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515

  “高昌只是一个开始,也是咱们大唐进军西域的一个踏板,只有咱们大唐亲自掌控了西域,才算是掌控了这条对外的经济命脉,当然了,西域本来属于西突厥管辖,但是西突厥残暴不仁,使得西域各国也是深受其害,现在西突厥内部也是争斗不休,更让西域各个小国痛苦不堪,而我们大唐一向以仁治国,于是西域各国也纷纷向我们大唐求援,对于这些小国的请求,陛下自然也不会漠视,所以进军西域已经成为定局!”
  李休说到后半段时,脸上也露出一种正义凛然的表情,不过下面的学生却一个个都是相视而笑,毕竟他们都是大唐最聪明的一帮年轻人,平时对时政也有很深的了解,刚才李休还在讲利益,但是一转眼却又说到西突厥残暴不仁身上,这显然是在给大唐出兵西域找借口。
  台上的李休也注意到学生们的表情,他自然也知道学生们心中是怎么想的,不过越是这样,他就越是表现的一本正经,因为他其实是通过这件事告诉这些学生,虽然大唐对西域以利益为先,但表面上却要高举仁义的大旗,这就好像后世的美国一样,哪怕灭掉那么多的国家,杀了那么多的人,搞得无数普通人家破人亡,中东动乱不堪,但却还要高举着各种普世价值的大旗,可以说后世之美国,今日之大唐,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先生,既然朝廷进军西域已成定局,那是不是意味对于我们这些有志于朝堂的年轻人而言,西域将会有更多的机会?”李休的话音刚落,只见刚才提问的那个矮壮年轻人再次追问道。
  “不错,对于你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将来的西域的确有着更多的机会,事实上据我所知,安西都护府已经在筹备之中,因为西域面积广阔,需要很多的官吏去治理,不过西域那边可不像大唐这么太平,就算你们想去西域建功立业,也必须要慎重考虑才是!”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警告道。
  说起对西域的经略,李休就想起了苏定方和裴行俭这对师徒,在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也与西域结下了不解之缘,同时也是大唐经略西域的代表人物,比如苏定方率兵平定了西突厥,一跃成为与程咬金等人并列的名将,而裴行俭更是厉害,本来被贬到西域,却因为经略有方,后来被提升为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在他的治理下,西域各国也是纷纷归附,即为大唐稳定了西域,也为自己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谢先生为学生解惑!”只见这个矮壮的学生当下向李休深施一礼道,虽然他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从他的表情上李休也能看出来,这个学生恐怕已经对西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说不定日后就会成为大唐派去西域的官员之一。
  时间已经不早了,今天的课也上完了,李休当下收拾好东西,等到他离开教室后,下面的学生这才站起来准备离开,毕竟这个时代视师为父,对老师的尊敬远超后世人的想像,哪怕是在这种小事上也能体现出来。
  回家的路上,李休脑子里也在想着西域那边的事情,侯君集已经被押送回来了,罪名也已经确定,毕竟他贪下的那财物全都在他的住处发现了,使得侯君集想赖都赖不掉,不过对于如何处置侯君集这件事,李世民还没有做出决定,估计他现在也是十分的头疼。
  终南书院离李休家很近,因此不一会的功夫,马车就来到他的家门前,不过就在李休刚下了马车,还等进家门呢,忽然只见一骑飞奔而来,马上之人也高声叫道:“陛下有旨,宣燕国公火速进宫!”
第1226章
封禅
  李休正准备进家门时,忽然接到李世民召他入宫的消息,这让他也不由得一愣,因为自从他辞官之后,这还是李世民第一次主动召他入宫,随即他也露出担心的表情,因为如果不是什么特别紧要的事情,恐怕李世民也不会召自己入宫。
  李休很快就想到了侯君集的事,难道说李世民见自己就是为了要商量如何处置侯君集?不过李休却又觉得不对,因为侯君集的事虽然麻烦,但李世民也根本没必要询问他的意见,毕竟长孙无忌或房玄龄等人比自己更适合商量这件事。
  但如果不是侯君集的事,李休又想不到还有什么其它的事情,值得李世民这么着急的叫自己进宫,不过现在也没时间让李休想明白这件事,而且只要进了宫自然也就明白了,所以李休也只得再次上了马车,然后调转马头赶往皇宫。
  马车穿过繁华的朱雀大街,进到宫门后进到皇宫之中,最后李休来到两仪殿外,发现这里并没有其它的人,然后他也没让内侍引导,自己就进到大殿之中,结果出乎意料的是,不但李世民在这里,长孙无忌也同样在这里。
  “李休你终于来了,快来看看这份奏折!”李世民看到李休进来,当下也是面带喜色的向他招了招手道,这让李休也不由得一愣,因为看李世民的表情,应该是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如此说来,他叫自己来应该不是商量如何处置侯君集了。
  想到这里,李休也不由得松了口气,毕竟处置侯君集这件事可是十分的麻烦,按照律法,侯君集犯下的是死罪,不过侯君集也曾经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而且又是李世民的爱将,所以恐怕李世民也不舍得杀他,因此这件事最后恐怕只会来回扯皮,最后还是要看李世民自己的决定。
  “看陛下样子,肯定是什么好事了!”李休当下笑呵呵的道,说完也上前几步,这时长孙无忌也将手中的一份奏折递给李休,看样子就是因为这份奏折才让李世民这么高兴的。
  李休这时也十分的好奇,当下打开奏折看了一遍,结果这才知道这份奏折是青州刺史送来的奏折,青州在后世的山东境内,闻名于世的泰山也就在青州,而这份奏折上则是向朝廷上报了一件与泰山有关的事。
  据奏折上所说,就在今年的四月份,泰山山顶忽然出现五彩祥云,可谓是天大的祥瑞,因为据泰山当地的县志记载,当初秦皇汉武前去泰山封禅时,山顶上也出现了同样的五彩祥云,所以青州刺史才上书朝廷,恳请李世民前去泰山封禅!
  所谓封禅,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其实就是指帝王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是一个君王最高的大典,而且在封禅成功后,也代表着天地接受了这位帝王,从治理上来说,这位帝王也从此时开始,代表天地治理人世。
  封禅这种仪式据说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无怀氏、伏羲、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等帝王都曾经到泰山封禅,而在春秋战国之后,秦始皇、汉武帝、光武帝等威名赫赫的帝王也都曾经到泰山封禅。
  不过李休看完了手中的这份奏折,却不禁有种想要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感觉这个青州刺史明显是想拍李世民的马屁,至于泰山上的五彩祥云更是胡扯,毕竟泰山那边的云海十分有名,在晨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五彩光芒虽然不常见,但也和祥瑞扯不上关系。
  “李休你觉得怎么样,若是朕提出封禅的话,朝中的大臣会有何反应?”还没等李休说话,就只见李世民就抢先问道,而且在说话之时,他的脸上竟然十分罕见的露出几分忐忑不安的表情。
  封禅有两个必要条件,要么是太平盛世,要么是天下有祥瑞发生,而以李世民现在的功绩,绝对不经秦皇汉武等人差,他们可以封禅泰山,李世民自然也可以。
  不过相比秦皇汉武这些人,李世民却有一个先天的缺陷,那就是得位不正,甚至背负着杀兄囚父的恶名,但也正是因为这个洗不去的污点,反而让李世民格外的努力,这才打造出一个贞观之治,现在盛世已成,天下百姓也无不歌颂李世民的功德,只不过李世民却还是有些不自信,担心自己提出封禅时,会因为身上的污点而导致别人的反对。
  李休身为李世民身边最亲近的大臣,自然也知道他心中的顾虑,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世民在接到这份奏折后,并没有告诉任何人,而是先把最信任的李休和长孙无忌找来,询问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若是他们两人说百官会反对,恐怕李世民会因此而打消这个念头,哪怕他心中十分渴望去泰山封禅。
  “陛下文治武功,遍观史书也只有秦皇汉武等少数几个帝王可比,他们能去泰山封禅,陛下自然也可以去,我想朝中的文武百官肯定也会十分支持的!”只见李休略一沉思,当下也微笑着向李世民说道。
  封禅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郑重的仪式,代表着人与天地达成的一种契约,而且李世民为了天下也的确付出了很多,这些也都被李休看在眼里,所以李休觉得封禅泰山也是李世民应得的奖赏。
  “当真?你真的觉得百官们会支持?”李世民听到李休的回答也不由得更加兴奋的道。
  “哈哈~陛下就不必再怀疑了,我和李休的看法十分一致,陛下您若是宣布去泰山举行封禅,文武百官肯定也不会有人反对!”正在这时,只见长孙无忌也开口笑道,其实他刚才就已经劝说过李世民不要担心百官们反对,可是李世民却非要听一听李休的看法,所以才急急忙忙的将李休召来。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休也再次肯定的点了点头,不过也就在这时,他却忽然一皱眉,因为他忽然想到一件事,在封禅之前,自己一定要提醒一下李世民!
第1227章
李休的提醒
  李世民虽然是一代明君,但性格中其实也有一些好大喜功的成分,特别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比如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就曾经不听所有人的劝阻,像前隋的杨广一样举全国之兵攻打高句丽,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但并没有达到预订的战略目标,而他之所以这么一意孤行,其好大喜功的性格也是最主要因素。
  当然李世民与杨广的性格虽然有点像,但两人的区别还是很大的,比如李世民相比杨广更加的理智,而且也更有能力,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理智,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不会在决策时发生太大的失误,所以李世民能成为一代明君,而杨广却是昏君的代表。
  泰山封禅对于一个帝王来说,简直就是最高级别的大典,那可比一般的祭祀天地要隆重多了,而且经过封禅之后,帝王本人也相当于得到了天地的认可,日后谁也不敢说李世民得位不正了,所以他对这件事也是极为的热切。
  但也正是因为太过在意,李世民反而有些失去了平时的冷静和睿智,所以这才请长孙无忌和李休前来商议,直到得到两人肯定的答复后,李世民这才放下心来,开始与他们商议起去泰山封禅的详细事宜,毕竟泰山离长安可不近,而皇帝出行向来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到时还要带上无数的大臣随行,可以说李世民去泰山并不比大军出征容易。
  不过这时李休却想到一件事,当下犹豫了片刻也很快开口道:“陛下,泰山封禅的确是件好事,但是在去泰山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做好准备!”
  “什么事?”李世民这时正聊的兴起,以为李休有什么想法,当下也随口问道。
  “陛下若是去泰山,百官必定随行,国内的政务肯定会受到影响,若是这个消息让外界知道,说不定会有人趁机做乱,当然现在大唐国内应该没什么问题,我担心的是外界的几个强敌,比如西域的西突厥、西北的薛延陀等!”李休这时面色郑重的开口道。
  李休之所以提出让李世民小心外界的敌人趁机做乱,就是因为他忽然想到,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也曾经想要去泰山封禅,但却没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去泰山的路上,薛延陀忽然联合各个部落发兵数十万,攻打当时已经附属大唐的突厥人,若是大唐放任不管,薛延陀很可能借此一统草原。
  面对薛延陀的威胁,已经去到半路的李世民也不得不返回长安,然后调兵迎战薛延陀,而且这次李世民也是发了狠,派出李绩、李大亮、张士贵等名将联合出击,一举将薛延陀人打的大败,俘虏了五万多人。
  逃回漠北的薛延陀人又遇到雪灾,导致薛延陀也是损失惨重,人畜冻死大半,从此一蹶不振,三年后更是被大唐直接灭掉,正所谓“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薛延陀的下场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
  听到李休的提醒,李世民也不由得一愣,随后却有些怀疑的道:“李休你是不是想的太多了,咱们才刚刚打下高昌,西突厥派去的援军也主动投降我大唐,这让西突厥的威望也大受打击,恐怕也没胆子再出兵,至于薛延陀,以前虽然有过异心,但经过咱们的打压后,这几年也十分的老实,甚至每年都派人前来进贡,你真的觉得他们会这么大的胆子?”
  “陛下,他们有没有这个胆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有没有这个实力!”李休这时却再次开口道,“无论是西突厥还是薛延陀,都能动员十万以上的兵力,而且他们现在恭顺,只是因为我们大唐太过强大,他们明知不是对手,所以才不敢反抗,但若是让他们找到机会,恐怕随时都会反咬我们一口,这点陛下也不得不提防!”
  “陛下,臣觉得驸马的担心还是很有道理的,而且这次封禅对陛下来说十分重要,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闪失,若是因为这些边疆的事务被打断,不但会影响到封禅,甚至日后还可能会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正在这时,只见长孙无忌也开口劝道,一般只要不涉及到切身的利益,他和李休一向都是共进退,更何况这次李休的意见他也十分赞同。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最后的那句话也是露出沉思的表情,虽然他没有说明白,但以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了解,自然也能听出他的言外之意,这次李世民想要去封禅,主要就是想要消除掉他得位不正的污点,可若是封禅被打断,肯定会落人话柄,甚至让人觉得上天都不愿意他洗刷掉身上的污点,这将对他的名望造成更大的打击。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这次封禅之事的确不容有任何的闪失,至于西突厥和薛延陀,就像是李休说的那样,关键在于他们有威胁大唐的实力,所以也必须做好防备。
  “李休你的这个提醒朕明白了,等下朕就将李绩等人召集过来,商量一下西突厥等势力的防备之事。”李世民最终向李休点了点头道。
  看到李世民接受了自己的建议,李休也终于放下心来,接下来又与李世民商量了却下封禅的事宜,这么大的事情,李休自然也要参加,事实上他对封禅这种事也十分的好奇,毕竟哪怕是皇帝,有资格封禅的也只是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宋朝的宋真宗假借天意强行去泰山封禅,闹出一出“天书从天而降”的闹剧,从那之后,泰山封禅的历史也就戛然而止,后世的皇帝估计也不想再做第二个宋真宗被人嘲笑,所以去泰山只举行祭祀仪式,不再进行封禅。
  等到聊完了封禅的事,这时天色也不早了,李休正准备告辞离开,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李世民犹豫了片刻,随即这才再次开口道:“李休,侯君集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第1228章
赵德言又要离开
  李休本来都打算要告辞离开了,其实也是怕李世民询问自己关于侯君集的事,毕竟这可是件麻烦事,若是说依法严惩,李世民肯定不忍心,若是说放了侯君集,又有违朝廷的法度,而且李休现在已经辞官了,所以他可不想再掺和进这趟混水,可惜最后还是没能躲过去。
  “这个……”听到李世民的询问,李休也露出为难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十分滑头的开口道,“启禀陛下,臣对此事虽然听说了一些内情,但因为不在朝堂,所以知道的也不多,实在不好妄加议论!”
  看到李休找理由推脱,这让李世民也有些无奈,其实他也知道这件事十分的麻烦,所以才想听一听李休的意见,却没想到他根本不愿意在这件事发表看法。
  “算了,你既然不愿意说,那朕也就不勉强了,不过这段时间你准备一下,到时随朕一起去泰山封禅!”李世民当下摆了摆手,最后又再次叮嘱道,不但李休要去,长孙无忌、房玄龄等重臣全都要去,毕竟大唐能有今天的盛世,也与这些大臣们的辅佐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多谢陛下!”看到李世民没有再追问,李休也不由得松了口气,当即向对方行礼道。
  天色不早了,李休也就告辞离开,长孙无忌这时也没什么事了,于是就和李休一起告辞离开,等到一出殿门,长孙无忌就忽然微笑着问道:“驸马,现在陛下不在,你能不能实话实说,对于侯君集这件事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陛下是不会忍心杀了他的,估计最后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李休倒也没有转圈子,直接就将自己的看法讲了出来,事实上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的确没有杀侯君集,但也正因为这件事,才使得侯君集对李世民心生怨恨,从而与李承乾彻底的勾结在一起。
  可是李休虽然明知道不杀侯君集会增强李承乾的反叛之心,但却没有任何的办法,他总不能直接劝说李世民,让他杀了侯君集,并且告诉他若是不杀侯君集的话,日后对方会和李承乾一起反叛吧?
  “英雄所见略同啊,我也是这么看的,只是陛下现在也十分的为难,若是不处罚侯君集,肯定不符合朝廷的法度,而且朝堂上的一些大臣也不会答应,但若是按照法度处罚,以侯君集犯下的罪行,那可是死罪一条,陛下也肯定不舍得,以我的估计,陛下肯定会拖上一段时间,等到风头过去了,就会把侯君集放出来。”长孙无忌这时也是笑呵呵的道。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休也深表赞同的点了点头,长孙无忌不愧是李世民多年的好友,一眼就看穿了对方的想法,甚至连对侯君集的处置方式都猜到了,这点也是自己不如长孙无忌的地方。
  “对了,侯君集这次一倒霉,倒是给苏定方换来一个机会,现在他独领大军在高昌,而陛下又准备将安西都护府设立在那里,以西域的情况,恐怕苏定方这支大军短时间内不会回来了,这对他来说是个大展拳脚的好时机。”忽然只听长孙无忌再次开口道。
  听到长孙无忌提到苏定方,李休也不由得心生警觉,当下十分谨慎的道:“定方这次的确捡了个便宜,不过他为人方正,而且也不喜欢敛财,以前打仗哪怕收缴了财物,也全都分给了下属,这次跟着侯君集也是受了不少委屈,甚至之前侯君集还逼他收下一些财物,幸好他能守住本心,悄悄的把这些财物上交,这才逃过了一劫,否则他恐怕也要受到牵连。”
  “哈哈~驸马不必多心,我只是单纯的感到羡慕而已,苏定方当初只是一个囚犯,却没想到驸马慧眼识珠,竟然从牢狱之中找到这么一个英才,以苏定方现在的势头,恐怕迟早都会成为一个与程咬金等人平起平坐的名将啊!”长孙无忌也感觉到李休的戒心,当下却是大笑一声道,他和李休的关系十分奇特,说是朋友,但却又多了一些防备,说是对手,但却没有什么争斗,这种关系连他自己有时都说不明白。
  “长孙兄客气了,苏定方能有今天,也是他自己的本事,我只不过是给了他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罢了。”李休分不清长孙无忌话中的真假,当下也是含糊一声说道。
  说话之时,两人也来到马车停靠的地方,于是两人告辞后上了马车,然后一前一后离开了皇宫,李休并没有在城中停留,而是直接回到家中,却没想到马爷和赵德言竟然已经在家里等着他了。
  “听说陛下把你召进宫了?”李休刚一见到马爷,对方就立刻开口问道。
  “是啊,陛下想要去泰山封禅,所以召我前去商议。”估计明天李世民就会在朝会上宣布,所以李休倒也没有隐瞒。
  “封禅?”旁边的赵德言听到后也露出惊讶的神色,不过很快就点了点头道,“以陛下的功绩,倒也达到了封禅的条件,到时驸马肯定也要一起去吧?”
  “是啊,陛下打算率领百官一起前去泰山,估计这也将是一次百年难遇的盛事!”李休点了点头道,封禅这种事几百年也遇不到一次,现在能够亲眼目睹,这让李休也不禁十分的期待。
  “可惜啊,我和德言肯定去不了了!”不过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只见马爷这时却是叹了口气道。
  “为什么?”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道,赵德言去不去暂时两说,但是马爷却是两朝重臣,哪怕只凭他掌管飞奴司的功劳,也足以一起去泰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