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398

  毕竟,李世民这个“君”,也是他们的“君”,他们自然而然地,也会代入到“臣”这个身份中去。
  秦琼是“臣”,我也是“臣”,那么,我也可能成为秦琼第二。
  逻辑就是这样产生的,尽管很扯淡。
  一般这种编排皇帝大臣的戏码,在民间都是很受用。主要还是精神需求上,迎合了底层向上爬的期望。
  再者,和唱诗比起来,杂曲小调才是苍头黔首的日常生活。
  乱入唐朝的工科狗有点小纠结,他要是不乱入,就不会有这场戏,艺术生也不容易啊。
  他不乱入唐朝,就不会有大帆船,没有大帆船,就不会探索东海尽头。而不探索东海尽头,自然也就不会发现东海尽头的大陆,就不会找到东海尽头大陆之上的野牛。
  野牛被发现,被捕获,被运回来,被进贡……于是,诞生了一出戏。
  仔细想想,因为自己的乱入,貌似诞生了很多奇葩戏码啊。
  比如《李真人三戏白牡丹》……这让“黄冠子”真人一直耿耿于怀,你说我一个修真修仙的数学家,怎么就跟女妖精打成一片了呢?还三戏!
  再比如《榻上苏武》这出戏,苏武听了想打人,长孙听了想杀人……可偏偏这出戏是最火的。因为这是一场大戏,连起来演要五天,毕竟戏中的“公主”有几十个,男主角就一个,只要代入进去,爽的高潮迭起不能自已。
  就算是老张自己,也被编排了一场《张沔州杀蛟》,说的是张德为沔州长史时,带人除“蛟害”的故事。
  万幸,没有编排老张到处野合乱搞,然后野种遍地……
  也是老张戏曲了上辈子的经验教训,领导们乱搞下台,大多都是因为私生活被广为人知,这才出现“反腐倡廉靠情妇”的状况。
  这辈子再乱搞,那也没有明显的证据。哪怕是野合而生的子女,别人也不敢就直接说这是张德的种,老张不过是让人家母子或者母女住府上罢了,这是因为他善良啊。
  唯一铁板钉钉的野种认证,还都是在江阴老家的宗祠中,可族老们除非疯了,哪个敢手贱嘴贱跟宗长过不去?就算大家都是姓张,说杀你全家就是杀全家,绝无二话。
  别说张德了,连小白师兄在自家老爹丧事上,反手就是给同宗兄弟一刀,可想而知了。
  “这《斩牛王》可有成曲?”
  “江对岸倒是有一出,是魏江淮亲自填的,高丽奴的班子在唱,扬州的勾栏里,如今最火的就是这个,约莫得唱上大半年的。现在新曲不易,更何况还是前总督大人的手笔。”
  “蛤?魏徵居然也不正经了?”
  愣了半天,老张万万没想到,魏徵这个大唐首席喷子,居然不去喷人转捧人了。这会不会让人受用不起啊。
  “又不是从前,魏公久不在中枢,如今也甚是潇洒。”
  “那是得潇洒……”
  皇帝现在又没办法喷,总不能跑弘文阁喷马周吧。马周是个苦命人,如今就是专门给李皇帝料理杂务,这要是再被老魏喷上一通,那就过分了,欺负人嘛。
  “你过江一趟,跟奉诫说一声,夜里去听一出《斩牛王》。”
  “是。”
第四十七章
妙不可言
  李奉诫实际上是个长于“治学”的权贵二代,整个扬州受惠于他的青少年极多,原本逼仄的思想,经过多年的耕耘,大概是打开了。
  “治学”上的成就,李奉诫带给扬州的功绩,主要有两点。
  一是尊重权威;二是敢于挑战权威。
  “江阳大戏院?”
  扬子县是新式的县城,效仿武汉那样“不设防”,没有连绵不绝的城墙,但是街坊安置极为规整。
  城区规划也颇为考究,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划分的极为清晰,除了极小的一部分本地手工业者,很少有工业区和居民区重叠的地方。
  这里同样是南运河北上的重要转运码头,有着非常丰富的人力资源。除了奴隶之外,还有大量的冒险者消息。
  整个大唐最健全的“冒险者论坛”,就在扬子县。
  散养的探险队,凡是能打出名声来的,大多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大本营”就在江阳大戏院隔壁,是个三层的楼房,占地规模极大。物业是官方资产,和江阳大戏院一样,属于扬子县的优质资产。
  “江阳大戏院不在江阳,却在扬子。”
  老张调笑了一声,一旁头发随便用木棍插起来的李奉诫抄着手,胳膊交叠在长袍中,像个炼丹的道士胜过像一个学者。
  办报、办杂志、办学刊……李奉诫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倒也打出了不小的产业来。整个大唐的“媒体”从业人员,七八成都是跟着李奉诫屁股后面混。
  连流传江湖极多的小黄文,也大多都是李奉诫的门人,才能写的活灵活现接地气。
  你要是写个“风华绝代”的娘们儿,一般跑江湖的还真脑补不出什么来。但你要是写个“波大奶肥”……瞬间就领会精神。
  江湖上的小黄文和小黄曲看似粗鄙,可着实需要脑子才能制作出来。没有成熟的经验技术,这一行也不好混。
  “祖师爷”李奉诫自己写过几个“西域故事”,算是开了江湖小黄文的先河。但也不是一般人能写的,光靠脑补可不成,得有现成的故事来加工,否则写的就不像。
  李奉诫他在西域是真有关系,而且他老子李大郎还做过凉州都督,写点什么东西,那是信手拈来。
  描述胡女多情,从来不说眉目如何传情,只说十八摸是怎么摸,自然就让看客爽的一柱擎天。
  有了这些经验,编排戏曲也就自然而然地发展开来。
  但大多鲜有上台面的,主要是走下三路。
  “曲高和寡”这玩意儿,李奉诫十来岁就不玩了,何况现在?
  下三路也并非全是下三滥,下三路只要故事框架搭好,照样能出精品,还能扩大受众。
  比如《李真人三戏白牡丹》,故事编排的是李淳风,但这出戏,却是有完整的规制。可以说是定下了“江湖戏”的模仿,曲本中人物登场的格式,早就和其它的瞎胡闹不一般。
  懂行的,自然是知道李奉诫这是把“江湖戏”规范化,不但规划化,还专业化。同时也并没有拉高门槛,对优伶们而言,越是在官方团体中厮混久的,越是能适应。
  因为他们学历高啊,看得懂剧本,自然也能玩两手剧本。
  “怎地想着建了这么个物业?”
  老张也是好奇问李奉诫。
  “年纪大了,总要有个去处。总不能天天待在报社,今年还要赴京,倘使混得不顺,退回来养老就是。”
  “你岁数养老,那老夫岂不是混吃等死?”
  “哈哈哈哈……”
  听了老张的吐槽,李奉诫哈哈大笑:“兄长要是混吃等死,扬子江两岸恁多英雄,如何自处?”
  “休要说这酸话,你这里倒是厉害,才不久的故事,就编排了起来。”
  “横竖不是老夫掏钱。”
  李奉诫笑了笑,手指朝天指了指,老张顿时了然。
  这钱啊,怕不是李董掏的。
  当然了,李董不掏,赶着拍马屁的也会掏。
  说不定还跟魏玄成有关系呢。
  “说起来,你那两个弟子,还管不管了?一个上官金虹,一个李寻欢,如今在武汉,可算是声名鹊起。只是这名头,都在江湖上传,你说一个亲王,偏去睡大通铺,还带着工友火并,倘使流传开来,你这做先生的,怕是逃不脱。”
  “怕甚,命硬活得长,皇帝也要赏……”
  抄着手的李奉诫跺了跺脚,和张德进了大戏院,一边走一边说,“我就不信活不过洛阳宫的。”
  “……”
  一时无语,老张心说你小子现在是越来越藐视皇帝老子了。
  可仔细想想,倒也正常。
  换了新皇帝,怕不是“工友亲王”李寻欢也是个美谈。就算不是美谈……皇叔的身份摆在那里,怎么浪都可以接受。
  人李皇叔又没有学刘皇叔,四处流窜就是要起家搞事……
  当然了,李皇叔现在搞事的苗头……那是脱了缰了,能不能收回来,老张都不知道。
  等到哪天“工友”们要推举个大头领,怕不是直接说“李XX国朝亲王,素来如何如何”……总之,身份高贵品德高尚,他领头罢工,咱们工人兄弟不怕不怕啦。
  是没有背叛阶级之阶级,可备不住有背叛阶级之个人啊。
  做一辈子王爷也就那样,“寻欢公子”想要名留青史或者遗臭万年,怎么看做王爷也不像是有希望的。
  当然了,学吴王殿下拿自己的小蝌蚪玩耍,倒是有点希望,但那是非常遥远的未来。就眼下么,时人多以为吴王殿下是个……变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