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2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9/1398

  政治地位太低,环境太恶劣,没有大佬带动的情况下,也就是到此为止。
  但现在太子为“东海道大行台尚书令”,那就不一样了,从倭地搞人,多了不敢说,混个万把人肯定是没问题的。
  而且走程序也容易,合法合理不说,可能还花钱比较少。
  以物易物嘛,粮食换白银,粮食换黄金,粮食换海鲜,粮食换倭奴……
  于是乎,兵部的官僚们,就屁颠屁颠地求到了侯君集,求到了张公谨,求到了秦琼,求到了尉迟恭……总之,十几个大将军一个没落下。
  好处肯定也没少承诺,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老领导,还请多多关照。
  对几个老牌军头来说,以前想要出去捞钱,那是真不容易,得顶着老板的猜忌,用非常夸张的方式去捞。
  比如尉迟恭,那是把命都豁出去的,逼着李渊下台,这才换来了李元吉的全部身家。
  可这事儿能再干第二回吗?
  比如张公谨,这十多年就是一条老咸鱼,当然作为老咸鱼,他是帅到惊动天可汗,可这年头……帅不能当饭吃啊,娶错了老婆的悲哀就在这里。
  再像秦琼,以前每年感觉自己都不行了要死,可要死要死都挺了好些年,还能戳死一头大公牛,儿子又长大了,还送到了张德那里,那肯定要寻思着留点遗产不是?
  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之中,谁还脑子抽了做圣贤?孔颖达都成孔总理了,官位品级上比他们都高!
  于是乎,康德一通牵线搭桥,这事儿就定了下来,关键还得看安平长公主殿下这个江阴老板娘的脸色。
  张公谨、秦琼其实都还好,凭他们的面子,亏了谁都不可能亏了他们,实在不行在山东开个水泥厂,然后一条船一条船地往“东瀛州”运,兵部还能说我不要水泥,我要夯土我要鸡蛋清……这不是找抽么。
  趁着苏定方做寿,一窝时刻准备着分赃的老中青王八蛋们,都眼巴巴地盼着安平长公主殿下赶紧表个态,他们也好随时跟着吆喝两声。
  于是乎,在一通恭贺定方公长命百岁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勇猛的热闹声音中,安平长公主殿下也趁着高兴,宣布了一个全场死寂的决定。
  江阴老板娘承诺响应国家号召,要跟随帝国皇太子的坚实步伐,要大搞东海道大开发,准备前往“东瀛州”进行投资。
  一期投入总资金……五百万贯!
  安平长公主殿下态度很和蔼,一群国公老爷们的心情很激荡,那些个坐得不算靠前的老牌贵族大佬们则是目瞪口呆。
  好些个手中的酒杯都洒了,其中就有温二公子温挺,他神叨叨地扭头对旁边的朋友郑重说道:“其实老夫也有一桩喜事,小女七娘子已经怀有身孕。”
  “恭喜恭喜……”
  “好说好说……”
第三章
机灵鬼
  一期投资五百万贯,听着很多,但实际上是要打折扣的。
  首先“扶桑地”多产金银,李芷儿手中照样攥着一批“扶桑金”“扶桑银”;其次江阴这里主要是实物商品来冲抵,棉麻丝绸米面粮油一应俱全;最后只要是工程投资,很大一部分都是安平公主和她盟友自我消化。
  以唐军在“扶桑地”的消费水平,基本不存在跟倭奴一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状况。至少要保证一人双衣甚至三衣,其中冬衣可能还要按照上番府兵的标准来做。两个军府照均数两千五足额来计算,五千人的衣食住行要保障。
  兵部是不可能去满足大兵们的额外需求的,更何况,按照惯例,府兵一般都是自带干粮自带装备,像中央军那样逐渐“职业化”的,是少数中的少数。
  所以如果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往往底层士卒就有足够的资金来消费,反之则是穷困潦倒厮杀汉一个。
  但不管怎么说,帝国储君驾临的地界,不可能真的弄成穷乡僻壤,哪怕榨干最后一个扶余奴、新罗婢、倭奴,也不会在外降低了李承乾的配置。
  这是不容置疑的。
  更何况,李芷儿放话出去一期投入五百万贯,不可能说五百万贯就扔给兵部、都水监、将作监就不管了。
  这种美事,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这帮官僚。
  既然喊出了这个价,兵部大佬们就要过来拉赞助,具体到各个项目上,怎么投钱投多少,那就是一一条条谈出来的。
  比如说“东瀛州”置两个军府,其中一个很有可能是老定襄都督府出来的大兵,这些人的采购意向,就肯定是偏向李芷儿。
  兵部原本要作价几十贯的装备,可能李芷儿十几贯就能提供,那军府这里只要稍微嚷嚷一声上面发下来的武器装备不耐用还贵,谁也没话讲。
  再比如督建“宁波宫”,朝廷自己组织民夫,可能性不大,在倭地肯定是大量的奴工。这时候安平长公主殿下只要能够提供足够数量的奴工队伍,又或者说能够转运一批朝鲜道的奴工过来,跟牛进达、王万岁、单道真等人二一添作五……
  牛进达不可能说不要这批奴工,偏要朝廷从犄角旮旯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然后到了“扶桑地”就先死一半的契丹奴、靺鞨奴。
  那提供船队、贸易线路甚至是修建港口码头,也是投资。
  只不过这个投资,恰好安平长公主殿下也用得上。
  至于说在“宁波宫”周围投资建设漆器厂、家具厂、食品加工厂、海产制品厂,也都可以算作投资,甚至开矿、开垦种植园,统统都可以算。
  别说这一期投资本就是掺了水的,就算挤干水分,实打实的五百万贯,扔到“宁波宫”建设这个大工程上,也没多少。
  当年穷困潦倒的时候,大明宫工程也要四百多万贯,折算到贞观二十五年,按照长安城的物价,没个一千万贯根本下不来。
  就这,大明宫工程当年还是有条件大量征发民夫的,现在可没有这样的基础。
  只不过很多人虽然没跟李芷儿打过交道,可江湖上却是时时刻刻有江阴老板娘的传说。
  更何况,这一回李芷儿亮相京城,不出手则以,一出手,一个老世族就这么亡了。
  至于那些江淮、山东出身的,对安平长公主殿下本来就熟悉的很,这光景一期五百万贯,后续只会多不会少。
  再一个,安平长公主殿下如此表态,等于说就是公开支持太子李承乾。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知道哪怕张公谨的母老虎老婆琅琊公主李蔻,都没有这样的举动,任何公开场合有意无意的支持行为,李蔻一次都没有过。
  那些个看不懂风向的,也不需要去猜测将来如何,只要赌一把江阴老板娘无往不利,那么跟着走,怎么地也算是个“有功之臣”。
  也难怪李芷儿摆明态度之后,温挺当时就有些失态,小心思七转八拐,也顾不得有辱门风,“屎盆子”照着张沧脸上就扣了过去。
  谁能搞大温七娘的肚子?那当然是张大郎啦。
  实际上温二公子现在也只是认为有些“流言蜚语”,自己的七姑娘,那是相当的“冰清玉洁”,不过是有些贪玩,正好跟张大郎有些个“误会”罢了。
  不过眼下却是打了个好主意,不惜“自污”,也要把张大郎拿下,联姻张德成功不成功无所谓,联姻安平长公主殿下,那是“亲上加亲”啊。
  “你把温若水的肚子搞大了?”
  李芷儿眉头微皱,瞪着张沧。
  “这……不知道啊。”
  “废物。”
  李芷儿骂了一声,很快就恢复了神色,在宴会上还频频和几个国公举杯。
  此时因为温二公子的一句话,搞得外间都是热闹非凡,一个个地在那里说着“恭喜”,也不知道是恭喜苏定方六十大寿还是恭喜温二公子择有贤婿。
  “大哥不是跟杜二娘走得近么?这温七娘……”
  张公谨凑过来跟张沧勾肩搭背,“温二那小子脸皮极厚,你这是被他赖上了。此事越描越黑,这光景,怕是要逼你就范。不过不怕,往后拖着就是。”
  “叔公,我不是……我没有……我也不知道……”
  长了嘴却不知道怎么说话,一脸无语的张沧寻思着温挺恐怕都不知道他和温柔发展到哪一步呢。结果温二还真是干净利落,在这么一个场合,居然“自黑”家门,彻底把张沧拉下水。
  “无妨,无妨……”
  张公谨一副“我懂得”的表情,张沧寻思着老叔公你这眼神看着就有点“车震真好玩”的意思。
  “这温二说的是真的?”
  侯君集有些狐疑,歪着头,问隔壁的秦琼。
  “这光景,真假又有甚么区别,难不成还要跟他争辩一番?”
  秦琼夹了一筷子牛肉,看了看之后,放入口中,嚼了个稀巴烂。
  “嘿……这温二,比他老子强多了啊。连温氏门风都不要了?”
  摩挲着下巴,豳州大混混寻思着这不要脸的样子,不比他差多少啊。想当年温彦博再怎么被他们这帮秦王府骁将吐槽“伪君子”,可跟温彦博打交道,那叫一个舒服。
  可这温挺的路数,野得很,那是相当的野。
  一时间,侯尚书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你有个女儿也要嫁人?”
  秦琼犹豫了一下,嘴里一块牛肉还没嚼干净,凑过去问侯君集。
  “怎地?”
  “犬子……”
  “哎!老夫女儿尚幼,说是嫁人,也就是随口说说,还早着呢。”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