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3/515

  当下马爷将前段时间李承乾的事讲了一遍,甚至连李世民亲手杀了称心,并且将李承乾关了禁闭的事也讲了出来,不过后来李世民也许是听进了李休劝说的那些话,于是提前解除了李承乾的禁闭。
  不过正像李休预料的那样,李承乾解除了禁闭,恢复了自由后,在沉沦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了一种更加荒唐的生活,那就是将东宫数百名乐师舞女召集起来,让他们轮流奏乐跳舞,到现在一连十几天都有停过。
  而且李承乾本来也像其它的大臣一样上早朝的,有一些简单的政务,李世民也会直接交给他办理,这样也是为了培养他为政的能力,可是从解除了禁闭后,李承乾就一次也没有去上朝,更不见孔颖达和于志宁等人,甚至连赵节等人也很难见到他。
  “太子殿下明显是和陛下在赌气,不过陛下倒也沉得住气,这段时间就任由太子胡闹,估计等过了这段时间,陛下才会想办法缓和与太子的关系。”马爷最后再次开口道。
  赵德言也没想到自己离开长安的这段时间,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而且直到现在,李承乾还在和李世民赌气,这可是关系到皇位啊,说不定一不小心,太子的位子就可能换人,这让他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日后自己可要更加小心了,绝不能在这场皇位之争中陷入太深,万一押错了,那可就是万劫不复啊。
  “对了,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且还是魏王身边的韦挺将这件事捅到陛下那里,那现在魏王那边肯定十分得意吧,会不会因此而有什么大动作?”赵德言这时忽然想到李承乾的对手李泰,当下也急切的开口问道,上次李泰可是派人去拉拢过自己,不过却被自己给拒绝了。
  “嘿嘿,魏王现在可得意不起来,因为上次他太心急了,竟然让韦挺亲自将这件事捅出来,陛下虽然宠爱他,但也不可能一味的纵容他,据我所知,陛下将韦挺训斥了一番,并且还警告魏王要老实一点,结果这段时间魏王也是老老实实的呆在府里,魏王一系的人也没有人敢出来搞事。”提到李泰,马爷却是再次一笑道。
  赵德言听到李泰现在的情况,当下也是放下心来,他还真怕现在魏王四处活动,到时说不定还会拉拢自己,而经过上次李休的警告,他可不想再和李泰扯上什么关系了。
  东宫那边的鼓乐之声一直持续了将近一个月,这才慢慢的安静下来,估计李承乾自己也厌了,李世民也算是听进了李休的建议,之前一直没理会李承乾,直到这时感觉李承乾的火气终于消了,于是他下旨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
  魏征在朝中可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他以谏闻名,朝堂内外都知道连李世民都要敬他三分,可以说无论是朝野都拥有极大的声望,现在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其实也就是在表明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是不会改变的。
  这个消息一出,李承乾那边的赵节、杜荷等人也都是欢心鼓舞,而李泰那边的人却一个个都是如丧考妣,甚至所谓的魏王党一时间竟然有些人心涣散的趋势,毕竟他们之所以依附在李泰身边,大部分都是为了能够得到拥立之功,可是现在李泰夺得太子的可能几乎被堵死,这让他们自然也都是死了心。
  这件事对李泰的打击也是十分严重,甚至他在这个消息传出来不久,竟然上书请求去洛阳暂居,对此李世民也同意了,而随着李泰的离开,一时间再也没有人能够威胁到李承乾的太子之位,这让本来暗流涌动的长安城竟然奇迹般的平静下来。
  也许是看到长安城的平静,李世民也终于放下心来,而李承乾在赌了一段时间的气,后来似乎也慢慢的消了气,并且开始像往常一样上早朝,并且帮助李世民处理政务,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恢复了。
  只不过谁也不知道,长安城外的李休却越来越不安,因为他知道长安城的这种平静并不正常,随后可能埋藏着一个更大的动乱,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到来忽然打破了长安城的宁静。
第1253章
李恪回京
  李恪回来了!这个消息一出,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一粒石子似的,长安城的气氛也立刻变得微妙起来,无数或明或暗的目光也都在盯着李恪,当然这主要是对于大唐的上层来说,普通人根本不会关注这些事情,顶多也就是在街头巷尾聊上几句闲话,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些谈资罢了。
  当李休听到李恪回来的消息时,也同样是大吃一惊,因为李恪回来的这个时机实在太微妙了,李世民任命魏征为太子太师,从而让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更加稳固,李泰也因这件事,失意之下去了洛阳暂居。
  可是刚走了一个李泰,却又来了一个李恪,而且相比性格有缺陷的李泰,李恪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德才兼备,而且他在扬州的政绩也是实打实的,为此不少人都称赞他是“大唐贤王”,才能为诸皇子之冠,而李世民也经常夸赞自己的这个儿子,说李恪无论是性格还是德行都和他最像。
  如果不论出身的话,李恪应该是众多皇子中才能最优秀的一个了,当然李承乾以前也不会比李恪差,只是这几年李承乾太过胡闹,品行和声望都被他给败坏了,所以现在不少人都觉得李恪要比李承乾强。
  只不过李恪的身份实在太特殊了,一来他不是嫡子,二来他母亲又是前隋的公主,这个身份几乎注定了他不可能登上皇位,而他在十几岁时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在李休的指点下,这才跑去遥远的扬州不回来,免得被卷入到这场皇位之争中。
  这些年李休和李恪一直保持着通信,有时也会和他讨论一下朝中的局势,只不过对于李承乾和李泰争位这个事,李休从来没和李恪说过,毕竟和李恪说这些实在有些不合适,不过李休估计以李恪的聪明,肯定可以从一些渠道了解到李承乾和李泰的事。
  李休最近一次通信还是从泰山封禅回来,当时李泰在洛阳为长孙皇后修建了石窟,李休就知道肯定会引发新一轮的争斗,所以还特意写信告诫李恪,这段时间千万不要回长安,可是却一直没有收到李恪的回信,本来他还以为李恪可能是因为有什么事情耽误了给自己回信,却没想到他却忽然跑回了长安,这让李休一时间也有些想不通。
  李恪回来后,第一时间自然是进宫拜见李世民,第二天就跑来李休的府上拜访,毕竟他们师生间也是多年不见,而且他这次忽然回来,也必须要给李休解释一下。
  “拜见先生!”李恪刚一见到李休,立刻十分恭敬的行礼道,这里是李休的书房,而不是平时见客用的客厅,这也足以说明李休对李恪的看重。
  “不必客气,坐下吧!”李休这时伸手指了指面前的位子道,他现在并没有坐到书桌后面,而是坐在旁边的茶桌旁,因为炒茶出来的时间还太短,并没有形成什么茶艺,所以这段时间他也开始研究一下后世的功夫茶,也算是增加一些生活中的情趣吧。
  李恪当下十分听话的坐在茶桌前,随后李休取水泡茶,用的是后世功夫茶的手法,只不过他前世对饮茶并不怎么感兴趣,功夫茶也只是见过几次,有些细节也记不清楚了,所以只能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但也做的有模有样。
  等到茶水冲泡好了之后,李休将茶水送到李恪面前,李恪也急忙道谢,等到两人品过茶后,李休这才开口道:“你这次回来可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你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回来?”
  只见李恪听到李休的话却是苦笑一声,随后这才开口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其实我这次回来是接到父皇的书信,因为父皇的寿诞快要到了,而且他也有许多年没有见过我,再加上我在扬州政绩出色,所以才特意召我回长安为他祝寿。”
  “什么?”李休听到李恪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大叫一声道,他之前设想了各种可能,甚至连李恪可能对太子之位动心的可能都想到了,但却唯独没有想到李恪回长安竟然是李世民召见的,至于祝寿什么的都只不过是借口而已,毕竟以前李世民过寿时,也很少将外地的皇子召回来。
  “我刚接到父皇的信时,也同样有些惊讶,当时对长安的局势也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我也的确很想念父皇和母妃,特别是我弟弟也特别的不省心,没少让母妃担忧,所以我才决定回长安一趟,却没想到回来之后,发现大哥和四弟间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李恪这时再次解释道,提到李承乾和李泰的事时,他脸上也满是苦笑。
  “你昨天应该见过你父皇了吧,不知你父皇都对你说了什么?”李休这时皱着眉头考虑了片刻,随后就再次追问道。
  “父皇昨天见到我倒没说什么特别的,只是夸我在扬州做的不错,而且还多次说我最像他,让他十分的省心,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家事了,而且父皇还让我安心的在长安多住一段时间,等到他寿诞结束后再回扬州,顺便也能多陪陪母妃。”李恪也再次回答道。
  “说你最像他吗?”李休听到李恪的话却是重复了一遍,随后脸上的表情也变得颇为复杂,因为他从李世民的这句话中,已经口味出几分不同寻常的味道。
  “对了,昨天我也见过母妃了,只不过母妃对我回来这件事十分不高兴,一直让我早点离开,但问她原因她也不说,只是说长安是是非之地,我若久留只会惹来大祸。”这时李恪忽然又想到了什么,当下开口补充道。
  “你母妃真是个聪明的女子,如果我是她的话,同样也会劝你早点离开!”只见李休这时却是苦笑一声道。
  听到李休的话,李恪却是露出不解的神色,刚想再问点什么,可是这时只见李休却忽然脸色一变,神情也变得十分凝重的再次问道:“恪儿,你老实告诉我,你来之前真的不知道你大哥和四弟的事吗?这次回来就真的没有其它的心思?”
第1254章
真的在夸你吗?
  李恪说他来之前并不清楚李承乾和李泰的事,而且也只是单纯因为李世民让他回长安祝寿,所以才回到长安,但是李休对此并不怎么相信,甚至他可以肯定李恪没有说实话,所以最后才单刀直入的盯着他质问。
  面对李休的质问,李恪脸上的表情也不由得一僵,随后勉强一笑刚想要否认,但是面对李休炯炯的眼神,他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没办法狡辩,最后只得无力的叹息一声道:“看来先生已经猜到了,的确,我回来的原因除了明面上说的那些外,其实我心中也存着几分侥幸,毕竟现在大哥和四弟斗的两败俱伤,我觉得自己可能会有些机会,所以才冒险回来试一试。”
  看到李恪承认回来的目的并不单纯,李休却丝毫没有生气,反而还十分平静的开口道:“恪儿,你能对我说实话我很高兴,也证明我当初没有看错人,其实你有这样的心思也很正常,而且你不要以为这件事只有我能猜到,另外其它的人也同样能猜到。”
  “先生您没有生气?”李恪听到李休的话却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李休从一开始就劝他不要来长安,可是他却因为自己的私心,以及心底的那么一点侥幸,并没有听李休的话,所以他本以为李休知道后会生气,但事实却让他十分的意外。
  “呵呵,我为什么要生气,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自然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面对皇位,也很少有人能够不动心,更何况你还是陛下最出色的儿子之一,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心思,我反而会觉得奇怪。”李休当下也是微笑着说道。
  当初李恪是自己选择留在扬州不回来的,因为当时的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敏感,偏偏他又不懂得掩藏锋芒,若是一直呆在长安,恐怕迟早都会对李承乾的位子形成威胁,所以他才决定远离长安,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恪也已经成年,同时局势也发生了改变,比如现在李泰和李承乾斗的那么惨,这才让李恪的想法发生了改变,再加上李世民的召见,这才决定回到长安碰一碰运气。
  “多谢先生的体谅,学生……学生……”李恪也万万没想到李休竟然能如此的理解自己,事实这也是他第一次对别人说起这件事,甚至连面对自己的母亲时,他也没有透露半分,因为他觉得不会有人理解自己,可是现在李休的话却让他十分的感动,甚至眼圈都有些微微泛红。
  “恪儿,我虽然理解你,但你也不要太过高兴,因为这并不意味我会站在你这边,事实上我的态度并没有任何改变,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想要劝你早点离开长安。”不过看到李恪激动的样子,李休这时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道。
  李恪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不过他也没有太过激动,而是冷静的沉思了片刻后,这才再次开口道:“先生,昨天我见到父皇时,明显的感觉父皇很喜欢我,而且现在大哥越来越胡闹,虽然父皇一直不肯另立太子,但对大哥也已经是伤透了心,至于四弟就更不用了,在才学方面我们兄弟无人能经得过他,但除了这个长处外,其它方面他可是差的太远了,甚至连基本的为人处世都做不好,所以我觉得我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李恪终于大胆的和李休吐露心中最隐秘的想法,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得到李休的支持,以现在李休的身份地位,如果真的能支持自己,那自己的优势也就更大了。
  听到李恪的这些话,只见李休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后这才再次开口道:“你大哥和四弟相争这件事,的确让你父皇十分的受伤,甚至对此感到几分厌烦,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他对你这个表现出色的儿子也格外喜爱,但是你可千万不要像你四弟那样,因为这种喜爱而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只要将承乾拉下来,就可以得到皇位,如果你真这样想的话,恐怕日后的下场会比李泰还要惨。”
  “这个……”李恪听到李休的话也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虽然他感觉李休的话很有道理,但却总感觉心中有些不舒服。
  看到李恪沉默不语,李休也知道他并没有完全听得进去,不过他也没有气馁,而是再次淡然一笑道:“恪儿,刚才你不是说你父皇老是夸你,说你最像他吗?”
  “是啊,昨天父皇这么说了好几次,到最后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毕竟父皇在我这个年纪时,早已经是战功赫赫,跟着皇祖父打天下了,相比之下,我在扬州的那点政绩实在有些拿不出手。”李恪听到李休的话也是眼睛一亮道,虽然话中满是谦虚,但神情中却带着几丝得意之色,毕竟在众多皇子之中,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父亲这样的夸奖。
  “呵呵,你父皇对你的夸奖倒也没错,在众多皇子之中,的确只有你最像你的父亲,只不过这在层夸奖背后,却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恐怕你根本没有听出来。”李恪心中的想法自然逃不过李休的眼睛,不过他这时却是无奈的摇头一笑道,有时他真的很不理解李世民,因为他的一些做法,实在太容易让李恪这些人产生误解了。
  “另外一层意思?”李恪当下再次露出疑惑的表情道,他实在想不通李休的话是什么意思,明明一句夸自己的话,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意思?
  看到李恪不明白,只见李休这时再次摇了摇头道:“恪儿,你可知道你父亲心中最大的心结是什么吗?”
  “心结?”李恪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他虽然聪慧过人,也的确经常猜测父亲心中的想法,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父亲心中有什么心结?
  看到李恪回答不出来,李休这才再次开口道:“其实你父皇的心结是个很忌讳的话题,事实上很多人也知道,但却从来没有敢公开讨论,我这么一说,你肯定也能猜到吧!”
  “先生说的是……玄武门?”李恪听到李休的提醒也立刻醒悟过来,当下也十分谨慎的道,说到“玄武门”这三个字时,他脸上也露出几分凝重的神色,哪怕他身为皇子,对当初玄武门发生的事也十分的忌讳。
  “不错,当初玄武门,可以说是你们皇家中最大惨案,而你父亲虽然得到了皇位,但其实他心中一直十分的不安,但也正是这种不安,才使得你父亲一直努力做一个出色的帝王,因为他想向所有人证明,他这个皇帝绝对不会比任何人差,至少……至少不能比你那位死去的大伯差!”李休当下也面色沉痛的讲述道。
  作为当初玄武门事迹的亲历者,李休其实并不愿意回忆当初的事,只不过这次为了说服李恪放弃对皇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也只能将这件事讲出来了。
  “原来如此,父皇这些年励精图治,虽然与他的性格有关,但更大的动力却还是要证明自己!”李恪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赞同道。
  “这些年你父皇的努力也是止共睹,不但将大唐周围的威胁一扫而光,而且国内也治理的井井有条,形成一个千年未有的盛世之像,但这并没有让你父皇完全放松下来,因为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担心,你可知道是什么?”李休这时继续说道。
  “更大的担心?那是什么?”李恪当下再次不解的问道,虽然他是李世民的儿子,但若说对李世民的了解,十个他加在一起也比不上李休。
  “这个担心其实也和你们这些皇子有关,因为你父皇给你们这些皇子们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他是踏着鲜血和尸骨登上皇位的,但身为一个父亲,他也十分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走上自己的老路,所以他在登基之后,几乎立刻就立你大哥为太子,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办法,使得其它的儿子死心,从而避免自己的皇位传承时,出现兄弟相残的惨剧。”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
  “原来大哥被立为太子,背后竟然还有这样一层考虑。”李恪听到李休的话也是连连点头,今天李休讲的这些都不是他平时能够接触到的,所以让他也有种大开眼界之感。
  “是啊,在皇位传承这件事上,你父皇有一个底线,那就是无论谁继续皇位,日后绝对不能伤害其它的皇子,而承乾身为大哥,以前对你们这些兄弟也十分的照顾,而且又从小就被立为太子,只要他顺利登基,对你们这些做弟弟肯定也不会为难。”
  李休说到这里时,却忽然顿了一下,然后这才扭头对李恪道:“恪儿,既然知道了你父亲心中的底线,那么你再仔细的想一想,你父亲说你最像他,这句话就真的是在夸奖你吗?”
第1255章
噩耗
  “嘶~”李恪听完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倒叹了口凉气,甚至感觉身上一阵阵发冷,他也万万没想到一句夸奖自己的话,经过李休的解释却多出这么一层让人感到后怕的意思。
  看到李恪脸上的神情变化,李休也是叹了口气,皇家内部本来就是这么复杂,夸奖的未必是夸奖,批评的也未必是批评,李世民夸奖李恪像他,但他却是能够狠下心来杀兄囚父,若是他真的立李恪为太子,谁能保证日后李恪会不会因为一些原因对自己的兄弟下手?
  别人不说,就比如李承乾吧,假如李恪登上太子之位,也就代表着李承乾被废,可是李承乾做了十多年太子,本身也积累了雄厚的基础,就算是被废,日后依然会对李恪形成巨大的威胁,而以李恪果决的性子,就算能忍得了一时,也绝忍不了一世,等到李世民一死,恐怕李承乾绝对会被处死,而这显然就碰触到李世民的底线。
  “恪儿,现在你明白了吧,如果你真的登上了太子之位,日后会放过承乾这些人吗?”李休看着李恪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当下也再次开口问道。
  “我……我……”李恪毕竟不是李泰,也说不出类似像“杀子传弟”这类的鬼都不相信的话,甚至他这时也在心中拷问自己,如果自己真的登上皇位,能否放过大哥和四弟这些人,结果无论他再怎么想要否认,但内心最真实的回答却还是否定的,为了皇位的稳定,他绝对不会放过李承乾这些人,这让他最后也露出颓丧的表情。
  看到李恪没有回答,李休也没有再开口,而是重新沏了杯茶,然后放在李恪的面前,并没有打扰李恪的思考,直到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恪这才忽然长出了口气,然后站起来向李休跪下道:“多谢先生的指点,否则李恪恐怕要引来滔天大祸了!”
  李休这时也急忙将李恪搀扶起来,然后又让他坐下,这时他也十分欣慰的道:“恪儿,你能拿得起放得下,这点我也十分的佩服,这也是你最大的优点之一,其实以你的性格,就算放弃了皇位,日后的成就也不会比任何人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3/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