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515

  李休的话并不是在安慰李恪,而是真的觉得李恪这种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甚至连他这个做先生的有时也做不到,这点李恪和李世民还真是很像,但李恪表现的越像李世民,反而越会被李世民排斥在皇位继续人之外。
  “先生不要再夸我了,其实我也只是明哲保身罢了。”李恪这时却是摇头苦笑道,虽然他这时已经放弃了争夺皇位的想法,但这时依然不好受,毕竟之前他对这件事抱有很大的期望,现在忽然要放弃,这让他感情上一时间也有些接受不了。
  当下李休又安慰了李恪几句,说起来李恪倒也十分想得开,虽然心中有些难以接受,但他却十分的理智,所以很快就开始和李休讨论起他什么时候离开长安这件事了,毕竟他既然知道与皇位无缘,那么再呆在长安也只会招来祸患,所以越早离开越好。
  不过李恪就算是要离开,也要等到李世民过完寿才行,毕竟他来都来了,如果走的太急也会引人怀疑,而且李恪也已经决定了,这段时间他也不会再有什么动作,而是老老实实的呆在自己的王府里,等到李世民的生日过后,他也立刻就离开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聊完了正事之后,李休和李恪又聊了一些闲话,不过这时李恪却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也急忙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道:“对了,我差点忘了一件事,这是张十一托我转交给先生的一封信,好像是大哥从美洲送来的!”
  李休看到竟然是张十一送给自己的信,当下也急忙接过来打开,结果却发现信封里面竟然还有一封信,上面写着“先生亲启”四个字,正是李承道的笔迹。
  看到李承道这封信,李休心中也不由得有些不妙的预感,当下他把这封信打开,当看到信上的内容时,脸上的表情也不由得一僵。
  李承道的这封信上有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上次他写信时,告诉李休说李渊生了场大病,几个月都是卧床不起,当时李承道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可是却没想到李渊竟然挺了过来,最后身体竟然慢慢的恢复了。
  但是就在李渊的身体刚刚恢复之时,另外一个人却是病倒了,这个人就是随同李渊一起去美洲的裴寂,裴寂的身体本来比李渊要强,年纪也比李渊要小,到了美洲也没生过什么大病,可是这次却病来如山倒,短短几天裴寂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最后李承道等人虽然努力救治,但却还是没能挽救裴寂的性命。
  裴寂的去世也让刚刚病愈的李渊大受打击,结果竟然再次病倒,就在李承道写信之时,李渊的病情也再次恶化,所以他也不知道李渊能撑到什么时候?
  “先生怎么了,是不是祖父他的身体出了问题?”李恪看到李休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难看,当下也不由得关切的问题,他上次曾经偶尔间撞到了李恪和李渊,所以也知道李渊在美洲的事,甚至上次李渊生病的事他也从张十一那里打听到了。
  “你自己看吧!”李休这时也没有力气给李恪解释,当下将手中的信塞到他手中道,裴寂的去世对他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虽然裴寂为人圆滑,两人的观点有时也并不相合,但两人却是忘年之交,现在这个老友去世,对他的打击也是可想而知。
  李恪接过书信也仔细的看了一遍,当看到是裴寂去世而不是自己祖父去世时,也是悄悄的松了口气,不过当看到祖父的病情再次恶化时,他也是眉头紧锁,当初李渊在时,对他也十分的照顾,所以他对李渊的感情也很深。
  “先生节哀!”李恪很快也注意到李休的表情,他知道李休和裴寂的交情深厚,所以这时也强忍着心中的担忧劝说道。
  “我现在心中很乱,恪儿你陪我去一个地方吧!”李休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就扭头对李恪道。
第1256章
李泰又回来了
  裴寂的忽然去世,使得李休心中也是乱成一团,特别是想到当初裴寂对自己的帮助时,更让李休心中悲痛无比,只恨美洲太过遥远,李休无法亲自到裴寂的墓前吊唁,不过他却带上李恪一起,陪着自己来到了当初裴寂在南山的别院。
  裴寂的这座别院本来是李渊在南山的行宫,后来赏赐给了裴寂,当初裴寂辞官后,也住在这里养老,那时李休也经常来这里游玩,因为这座别院的面积相当大,里面有小湖也有猎场,甚至当初李渊诈死逃出皇宫时,也曾经在这里藏身。
  自从裴寂离开长安后,这座南山别院已经空置很久了,裴寂的儿孙虽然不少,但却都在外地为官,其中最有出息一个名叫裴律师,娶了李渊的第十六女临海公主,算是李休的连襟,不过他一直在外面担任刺史,平时也很少回京。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裴寂在离开长安时,就将这座别院托付给李休照顾,平时这里也有不少下人负责管理,另外李休也时不时的来转一转,有时还会住上几天,所以当李休带着李恪来到这里时,看到的景象几乎和当初裴寂在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这里……是裴公的别院?”李恪对这座别院倒也不陌生,因为他以前在长安时,也曾经来过这里,只是许多年不回来,有些记忆也都模糊了。
  “是啊,这里是太上皇赏赐给裴公,也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如果当初不是发生那件事,恐怕裴公坐在这里一直养老。”李休这时也颇为感慨的道,至于他说话中说的“那件事”,自然是指李渊诈死的事,李恪也立刻领会,也没有过多的讨论这件事。
  当下李休带着李恪进到别院,别院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熟悉,可惜它们的主人却已经不在了,这让李休也再次伤感起来。
  正所谓睹物思人,李休在别院里转了几圈,想到当初也裴寂在这里钓鱼打猎,而现在这位老友却已经长眠在万里之外,自己想要去他墓前祭拜一番都不可能实现,这让他也不由得更加悲痛。
  李休在别院一直徘徊到天色将晚之时,这才带着李恪准备回去,而李恪这一路上也一直宽慰着李休,这让李休也感觉心情好了一些。
  不过就在李休和李恪刚出别院时,却忽然只见一辆马车从山下飞奔而来,当经过别院时,马车却忽然停下,随后一个娇美的少女从马车上跳下来高兴地叫道:“先生怎么会在这里,肯定又偷懒跑来打猎了,难怪这一整天都没有见到你!”
  少女正是武明空,她也是刚从李休家中回来,却没想到在别院门前看到李休和一个年轻人,她以前虽然见过李恪,但并不是很熟悉,再加上李恪在扬州呆了这么多年,样子变化也很大,所以她一时间也没能认出来。
  “明空你今天回来的这么早,没有在家吃晚饭吗?”李休这时勉强一笑道。
  “先生有心事?”武明空聪明绝顶,立刻就发现了李休的神情有些不对劲,这让她不由得狐疑的看了看李休身后的李恪,她感觉这个年轻人有些眼熟,但却一时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没什么,这位是吴王李恪,你们以前见过面的,他也是晋儿的表兄。”李休这时强打精神,先是帮武明空介绍了一下李恪,随后又帮李恪介绍道,“恪儿,这是武明空,你应该记得她吧,另外她还是晋儿的未婚妻,两人早在几年前就订婚了!”
  “自然记得,上次先生在信中说晋弟已经订婚,原来是和武小娘子订的婚!”李恪这时也呵呵一笑站出来向武明空行礼道,虽然武明空比他小,但是武明空入李休门下的时间却比他早的多,算起来还是他的师姐。
  “原来是你,几年不见,我都不敢认了,不过你回长安做什么,难道是嫌自己活的太长吗?”武明空听到对方是李恪,当下却是毫不客气的质问道,别看她是个女子,但对长安的局势却比任何人都清楚,特别是在看到李休的脸色有些异样时,更是怀疑李休是在为李恪回长安的事而苦恼,这让她对李恪也没什么好感。
  李恪也没想到武明空说话竟然这么不客气,当下他也不由得露出几分苦笑,想要解释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解释,毕竟裴寂死在美洲这件事也不可能让其它人知道。
  “明空,这件事和恪儿无关,而且他来长安也是接到陛下的召见,要为陛下贺寿而来,而且等到大寿结束后,他也会很快离开,并不是你想的那样!”李休这时也急忙帮李恪解释道,武明空对局势的把握之准,有时连他也是甘败下风。
  “真的没关系?”武明空这时却有些怀疑的再次问道,她是个聪明人,自然也有聪明人都有的毛病,那就是太过多疑,而且她发现李休的情绪很不对,似乎透着股悲伤,这也让她更加的好奇,如果不是李恪也在,她非要问个明白不可。
  “好了,你不要再问了,我今天很累,想回去休息一下,你也早点回去吧!”李休实在没有心情再解释,当下敷衍了一句,随后带着李恪就离开了,留下武明空一人站在那里生闷气。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恪果然像答应李休的那样,每天深居简出,很少与外界接触,顶多也就是去宫里探望一下杨妃,或者是去李休那里,但是次数也很有限,不过就算是这样,长安城中依然有风言风语传出,说李恪这次回京的目的不单纯,甚至还有人说李世民特意召李恪回长安,很可能是想取代李承乾。
  虽然上面的流言并没有任何的实证,但是在这种微妙的局势下,却是立刻就传遍了长安,估计这背后也有不少人在暗中推动,毕竟借着这个机会,不但可以将这滩水搅浑,而且也可以将李恪也拉进这摊浑水之中。
  对于长安城因李恪而搅起的风云,李休却是淡然处之,因为他早就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也并不意外,之前他让李恪深居简处,尽量不与外人接触,也正是为了防备这种情况,因为越是外出,就越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李恪毕竟还是有些年轻,面对长安城传出的种种流言,刚开始他也有些惊惶,甚至想立刻就离开长安,不过却被李休给劝阻住了,因为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沉得住气,如果他现在离开,反而会显得心虚了。
  不过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李世民对外面关于李恪的传言却是置若罔闻,也没有任何的表示,这点让李休都感到惊讶,不过李世民现在的心思很难猜测,特别是和皇位有关时,他的态度一向都让人十分的费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寿诞之日也越来越近,李恪也早就准备好了寿礼,甚至连远在并州的李治也送来了寿礼,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本来去了洛阳的李泰也终于打着为父亲祝寿的名义回来了。
  李泰这一回来,也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而李恪也终于借着这个机会松了口气,因为以前关注他的人现在都去关注李泰了,甚至连关于他的流言都少了许多。
  不过别人不再关注李恪了,但是李泰却记得这位三哥,因为他在洛阳时,就听到了一些关于李恪的流言,结果这让他也十分着急,生怕父亲真的把皇位传给自己这位三哥,所以这才急匆匆的跑回来,而且在回来的第三天,就亲自去李恪府上拜访,不过两兄弟似乎是话不投机,据说最后李泰离开时,脸色也十分的难看。
  “呵呵,你和李泰大吵了一架?”李休看着面前神情沮丧的李恪也不由得笑道。
  “是啊,以前我只是觉得他太自私,所以平时交流也不多,但却没想到几年不见,他已经由自私变成了自大,甚至可以说目中无人,话里话外都带着刺,最后我实在气不过,就和他大吵了一架!”一提到李泰,李恪也立刻气呼呼的道。
  “哈哈~你们这一吵,长安城恐怕又要满是流言,说你们兄弟因为争位而不和了。”李休当下却是大笑一声道,其实他倒是觉得李恪和李泰吵架是一件好事,因为日后至少不必担心受李泰的牵连了。
  “我……”李恪听到李休的话也是苦笑一声,随后摇了摇头无奈的道,“算了,反正等到为父皇祝过寿后,我就回扬州去了,日后也不会再见他,和他关系好不好也无所谓了。”
  “你能这样想也不错,你这个弟弟已经被皇位迷住了双眼,日后恐怕有得的是苦头吃。”李休当下再次开口道。
  不过也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忽然只见有下人飞奔而来,随后在李休耳边低语几句,结果这让李休也是脸色大变,甚至连手边的茶杯都被他碰倒了而不自知。
第1257章
杜如晦去世
  杜如晦去世了!当这个消息传出之时,整个大唐朝野也为之哀痛,李世民更是亲自前去杜府吊唁,另外带上了李承乾,以及杜如晦的准儿媳城阳公主,据说那天李世民吊唁之时,也忍不住失声痛哭。
  李休也同样去了杜府吊唁,对于杜如晦这个人,他也是十分佩服的,特别是在政务处理方面,整个大唐也只有房玄龄能与他相比,可惜李休也只能救杜如晦一次,毕竟对方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能够多活这么多年也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其实对于杜如晦去世这件事,李休虽然感到悲痛,但冷静下来却也不觉得意外,毕竟杜如晦的身体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上次去泰山封禅时,杜如晦就因为生病而无法前去,结果他们这才回来没几个月,杜如晦就撑不住撒手而去了,这让李休也不禁为之叹息。
  值得一提的是,李休前去杜府吊唁那天,也见到了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以及杜如晦的儿子杜荷,这对叔侄说来也有趣,杜楚客是李泰的心腹,而杜荷却是李承乾的心腹,可以说是各为其主,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叔侄的私交,至少李休见到他们两人时,发现他们叔侄的感情似乎还不错,杜楚客也是忙里忙外的帮着处理家中的事宜。
  另外灵堂里除了杜家的人外,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人,那就是与杜如晦交情莫逆的房玄龄,自从杜如晦去世后,房玄龄先是在家大哭了一场,随后就赶到杜府,然后在杜如晦的灵前又大哭一场,接着就留在杜家帮着主持杜如晦的葬礼事宜,李休见到他时,发现房玄龄整个人又瘦了许多,这让李休也不禁担心起他的身体。
  就在李休吊唁完毕,正准备告辞离开时,却没想到长孙无忌竟然也前来吊唁,当下他也就没有急着离开,而是等到长孙无忌吊唁过后,这才与对方结伴离开了杜府。
  “杜如晦这一走,陛下就像是失去了一条手臂一样,日后又少了一个能为陛下分担压力的人了!”出了杜府之后,长孙无忌这时也神情低落的道,他是个十分自负的人,很少会真心实意的夸赞其它人,但是对于杜如晦却是真心的感到佩服。
  “江山代有人才出,我倒不担心没有人能接替杜相的职位,只不过杜相却是当初陪同陛下打天下的老臣,现在这些老臣们年纪都大了,这几年已经有不少老臣都离世了,日后恐怕只会越来越多,这对于陛下来说,才是最大的打击。”李休这时却是叹了口气道,看着身边的朋友、下属一个个离开,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有些无法接受。
  “你说的有道理,万幸的是咱们两个都比较年轻,应该可以多陪陛下几年!”长孙无忌当下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庆幸的道。
  听到长孙无忌上面的话,李休却只是笑笑没有接口,因为长孙无忌的话虽然不错,但未必是什么好事,比如他们两人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会比李世民活的更久,到时长孙无忌也会像历史上那样成为顾命大臣,只不过以长孙无忌的性格,最后也只会给他引来灭门之祸,毕竟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独揽大权的臣子存在。
  “对了,之前就听说吴王殿下回来了,可惜我还没有见过他,他是驸马的学生,肯定去过你府上了吧?”正在这时,忽然只见长孙无忌转移话题道。
  听到长孙无忌问起李恪,李休心中也立刻警觉起来,不过表面上却还不动声色的道:“恪儿的确是回来了,而且还是陛下亲自写信召他回京为自己祝寿的,估计是陛下看他在扬州做的不错,所以想叫回来亲自奖赏一番!”
  “嘿嘿,我看可不是这么简单,这几年魏王和太子殿下争斗不休,陛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中肯定也十分的厌烦,现在吴王表现的这么优秀,陛下对他自然也是另眼相看!”长孙无忌这时却是别有用心的道。
  “陛下的心思谁也说不清楚,不过恪儿倒是经常去我那里,他的心思我倒是十分清楚,说起来他并不喜欢长安,一直说想要回扬州去,不过就算他再怎么想回去,也得等到陛下过完大寿才行!”李休当下故做轻松的解释道。
  “吴王何必这么急着回去,长安是首善之地,扬州虽然有南长安之称,但毕竟无法与真正的长安相比,而且他身为皇子,呆在长安也能更好的照顾陛下和他母亲,毕竟魏王和太子这几年实在太让陛下失望了。”长孙无忌当下再次笑呵呵的问道,如果说刚才他的话只是试探,那么现在的话就是赤裸裸的质问了。
  “无忌兄,陛下心中的想法你也不是不知道,恪儿年轻不懂事,有时犯点糊涂也很不是什么大事,咱们做长辈的,在旁边指点一下他们也就是了,何必和晚辈过不去?”李休这时却是叹了口气,然后郑重的看向长孙无忌道,既然长孙无忌不再遮遮掩掩,那他也就把话给说开了,再怎么说李恪也是自己的学生,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别人伤害到李恪。
  看到李休铁了心的要护着李恪,长孙无忌却是转而一笑道:“驸马不必生气,吴王是我的晚辈,我自然也不会和他过不去,而且他若是去了扬州,我就算是想和他过不去,恐怕也找不到人了!”
  听到长孙无忌的这番话,李休这才松了口气,历史上李恪之所以受高阳公主谋反的事牵连而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长孙无忌从中鼓动,所以李恪在死之前也怒骂长孙无忌弄权,而等到长孙无忌一死,李恪也立刻得到平反,不过现在有自己护着,长孙无忌倒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杜如晦去世,李世民追赠他为司空、蔡国公,谥号“成”,而且杜如晦的葬礼一切都由朝廷出资,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可谓是极尽哀荣,而随着杜如晦的去世,似乎是标志着一个时代人物的落幕,就在杜如晦刚刚下葬没多久,又有一个重臣一病不起!
第1258章
魏征也走了
  魏征,这个以直言进谏闻名的诤臣,也终于在杜如晦去世不久后病倒了,而且这次病来如山倒,前段时间他还在朝堂上声如洪钟的向李世民进谏,几天后却是倒在病床上昏迷不醒,这也让朝堂上再一次为之震惊,李世民也亲自前去探望。
  李休虽然和魏征相处不来,但对魏征的人品却十分的佩服,而且对方还曾经做过他的上司,因此于情于理都要去探望,为此他还亲自去请了孙思邈一同前去,因为之前孙思邈去了乡间义诊,一般人还真找不到他,李休也是花了几天时间才找到他,然后一同前去魏征府上为他诊治。
  当时的魏征已经昏迷不醒,孙思邈为他诊治过后,却是皱起了眉头,后来他告诉李休,魏征的病倒是好治,但关键在于魏征的年纪太大了,身体也太过衰弱,所以就算能治好他的病,恐怕魏征也活不了多久了,换句话说,魏征的寿命已经到头了,除了传说中的神仙,恐怕没有人能为他续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