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3/1398

  唯有各地的工程还是那么热闹。
  因为修通了“汉安线”,强悍的运力,就是最贴切的广告。最受益的,除开湖北省境内各级行政单位之外,大量的木材商、石材商以及各种干货商,很是大赚了一笔。
  而原本在安陆囤地种桑的丝绸上,更是平白地将手头的物业增值了两倍以上。
  “汉安线”沿途各州县,已经不需要再组织庞大的马队、商帮,把大量的物资靠骡马苦力运送到港口码头,运送到武汉。
  火车跑一趟,抵得上一个豪商组织十几回的商帮马队。
  铁道上的费用,几乎就是一次性的,只要拿到车厢位子,基本上就是装货卸货给钱的事情。
  而商帮马队,仅仅是人吃马嚼,就要考虑到米面粮油肉干黄豆,这个多那个少,吃什么胀气吃什么中毒,很是考验人的神经。
  但是现在,心明眼亮的底层大商人,就算没想着抱湖北总督的大腿,仅仅从收益上来计算,也是第一时间选择铁路。
  只是现在“汉安线”并没有完全贯通,运力主要被武汉官商集团吃了,剩下的一点点,才会流落到社会上消化。
  样板工程不需要多么豪华,只要展现出丰厚的回报率,自然而然地,会有有识之士来追捧推动。
  只是以往人们畏惧皇权的至高无上,无法反抗。
  但是现在,去是相当的诡异。
  人们既在跃跃欲试地挑战至高无上,又像做贼一样,从武汉那里挖着墙角。
  一个个钢铁厂冒出来,而且都是冠冕堂皇地借用了大工程的名义。徐州钢铁厂的存在,的确是必要的,只是其中有没有崔弘道的私心,这不必多想。
  贞观二十六年怀揣公心的帝国栋梁比比皆是,但同样是在这个贞观二十六年,只有一片公心的,却也是寥寥无几。
  “徐州煤铁不缺,办个钢铁厂,理所因当啊。”
  老张并没有因为崔弘道要搞徐州钢铁厂就推三阻四,从他个人需求来说,钢铁厂煤矿多多益善,愿意搞多少就搞多少,愿意搞多大就搞多大。
  “都宪,徐州不比别处。前几年徐州开钢厂,一直不甚顺利。如今借着‘京东线’的名头,便是大肆挖人。这……永兴煤矿等单位,都是颇有微词啊。”
  “有意见可以提,但别人给钱多,凭什么拦着手底下的人不去?良禽择木而栖啊。只要徐州钢铁厂不是乱来的,怕什么?除非徐州钢铁厂的东西不能用,那我们跑去打御前官司,就理直气壮。现在嘛,正所谓‘顺其自然’,何必计较这仨瓜俩枣呢。”
  “是……”
  既然湖北总督都给出了态度,武汉内部的官吏,也没什么好说的。
  自己的损失,肯定是多少有一点的。比如以前批一点汉阳钢铁厂的铁器产品出去,一进一出,稍微抬一手,可能就多批少批一点,这点职务便利,总归是能带来好处的。
  而随着各地新式钢铁厂不断出现,最后情况,就会和煤球厂一样,一开始是吃独食,大赚特赚。到后来,竞争的对手多了,利润就不断下降,最终变成“价格战”,也就是去年冬天的事情。
  熬死了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家煤球作坊,剩下的,才进入了这个行业的平稳期。
  老张的下属幕僚和佐官的想法,的确有私心,但也害怕市场动荡,到时候武汉这里,也会受到波及,一时半会儿闹点动荡出来,再平常不过。
  不过现在老张亮明了态度,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话又说回来,‘京东线’是不是把江东、江西、岭南、湖南的工程队,都抽了不少?”
  “弘文阁在强推这个工程,给钱又多又爽快,自然是愿意抽调过去的,不纯粹是因为皇命。”
  “如此说来,‘京东线’会修得很快?”
  “现在出京城这一段,已经有小二十里路,可以直接手摇车前进。骡马拖拽车厢也试过了,很稳当。”
  “这么快?”
  “都是分段,各有分工,类似出洛阳这一段的路,已经多了不少。只是还没有全部连起来,大多都是本地先用牲口牵引用着,矿石木料粮食等等,有了铁道,自然是要方便不少。再者,为了防止将来有人偷铁轨,‘铁道卫’也一直在演练。”
  “‘铁道卫’?”
  “警察卫下属的铁道警察么,都宪难道忘了?”
  “噢……原来是这个。”
  张德这才反应过来,“‘铁道卫’……哈,这铁道有司的人,想法挺多啊。不怕他们杜相公训话?”
  “倒是听说,有几个相公,想把‘铁道’从交通部拆出去,另行重组衙门。”
  “嚯……这才一年不到,这些家伙胃口可是真不小啊。”
  “都宪,京中可有甚么传言?莫不是这些是真的?”
  “要说想法呢,几个学士相公,肯定多少都有的。你看孔总理,这‘京东线’一旦修好,他老家不都要走一遭?”
  幕僚们听了,顿时微微点头,不仅仅是孔颖达,就算是马周,也差不多是这么个情况。
  而且房玄龄房相公的老家,也是在山东,把“铁道”拆出来,单独搞个衙门,自然是有这么个需求和理由。
  “那……都宪,这事情,就由得这般变化了去?”
  “由得去吧,只要铁路没有停,就由得去吧。这光景,都卯足了劲赶工,怕不是也想早早地定下大局。”
  虽说现在的时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偏差,不过贞观朝的顶级大佬们,显然没有老板李世民那么超然。
  你李世民张德无欲则刚,那你们无欲则刚好了,反正他们是有欲的。
  “若如此,怕不是‘京东线’还会赶,少不得这些个相公老家,就有人拍马屁,跑去发动民夫。”
  “放心,就算征发民夫,也动摇不了甚么根本。这不是大运河。”
  老张笑着摇摇头,“这可比大运河金贵多了,相公们可舍不得败坏了它。”
第十章
兴致
  郑州管城,京水两岸的工地非常热闹,旗帜如林,要不是看到了大量的挑夫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大多数粗通行伍之事的,都会以为这里是在练兵。
  京水的大堤上,两边的测绘人员也是忙个不停,几经校准之后,这才选择了一处地方划分片区。
  “这是武汉的分区编组?”
  “陛下,正是武汉来的队长组长,在此组织民壮。”
  “有民壮?”
  “汴口过来还是有力役未除的,这劳役摊派下来,也不伤农事。”
  “那是,八牛犁那物事,着实厉害。”
  李世民也是相当的高兴,如今郑州也算是京畿,从洛阳过来,走弛道的话,一眨眼功夫就能赶过来。
  每天从管城、荥阳出发,前往洛阳讨生活的人不在少数。
  夜里会有夜班车,是过伊水的。只要汜水关卡不查,晚上弛道不比白天来得清净,热闹的时候,车马络绎不绝,都是在京城和郑州两地跑运输物流的。
  常何家中的“凯申物流”,如今已经掺和了一脚郑州往许州的弛道。
  荥泽到汴水的一段板轨,也是“凯申物流”修的,广武山这一代的石料,就是堆积在荥泽、河阴两地。
  若是去郑州,就要用上水力和这一段板轨,然后再转运郑州其他地方。
  比较麻烦的就是黄河本身,前年决口,还淹了一回荥泽,南运河差点被灌一口“黄汤”。
  好在决口很快就堵住,去年就休了大量沟渠,目的倒也纯粹,就是为了泄洪分流。
  遇到高地,直接一路炸,然后再人工开挖,把泥土砂石都清了个一干二净。
  随着大户被清空,一般小老百姓,还真没那个胆子去侵占河道为农田。
  黄河只要不胡乱改道,什么都好说。
  嘀嘀——
  一声急促的哨声响起,李世民看到了一个片区中的劳工,立刻跟着手握小旗子的包干区组长走人。
  工具规拾的很好,都是有专门的区域存放。
  都是相当不错的铁器农具,什么铲子、镐头、钉耙……应有尽有。
  缓坡上,大量的骡马被驱使着,牲口驮着箩筐,力夫挑着担,全看地形需要。
  “杨广当年要是有这等场面,何须天下皆反?”
  很是自得的李世民大马金刀地坐在高处,用望远镜俯瞰着这热火朝天的工地场面。这样的大工程,隋朝换成杨坚来上马,只怕也是要造反的。
  密密麻麻的往来人畜,这时候稍微有点动静,换作当年,还真又是一帮反贼。
  “这郑州的路,是要往南拐一拐的?”
  “管城东南有湖泊,总是要绕一点路。武汉有学者,说是黄河两岸的湖泊填不得,若是黄河泛滥,这湖泊就是河水的去处。所以如今么,中原修路,能绕还是绕一点,总比被河水淹了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3/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