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1398

  只是这光景,张德入京之后的种种表现,让张公谨有一种皇帝在交代后事的感觉。
  于是又让张叔叔有些忐忑,既为皇帝的身体担忧着,又害怕皇帝临死之前的性情大变。
  他经历的太多,做不到像张德这样。
  当然张叔叔在事业上的经历,其实还未必有老张丰富。
  总之,哪家单位受了老张的投靠……至今还没有不倒台的。
  两辈子都这行情。
  你看这东宫、工部、国子监……一个个都换了颜色。
  “叔父,可是婶婶有甚想法?”
  老张眼珠子一转,寻思着张叔叔跟自己有什么好感慨的,都是姓张的。思来想去,也就是李蔻还有点想法,皇族出身,又是开府的猛将,虽说待业在家多年。
  “嗯。”
  张叔叔点点头,对张德道,“操之,二郎在那个大‘塔巴’,是个甚么物事?”
  “嗯?”
  老张有些意外,听张叔叔的意思,貌似这个公主婶娘,是有别的想法?
  “大元岁数见涨,老夫这门庭,读书固然是要读的,可要说出仕,便是有些不易。说到底,这下一代邹国公,只能是大哥。”
  琅琊公主生的第一个崽,有四五个名字,不过北宗宗谱上,却是写了“大元”这个名。之所以一直换名字,实在是张叔叔和琅琊公主这么些年的生活环境都在发生剧烈变化,没有真正的安定过。
  要么突然“风雨飘摇”,要么突然“富贵荣华”,平平安安和风细雨的时候极少。
  要说平淡,还不如蒋国公府。
  同样都是行二的小子,张大素和屈突诠比起来,也是个劳碌命。而且张大素要拼一个富贵出来,比屈突诠难多了,他姓张,走仕途天然会遭受排挤和打压。
  可要是走武汉这个系统,官位又太低。
  最后演变成这个局面,成为波斯湾的大“塔巴”,即是意外,也不意外。
  “婶婶属意何处?”
  老张也没有废话,自己人无需客气。张公谨也没有矫情,便道:“大象和大素,跟东宫亲善,也就不必老夫筹谋。原本你婶娘也想让大元先做个侍读之类,现在看来,这行市还是有些不明,不若入股一处,置办个产业。”
  “那就‘天竺地’最好,侯君集五服亲族,手中攥着西天竺最少十个邦国,丁口十数万,每年收的麻料、粮食、香料,都已经赚得流油。最多一二年,那老匹夫的债务,应当也能结清。这光景,凡是借钱给他的,怕不是都想着赖账。”
  债主讨债,倘若对方没钱,便要落井下石逼债;倘若对方有钱,那自然是巴不得再借上三五六七八笔,这是细水长流的人情,锦上添花的功劳。
  早先侯君集日子也不好过,哪怕他是顶级权贵,可债主们也不差,不敢说逼死这个豳州大混混,让他身败名裂是不成问题的。
  房二郎都能让魏王李泰斯文扫地,何况侯君集还不是李世民的儿子。
  “老夫如今也不想恁多。”张公谨摇摇头,“算是留个退路吧。”
  以前穷的时候,张公谨在长安城的定远郡公府,一下雨还内涝,现在不缺钱了,偏偏日子也未必好过到哪里去。
  他自是半生潇洒,可续弦的老婆想法多,当不了老板做不了主,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话。
  也难怪李蔻要督促着他来张德这里讨个出路,实在是皇族中人,说不好就被株连。
  碰上改朝换代的时候,死谁不是死?你说你不姓李就有用的?
  李蔻也是经历过几次政治动荡的,加上本身也在战场上厮杀过,凡事都是走一步看三步。
  她也没指望儿子继承邹国公的爵位,从皇帝那里讨来几个伯爵侯爵,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张家的牌子在这里,万一张氏子孙不肖,结果还是惨。
  所以,李蔻琢磨的,就是将来万一中国有变,自己的儿子孙子,能够远离是是非非就行。
  如今还不明朗,但三五十年后,天竺虽远,亦是中国。
  “也罢,正好要处弼去了天竺之后,就要开始修路。沿途有甚膏腴之地,便问土著买上几十万亩。”
  “此事不妨碍程三郎吧。”
  “一点职务便利,本就是要占了那些地的。眼下的计划,就是盯上了之后,看中的土地都圈下来,顺着官道两侧延伸出去,将来早晚都要修建铁路。铁路修到哪里,地就圈到哪里。至于天竺土著,如今在‘昆仑海’,鲜有说天竺人的,而是‘身毒人’。”
  天竺和身毒,发音差不多,但后者绝对是贬义。
  这个贬义,唐人不会主动去用,但对“昆仑海”那些南下之人来说,就是要时时刻刻在用。
  与其让唐人直面“天竺地”的风险,还不如把风险转嫁出去。恶人嘛,能不做就不做,只是这唐朝路政的触手伸到哪里,减丁的政策,也就开展到哪里。
第七十五章
南苏州
  “大人,‘苏河’的船工都到了,等着大人训话。”
  虽说是冬月,但在“天竺地”,人们也就是穿了个长衣,高原上下来的武士,更是有不少还穿着短褂,若非规矩让他们必须穿鞋,脚上的芒鞋早就不知道甩到了哪里去。
  王符此时有些疲惫,“昆仑海”那里传过来的消息,大抵上就要在明年迅速“减丁”,几个大部族,都已经抽了不少男丁前往西天竺修长城。路上死得人很多,消息是瞒不住的。
  不安分的高种姓武士阶层一直在煽动叛乱,王符虽然挂着官身,但手中掌握的力量,还不足以稳住局面。
  这是个比较头疼的事情。
  若非投献在他门下的象雄人不少,这些象雄人是常年生活在“象泉河”一带,本就和天竺人极为熟稔,否则也没办法这么快在“象泉河”南岸站稳脚跟。
  本地最大的两个部族,一个叫“尤德哈”,一个叫“拉其普特”,但因为政治动荡互相攻伐的缘故,衰败得很快。
  不过“象泉河”南岸有其特殊性,神庙密布,上百个宗教流派的圣城,就集中在这里。顺着“象泉河”往东,进入坡地,也就是喜马拉雅山,就是“狮泉河”,这里是各大宗教的圣地,地位相当的特殊。
  只是这几年因为“太昊天子”凌驾诸天,伐山破庙的李淳风已经干掉了最少五百座大大小小的寺庙。大量的金银铜器被熔融重铸,整个“象泉河”最大的人造“圣遗物”只有龙骸,以及寄存龙骸的“斩龙台”。
  天竺人口中的“苏河”,实际上叫做苏雷雅吉河,不过唐人觉得绕口,直接以“苏河”称呼。象雄人原本称呼它为“象泉河”,但如今也不管圣河不圣河的,汉人怎么称呼,他们也怎么称呼。
  因为汉人说了,只要都是唐朝人,那就都是唐人……
  “有多少船工?”
  “纤夫有十五个队,船伙有五个队,一共二十个队。”
  “一千人……”
  能够组织起一千人的船工队伍,已经相当的不错。这一片广大地区除了高产麻料作物之外,还高产水稻和小麦,甚至在坡地上,还能有亩产一石半左右的大麦,运气好的话,碰上雪水恰到好处,亩产甚至能到两石半。
  整个地区的粮食产量,王符估算过,养活三四百万人不成问题。
  不过很可惜,因为各种动荡,战争、瘟疫、减丁、贸易……整个地区的巅峰人口从两百五十万,锐减到现在的四十万不到。
  而且不出意外还在减少,北地原本有十几个佛国,现在一个都没有留存,尽数灭亡。
  佛国的上层统治者已经换了三四茬,不仅仅是底层流离失所,哪怕是中间的武士阶层,也大多变成了赤贫,不得不流浪在“苏河”流域寻找工作机会。
  为了巴结唐人,不管是“尤德哈”人还是“拉其普特”人,不仅仅出卖财富、土地、美女给前来“天竺地”谋生的唐朝权贵,整个地区最大的粮食商人群体和奴隶贸易群体,就是他们本身。
  而王符这种“外来户”,则是中间商、物流商,把“商品”输送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实际上,不管是尤德哈人还是拉其普特人,低种姓的贱民,每天都只能勉强一餐,而劳动强度,则是变着花样地提高。
  占据最多人口比例的低种姓,大量劳力在三十岁左右就会死于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
  这种极端压榨劳力的行径,在唐人看来是行不通的,只是天竺本土自有一套运行的逻辑在,并且普遍低种姓贱民都能够接受这套思考逻辑。
  死亡并非是终结,死亡仅仅是开端。
  这一世的低贱,是为下一世的富贵作积累……
  王符初到此地的时候,整个人都为之而几欲绝倒,这种极尽愚昧的手段,在王符看来根本骗不到几个士大夫,而士大夫也不信能够骗到多少愚夫愚妇。能骗个一二百年,差不多就要来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动荡。
  偏偏天竺地这地界,大动荡居然并非来源于低种姓,而是不同的外来户高种姓在互相打出狗脑子。
  “把罐头、肉干、粮食,都拿出来。”
  “是,大人,小的这就去吩咐。”
  象雄武士嘿嘿一笑,忙不迭地小跑过去,手按腰刀刀柄,然后用本地的方言大喇喇地说了一通,呼吼了一番之后,二十队船工立刻爆发出惊人的欢呼声。
  只有这欢呼声,才让王符刮目相看。
  在“苏河”这一带,低种姓贱民能够有这种精神头的,也只有“苏河”上给唐人干活做工的船工。
  皮肤黝黑,眼球有点向外鼓着的船工们都是兴致勃勃地簇拥在一起,若非有象雄武士用棍棒维持着秩序,他们大概是要一拥而上。
  乱糟糟的人群中,有的船工口中念念有词,然后跪在地上用极为滑稽的口音,喊着“太昊天子在上”,听得王符一愣一愣的。
  “入娘的……这叫个甚么事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