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3/1398

  “远么?”
  “或许会去程三叔那里,也或许会去东海道。皇唐域内历练的机会,不多了。”
  或许会有山民造反,但随着道路水平越来越提高,耕地面积越来越广大,造反难度也会随之而水涨船高。
  很多时候,山野之中的乡民,给一口吃的吊着,就能养活三五百年,不知道多少代人。
  “看来阿郎在公公那里,受了不少挫折。”
  在温柔看来,张沧已经是顶级的英才,至少遍寻洛阳长安,能比得上他的世家子弟,并无几个。
  可这等英才,在公公那里,居然还要遭受挫折,而且毫无疑问,张沧还很服气,并非是被压服,而是心服口服。
  到底发生了什么,温柔不想去猜测,她也不敢。
  她连安平公主李芷儿跟前都不敢摆弄小心思,问什么答什么,更何况还是能把安平公主降服的公公?
  “七娘觉得五十年后之天下,何如?”
  没有回应温七娘的话,张沧反而很是怪异地问道。
  “五十年后?谁知道呢。”温柔恬然一笑,“五十年后,兴许我也已经等着含饴弄孙;兴许还做了曾祖母也未可知……五十年后,阿郎或许千里封侯,又或许入阁为相。”
  这样那样美好的想象,在温柔看来,都是可以实现的。
  “五十年后……如果这个天下,没有皇帝,天下这黎民百姓,会如何呢?”
  不知道是对温七娘说的,还是对自己的发问,总之,此言一出,温七娘杏眼圆瞪,一脸的不可思议。
  “这……没有皇帝?”
  固然先贤早就论证过无有君王的“大同”,但千几百年下来,“君父”的高低伦常概念,早就深入人心。
  有这样的礼制,天下的统治,才会容易一些。国有君则太平,家有长则和睦……很简单的道理。
  但现在张沧却说,五十年之后,这天下会不会没有皇帝?
  刹那之间,温七娘立刻明白,这不是自己情郎的想法,而是那个素未谋面公公的疯狂念头。
  更让温柔心惊胆颤的是,张德这个公公,不是只能想的那种人,还是能够去做的朝野巨头。
  论及实力底蕴,在温氏的评估中,哪怕是现在的房玄龄,也远不如张德。
  “不错,没有皇帝!”
  张沧用力地点点头,“可能吗?”
  然后他有些迷茫地看着温柔:“会发生吗?”
  手指绞在一起的温七娘犹豫了一会儿,神情肃然道:“或许可能。”
  “为何?”
  “京中武汉子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便是‘进步’二字。所谓‘日新月异’‘与时俱进’,便是武汉子口中最常听见的言语。‘地上魔都’,本就是无君无父之境域,倘若有一天,天下处处为‘魔都’,这岂非水到渠成?”
  “不错。”
  张沧没有反驳,温柔的话,说的也很对。
  “再者,历朝历代,从未有贞观朝这般,短短二十余年,就从乱世进入盛世。两汉前隋,大乱之后,也不过是大治罢了。纵使光武帝一时之威,也不过得了‘中兴’二字。”
  作为温氏女郎,温七娘并非只有小小的算计和心思,哪怕是心机婊,也是要读书才能做大做强的。
  只听温柔接着道,“贞观朝,放在历朝历代来看,都是盛世。百工兴盛,冠绝历朝;路桥之远,无所能及。便是唐朝疆域,也是旷古未有之庞大。那些个南市选人,便是赋诗吹捧,也多言‘巨唐’,盖因大不足以称述。”
  这些说出来的东西,都表象,但历朝历代想要做到这些表象,最少要一代或者两代皇帝的积累。
  如此积累,还需要不折腾不动荡不出现天灾人祸。
  贞观朝的功绩,扔给前人去做,根本不可能达成。仅仅是修桥铺路这一项,就能够让汉朝最巅峰时刻直接财政破产。
  而贞观朝,尤其是贞观二十五年的当下,不但路桥总里程数十倍数百倍于历朝历代,还修建了千几百年以来最多最大的港口码头。
  甚至连奢侈品、亭台楼阁的花样,也是冠绝历朝。
  二十五年的成就,直接甩开汉朝数百年的威严,这很不可思议,自然而然地,会有有识之士去深入了解,去探究原因。
  这个原因,从一开始“天命在汉”来解释,再后来,又用“天命在汉”来终结。
  “那么……五十年之后,这天下,是谁家天下?”
  张沧有些犹豫地问道。
  “‘天命在汉’。”
  温柔反过来握着张沧的手,轻轻地拍了拍,微笑说道。
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大
  天气转凉之后,除了御寒物资越来越贵之外,京中权贵圈最热闹的谈资之一,除了张德入京,太子东行之外,还有东北海发现了大量的海洋哺乳动物聚集区。
  消息已经是迟了三年,因为三年前,杜构所在的小集团,早就知道了那一片海豹、海象的聚集区。每年供应给朝鲜道的油脂、肉干、骨粉、皮革,数量都是相当的惊人。
  一头成年海象重达四千斤,能够提供数百斤的肉,数百斤的油脂,还有相当不错的皮子。
  按照武汉现行的皮革等级,只有海獭能够跟海象的皮相提并论,并且海獭皮的产量,远不如海象。
  油脂作为帝国重要的物资组成部分,涵盖到了帝国大中城市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女性的化妆品、护肤品、保养品,也大量使用了海洋哺乳动物的油脂。
  只是因为消息闭塞,大量中国权贵豪门,都以为这些名贵物品,是产自朝鲜道。
  直到今年暴露了东北海的存在,终于有野生的冒险家,在穿越鲸海之外,意外踏入了使鹿部的外海,然后接触到了东北海。
  这里,是整个“东海”的北部,一连串的岛屿,像珍珠一样形成了一个圆弧,将整个东北海包裹在其中。
  风高浪急之余,入秋之后,就不断地会出现暴风雪,然后朝着东南方向疯狂卷动。
  整个东北海,又被称作“白海”。
  探险队在看到北极光之后,就找到了在中原极为名贵的白熊,还有大量体型硕大的海象。
  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里的海象,和朝鲜道出品的海象品种,还不是同一个品种。
  也就是说,朝鲜道出品的海象种群,应该另有他处。
  这种惊人的大发现,让探险队满载而归的同时,又让消息惊爆了整个都市圈。
  “这岂不是说,杜东海三年之前,就掌控了一座金山?”
  “难怪东海宣政院这般红火……”
  对于京中中低层的贵族们而言,大贵族的富贵,大概就源自贸易之类。或许是丝绸之路,又或许东瀛州挖矿……总之就是大概如此吧。但要说个所以然来,却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重重的迷雾,笼罩在他们头顶之上。
  蒙昧,就像是蒙昧的蛮荒之人一般。
  但是现在,却打开了全新的世界,报纸都在疯狂地转载着各种夺人眼球的消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个杂志小报,似乎都开了窍一样,除了广告,还知道不断地提高发行量需要更丰富的内容来支撑。
  而海外的“新奇”,是最丰富的最让人好奇也最有意思的内容。
  京城的人,第一次知道,天圆地方是错的,原来大地真的是如一颗鸡子。而为了证明这一点,武汉那里,已经有人出发,一路向东,准备环绕东海一周……只是环绕东海一周,就能证明大地如鸡子吗?
  有人怀疑着。
  最重要的是,许久的时间过去了,武汉的船只虽然有陆续回来的,却大多都是失败者。
  他们见到了东海尽头的景色,也看到了土著,但一无所获。
  而有的人,至今还没有回来。
  “当年我就奇怪,怎地有恁多海象象牙的?”
  “杜东海入贡的海象牙,有一对长五尺的巨牙,堪称稀世珍宝。听闻是一头八千斤重的海象王所有,杜东海命人驱熊围猎,这才扑杀!”
  “驱熊?”
  “白熊,武汉人命名为北极熊。长于流鬼国境内,北极光照耀之地,便是白熊生长之所。”
  “杜东海还有驱熊围猎的异能?”
  “这有甚么?既然能使鹿,就能使熊。”
  “这当真是匪夷所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3/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