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2/1398

  “噢?‘好汉多如狗’的默罕默德·完颜汤姆·巴普洛夫斯基也不算瞒么?偏你一个十岁的小郎拿这等昏话来骗人……”
  “这你还记得?事后三郎不是烧了‘千金一笑楼’了吗?还有甚不满意的。”
  听老张如此说话,阿奴气鼓鼓地在背后嘟着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问阿郎的事体,偏说着妾的故事作甚?”
  “好好好……你问你问,你只管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面带微笑闭着眼睛,下巴搁在手背上的老张这光景惬意到了极点。要说这大保健,还是得知己来上手,换个场所,不但不方便,就他这脸皮……放不开啊。
  “适才阿郎说那瘾头,是个甚么瘾头?”
  “网瘾。”
  “……”
  听得一头雾水的阿奴顿时憋气,撇了一只,绕过张德肚子,便乡下握了过去。隔着温汤,却见她手臂晃动,让张德顿时嚷嚷道:“你这是作个甚么怪,老实点!”
  “哼。”
  收回了手,阿奴本想继续给他按摩揉捏,忽地眉梢一动计上心头,狡黠一笑,却是整个人儿似一条又白又软的丝绢,轻轻地合上了张德的宽阔背脊。
  老张这光景正舒爽着,毛孔又被温汤泡的扩张,忽地一愣,感觉背上仿佛有两个小点儿在那儿游走滑动,似硬非硬,似软非软。鼻尖还嗅到了一股淡淡香气,正是阿奴平日里保养秀发用的香味。
  “且住,老夫真是没甚气力,在长安城,差点死在榻上。老腰差点被摇断,那梅兰竹菊四个姐儿,当真是沙场骁将,根本不留活口。”
  噗。
  阿奴听了,顿时没忍住笑,轻拍了一下张德肩膀:“阿郎平素不是有锻炼么?怎地四个小娘,便吃不住了?”
  “四个小娘?你说的是轻松,四个轮流上天天来,我就算是坚硬如铁……人家那是皇宫调教出来的女侠,耍的就是斩钉截铁的剑术。这大宝剑啊……不好玩。”
  感慨万千,甚至有点感动落泪了。
  “若不是阿郎爱极了公主,却也不至于此。”
  “她自小就是这么个心思,你又不是不知。如今她还不知道我跟芷娘生了张沧……兴许知道,兴许是假装不知道。”
  “也是她的福气,若是‘和亲’,也不知道嫁个阿猫还是阿狗,倘使嫁个表哥,岂不是了无生趣?那些个公主,说是说金枝玉叶,和平康坊的都知,有甚分别,不过是一个贵气些,一个下贱些。”
  “嘿……你这小妞还能说出这般厉害的道理,不简单。”
  “那是,我也不是每日白吃白喝的呀。”
  阿奴有点小得意,扬了扬下巴。
  转过身来的老张背靠着浴缸边缘,笑道:“能吃是福,你看看你那武姐姐,吃肉怕胖,吃菜怕瘦。你这能吃能喝能睡的,当真是羡煞了她。”
  “嗳,阿郎,说到武姐姐,我一直觉得奇怪,她怎地在自己房中还挂了个秋千?”
  “……”
  一脸懵懂的阿奴不止一次问过武顺,然而武大娘子从来都是面红耳赤回一个“爱坐秋千”,旁的言语,那就是半点没有的。
  老张哈哈一笑,拉住阿奴,凑在她耳边小声地说了一通,只见阿奴眼睛圆瞪神色诧异:“还有这般的招式?武姐姐如何吃得消?这真是个稀奇古怪的玩意,甚时候,阿郎拉我去武姐姐房中玩耍一回可好?”
  “园子里不是有秋千么?”
  “春寒料峭,是要冻死妾么?”
  瞪了一眼张德,阿奴忽地笑的狡猾,两条白玉也似的大长腿,一左一右跨开,接着腿弯一收,便整个人儿缠住了张德的粗腰:“倒是来了兴致,阿郎辛苦一些,可好?”
  “老夫是真累啊。”
  “说的兴起,总不能眼见干柴烈火,由得自生自灭?莫不是还要妾去江阴借个‘不求人’?”
  “你可绕了老夫吧,偏你溜进来作怪,老夫回府,就想好好睡个饱。”
  “不行,待你出了浴室,怕不是还没到书房,就被拽去哪个雅间好一顿炮制。”
  不依不饶的阿奴扭着腰,一阵摩擦,便是老张明知道“腰断牛死”,此刻身体来了感觉,又有温汤那点浮力,倒是也有了不少胆气。
  多亏了阿基米德,老张倒是来了点“雄风”,谁曾想阿奴急不可耐,本就扭着腰身,还反手探了过去,小手儿握着个物事,自是身手不凡,手指捻箭何须瞄准,伴随哗啦一声水花溅射,当即正中靶心。
  “呵,轻些,轻些,老子的皮是不是破了……”
第三十五章
春耕
  发春的猫好治,发春的女人那就厉害了……
  本以为回府能好好地“休养生息”,万万没想到又一次差点被榨干。和武汉狗窝的女郎相比,家住长江东的李芷儿简直是可爱到了极点。
  无奈之下,请了三天的假,假期一过,张德又开始了连轴转。除了各处工坊的视察之外,发春的长江这时候因为支流水量暴涨,也会出现“汛期”。
  蒲圻到武昌的长江大堤又一次经受住了考研,山上的塘坝也大多蓄水成功,今年在灌溉上,是不成问题。
  港口码头现在分门别类管理也越来越科学,粮食转运码头和仓库,彻底和工业品区分开来。专门的商品粮运输船队,一年四季都在扬子江上跑。其中又细分了一些诸如专做黄豆、绿豆、赤豆、胡豆的。
  尤其是胡豆,因为这几年扬子江江心逐渐都冒出来不少沙洲,这种土地种稻麦收成都有限。反而豆类颇为高产,典型就是胡逗洲,蚕豆产量伴随着沙洲的扩大,产量历年增加,如今已经是全国最大的胡豆生产地,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专营胡豆的交易市场。
  武汉的商品粮船,如果不在宣州扬州停靠,大多就是一口气跑到胡逗洲。
  在这里,会有大量的粮船集结。缴纳费用登记报备之后,有的船就要北上,因为其中不少粮食是供应给辽东的,胡豆价钱便宜,出粉率低一些也不打紧,但能剩下不少麦粉,对辽东的煤钢工人来说,这也算是个福利。
  毕竟,豆粉虽然粗糙一些,但是便宜。倘若没有豆粉,煤钢工业体也不会提供多大量的面粉,更不要说糜子、稻米,吃糠咽菜才是主流。
  除了供应东北,朝鲜道和扶桑地也是重要的商品粮航线。其中的缘由,跟辽东情况差不多,唐朝不可能给底层受统治的“蛮夷”精细粮食。最极端的情况,有个牛进达麾下的火头,发现豆粉混了木屑,那些倭奴居然也能吃下去,有一段后勤比较紧张的时间,大量倭奴壮丁,吃的就是混合木屑、粗豆粉、豆子、咸菜的糊糊。
  那破烂玩意儿里面还混合了大量鱼皮以及动物内脏,牛进达自从出道以来,也就是隋末最艰苦的时候,吃过和这个差不多一样稀烂的“狗屎”玩意儿。
  可倭奴吃的还很嗨,这让牛进达叹为观止。
  而提高了胡豆输入量之后,牛进达居然就被倭奴当作“上国神使”,这让牛进达都出现了幻觉,这他娘的倭奴以前在倭地贵种底下,吃的到底是什么狗屁玩意儿,才至于多吃了两把能放连环屁的黄豆,就对他感恩戴德?
  番邦的“苍头黔首”生存残酷,牛进达是知道的,当年干突厥的时候,那些个牧奴在突厥豪帅手中,跟畜生没有区别。豪帅若是兴起,随便杀个牧奴取新鲜的人头骨做酒杯,也不是没有的事情。
  后来突利归附唐朝,上层有些突厥贵族哭爹喊娘,底层偷偷摸摸往河北道流窜,哪怕给唐朝的土鳖庄稼汉做长工也愿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唐朝的苍头黔首日子是惨,但番邦的“苍头黔首”,那是惨绝人寰……
  不过牛进达也不敢真的去探究倭奴们的承受底线,社会学上的成就,他一个都不想达成。
  好不容易做一回总管,他不想又把到手的功劳做成罪过。
  连续两年的豆类采购量,一单最少都是三十万石,总量相当的恐怖。但朝廷大政放在那里,由得他去做,也是朝廷上下的公议。
  毕竟,挖金采银用人极多,粮食光靠扶桑地的那点产量,只能说相当勉强。要不是活动在海上的捕鲸船数量大大增加,食物压力将会前所未有的大。
  除了支持辽东、朝鲜道、扶桑地,扬子江两岸的“杂粮”,还要支持南海、苍龙道。
  江汉观察使府统计的过手杂粮,贞观十九年开始,每年都要超过一千两百万石。武汉能够直接控制和影响的杂粮产出田地,总数量超过了六百万亩。
  农业上的科学管理,即便没有化肥农药,其效果也不可谓不明显。大量原本无法利用的土地,随着水利设施的延伸或者兴建,这些土地从生地到熟地,短短数年就有数量可观的粮食产出。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也就是有些山区很难减少农业人口。这使得不少“庄园主”选择种茶种桑来配合,茶农和桑农往往一人多劳,等于是额外地还要被压榨一回。
  只是从结果来看还是不错的,相较传统模式,山区的农业人口需要,还是大大地下降。
  因为水利设施比较完善,武汉地区的粮食产出可能不是最高的,但却是最稳的。
  连续视察了几个农业片区之后,也算是摸了底,今年苜蓿、草头都不错,基本能保证武汉本地马继续扩大种群,还能增加不少牛羊数量。
  “今年大牲口数量增加,饲料能不能保证?”
  “贞观十八年的那种精料不行,但新制饲料还是不错的。”
  “噢?这是为何?”
  张德有些好奇,在贞观年间生产饲料,需要的条件更加苛刻。毕竟,饲料生产是个高投入,但它并不能保证高回报。
  多少斤饲料才能转化成一斤牛羊猪肉,以前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男耕女织散养散种,不需要有这种概念。
  但是伴随着农业技术的提升,能够更多地养活工商业人口,这就不得不考虑。
  毕竟,这也是一种“定量”分析。
  “增加了大量的螺蛳,原本入夏都是河里捕捞,江夏这里,一组一天也就是两千斤光景。现在都是养殖,前年是一年收两茬,一茬一亩约莫两千斤光景。去年就是三茬,一茬一亩能有两千五百斤。”
  “噢?怪不得。此事本府之前只是听说你们要搞,没想到已经搞成了。”
  “也是借鉴河套故事,再者,本地茭白、茨菇、莲藕都是一起的,深水出藕、莲子还有鱼虾蟹。浅水浅塘,多出茭白、茨菇。之前又改进了粉碎机,螺肉冲洗之后,螺壳沉淀多给了窑场。”
  “倒是一举多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