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398


第七十三章
有个交情
  数学院人员大量流失的现实毕竟无法扭转,老张也没有无聊到为了百几十个人就痛心疾首,至多就是内心略微纠结一下,喝点酒微微一醉,也就作罢,算是过去了。
  酒醒之后比较庆幸的,就是没有干出什么人马合一的事情来。
  老张寻思着自己也不是“黑风骝”的对手……
  一早醒来的时候,张辽瞪着一双豆豆眼:“阿耶,酒是甚滋味?”
  “叫你阿娘拿点酒过来,老夫要醒酒。”
  醒酒的最好方式,就是再来一杯。
  银楚一脸笑意地来了屋中,守着他柔声道:“阿哥真是个厚道人,为了几个玩弄算术的,还这般上心。那些称宗道祖的,哪里有管徒子徒孙的,不都是顾着道统大业去了?”
  “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个鸟。”
  喝了一点温热米汤,就着咸菜和烤制的鱼干,老张整个人都舒服多了,“老子几十年都没喝醉过了。”
  “好好好,妾是妇人,便是如阿哥所言头发长见识短吧。只是当年突厥大小可汗在世,也不见如何顾着亲信智囊,阿哥这般活法,妾看着都累。”
  “你吃过早饭了?哪来恁多气力废话?”
  银楚早就养了一身的好脾气,美滋滋地笑道,“难得见阿哥这般模样,岂不快活?”
  “你……”
  突厥小母马从来都是嚣张的。
  见老张去了心思斗嘴,银楚这才道:“今年西军上番,妾有几个老家弟兄想要谋个好去处,阿哥帮忙递个人情过去,房相也好,马周那老憨也罢,写个条子呗。”
  “又到西军上番了啊,这几年西军去了散、散了聚,大兵换了好几茬,也难为三郎还能主持局面。”
  “西军又不是寻常边军,可不是将死兵散的乌合之众。”
  西军雄壮又别致,这是诸边大军都是有深刻认识的。寻常边军,倘若到了不能适应的地方,可能会水土不服然后战斗力锐减。
  但西军确实别致,他们会尽可能地改造自己,去适应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人文社会,可能无法发挥出原本的全盛实力,但终究还是强军面貌示人。再加上但凡从西军出来的大兵,都是识字的,这就极为难能可贵。
  要知道,这几年进入西军的大兵,往往都是文盲。但一个文盲经过几年“戍边”,不但军事技能极强,还有不错的文化技能,这就是相当震撼。
  按照汉朝标准,程处弼是典型的“出将入相”合格。
  可惜,贞观朝没有“相”,只有“孛相”。
  所谓“孛相”,就是江东游戏玩耍的意思,有的地方口音差一点,会说“白相”,但苏州一贯以来的调门,便是“孛相”。
  因为张德、虞世南、陆德明的缘故,这种戏谑调侃的方言俚语,在朝野中也多有使唤。
  被调侃最多的,就是马周这个当朝相公。
  “西军上番,总归还是去京畿,你老家弟兄是带蕃骑的还是带步卒的?”
  整个西军中,能够以“蛮夷”身份带精骑的,只有安菩一个人。而且还是国朝正牌序列的校尉,换个将官头衔,也是不远的事情。阿史德氏虽然投诚非常彻底,但想要和安菩一个档次,难度系数不小。
  因为从甘凉开始,就有大量的“义从”自发或者被自发前往西域,蕃地大小诸国诸邦诸部,因为吐谷浑和吐蕃的先后覆灭,都有非常混乱但又相当清晰的翻身路线。
  北线自然是和“党项义从”一样,走的是国朝内部攀关系。南线就有点七拐八拐的意思,主要是李淳风那神棍的操作。但李淳风不是寻常神棍,他手中是有圣旨的,而且还有空白圣旨,这个相当牛逼,几乎一页圣旨就能改变几十万族群的生存条件。
  蕃骑,就是针对北天竺至东女国,这一块极为广袤高原上所有族群“义从”的统称。
  步兵是不会从他们中选拔的,身材差距太大。别说西军,就是敦煌宫的卫戍部队,重步兵的身材都是精挑细选,贞观朝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之后,“贞观后”的成年男丁,某些地区因为营养摄入较高,体型普遍“威武”。
  不论幽冀、登莱、苏杭、广交,都有这个情况。
  而西军作为尖刀和攻城锤,西军步兵的披甲率是百分之百,近战负重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耐力又相对较强。
  因为生存环境和营养摄入,天然偏科的北天竺至东女国这一线地区族群,即便有步兵集团,往往也是人们认知中的“炮灰”……或者说“鼎灰”。
  李淳风这个神棍能够在这个广大地区呼风唤雨,可不仅仅是装神弄鬼以及嘴皮子溜,也不仅仅是糖水罐头实在是广受好评,还包括他多年以来积攒的大量能够从事高原作战的精锐步兵。
  这些步兵,往往都是选择退役,又留在西域的西军老卒,凶悍程度不言而喻。前几年李淳风这个妖道动不动就灭国灭城,其实动用的“天兵天将”,往往也就是两三百西军老卒。
  而全程围观的杂胡大军,可能会有几万甚至十几万。
  所以,抛开西军正军序列,能够带着蕃骑打仗,也不算是资历很差或者关系不行。往往带蕃骑的骑兵将校,可能背后也有国公级大牛撑腰,似阿史德银楚这种瀚海公主的顶级大贵族,也不在少数。
  “带甚个步卒,带蕃骑的。”
  银楚有些兴致缺缺地聊着,望了张德一眼,“他们也是怕去河中打仗,毕竟遇上阿史那氏,西军从来都是往死里撵。再有,王叔这出身阿史那氏的忠犬反突厥反的尤为厉害,这些老弟兄实在是怕了。”
  “羽林军一直有收出身胡蛮的骑兵,这事体倒也不难,只是想要拿到肥缺,就有点不容易的。你也是知道的,京畿这地界,也就是城内光鲜,出城百里,能不能看到人烟还是两回事呢。”
  “只要能留在洛阳,做一年托人转去警察卫也是无妨。”
  “倒是打了好主意啊。”
  警察卫现在就是肥缺,一个警察管多少事情来着?
  “都是老家兄弟,阿哥帮了这个忙呗。”
  “既是兄弟,自然要帮的。你让他们都写个念想过来,要去甚地界甚衙门,老夫看着使力。不外是用钱用人的事体,今年皇帝不甚管事,皇后那里老夫也还算有个交情在。”
  “你跟皇后也曾……”
  银楚一脸惊恐,不可思议地盯着自家男人。她本以为自家汉子搞了皇帝的嫡亲闺女已经够霸气了,连皇帝的正宫老婆都搞过?这也太威武太雄壮了吧。
  “……”
  一脸无语的老张攥着手里的筷子,扔出去不是,放下也不是,堵得慌。
第七十四章
借来一用
  杀蛟滩东北沿岸新修了不少别墅,这地界采光好不说,因为北部有山岭阻隔,冬天还相对暖和。视角也不差,原本只能看滩涂,现在却是湖光粼粼,鱼鳖追逐。
  这几年因为开了养鱼场,虽说效果不怎么好,但因为养鱼场的缘故,每年鱼虾减退的时节,大量江豚就会进入杀蛟滩。没了鳄鱼,江豚胆子也相对大了不少,时常来养鱼场蹭吃蹭喝。
  和千几百年后养鱼场那种富营养化的水质环境不同,这个时期的养鱼手段相对较低,主要也就是靠增加鱼食投放量,消毒去病的手段并不多。
  “小白,来,吃一条。”
  临湖别墅的柳堤上,有七八处入水的栈桥。这七八处栈桥原本两边都是鱼栏和鱼市,现在因为权贵要享受,自然就让了位。
  能在这里住着的权贵,大多都是长安来的国公级大牛。
  唐俭坐在寨桥上,打着太阳伞,戴着墨镜,时不时地还咂摸一口雀舌。屁股底下的躺椅很是精致,他手中捏着筷子,时不时地夹着一条杀好了的鱼,往湖水里一抛。
  每抛一次,就有一条白色的江豚张嘴来吃。
  粉白的江豚很是漂亮,唐俭跟张德说过,这是母的。
  老张当时一脸懵逼,母的怎么了?母的也好,公的也好,你还能脱了裤子下水不成吗?
  老张寻思难怪跟唐老汉这么亲近投趣呢,感情大家对“豚”的爱好差不多。
  “唧嘎嘎嘎嘎……”
  粉白的江豚发出欢快的声音,两条鳍不停地拍打着水花。
  话说老张其实也不知道是江豚还是白鳍豚,反正他也没去看过。每次要去看的时候,唐俭伺候的那条白色江豚就溜了。
  大概是因为怕了老张身上的煞气。
  死在张德手中的鲸豚几万头总归是有的……
  “小白,小白?噫!”
  老唐正奇怪白色江豚怎么溜了,扭头一看,张德迈着步子就往这里走,顿时叹了口气,“这厮对江猪到底是做了甚地恶事,竟是让尔等闻风而逃!”
  也不是没听说过杀蛟滩的故事,但老唐寻思着当年张德也就是跟蛟龙过不去啊。难不成当年戴着江猪也要杀?
  事实上当年“杀蛟大会”,还真是逮着江猪就杀。
  为沔州长史时,半点肉食都不会放弃,也就是现在,淡水捕鱼也不必去担心江豚影响渔业,肉食也丰沛了起来,于是对江豚也不至于赶尽杀绝。
  但当时“杀蛟大会”,的的确确是杀的飞起。
  好长一段时间,武汉的长江水域,基本看不到江豚冒头。
  这几年又因为人口极大增加,工业区大多沿江,江豚虽说偶尔出现,却也复现不多。人类活动频繁,无关主观意愿,自然而然地挤压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
  “老世伯堂堂莒国公,怎地天天跟江猪逗耍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