
  张德虽然让李世民恨的牙痒痒,但李世民也不得不承认,这货的确是他的祥瑞。
  “只要幽州蓟州在手,当能支应辽西军需。”
  李世民喝了一口猩红的液体,长孙无忌也是拿起金杯,抿了一口,意外地好喝,舒展眉头道:“陛下,北地人口凋零,当鼓励生产。”
  “唔……添丁进口,可酌情赏羔羊小犬。”想了想,李世民突然想起来,“定襄都督府有多少牛羊了?”
  “每月有两千左右进项,若是定期捕猎,还有额外。”
  白霫被干死之后,牛羊都到了张公谨手中,当然给朝廷的账本是另外一回事。不过确实丰厚,否则张公谨也不会放纵苏定方去抢……剿匪。
  “一地之策,当酌情定夺。”
  李世民沉吟了一番,然后道,“让李客师上书。”
  “是,臣出宫后,自会修书一份去幽州。”
  “嗯,辅机办事,朕放心。”
  言罢,李世民一屁股坐在宽大的躺椅上,拍了拍扶手,然后赞道,“这保利营造的手艺,比之将作监,胜之多矣。”
  啪!说到这里,李董猛地拍了一下扶手:“可恨!竖子可恨啊!让他做驸马,是要他死吗?”
  李董突然想起来,保利营造,貌似也是那小王八蛋搞出来的。这些,都是钱呐。内府采购这些家具,那都是定制版,绝无复刻,价钱贵的肝儿疼。
  但保利营造花样多啊,连尉迟老魔都赞不绝口给钱痛快,可以想象勋贵圈子的尿性是何等的跟风败家。
  “丽质尚幼,不急。”
  长孙无忌淡然道。
  “既知丽质尚幼,张操之缘何不喜?长安城中,皆言其喜好幼女,莫非天家帝姬,不如败落门庭?”
  说到这里,李董更是气的想要摔酒瓶,“竖子竟公然勾引武氏女,他罪该万死!”
  武士彠是老董事长的人,张德突然一收就收俩武家小妞,还特宝贝的藏屋子里,去怀远就没几个人见着,盯着张德的“飞骑”也是蛋疼,给老板的报告,自然就没什么好话了。
  什么偶有淫词秽语传出,什么似有幼女呼救之声,什么啜泣哀叹绵绵不绝……
  总之,让李董脑补出来的画面,都是比禽兽不如还要不如的,张操之简直就是人类道德下限。
  但这样的低素质贱男,李董还是希望他当女婿。
第九十一章
发动
  奚人旧地离白狼水还很远,起先奚部俟斤还在霫部以东,后来突厥灭亡,就迁徙牙帐到了真河。俟斤还偷偷地自称可汗,跟辽西北边自称奚王,要跟高句丽平起平坐,还有模有样地让人跑长安想要混一套鼓纛。
  结果李世民都懒得理他们,这帮瘪三除了和契丹人杂交,全部无亮点。
  张公谨上任定襄都督府都督后,奚人就从松散联盟打回原始部落形态。有那么一丁点儿奴隶制社会结构苗头,就嗝屁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连他们的姻亲契丹大贺部,也赶紧撇清关系,说这等悖逆淫荡之人,实乃夷狄禽兽也。
  然后奚人就删号了。
  朝廷顺势拿下真河白狼水,设营州,封白狼山。完了琅琊公主李蔻,挎弓到了某条河,立了个碑。
  契丹杂胡高句丽人没反应过来,幽冀的豪门同样没反应过来,因为张公谨当时的位置,应该是大唐的军事势力最北端。河北诸地都还在定襄都督府以南,英俊的张叔叔要在草原上卖弄帅气,河北人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控制了东部草原,北地大族才觉得别扭,因为等于说和草原上的贸易往来,全部都在朝廷的监视之下。
  而张公谨,不是那么好拉拢的。
  比城北徐公帅三倍的张叔叔没结婚那会儿,慢说卢氏,就是清河人,也在琢磨是不是甩只家养的崔氏女,看帅气的张叔叔会不会上钩。
  结果么……车震害死人。
  但不管怎么说,白糖的利润极高,尤其是东海小国的贸易,赚头极大。光靠珍珠皮草互贸,卢氏在河口的利润,一年可以达到六十万贯。
  可卢氏毕竟是大家族,怎么可能满足区区利润。
  土地他们没有放手,有了新的财源之后,在张公谨提供边境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他们顺势在平州蓟州大肆扩充田地。
  然后暴涨到一百五十万亩以上。
  卢氏的核心嫡系也就几百人,本家大概三万,分家加起来约三十余万人。这些都没有把仆役和雇农还有奴隶算进去,如果只要是人就计入人口,卢家在北地影响的人口,可以过百万。
  贞观年的总人口,账面上连两千万都没有,五门七姓就影响四分之一天下人口,可想而知李唐皇族怎么会容忍这样的怪物。
  然而五门七姓,不仅拒绝了皇族李氏的联姻,甚至还拉拢了两任皇帝的班底功臣。传统贵族选择了和新贵斗争又联合,却始终没有和皇族发生任何关系。
  投鼠忌器,如果武力消灭豪门,不是不可以,但首先是豪门引发的动荡,会席卷整个中原地区。其次皇帝班底中亦有豪门子弟和姻亲,他们会坚决反对,这涉及到政治利益和社会收益。最后就是如果动手,以豪门世家的道德底线,恐怕会毫不犹豫地勾结突厥契丹高句丽或者其他什么鬼东西。
  世家口中喊的是家国,国可以亡,家必须存。不说什么南北朝,只说强大无比的汉朝,也是在这样的冷漠眼神中,轰然倒塌。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李世民就要以皇帝的目光去看待事情。除了内部稳定,外部威胁就是契丹和高句丽,契丹消灭之后,接下来的目标就两个,东边高句丽,西边吐谷浑。
  因为羊毛的关系,伏允跑去鄯善久不东归,于是重心自然转移到辽西。
  老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放一千五百年后,这句话概括成了四个字:功高震主。
  皇帝要考虑功高震主,但世家不需要。
  为了在干死高句丽的过程中,减少掣肘和必要的损失。李世民不得不加强幽冀的控制,而自然要削弱在幽州的世家实力。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卢氏。
  既然卢氏在白糖的贸易中狂欢,那么李世民就不介意挥舞刀子剁下去一刀。
  至于死不死,不重要,哪怕只是斩断一只手,也是胜利。
  初夏,去年的灰糖在加工成白糖之后,整个冬季和春天,都是加工淡季。而皮草交易量却大大攀升,卢家于是选择了空卖实买。
  给蛮子们的是河北白糖牌票,因为山东某些地方的白糖被他们直接买走,所以河北白糖牌票增补了不少。
  又通过房玄龄的关系,长安加印了两倍白糖牌票。
  那些捏着三个月交货契约的蛮子们,白糖没有看到一袋,但皮草鹿茸灵芝珍珠人参,都是实打实的拿了出去。
  而边境土豪们,同样大肆采购白糖。其中就是以李德胜李德志为首的勋贵子弟,他们在做羊毛生意的时候,同样从蛮子那里积攒了一大批皮子,同样跟卢氏进行了换购。
  四月中旬,坦叔从长安回到怀远,告诉张德,工坊停工了。然后江南道的货半颗没有转给卢氏,尽管卢氏抬高了整整两成的价。
  “要开始了啊。”
  张德浑身都在抖,二十八岁就杀哥宰弟且为乐的人,是好惹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