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8/1398

  张沧一言不发,他憋屈的很,被周围人捧着哄着长大,江湖上行走也的确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在名利场中也能游刃有余。
  偏偏到头来一身本领,根本就是个屁。
  他想着只要不在自家老子的地盘里,那么就是一遇风云化作龙……
  想法很美好,可惜也只是很美好。
  他老子的存在,就是无孔不入随处可见。
  “阿娘何以教我?”
  认怂的张沧掩埋了不切实际的野心,即便有了族人的支持,即便江水张氏的人可能都要让他上位,但张德就是一座山,挡在了他的跟前。李承乾可能有万分之一的机会掀翻他老子,但张沧一丁点机会都没有。
  那些个从苍头黔首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其中有大量跟着功名利禄去了。但只要万里挑一,一万个人里出一个愿意为自己的根脚出身奋斗的,那张德就是不愁为他义无反顾毫无保留的生力军。
  张德从来没有标榜过要为苍头黔首搏一个出路,但苍头黔首,实实在在地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开辟了一条羊肠小道。
  而那些行走期间的苍头黔首们,在武汉在京西在河套在不知道哪个旮旯读书识字,受着张德的影响,潜移默化,他们自然而然地会明白道理。
  诚然其中有人背叛了自己的出身,为了功名利禄,愿意踩着其他的苍头黔首继续前进,但同样的,也有咬牙豁出去的猛士,毫不犹豫地为张德战天斗地。
  如果儿子不喜欢玩小霸王学习机,那就不带他玩好了,总能找到合适的小伙伴,一起热热闹闹的地打游戏,一起通关,一起找秘籍,一起踩bug,一起刷boss。
  “且去读书。”
  李芷儿懒得搭理这个儿子,翻了个白眼,如是说道。
  “……”
  张沧更加的憋屈,却又点点头,“是。”
  车马徐徐前进,到了苏宅,已经有了不少马车。停车场出入口热闹无比,不时地还有争抢好车位的车把式,在那里吆喝着我是哪家公爷的,你是哪家侯爷的。
  只是当安平长公主殿下的马车到了之后,周围都是安静了下来,仿佛这些个吵嚷都是不曾发生过一般。
  李芷儿仪仗并不豪华,马车也谈不上多么堂皇,只是马车上面挂着江阴张氏的家纹幡子,已经足够鬼神退散。
  “夫人,到了。”
  外间亲随话音刚落,却听一阵热闹,苏宅门口来了不少人,除了邹国公张公谨之外,侯君集、程知节、秦琼、尉迟恭等等都在。
  甚至还有几个郡王,不过这些个大佬,一个个都在外面站着,倒是也不觉得迎接这么个长公主有什么问题。
  理由很充分,礼制嘛。
  只是旁的长公主,除了李蔻,也只有死了的才有这个待遇。
  “定方公,予祝你万年长青不老松……”
  一身男装的李芷儿看上去很显年轻,身后跟着儿子张沧,倒不像是儿子,反而像是个护卫。
  身材壮硕的张沧捧着盒子,这是贺寿的礼物。
  “长公主殿下,请!”
  “定方公先请!”
  也没有矫情,一群大佬们略作施礼之后,这便一起进了大门。
  张公谨落在后头,笑呵呵地问张沧:“大哥心情不是很好啊。”
  “叔公……”
  一脸无语的张沧看着张公谨,这阵子,在他伤口上撒盐最多最勤快的,就是张公谨了。
  明明是个美男子老帅哥,对自己晚辈,却是毒到爆棚。
  “不要这样嘛。你爹像你这般大的时候,夷男都被他吓死三四年了。你要争气啊,这模样,让老夫如何寻你搓背?老夫看你有一样比你大人强,这搓背手艺当真是好。你爹当年便是没有这般机灵,学个琴,天天弹唱的也是儿歌,如今两京儿歌,大多也是他当年留下的……”
  “……”
  张沧脸越来越黑,张公谨倒是无所谓,继续掰开伤疤放血撒盐,“你爹二十岁纵横湖北,十八岁在草原就有名声。你知道瀚海公主么?见过吧?你爹年少时候,寻常庸脂俗粉根本都不屑一顾,他在平康坊烧钱都是十几万十几万的烧,你要争气啊,你连败家都不如你爹,将来怎么继承偌大的家业?要努力,老夫很看好你的。”
  说着,老帅哥笑呵呵地拍了拍张沧的背,“男子汉大丈夫,走路要抬头挺胸,你这般佝偻含胸,实在是有些畏缩。”
  “……”
  “咳嗯!”
  秦琼实在是看不去下了,轻咳一声,“弘慎,差不多就行了。”
  “老夫这是在传授一点人生经验,你一边去。”
  “大哥莫要听他胡言乱语,你阿耶这般的,终究是少。”
  秦琼顿了顿,竟是想不到继续说什么,来了一句,“你这弓马娴熟,却是比你阿耶要强得多……虽然弓马娴熟也无甚大用了。”
  “……”
  “……”
  “……”
  听完秦琼的话,张公谨歪着脑袋看着牛高马大的秦琼,“叔宝,还是你会说话。”
第二章
响应号召
  京城新旧权贵对安平是相当欢迎的,至于李芷儿在皇家内部有什么勾当有什么龃龉,他们是半点想法都没有,连看热闹的心思都欠奉。
  实在是内廷和外朝已经有了决议,准备在“东瀛州”修建“宁波宫”,兵部最少到年底就要投资七十万贯,年底也就几个月时间,这笔钱是抠搜出来的。
  但七十万贯并不够,因为按照国朝体制,但凡设置了“宫”,那就是一个超级单位。更何况还是太子的行宫所在,更是东海道大行台的衙署。
  加上本身就有朝鲜道行军总管府的府兵在,“东瀛州”要新增军府,这笔钱就是听个响。
  国内七十万贯确实是七十万贯,但在“东瀛州”,七十万贯最多就相当于国内的一半,可能还不到点。
  “扶桑地”支付工资可以用银元啊,银元多得要死,可用不了又有什么用?一应物资短缺,连吃口好肉都要从朝鲜道调拨。朝鲜道的优级物资还是从辽州、沧州、登州、莱州运过来的,价钱自然抬得极高。
  局部地区通货膨胀这个概念唐朝人有,局部地区通货紧缩这个概念,唐朝人也有。
  所以说兵部投资七十万贯在“东瀛州”,朝中大佬不会真个当七十万贯来说,而是用硬通货。
  比如说钢铁、水泥、人工、丝绸、日用品等等,反正不是什么挖出来的银锭子。
  前几年唐军用兵朝鲜道的时候,“扶桑地”走私最高的东西是什么呢?
  开元通宝。
  其次才是丝绸、漆器、陶瓷等等高价值商品。
  “扶桑地”的人也不傻啊,白银黄金固然是“多”,可一个中小贵族一个月吃白米饭就要用一枚金片可还行?
  开元通宝成为“扶桑地”的一般等价物,是有现实原因的。
  好在现在属于战时体制,物资管制之下,倒也容易处理得多。
  不过除了兵部头疼之外,将作监、内府、都水监、工部都要头疼,建设“宁波宫”可不是朝廷一道公文就算完了的,嘴皮子上下一碰很容易,但要想把“宁波宫”建起来,还要按照中国体制的规模,组织稍微差一点,就是死路一条。
  这时候,如果没有强力助手,根本难以操作。
  似王万岁、单道真等等东海“土著”,让他们搞事可以,让他们杀人放火受招安也可以,让他们搞建设,最多开辟个码头就了不得了。
  所以朝廷公议之后,要紧联络帮手的七部官僚们,首先找的是杜构,但杜构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人说,江阴老板娘手眼通天镇压东海,可以找她啊。
  有些官僚并不知道江阴老板娘是谁,一打听,才吓出一身冷汗。
  这事儿就不能外朝官僚去接触,事情捅到内府,康德知道之后,也没有去打扰二圣,而是拜访了几个国公,让他们出头牵线搭桥。
  并非什么事情国公们都会出马的,没好处的事情,谁干?
  侯君集屁颠屁颠都冒出来,就是因为有好处啊。
  “宁波宫”工期最少三年,而且三年之后未必能完工。比照平壤宫、敦煌宫的规模,最少还要布置两个军府,加上地方州县,仅官帽子就是三百多顶。流外官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至于开矿、修路、开发港口、兴办学堂……这一系列套路下来,又是一个十年之功。
  过手倭奴的顶级权贵并不在少数,奴隶贸易每年的利润都极高,尤其是在东海南海开发庄园、盐业、渔业、养殖业,就是纯粹的堆砌劳动工时,光靠国内的丁口数量,那是捉襟见肘。
  兵部今年为了朝鲜道,一口在黑水靺鞨开了两条道,每条道十几二十个驿站据点。每个驿站据点都可以让探险队、冒险队、狩猎队使用,总投入资金也有小十万贯,雇佣的大室韦、蒙兀室韦向导数量也有七八百。
  其中为了开发荒地、沼泽地,抽丁大室韦三千五百,抽丁黑水靺鞨大小部族一百共计两千五百。
  让蛮子们去种地是难为他们,好在新式的轮式重犁已经很成熟,八牛犁在中国运营有些困难,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就是随便造。
  只种一季,扣除给各部用粮食抵扣的“工钱”,粮食还能通过鲸海出口到“扶桑地”,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这笔钱兵部掏得心甘情愿,只是想要进一步开发东北,那就困难重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