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8/1398

  念叨了一声,不多时,有一辆马车远远地奔驰而来,“苏河”上是有浮桥的,马车过关之后,立刻到了南岸。
  很快,就看到了马车上的标志,有着新的符号,还有程处弼原先在西军时候用的五星旗。
  “大人,是‘冠军侯’的使者!”
  “蕃人喊大人,你也跟着瞎喊?!”
  王符瞪了一眼兴冲冲的亲随,然后道,“你去接人,我先在这里把奖赏发下去。”
  “是!大人。”
  “……”
  也谈不上入乡随俗,自从鲜卑人和契丹人把“大人”这个称呼用烂了之后,连带着中国奴婢,也都跟着这样喊。
  “广交会”中更是“大人”声泛滥,尤其是根脚不济的商人,见了官员,张口闭口就是“大人”,有心劝诫,谁曾想商人用一句“君为地方‘百里侯’,视治下百姓之亲,犹如子女,百姓亦视君为老父母,称呼‘大人’,实乃拳拳之心”,让地方官还真是没什么好反驳的。
  你总不能说我没有把治下百姓当子女一样呵护,而是想要刮地三尺,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吧。
  建立了这套逻辑之后,那么治下百姓既然像子女……给老子来点孝敬,也就是应该的。
  劣币驱逐良币,这个“劣”为什么会胜出,绝非是因为“劣”的本身,而是有便宜不占……特么的不是王八蛋是个啥?
  贞观朝的二零后,现在虽然最大的也就五六岁,但“父母官”这个词儿,却是已经知道了的。
  中国的纲常伦理还算略有压制迟滞这种变化,但在中国之外,尤其是东海、南海、河中、漠北、辽东、朝鲜等地区,土著们的生活水平实在是低到令人发指,他们根本没有去建立纲常伦理的物质基础。
  哪怕是王符现在所在北天竺精华区,除了人口稠密区,在很多自治的乡村级土邦中,有些部族至今还维持着高频的近亲繁殖行为。
  究其原因,就是为了保证资源的集中,以求更多的资源再分配。
  船工们原先的排列顺序,是按照身体的强壮程度来排,但是唐人来了之后,则是按照长幼秩序。
  此时在“苏河”河畔,准备领“奖金”的船工们,排在最前面的,除了队长之外,就是白头发的年长船工。
  说是年长,但年纪最大的,也四十岁不到。满头花白的头发,唐人初到见了若是不懂,便会以为这是耄耋老者,不仅仅是须发皆白,还身体佝偻。
  “肉干!”
  象雄武士拿起一挂肉干,不大,但也有半斤重,提起来之后,用奇葩的“洛下音”高声喊道。
  船工们听得懂,他们也都非常羡慕地看着肉干,然后领了肉干的队长或者长者,就会跟着用古怪的口音,念叨着“肉干”“肉干”,然后美滋滋地离开。
  他们住得地方都紧靠“苏河”,只不过唐人来了字后,严禁随意把排泄物排入河流之中,所以低种姓贱民们的住处,也就从脏乱差的窝棚,转移到了唐人修建的大通铺中。
  条件依旧恶劣,但已经有了公厕,简直的卫生秩序,只要是在唐人手中干活做工的,都会认真执行。
  而教育这些低种姓贱民学会听话的方式不是棍棒,而是王符想出来的一个损招。
  王符跟低种姓贱民们说,你们现在讲卫生,来世就会成为唐人……
  嗯,很有道理,很接地气,很“天竺化”,哪怕王符自己听了都想吐。
  “罐头——”
  象雄武士自己都有点兴奋地高喊了一声,“罐头!八队一!”
  “八队一!八队一!”
  所谓“八队一”,就是第八队的队长,他原先叫什么,已经不重要了。但是现在,他姓八队,名一。然后整个第八队五十个人,分别是八队二、八队三……八队四十九、八队五十。
  这是姓名,唐人作为高种姓,自然有这个权力赐予低种姓姓名的权力。
  每次听到这些奇葩的姓名,王符自己都觉得尴尬。等到各种“奖金”发放完毕之后,程处弼的使者这才上前,将一封信递交给了王符:“玄策公,这是将军的亲笔,不日正式公文就会下达。不过将军希望玄策公能够尽快在‘苏河’先行建制,附近诸国英才,都可遴选为我所用。”
  “噢?!”
  王符顿时一惊,他知道这一天终究会来,但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把信打开之后,王符微微一愣:“本地是要设置一州?”
  “不错,将军建议玄策公自行命名,上报敦煌宫之后,明年就会定下。”
  “唔……既然在‘苏河’之南,就叫南苏州好了。”
  “……”
  “怎么了?”
  “玄策公,下走……苏州虎丘人。”
  “……”
第七十六章
为国献身
  提前让王玄策准备好设置州县的原因,就是天竺都护府很有可能就会安置在“苏河”两岸。
  一般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诚,方便王师入驻,朝贡邦国的王庭、都城,往往都是安置在便于帝国军队出入的道路上。如果帝国的军队经过的时候,会遭遇一条河,那么往往都城就会在河流的北岸。
  所以举凡羁縻州的都督府或者刺史府,大多都是当地土族豪帅的驻地,随着羁縻州的消失,也就演变成了建制州县的驻所。
  于是如果王玄策要建设南苏州,一期工程的主要土木营造,都会集中在北岸,而不是南岸。
  除此之外,程处弼选择王玄策委以重任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王玄策在北天竺诸国走了一圈之后,跟玄奘老法师一样,居然搞了不少拥趸出来。
  只不过玄奘老法师的随行者大多都是僧人,而王玄策则是效仿“榻上苏武”,搞了一堆的土邦“公主”……
  就现在“苏河”上那帮听话的船工,有一半以上,都是来自一个叫“妮吉雅”的女大君投献。
  这些船工,是“妮吉雅”的“嫁妆”,除了低种姓的船工之外,还有十五万亩的耕地,都是可以通过“苏河”灌溉的上田。
  围绕着十五万亩耕地,大概有十几个村镇,是“妮吉雅”的附庸、仆从。其中有个镇子,属于“妮吉雅”世代管家家族所有,基本上“妮吉雅”的意志,就等于这个镇子的意志。
  而现在,王玄策理论上就是唐朝来的新大君,当地人称呼王玄策为“苏河阿贾德”,意思就是“苏河”的主人。
  这事儿吧……王玄策不敢认账,不是说拔鸟无情这种。而是他是带着唐朝官身的,过了勃律山口,就是敦煌宫的地盘,北方蕃人南下,又都是唐朝的鹰犬爪牙,他别说没那个贼心,就算有,也没那个贼胆。
  只不过想要给皇上尽忠,给朝廷效死,你得有所牺牲不是?
  王玄策失去的只是肉体,获得的,却是皇唐天朝的声威!
  壮哉,长孙……王符!
  原本蒋师仁差点中招,要不是老蒋灵醒,差点就被天竺娘们儿给睡了。反应过来之后,蒋师仁就寻了个由头,说是要前往“黄冠子”真人那里领点罐头尝尝,这便跑去北面坡地招募雇佣兵。
  戒日王朝解体之后的事情,那是军阀、反王四起,而且这些个军阀、反王、土公当真是菜鸡互啄,人死了不少,却一块像样的地盘都没有搞出来。
  唯一占据河流开拓生存空间的,居然还是远道而来的唐人。
  “太昊天子”这个概念在加强之后,“天命”这个说法,也逐渐在大大小小的土邦王国之间有了认识。
  而李淳风几次“伐山破庙”,把诸多圣地打造成了一种形态之后,斩龙台上的龙骸,当真是震惊各方。
  各大流派信徒不管原本多么狂热,见到斩龙台上那巨大的龙骸之后,立刻匍匐在地瑟瑟发抖。
  “圣遗物”造假这个事情吧,李淳风还真说不上熟练不熟练,毕竟就算是他自己,看到一堆巨大的骨骸时候,也是差点吓尿。
  而中国来的雕刻家们,把巨龙头骨被利刃斩断的痕迹,做的当真是活灵活现,完全瞧不出PS痕迹,这如何不让人震惊呢?
  要知道,骨头是真的……而伤口既然也是真的,必然是有顶天立地的大能,手持斩龙剑,把巨龙一剑斩杀。
  狂信徒对未知的大恐惧,自然可以从原本的宗教中寻找答案,但很可惜,他们原本信仰的神,打不过“太昊天子”。
  “黄冠子”真人的伐山破庙,倘若包装得好听一点,大概就是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思想管理,建设对大唐帝国主义事业有益的思想基础。
  当年编排“李真人三戏白牡丹”的根脚,那也是李真人把某个以“牡丹”为标志的符号的淫祀给灭了三回。
  编排成故事之后,画风有点歪,传唱度却很高。
  但本质上就一个意思,“李真人”……牛逼!
  那么“李真人”能三戏“白牡丹”,就能两戏“黑牡丹”。今天能戏牡丹,明天就能戏个莲花荷花什么的。信度河的河口有金合欢树,那李真人砍几棵金合欢树,镇杀几个天竺金合欢树变成的精怪,也是实属正常。
  眼下在“象泉河”给“苏河阿贾德”当差的象雄人,不是真服气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王玄策,而是服气“太昊天子”,还有“太昊天子”麾下手持六道圣旨的掌教真人李淳风。
  阿罗本老神父领会精神然后来一出“西游记”,那也是发现拜了这“太昊天子”啊,这江湖险恶也没那么险恶嘛。
  因为江湖险恶就是我,我就是江湖险恶啊!
  只不过“伐山破庙”之后,那么多的“善男信女”想要收拢起来再教育,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天竺这个地界,族群极其割裂,没有哪个部族是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唐人的突然到来,才彻底改变了本地区的政治生态。
  随之而来的,不过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作为天竺几百个国家的事实主人,唐朝黑手要下,但义务也要担。
  十几二十万失意教众哪怕突然全员暴毙,产生的瘟疫也足够让人喝一壶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