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6/1398

  就算长孙氏要被杀全家,长孙冲还是会活下来。
  “当代耿恭”的名头,就是个保险。
  陆德明一死,张德从武汉出发,人在洛阳的长孙无忌就谋划好了种种。生平的人情关系,在这一刹那用了个痛快,只为能够在苏州一锤定音。
  江东多出多少个县,他就多出多少条路,哪怕将来真的皇后老妹要整死他,开不了车开船总行了吧。
  活着总比死了好,活着就有机会。
  哪怕朝廷在长孙皇后的意志下,把长孙氏打成叛逆,只要熬到长孙皇后嗝屁,新皇登基,不还是要重新洗白?
  混江湖的第一要诀就一个字:苟!
  不过老阴货也很清楚,一般的东西想要打动张德,是没可能的。一个对皇位都不感兴趣的江南土狗,只能顺着它的口味去调剂。
  舔狗和舔狗是不同的,有的舔狗,它的“舔”是定语是形容词;而有的舔狗,就是在舔一条狗……
  长孙无忌现在就是在舔一条江南土狗。
  子曰:卖力舔狗,应有尽有。
  “苏州一地,新增八县……真是闻所未闻。”
  离开“虎丘客舍”,召集本宗子弟和幕僚,老张把一些内情透露了出来。
  一众幕僚都是呆若木鸡,往常增补一县,涉及到东西简直多不胜数。而苏州本就富裕,增一县可能就是在割不少人的肉。增八县,这不是在割肉,这是在挨个放血。
  可偏偏这光景还真有人买账,尤其是分家的陆氏。
  县令就算没有,陆氏子弟混个主薄或者县丞,根本不成问题。
  一个县可能看不出有什么特点,但八个县,这就是重组一个巨头。
  如果仿照武汉模式,苏州新增八县,理论上要增加的官吏岗位,少则五百多则一千。只是一众幕僚都不认为苏州会走武汉的模式,用武汉那种规模的官吏数量,只会出现冗官吃空饷。
  “这不止是新增八县的事体。”
  有人略作分析,就对众幕僚道,“苏州若是修整江海大堤,新增田亩有多少,你们也是清楚的。再者,长孙辅机从‘中国’索要经费,必是巨款,止这一笔钱,就足够让苏常杭越诸地俯首帖耳。”
  不管什么地方的官僚,不管你是过江龙还是地头蛇,能够从上面要来经费款项,你就是个人渣,也能把你夸成圣人。
  虞昶资历雄厚,跑去六部也就是混个两三万贯。而长孙无忌这动静,怕不是两百万贯都未可知。
  资金到了这个层面,就是彻底显现帝国巨头的实力。外朝内廷都能说得上话,皇位上坐的人还得为了他的“折腾”给几分薄面。
  兴许操办此事的人,还是长孙无忌的“门生故吏”。
  “宗长,此事体大,京中二圣岂能眼睁睁地看着?”
  “只是若能修整江海大堤,只苏湖之地,养活天下之民,不在话下。”
  苏州连成一片的完整土地实在是太多了,而扬子江口每年冲击的泥沙堆积,哪怕只是沙地,也比帝国很多地方的“上田”还要好。
  比如出现没多久的“胡逗洲”,如今这江海之上的沙洲,光黄豆产量,就足够供应整个扬子江口所有牧场的大牲口。更别说还有数量丰厚的蚕豆以及其它谷物类作物。
  “宗长,可是长孙辅机有甚别的计较?”
  忽地,有人见张德眉头微皱,便开口问道。
  张德犹豫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
  众人一看,顿时愣住了,长孙无忌这手笔,不可谓不丰厚。就算朝廷插手,至多分走一半,也就是四个县。但县官不如现管,长孙无忌镇守“苏州”,哪怕明知道他是“德明学堂”的校长,可实际上说话肯定比苏州刺史及诸县县令要管用。
  于是大家便琢磨,是不是长孙无忌还有什么难以让人抉择的交易。
  岂料张德环视一周,有些纠结地说道:“老匹夫有个承诺,着实让人心痒难耐。”
  有人心中暗忖:莫不是把哪个长孙小娘送过来做妾?张公素好幼女,长孙氏小娘甚多,倒是有这可能。
  没曾想小娘是没有的,小震惊倒是真的有。
  只见张德道:“那老货说,这苏州新增八县,皆可效仿武汉规制,只要他镇守苏州一天,便能保这运作一日……”
  “……”
  “……”
  一种幕僚顿时虎躯一震,眼珠子差点掉了一地,万万没想到这不是长孙无忌有什么非分之想,恰恰相反,这他妈是鼓励武汉系牲口们赶紧多来点非分之想!
第二十三章
用力舔
  勾动武汉老铁非分之想的东西还不止这些,老阴货还疏通了将作监、兵部、工部三家部门联合,准备在扬子江口设立中校署的江东分署。
  职介不高,照旧是八品官主抓业务。但是因为地处东海之畔扬子江口,自然是要有专供的业务。
  东海都督府、东海宣政院总归是要挑一个的,相较北地汉胡杂居,朝廷不管怎么想,还是会选择把兵械生产放在这里。总归不可能把生产单位放到倭地或者朝鲜道去的,就算皇帝老子答应,在外打仗的将校都要让中央收回成命。
  不是说他们不想要兵器库兵工厂,实在是有这玩意儿在身边,随时可能被人吐槽意图谋反,还是干干净净最重要。
  江阴、常熟本来就有自己的钢铁厂,整个江东地区最先进的钢铁厂,就在这两个地方。基本上江东民用铁器都是由两地供应,也就是说,存在转型改制的物质基础。
  长孙无忌这一手,就算张德不动心,狗王底下的狗崽子们却不可能跟他一样风轻云淡。
  “倘使真的在苏州设立中校署之分署,朝廷就不怕南朝之人心生反复?”
  “反复甚么?这光景好好的买卖不做,偏去作反?”
  “宗长,东海诸地治理,是个长久生计。长孙辅机是否提举此事,这东海之畔,早晚都是要有兵械作坊的。这中校属之分署,开在哪里,哪里便是白捡一桩富贵。这等大事勾通,怕是不易。”
  老张当然知道不易,不管什么样的军火商,这种国家级的大项目,都会垂涎三尺。
  一次开张,管饱十年。
  可以说为了争夺这个东海之畔的中校署分署,狗脑子打出来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最终比拼的,还是中央大佬们的手腕。
  在房玄龄总督江西,杜如晦赶赴黄泉的时代,长孙无忌这个“下岗再就业”的老年废柴,讲话在中央,仿佛就要好听一些。
  一群羊是赶,两群羊是放,跟弘文阁折腾苏州八县之余,再闹两套煎饼果子,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老夫听闻此次中校署分署之事,会有些许变化。旧年军器监改制,终究是朝廷自家玩耍。如今却是有些不同,盖因此间兵械,乃是专供倭地,又是山高水远,便要卡着成本,兵械成色,不必类同北军西军。”
  “也是,倭地海风厉害,再好的兵械,少了保养,也是败坏的甚快。”
  “使君,若如此,朝廷自是可以问民间赎买。成色只要合格,剩下的,便是哪家便宜用哪家。”
  “是这个道理。”
  老张点点头,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这样一来,技术最先进的武汉,显然是最热切的。
  毫无疑问,长孙无忌这是多管齐下,不怕狗窝里的狗崽子不吃肉。
  但要说老张有什么不爽,那是半点都没有。
  技术扩散、制度扩散,对老张而言,多多益善,不怕你玩着花样弄,就怕你不弄……
  老阴货固然玩了点花招,但对老张而言,这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心中打定主意,由得长孙无忌折腾去,他如何消费自身的人脉,才做到这一步,老张已经不想去琢磨。
  至于武汉内部如何热切,也由得他们去折腾。
  横竖这种变化,对扩散“武汉体制”是有好处的。
  “宗长,要是真开设中校署之江东分署,怕是要从京城迁出工匠不少。拖家带口的,凑一个县出来……想来无甚难的。”
  将作监前身是军器监,监内工匠已经不是拖家带口的事情,有的工匠在编制上隶属兵部甚至某个都督府,这种调派一个出来,搞不好就是十几二十号人。当年长安军器监改制迁出,不少关中本地的营造高手,一大家子都是百几十号人。
  一个下县才多大规模?城内几千号人,就是县城。
  “人多是好事,江东不怕人多养不活。”
  “今年新辟庄园不少,只说种些一季才熟的上等稻米,卖去两京,也是能赚上一笔。更遑论杂粮无算,一个庄园,养五六十个奴隶还是不成问题。”
  “二三十万亩地就能养活一个上县,整饬松江之后,想养活多少人都是不难。”
  本宗子弟小算盘一打,已经琢磨出了一个很美好的未来愿景。
  明知道这是老阴货有意勾动,但不管怎么说,老张并不反感。这年头,在中央想要做权臣难度太高,而长孙氏因缘际会的内部“分裂”,让老阴货有危机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老张甚至觉得,这老王八蛋埋这么一个手笔,未必没有琢磨武汉被朝廷雷霆一击给灭了……到了那个时候,这苏州地界上嗓门最大的,还能姓张么?
  既然不姓张,到时候万一换了新皇帝,他也是个“两朝元老”,搞不好还是“三朝栋梁”,反手就把当初赛出去的“美娇娘”又弄了回去。
  万一武汉真的嗝屁,今天所有江南土狗们垂涎激动的物业,都会变成长孙氏的血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